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亚史 -- AleaJactaEst

共:💬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中亚史

(一)远古的中亚

前1200-前750年,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居住在黑海以北的俄罗斯草原上。辛梅里安人

被认为是属于色雷斯-弗里吉亚人种,印欧种的一支,他们来自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当东南部的高加索文化和奥地利的哈尔希塔特文化已经进入铁器时代时,辛梅里安人和色

雷斯人仍逗留在青铜时代。 早于此,一部分辛梅里安人已经东迁到中亚,被称为吐火罗

人。

公元前1100年,来自乌拉尔--伏尔加河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东迁到中亚和伊朗高原,将早

先来此的印欧人种吐火罗人赶到天山以东直至黄土高原一带。其中定居在伊朗高原的雅利

安人是波斯人的祖先,定居在中亚的雅利安人是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即西徐亚人,中亚

塞种人)的祖先,他们都操东伊朗语;一部分南下进入印度征服达罗毗荼人,成为操印地

语的印度斯坦族的祖先。前900年,周穆王姬满西游到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与西王母杨回

相会。

前558年波斯国建立,统治中亚、印度河、小亚、埃及。前500年,“希腊波斯战争” 爆

发。若波斯西进成功,则地中海将成为单一的古代文明区,刚露曙光的希腊文明则有夭折

之虑;希腊的胜利形成希波对峙之势,希腊文明得以传入罗马再扩及欧洲,形成西方文明

希腊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了希腊诸城邦后,于前330年又消灭了波斯帝国,中

亚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死后,前324年马其顿帝国的将军塞琉古脱离马其

顿帝国独立,中亚、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成为塞琉古王国的领土;前250年,塔吉克-阿

富汗脱离塞琉古王国独立,建立希腊人的巴克特里亚王国。

(二)匈奴-汉时期

月氏的西迁增强了匈奴的重要性,中亚诸雅利安人国家和吐火罗国家都臣服于匈奴。张骞

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的计划没有实现,汉武帝被迫单独进攻匈奴。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攻击了匈奴帝国的中心,伊稚斜单于逃跑。 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汉宣帝并

与中国公主联姻。被打败的郅支单于,把蒙古故地留给了呼韩邪,向西逃窜,打败了乌孙

人,侵犯康居人,他在楚河和怛逻斯河畔扎营。前36年,副校尉陈汤袭杀郅支。 48年,

比起兵反对单于蒲奴,并归附中国,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91年,耿夔进军鄂尔浑河,北

匈奴单于远遁不知所踪,于是立单于的弟弟于除踺为继承人。93年,于除踺反叛中国被杀

死。

鲜卑人为蒙古族群东胡的北支,首领檀石淮征服了北匈奴之后,向西蒙古进军,并远至伊

犁河畔打败了乌孙人。鲜卑首领开始把目标对准中国。156年,檀石淮进攻辽东被击退。

接着他转攻南匈奴,后来他与南匈奴达成协议,诱使南匈奴和他一道攻击陕西和甘肃的中

国边境,但是在中国军队面前被迫撤退了。鲜卑人又对辽西发起新攻击,被赵彪击溃。2

07年,曹操在今热河地区彻底击溃东胡南支乌桓人。279年鲜卑人攻击武威,被马隆击退

。220年,当汉朝在内战中消亡时,鲜卑人或者是心怀恐惧,或者是衰弱不堪而未能利用

这一形势。

前176年匈奴右贤王西击月支,略定西域楼兰等26国。匈奴西边的日逐王设立僮仆都尉,

监领西域,向各国收取赋税。由于西域富饶,匈奴搜括到很多财富,从而增强了他的实力

。前104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攻占大宛,西域震动,各国纷纷向汉遣使进贡

。汉朝在轮台和渠犁(库尔勒市)各派几百名兵士屯田,置使者校尉统领其事。汉宣帝遣郑

吉监领丝绸之路南道各国。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撤消僮仆都尉,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

