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个记者的传奇(十二)遭遇麦卡锡·前言 -- 梦秋

共:💬32 🌺1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一个记者的传奇(十二)遭遇麦卡锡·间谍

一个记者的传奇(十二)遭遇麦卡锡·间谍

抱怨一句,用firefox+tor也常常遇上connection close 的麻烦,登录和发帖可真不容易。

一切的起点似乎都凝结在1950年冬春交替之际。1950年1月,联合国代表大会美国代表团首席顾问、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主席阿尔杰.希斯因为伪证罪被判处了5年徒刑。

如果单单从伪证罪这个角度来看,克林顿总统也该和希斯一样去蹲大牢。希斯与克林顿不同之处是,希斯做伪证是企图掩饰他的共产党员身份,而克林顿想要掩饰的东西却是自己没有管好的裤裆拉链。虽然手段相似,但是性质极其不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与麦卡锡相比,阿尔杰.希斯显得仪表堂堂,光明正大

希斯,这个哈佛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全美国都认为是风度翩翩,一表人才的君子,在国会作证时拒绝承认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但是在年轻参议员理查德.尼克松不屈不挠的推动下,希斯终于被认定为作了伪证。他的确是一个共产党员。共产党是不能和谦谦君子划分在同一个范畴之内的,共产党就是伪证犯,所以希斯终于去坐牢了。

在希斯被判刑的同一个月,旅英德国原子能科学家福克斯(Klause Fuchs)向英国调查人员承认自己向苏联提供了原子弹资料。当年3月1日,英国法院正式宣判福克斯犯有间谍罪,次日判处他14年徒刑。福克斯被捕的时候据说供出了向苏联提供原子弹资料的罗森堡夫妇。他们的下场要比福克斯惨得多,在审判之后被送上了电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罗森堡夫妇在被宣判死刑后的深情一吻。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审判罗森堡夫妇的一个法官为此斥责他们,认为他们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苏联的原子弹,那么美国独家拥有的原子弹一定会保证朝鲜半岛的国民生活在自由世界当中。按照美国人的线性思维,许多人都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实际上,美英苏之间的间谍战早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一年的9月6日,苏联驻加拿大大使馆机要秘书伊戈尔.古琴科(Igor Gouzenko)带着107份秘密文件叛逃西方。这个家伙叛逃的过程也算有趣(这个要谢谢河友海天兄爆料):他先携带文件去投奔加拿大皇家骑警,可是讨了个闭门羹;接下来他去投奔《渥太华日报》,这份报纸的夜间编辑打发他去了加拿大司法部。夜里司法部没人上班,走投无路的古琴科只好回到家里,把妻儿藏好,然后胆战心惊地听着苏联特工破门而入的声音。克格勃特工手艺太潮,弄出的声响好似狗熊拆屋,敬业的皇家骑警接到报警,这才赶来解救了这个可怜的叛徒。这个事情在很多年之后在水门酒店演出了几乎类似的翻版,可见溜门撬锁需要高超的智慧和镇定的耐心,不是007之流可以说做就做的。

不用说,古琴科提供的文件给苏联在加拿大的间谍网带来了致命打击。有39人被列为嫌疑人员,18人被认定有罪,并由此导致西方间接地发现了福克斯的变节行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古琴科在出庭作证的时候不得不戴上头套遮掩自己。叛徒终老于加拿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家人甚至不敢给他立墓碑。

共产党间谍、苏联原子弹、铁幕、1948年封锁柏林时间在加上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美国国内对共产党的情绪问题,只差一个人来把它引爆了,当然,这个人就是寡廉鲜耻、胆大粗鲁、敢于胡言乱语又有点小聪明的约瑟夫.麦卡锡。

1950年,麦卡锡已经在参议院呆了快4年,很快就要面临竞选连任的压力。如果这个时候不再挑起事端,引起民众的注意,这个没有太多实际成绩的家伙就要丢掉自己在国会的办公室。他手下的顾问们提出了3个可能的提案:首先,向国会提交大幅度提高养老金的法案,换取老年选民的支持。这个方案因为耗资太大被否定了。第二种方法是介入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圣劳伦斯河海路的建设(这个方案因为两国之间的龃龉而迟迟得不到批准),但是麦卡锡认为女性选民没人会关注这类宏观经济问题;第三种方案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利用共产党间谍案,提出“防止共产党渗透”这个话题。机会主义者麦卡锡采纳了这个做法,而且巧妙地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点开始宣扬“共产党渗透”: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的俄亥俄县(Ohio County, Wheeling, West Virginia)共和党妇女俱乐部。他的确是非常重视女性选民在选举中的作用。

