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河里有对哲学有研究的大牛请指教一下 -- 潜水两年

共:💬12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兄台费心了

第三节 孔子的政治思想

由于中国历史的特点,中国自认为居天下之中,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认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统治“普天之下”所有疆域的,因而所谓国,不过是最高统治者疆域中的某一小区域,而家是国的最小组成单位,个人则又是家的组成成员。所以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从个人做起,进而到家,国,终而至天下。所谓“齐,治之学”,即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是孔子弟子之弟子所辑孔子言行录,真实性颇高,但惜乎文简时久,注释歧异,见仁见智,误解不少。大学,中庸二篇,出于礼记,宋人朱熹始单列成书,系曾参等二三门传人演绎孔曾思想(主要是孔子),发挥成书,总体来说,尚无背于孔子。

孔子的哲学,即是“仁”的哲学,所谓“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所以它表现在政治上的,即是“仁政”,而政治的内容,不外乎施行“仁政”的方法与标准,此即所谓“道”。这一点,大学一篇的作者说的最明白,他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叫大学呢?朱熹注:“大人之学也”。大人,是指有志于治国平天下之人,或从事于治国平天下之人,与小人含义相对立(说见后),我们从论语中,也确实能找出孔子的从修身做起的齐治之学的思想来。孔子认为:己不正不能正人;他的这一套政治艺术,是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今将其政治思想分成个人修身,治齐之学两部分来观察。

(一) 个人修身

孔子把个人道德修养高的及或从政的人称为君子,他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必须有道德修养,否则不能任事,这也是他所谓“才”。孔子论君子的地方很多,论语一书中就有二三十处。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见其对个人修身的要求。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滞必于是。(里仁)

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4.君子欲纳言而敏于行。(里仁)

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8.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

9.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颜渊)

1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则反是。(颜渊)

11.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宪问)

12.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子路)

1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1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16.子曰: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17.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1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19.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20.子曰:君子义以为尚,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微子)

21.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微子)

还可以列举一些,但从上面这二十一条中,我们已可看到:孔子对一个要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要求是非常高的。他所要求的,可大致归纳为:

1.一心要志于道,以仁为本,以义为适,以礼为节制。

2.纳言敏行,文质彬彬,成人之美。

3.由“亲亲”而推远,由故归而及新,庄重合群,不以人废言。

4.守正不阿,名实相符,恭己敬上,加惠于民,爱憎分明。

这是多么高的标准啊,在宪问中,孔子曾说过:“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成人和君子之间,差距是多么远呵。同一篇中说:“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看来惠人与君子,基本可以画等号。与此,更可明白地看出,孔子要人们在道德修养上成为君子,而君子的主要内容是“惠人”。所以他说“博施于人而能济众……何事于仁,必圣乎!尧舜其犹病诸”(雍也)

孔子的道德修养如何培养成的呢?大学中提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中庸中则提出内心反省的“慎独”。其实,论语中之说:“学而时习之”(学而),“思无邪”(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这类话,也就是说,它是由学及行二者中来的。用今天的话说,它是书本上,实际中不断总结而成的。到了后人,从中引出了知,行的理论。

(二) 齐治之学

齐治之名,出自“大学”。“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自修身以上,论语中有线索可寻;修身以下,则是据片语以发挥了。现在,我们把有关齐治的言论,见于论语中者,引录如下: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以格。(为政)

5.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

6.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

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

8.管仲之器小哉!(八佾)

9.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

1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1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

12.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

13.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泰伯)

14.子曰: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泰伯)

15.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

17.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

18.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先进)

19.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

20.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

2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颜渊)

22.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

2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24.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颜渊)

25.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26.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子路)

27.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子路)

28.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29.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子路)

30.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3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32.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路)

33.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

34.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

35.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卫灵公)

36.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

37.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尧曰)

38.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

从以上所引,我们可以概括出孔子政治主张的轮廓:

1.孝弟为行“道”之本,行政从家庭开始。从政之前必须学。

2.从政者必须正己,要赦小过,举贤才,不求全责备,要胸怀大志。

3.从政者要讲信,惠,好礼,义。

4.从政者必须有长远施政规划,选用最好的措施。鞠躬尽瘁,任劳任怨以惠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