都护,监领南、北两道,西域都护驻在乌垒(轮台县东策云)。从汉宣帝刘询时起至西汉末

,汉朝先后任命过18位西域都护。其中,段会宗两任都护,四次安辑乌孙。东汉的西域都

护以班超最为著名。班超从73年前往西域,102年返回长安。佛教通过西域于67年传入中

国内地,东来的佛教僧人为于阗人、龟兹人、高昌人。

西域都护的下属官员有副校尉、丞各一人,副校尉是都护的副手。都护之下还有戊已校尉

,负责领兵屯田,其下属有丞、司马各一人,候5人。西域各地的屯田官有伊循都尉、宜

禾都尉、伊吾司马。除了直接派官员、将校与屯田士卒驻守西域以外,汉朝并且册封当地

各级首领。

车师前部王国的首都是交河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的雅儿乃孜沟。西汉又在吐鲁番

市东45公里处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河建设高昌城。车师后部王国的首都位于今吉木萨尔县

城北的北庭古城。

三国时,西域诸国经过兼并,合并成20个国家。222年,西域各国内附,曹魏设戊己校尉

领护西域。魏晋所设西域官还有西域长史、西域校尉、宜禾伊吾都尉等。晋朝封鄯善、焉

耆、龟兹、疏勒和于阗等西域5大国之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王。车师前部、鄯善、龟兹、

焉耆等国曾遣子入侍于晋。

327年前凉设高昌郡,并立田地县,还设有西域都护、戊己校尉、西域长史、西域校尉和

伊吾都尉等官。前凉王张骏曾派军队伐龟兹、焉耆、鄯善、于阗等国,西域降附于前凉。

344年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生于龟兹。

382年前秦苻坚遣吕光等伐龟兹、焉耆等国,386年吕光自立为后凉国王,命其子吕覆为西

域大都护,出镇高昌。

397年北凉脱离后凉,400年李蒿又脱离北凉建西凉,406年鄯善和车师前部王遣使向西凉

朝贡。422年西凉灭亡复归于北凉,北凉继续任命官员担任高昌太守。439年北凉被北魏灭

掉,443年,北凉王族沮渠无讳逃往高昌,自称高昌王。450年,无讳弟沮渠安周破车师,

车师王车伊洛出奔焉耆,后病死洛阳。车师国遂亡,历时500余年。

448年北魏派韩拔为领护西戎校尉,镇守鄯善,同内地郡县一样规定当地百姓的赋税和徭

役。北魏又遣万度归讨平焉耆,设焉耆镇。北魏在焉耆设有粮仓,450年开焉耆仓救济车

师王车夷落所部人众。

460年车师国亡后,柔然立阚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497年,麴嘉为高昌王,改车

师前部首都为交河郡。高昌王麴嘉及其子孙曾多次受北魏王朝册封,当时西域诸国降附于

北魏。统治高昌的?L氏,本是金城郡榆中人;高昌人民,很多也是从内地迁徙去的。

640年,唐朝兵部尚书侯君集攻灭了高昌国。高昌国历时141年。

从前36年起郅支单于被杀后,其率领的匈奴残部的后裔们在威海和巴尔喀什湖以北草原停

留几个世纪。但是,由于他们周围没有文化较高的邻邦把他们的活动记录下来,我们对他

们的历史一无所知。

自前第3世纪起,黑海北岸的俄罗斯草原一直由萨尔马特人占据,他们与斯基泰人(中亚塞

种人)一样属中亚雅利安人。他们之中有在捷列克草原上游牧的阿兰人,其游牧范围一直

远到库班;有自公元62年以后就在顿河下游西岸居住的罗克索兰人;有从公元50年起就占

据今匈牙利中部的雅齐基人。 东日耳曼人的一支巴斯塔尔尼人从200年起就顺着喀尔巴阡

山北坡之路来到德涅斯特河,把萨尔马特人与罗马帝国分开,这次迁移代表了日耳曼人第

一次“向东方的压迫”。200年,来自维斯杜拉河下游的新的日耳曼入侵(即哥特人的入侵

,他们起源于瑞典)威胁着萨尔马特人在南俄草原的权力;230年,哥特人到达了他们迁徙

的极限,进攻黑海边的罗马帝国的奥尔比亚城。

当时南俄罗斯在第聂伯河下游西部的哥特人和该河东方的萨尔马特各族中被瓜分了;克里

米亚是臣属于罗马皇帝的希腊国。哥特人内部分为东哥特人(在顿河下游和德涅斯特河下

游之间)和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下游到多瑙河之间);第三支哥特部落吉别达伊人,自