1950年2月9日,麦卡锡在这个俱乐部的一次活动上挥舞着一张纸片,声称在美国国务院有205个共产党员。现在他手里拿着的就是他们的名单。这些共产党分子现在仍然在影响着美国国务院政策的制定。

从来没有人能够如此胆大包天地公开宣称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分子已经渗透到了政府部门,何况有这些共产党分子数量如此之多。这个消息给美国带来的震动不亚于一颗原子弹,释放出来的是压抑已久的恐共和反共心理。一片阴霾在美国悄悄升起。

但是,为什么是国务院有这么多共党分子呢?难道他们事先没有经过非美委员会的忠诚度调查吗?为什么麦卡锡参议员不直接公布这些共党分子的名字呢?仅仅凭借着这位声望不高的参议员的几句话就能够真的找到这么多共党分子吗?美国的各大媒体普遍持有怀疑态度,它们对国务院间谍案的跟进并不积极。

麦卡锡才不在乎这一切呢,这个人有着不一般的流氓本性。2月10日,他在盐湖城的集会上改口声称,国务院里有57个“拿着党证”的共产党员。第三天,他在内华达的集会上再次信誓旦旦地强调,国务院里有57个共产党员,这些人都是间谍。他掌握着所有人的名单。

美国共产党1947年就废除了党证制度,这当儿上哪儿去找“拿着党证”的共产党员?麦卡锡的言论中漏洞比比皆是。可是他很聪明地选择了一个极其容易受到攻击的政府部门:国务院。阿尔杰.希斯是目前全美国被揪出来的地位最高的共产党,他可是国务院的人。国务卿艾奇逊那张煮不烂的鸭子嘴又非要瞎嚷嚷说,即使希斯被宣判有罪,他也将一直保持对希斯的尊敬。这种朋友义气如今正好成为反共分子最好的话柄,何况此刻国务院正在和远东的白人天皇麦克阿瑟将军在闹着别扭。天皇将军可是铁杆的反共派。还有,中国落在了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手中,国务院难道不该负责吗……等等等等,这就难怪麦卡锡要上门来找晦气了。

所以,当麦卡锡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时候,四周有许多叫好声。

也有许多不太一样的声音。共和党就很为这位病急乱投医的党内同志感到难为情。

在希斯案中一举成名的理查德.尼克松想要劝说麦卡锡放弃国务院间谍案这一说法。其实谁都心中有数,要是国务院能够挖出这么多共产党,美国早该走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了,没准走得比斯大林还要远。而反共的知识分子对麦卡锡的这套言论也嗤之以鼻。有人在右翼杂志《新领袖》上发表文章,认为“共产党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言下之意,麦卡锡的牛皮吹大了,危及自身。

民主党人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就连被攻击的对象国务院也喜气洋洋。麦卡锡胡乱说话,是要负责任的,这是大家的共识。当然谁都不会为共产党可能逃过一劫而感到高兴,他们高兴的是可以借这个机会收拾一下共和党,在戳破这个惊天谎言的同时,为国会改选和未来的总统选举捞点选票。所以,在麦卡锡还没有回到华盛顿之前,国会内的民主党人就准备搞听证会,准备把这个家伙批倒批臭。

麦卡锡当然明白自己说话的分量。得有证据,证据!否则他回到华盛顿就要给扒掉一层皮。因此,当他在西弗吉尼亚放出第一个烟幕弹后,他就立刻给杰克.安德森打了电话,直接告诉后者:“你们手上肯定有对我有用的线索。”

他需要新闻记者为自己提供炮弹。而且,他也知道新闻记者手中有炮弹。当全美国都在为阿尔杰.希斯是不是共产党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安德森就曾告诉过麦卡锡,德鲁.皮尔逊知道希斯是共产党。麦卡锡没有理由不指望安德森再透露一次消息,告诉他国务院内谁是共产党。

