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读道德经(连载,06年贴的后续) -- 大懒虫1号

共:💬76 🌺1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二十二章

二十二章

曲则全 枉则直 窪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夫唯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屈反而能够保全 弯曲反而能够伸直 低洼反而能够充满 破旧反而能够成新 缺少反而能够获得 多了反而感到困惑

所以圣人坚持守道作为天下人的模范。不自我表现,而有自知之明;不自以为是,而人尽皆知其是对的;不自我夸耀,而人人皆知其有功劳;不自我矜持,而能长久。

(总之)正因为不跟别人争,而天下就没有人能和他争。以前那些“委屈可以保全”的说法,怎么会是空话呢!确实是可以做到的!

[评析]

若要用本章的话语去安慰在困境在落难在委屈中的失意之人的话,显然是合适的。但是能不能起到作用,那就很难说了。因为老子描述的显然不是失意之人,不仅不是失意之人,而且是得道之人,得道之人是有意识地处在在别人看来是失意的绝望的境地当中,因为得道之人是能够从绝望的境地中取得成功,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得道之人不管处于怎样恶劣的境地,都能够反败为胜,能够于绝望中看到希望。站的起点不一样,对困难的理解、对困境的态度、对前途的看法等等自然也是不同的。用现代的说法是心态和能力加起来决定着一切。

总之,圣人由于其自身具备着卓越的能量,他们不必和别人和众人去争夺有利条件,他们照样地能够达到最高境界,能够心想事成,能够无为而无不为。

----

最近发生的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某天上午我在播放道德经的时候,有一位朋友在,她在看她的书,说这个不影响她,她会当做背景音乐来处理的。

可谁知道呢,不到5分钟,她又是流眼泪又是流鼻涕的,反应很大,说浑身不对劲,最后跑到阳光房里去看她的书了,到那儿后,她才恢复正常。什么原因,她也说不出来。她是个身体敏感先行于思维的人,以前推荐她读一本书,结果她说其内容超出了她的理解能力,最后因为身体实在太紧张,所以,无法看下去。我看了看她在翻看的书,是一本西方人写的自我心灵成长类的,而且被翻得很烂了,她说这几年来每天读一个章节,每天都有新的感悟。一个人能有这样的一本书,这本书就真正是她的书。而这道德经,也算是我的书。而在我看来,她那本书的内在思想跟道德经是不冲突的,正如我跟她很能谈得来(前两天我们还精神亢奋地从晚上10点聊到凌晨3点,不过这个我归结为我们都是金牛三的缘故,我俩的生日相差3天,在金牛座的第三道,两个金牛三在一起,据说比一群猴子还快乐呵呵)。但是,我播放的道德经,竟然如此地干扰了她。可见,貌似道德经所营造的场跟她内在的思想体系有强烈冲突。

于是我想了一想其中的原因。她的思想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西方的,也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类的书籍,她几乎可以说是没读过(学校里语文课本上的那些不算)。

但是让我不明白的是,道德经是很有包容力的,事实上我甚至认为它无限深广,跟其他各学问都是相通相融的,各路高手凡是认真读过道德经的,都是很认同的。这次怎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干扰呢。尽管我这儿由于天天播放,所造成的能量场还是不小的,但是,我这儿播放各种音乐和声音、语言,这屋子对各种声音都是包容和吸纳的。。。。。打字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事情,就有点释然了。事情是她说她觉得西方的东西不适合于中国,在一些课程上,她不太愿意参加外国老师教授的课程,觉得跟中国脱离太多,也就是说,她本人是比较反对用西方的思想体系来应用和解释于中国的事情。这是一方面,而事实上在另一方面,她内在并没有形成关于中国文化的思想体系,不仅没有,而且可能接收的主要还是从西方搬过来的那些(正如我们很多人在这个历史阶段所接受的共同教育背景)。而她又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所以,冲突就此而生了。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重建她自己的思想体系。只有一个人有自身完整的思想体系,这自成体系的跟孤立的教条的东西不同,前者是活的贯通的,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的时候,往往容易达到求同存异,体现更大的包容力通融力,而不是否定抵触抗拒。

09.3.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