罗马皇帝于270年撤出达西亚(今罗马尼亚)后,他们就占有其地。向北,在俄罗斯东部和

中部的大森林里由芬兰-乌戈尔种各民族居住着。

374年,郅支单于率领的匈奴余众后裔们渡过伏尔加河下游,在巴拉米尔率领下渡过顿河

,打败并臣服了高加索山北麓的阿兰人。然后进攻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人,使东哥特国

王亥耳曼纳奇在失望中自杀,东哥特继承人威塞米尔也被杀死。而西哥特人逃避了匈人的

入侵,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阿兰人被迫屈从于匈人的统治而继续留在其地,10世纪

阿兰人在该地皈依了东正教,是今奥塞梯人的祖先。另一些阿兰人开始向西迁徙,加入了

西日耳曼人的大入侵,其中一些部落后来在卢瓦尔河下游的高卢定居,另一些进入西班牙

,与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的苏尔维人或者西哥特人混合,形成了混合种族的人,这种混合种

的人有了加太罗尼亚(Catalonia,即哥特-阿兰人)一名。

匈奴人接着经喀尔巴阡山豁口占据了匈牙利平原,匈牙利平原上的吉别达伊人成了他们的

臣民。此时他们分裂成三支部落,425年,卢噶斯、蒙杜克、鄂克塔三兄弟同时掌权。43

4年,这些部落由蒙杜克的两个儿子布勒达和阿提拉统治,前者很快被后者除掉。

阿提拉于441年进攻东罗马,东罗马帝国只好割让多瑙河以南地带给他。451年阿提拉向高

卢进军,火烧梅斯,围困奥尔良。埃提乌斯的罗马军和狄奥多里克王率领的西哥特军赶来

解除了对奥尔良的围困。阿提拉朝特鲁瓦撤退,受到阻截,这一仗拯救了西方。阿提拉于

452年入侵意大利,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从罗马逃走。罗马主教利奥一世交纳贡赋,并把

罗马公主荷罗丽娜嫁给他,阿提拉才班师匈牙利草原。

阿提拉453年去世,东哥特人和吉别达伊人立刻反叛,在大战中打垮了匈人,阿提拉的长

子埃拉克被杀。匈人在阿提拉之子顿吉兹奇(丁兹吉克者)的率领下朝南俄撤退。阿提拉的

其余的几个儿子向罗马人要求土地,罗马人把其中之一的埃尔纳克安置在多布罗加,其余

的两个儿子恩勒德扎尔和乌金杜尔安置在麦西亚。顿吉兹奇又率领匈人在多瑙河下游附近

进攻东罗马帝国,但是兵败被杀。

残留在黑海北岸的另一些匈人部落分成了两大部分:库特利格尔匈人,在亚速海西北过着

游牧生活;乌特格尔匈人常在顿河河口放牧。两支部落不久成为敌人,他们的争吵是由拜

占庭外交政策暗中挑拨引起的。

545年,查士丁尼皇帝煽动乌特格尔人的首领桑第克进攻敌对部落。库特利格尔人遭到桑

第克十人抽一地杀害。库特利格尔人在首领扎伯干的率领下对拜占庭进行报复,但是伯里

沙留斯拯救了君士坦丁堡,扎伯干返回顿河草原。两个部落之间的自相残杀又重新开始,

并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来自亚洲的阿瓦尔部落打败双方并占据了俄罗斯草原。

前247年左右,波斯人阿撒西斯在阿萨克城(今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自立为王,《史记

》称之为安息,而西方称之为帕提亚王国。前238年安息占领了塞琉古王国的整个帕提亚

地区,波斯人摆脱希腊人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安息王国语言使用帕提亚语,又称中波

斯语。 前65年,罗马将领庞培与安息交战,不分胜负,两年后罗马统帅克拉苏斯在东侵

安息时全军覆灭,身首异处。安息抗衡罗马长达数百年,为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平稳发展,