安德森果然按照麦卡锡的吩咐做了。他向麦卡锡提供了杜鲁门总统演讲撰稿人戴维.劳埃德的资料。此人在1930年代曾经加入过两个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具有共产党嫌疑。

不过,仅仅是嫌疑而已。《华盛顿旋转木马》专栏不敢乱用未经证实的消息。

安德森向麦卡锡提供消息内幕,是他在记者生涯当中犯下的一个严重错误。从任何一个政治派别方向来考虑,麦卡锡都是靠不住的。当时共和民主两党都认为国务院间谍案是麦卡锡的一个失败策略。安德森此刻附和这个失败的策略,注定没有好结果。而安德森自己后来回忆这个举动的目的时,也有意掩饰说:“我的这个行为几乎是下意识的。”

安德森的老板德鲁.皮尔逊在此事上与前者表现刚好相反。他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麦卡锡的对立面。《华盛顿旋转木马》专栏刊登了国务院间谍案的报道,但是文章最主要的内容明明白白地写着:所谓57个共产党分子,经过调查可以实际证明与共产党有联系的只有4个人。这个报道捅漏子捅得麦卡锡浑身不自在。

皮尔逊并不是骑墙派,并不因为政界普遍认为国务院间谍案是政客的失败策略而选择站在多数派的一边。他在这个问题上显示出了深刻的洞察力,意识到了麦卡锡的言论会给美国带来的长远影响。夸夸其谈以及耸人听闻的间谍名单,麦卡锡的这些举动并非为了清除国务院内的共产党,而是为了掀起公众的注意,引起民意的变化而主导国会的议程。德鲁.皮尔逊总结道:

“任何一个人的信仰都会被误读。在麦卡锡这样一个翻云覆雨的政客面前,没有一个人的名誉可能是清白的。整个政治环境会受到他的毒化。他每次开口说话,都会降低他自己的信誉。但是他能够马上找到追随者。我们要把他打下来,不能有任何犹豫。否则他会成为一场全国性的灾难!”

可怜的安德森辩解说:“他是我们最好的信息来源。”

皮尔逊回答道:“也许他的确是。但是他是一个坏蛋。”

皮尔逊并没有马上说服安德森,这是他们两人的合作中间第一次产生如此严重的分歧。在没有征询皮尔逊的情况下,安德森还是把戴维.劳埃德的资料传给了麦卡锡。对他来说,麦卡锡至少是他的好朋友。至于这两个人之间互相利用的成分有多少,安德森却一直没有明说。

1950年2月20日,麦卡锡神气十足地出现在国会。这一次他忘记了自己说过“国务院里有57个拿着党证的共产党员”,而是改口说,政府里有“81人有个人安全嫌疑”。在参议员不断质问的声音中,麦卡锡将这81人的情况全部说了一道。不知道是他本人的脑袋糊涂,还是资料准备不足,最后他只拼凑出了76人。在自己的立场大大松动的情况之下,麦卡锡还是不敢公布这76人的名单。他振振有词地辩解道:“也许有些人能够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我不打算公布他们的名字,只是念一下他们的编号就可以了。”

安德森提供给麦卡锡的内容过于详细。除了没有念劳埃德的名字,麦卡锡把一切全说得清清楚楚。现场的记者没费多大劲就弄明白了编号为九号的“共产党嫌疑分子”就是劳埃德,并将他的身份公之于众。和大伙的想法相反,杜鲁门不但没有炒劳埃德的鱿鱼,反而升了他的职,显示出一种和麦卡锡对着干的态度。麦卡锡居然也不去理会这个硬茬,从此再也没找过劳埃德的麻烦。

2月20日麦卡锡的发言坚定了民主党要打倒麦卡锡的决心。两天之后,参议院就成立了以马里兰州老资格政客,参议员泰丁斯(Millard Tydings)为首的调查委员会。这些政客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很难缠的对手。麦卡锡不讲究规则,不在乎逻辑,说话语无伦次,甚至有点无法无天。老天真泰丁斯却自以为是地说:“给麦卡锡来个三天公开的听证会,他的真面目就暴露出来啦!”

通常一个参议院调查委员会从成立到开始运作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是这伙民主党人迫不及待地要收拾麦卡锡,只用了两个星期就做好了所有准备工作并开始听证,差点把麦卡锡打个措手不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