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孟尝君传》之读后感及现实意义 -- 货殖列传

共:💬13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只要活着的,都是可敬的胜利者

您所引述的这段文字,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

司马迁是汉朝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使用儒家价值观去品评古代人物了。

我觉得他做的很好。

》古人可不象你想的那么无耻。

你说的不错,古人确实并非那么“无耻”。

因为我们可以在浩如烟海的古籍当中找到很多的实例:

有五百壮士之义、也有不食周粟之忠。

孝,更是“德之本也”,事例更多。

你说的不错,但你说的,并非我所想要表达的。

一定是我的表达不够清晰准确。

我前文说“在那个时候,孔孟建立的那套价值观还没有成气候。”

孔孟不可能像变魔术一样凭空制造出了“忠孝节义”的概念。

他们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融汇了很多前辈的理念,

将其扩展,并系统化、理论化,而成为“孔孟之道”。

因此,儒学在汉朝正式地、广泛地被尊崇之前,社会上当然也有“荣辱羞耻”的观念。

当然也就有“无耻”与“德勋”。

因此我前文说“在战国,那时候的荣辱观、羞耻观,同后续朝代是大不相同的。”

并不是说在那时候,就没有荣辱观、羞耻观,而是那时候的观念同宋朝以及当代有范围的差异、程度的差异。

原作者(货殖列传)的说法是“孟尝君哪里还有一点家国的观念呢?”。

在我看来,这是在表达对于孟尝君的“叛国”或者“卖国”的行为的否定、批判或者嘲讽。

因此,我指出,那时人的“家国”观念,同现在不同。

我们使用现代的家国观念去批评或者嘲讽古人的“无耻”是不恰当的。

》古人或许没有“国”的观点,但是始终存在“家”,“宗族”的观点。

这就和这个“古”的定义有关了。

再古一些,就算是宗族或者家的观念都会很模糊了。

》可不要小瞧了古人

我不会因为某人无耻而小瞧他。

就如同我不会小瞧几维鸟无翅,或者猫头鹰无齿。

“耻”作为一直种道德观念,是作用于种群内部合作的。

“有耻”或者“无耻”,仅仅是一种差异,而非差距。

“会飞”或者“会爬”,仅仅是一种差异,而非差距。

大家在几十万上百万年的九死一生的拼拼杀杀中走过来,只要活着的,都是可敬的胜利者。

不论是粪堆上的蛆虫、水箱里的锦鲤,还是乡野上的渔樵,或者国会中的大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