特别是萨珊波斯和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后的两个世纪中亚是汉帝国和匈奴的天下。

(三)贵霜-厌哒时期

秦汉之际,月氏分布在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安西县)、沙州(敦

煌)等地。前150年,分为大月氏和小月氏两支。大月氏西迁中亚阿姆河流域,小月氏仍留

在河西走廊与青海省湟中一带。月氏是游牧民族,是吐火罗人的一支,白种人。

前206年匈奴西击月氏,大部分月氏人西迁进入准噶尔盆地。前176年,楼兰、乌孙、呼揭

及其旁26国均归附匈奴。当时乌孙尚在河西走廊西北部,楼兰在今罗布泊至若羌,呼揭在

阿尔泰山至斋桑泊之间。 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继位,又西击月氏,以月氏王头为饮器

。月氏继续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

早先大月氏曾攻杀乌孙王难兜靡,前162年新王子猎骄靡为报杀父之仇,率部西进伊犁河

,攻破大月氏。从此,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大月氏继续西逃至费尔干纳盆地,并南下击

败大夏。在长时间失去祖国漂泊无定之后,月氏在阿姆河北建国。

大月氏立国后,置五翎侯分领其地。公元50年,其贵霜翎侯丘就却吞并其余四翎侯,自立

为王,国号贵霜。到公元150年,成为西起咸海、东至葱岭、南包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庞

大帝国。定都布路沙布罗,又称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布路沙布罗是“丝绸之路”

的枢纽,也是佛教中心,中国高僧法显、玄奘都曾到此。

塞种人即中亚草原的斯基泰(西徐亚)人之一支,属于雅利安人。先秦至汉初,塞种分布在

中亚锡尔河以北一带,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塞人主要从事游牧业,曾先后同波斯帝国和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打过仗。月氏西迁伊犁河流域,进攻当地塞人,塞王率部南逃到阿富

汗,灭亡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塞种人大夏王国。大月氏又南下击败大夏,塞种人继

续南逃到印度河。

栗特国是索格底亚那的简称,这里居住着昭武九姓诸国:康国(Samarqand)、安国(Boukh

ara)、石国(Chach)、史国(Kesh)、曹国(Khebud)、何国(Koshana)、米国(Maimargh)、火

寻(Khwaresm)、伐地(Betik),其中以在撒马尔罕的康国和在布哈拉的安国势力最为强大

。粟特语属于印欧语系中古伊朗语东部方言,文字则是在古波斯安息王朝官方文字阿拉美

文草书基础上根据粟特语发音特点创立的。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粟特人业已活跃在撒马

尔罕和楼兰之间的古代商道上。东汉初年,粟特人已深入黄河流域,并开始在长安和洛阳

经商,粟特语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国际通商用语。

乌孙西迁伊犁河后,人口迅速增加,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西汉时乌孙国共有12万户,

63万人,其中能作战的有18.88万人。而当时天山南北其他(包括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

地)45个国,总共4.157万户,32.5091万人,其中能作战的7.3504万人。 乌孙乃塞种人

的别种,与塞种人在种族上很接近,也属于雅利安人。乌孙的首都赤谷城在今乌什县西北

汉武帝于前119年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同乌孙进行联系。前108年,乌孙向汉求婚,汉武

帝封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王猎骄靡。后来,汉朝又以解忧为公主,嫁给继位的军须靡。

  当时,匈奴对于汉朝和乌孙都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前7

4年,匈奴发大军进攻乌孙,乌孙向汉求援。前71年,汉宣帝发骑兵15万,五将军分道并

出,合击匈奴,同时派校尉常惠持汉朝符节监领乌孙的军队。乌孙王亲率5万骑兵从西面

进攻匈奴,俘获匈奴4万人。同年冬,匈奴单于回军时,途遇大雪,人和牲畜大多冻死,

最后生还的不到十分之一。此时,丁零人攻其北,乌桓人入其东,乌孙人击其西,再加上

天灾,匈奴许多人畜冻饿而死。于是匈奴人口减少十分之三,畜群减少一半。

前60年,匈奴西边的日逐王归降汉朝。汉朝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监领天山南北西域三十六

国,并督察乌孙。解忧公主在乌孙长达半个多世纪,对乌孙和西域“城郭诸国”都有重要

影响。解忧的长子元贵靡、孙星靡、曾孙雌栗靡、玄孙伊秩靡等,世代相继为乌孙国王;

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次子万年被莎车国人请立为莎车王,小女素光是乌孙若呼翕侯的

妻子,长女弟史与龟兹王绛宾结为夫妇。解忧还派侍者冯?唬?持汉朝符节,代表公主遍至

天山南北,赏赐各城郭之国,冯?缓罄闯晌?乌孙右大将之妻。汉宣帝专门召见冯夫人,并

派竺次为正使,甘延寿为副使,送返乌孙。 乌孙的军国大事,都由西汉王朝直接过问、

决策和处理。同时,西域都护也对乌孙进行督察和协助。

后汉时,乌孙仍归附于汉朝。公元74年,戊己校尉耿恭移檄乌孙。南北朝时,乌孙因遭柔

然侵袭,已西迁入葱岭山中。437年,北魏招抚西域各国的使臣董琬北行至乌孙国,乌孙

王向董琬介绍费尔干纳盆地和塔什干的情况,并派翻译陪同北魏使者前往。当董琬等东返

时,乌孙又遣使者同至北魏朝贡。938年乌孙朝贡辽国。

当15世纪中叶哈萨克族形成时,乌孙人加入进去,成为其中最大的一个部落,并且是哈萨

克族大玉兹的主体部落。现在居住在伊犁地区的阿尔班、苏万、札赖亦尔等部落都是从乌

孙中分离出来的。

乌孙、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大宛、栗特、安息是当时中亚并存的雅利安人国

家。

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朝。西域三十六国是:?S羌、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

绝、戎卢、?G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

宛、桃槐、休循、捐毒(今乌恰县)、莎车、疏勒、尉头、姑墨(今阿克苏县)、温宿(今乌

什县)、龟兹(今库车县)、尉犁、危须、焉耆、姑师(车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

垒。三十六国中,一部分是游牧部落,另一部分是城郭之国。

西汉时各城国人口如下:龟兹8.1317万人,焉耆3.21万人,姑墨2.45万人,?G弥2.004万

人,于阗1.93万人,疏勒1.8647万人,莎车1.6373万人,都善1.41万人,尉犁、温宿、车

师前国在5000人以上,危须、皮山、精绝、乌剁、渠勒、戌卢、且末、小宛在1000人以上

,单桓194人。20个城国共有3.3756万户,27.1554万人,约占西汉西域总人口的83.6%。

塔里木盆地南缘、西缘属于雅利安人。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北部诸国属于吐火罗人。

西域三十六国于公元前后分裂成55国。东汉初,都善、于阗、车师曾分别兼并附近的一些

小国。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以后,进行了干预,被兼并的小国又纷纷恢复独立。东汉时

,于阗从西汉时的0.33万户1.93万人增至3.2万户、8.3万人,焉耆从0.4万户、3.21万人

增至1.5万户、5.2万人,疏勒亦从0.151万户增至2.1万户。当时于阗、焉耆、疏勒是西域

三大强国。

三国时,各大国又兼并附近的小国。丝绸之路南道的两大国是鄯善和于阗。中道的大国是

焉耆、龟兹和疏勒。北道上的大国是车师后部。

晋代,焉耆和龟兹是西域大国。285年,焉耆王龙安遣子入侍于晋。后其子龙会曾称霸西

域,葱岭以东各国均听其号令。焉耆王室以龙为姓,直至632年焉耆王的姓名尚为龙突骑

支。91年,汉西域都护班超立白霸为龟兹王,376年吕光伐龟兹时,国王为白纯。龟兹在

长达500多年间,焉耆在300余年间,仍保持原来的王室,世袭的统治集团没有发生更迭。

其它西域城郭之国可能也有类似情况。

南北朝时,鄯善、于阗、车师、焉耆、龟兹、疏勒等大国仍旧存在。且末、蒲山(皮山)、

姑默、温宿、尉头等国则分别附属于上述各大国。

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有许多游牧部落。最大的是无雷国,有1000户,7000人;5000人的游

牧国有桃槐、蒲犁、山国;2000人以上的有4国;不到2000人的有9国;乌贪訾离最小,仅

41户,231人。西汉21个游牧国共有7380户,4.9564万人,其人口数仅占西域总人口的15

.3%。游牧诸国大都分布在西域的边缘地区即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北麓一带。昆仑山北麓

,从玉门、阳关往西南-直到葱岭,大多是羌人的部落,如?S羌国。游牧诸国中,乌贪訾

离国是匈奴部落,休循国、捐毒国是塞种人部落,其它游牧国家多半是雅利安人部落。

东汉时,车师后国户口有较大增长,从西汉时595户、4774人增至4000余户、15000余人,

成为天山北麓最大的国家。东且弥国也从不足2000人,增至5000多人。其它游牧诸国变化

不大。

三国时,西域的游牧之国有所减少。昆仑山北麓,除分布有“月氏余种葱花羌、白马、黄

牛羌”外,?S羌国依旧存在;西夜、依耐、满(蒲)犁等皆属疏勒。葱岭北的捐毒、休??(

循)亦属于疏勒。天山西南麓的尉头属于龟兹。东部天山一带的东且弥、西且弥、毕(卑)

陆、蒲陆(类)、乌贪訾离等国,附属于车师后部。库鲁克塔格山脉中的山王国属于焉耆。

南北朝时,见于记载的游牧国更少。只有且弥国(天山东于大谷)、尉头国(仍附属龟兹)、

乌孙国(已西徙葱岭)。当匈奴西迁时,在其地留下了一部分老弱人等,在乌孙故地生息繁

衍,发展成为国家悦般,南北朝时已经是一个20万人的大国。

厌哒人是起源于阴山,属于蒙古族群, 5世纪初期,厌哒人臣服于柔然。430年厌哒人已

统治了从焉耆起越过伊犁河流域到巴尔喀什湖,再到楚河、锡尔河,一直达到咸海,首都

建在怛逻斯城。440年,他们占领了索格底亚那(河中地区)和巴尔赫。战胜萨珊波斯卑路

支王以后,厌哒人占领了莫夫和赫拉特。《梁书》记载,516年厌哒王叶太伊里窦曾派使

者到南京。

5世纪中期,非贵霜王室的另一支月氏人基达里在在巴尔赫和莫夫之间的阿姆河南岸建立

基达里王朝,儿子孔加士在位时,被厌哒人打败,被迫离开了原地,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

喀布尔,在那里取代了贵霜王朝的末代君主们。然而,厌哒人不久就追赶而来,原月氏国

全境(阿姆河南岸、喀布尔、坎大哈)转入了厌哒人手中。此外,厌哒人的前锋,如同他们

之前的贵霜人已经做过的一样,从喀布尔出发去征服印度。

当时印度在印度人的笈多王朝的统治下形成了一个大帝国,笈多王朝在鸠摩罗笈多统治时

期(414-455年)达到鼎盛,后来其子塞建陀笈多继位(455-470年)。笈多王朝多次击败了

厌哒的入侵。塞建陀笈多死后,厌哒人从笈多王朝的衰落中获利,恢复了对印度的入侵。

    

224年,波斯贵族阿尔达希尔灭安息王国,建立萨珊朝波斯帝国。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

致书罗马皇帝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罗马波斯战争正式开始。375年以后,罗

马帝国忙于应付哥特人等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无暇东顾,波斯也因抵御匈奴人的侵扰无力

继续向罗马挑战。476年,罗马帝国为蛮族所灭,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是一

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历时400的罗马波斯战争使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后

来竟无力抵御蛮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为它的最终衰亡埋下了隐患;使波斯元气大伤,大

厦根基动摇,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

(四)突厥时期

土门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伊利可汗的儿子燕都向东驱逐柔然余众契丹,统一

了蒙古高原;伊利可汗的弟弟莫贺咄叶护(室密点可汗) 567年联合萨珊朝波斯灭掉厌哒,

开拓了西域。汗国的牙庭设在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于都斤山。

室密点可汗管辖西域时离间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的关系,并怂恿他们自571年起进行20多年

的战争。燕都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统一进程。

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突厥汗国为牙庭设在焉耆西北300公里。可汗是室

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牙庭为原汗国牙庭,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5

99年,东突厥南下降隋,隋文帝册封突利可汗并迁其众于河套。60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

在内乱中流亡青海,不知所终。

西突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突厥十姓部落。这本是当初从蒙古高原随室点密西征的十大首领

所率10万部众。十部首领各持西突厥可汗所赐的一箭,因此十部又称“十箭”。十箭分左

、右两厢。左厢为五个咄陆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啜,其一为处木昆律啜,二为胡禄居(

屋)阙啜,三为摄舍提暾啜,四为突骑施贺逻施啜,五为鼠尼施处半啜,这五个咄陆部落

分布在碎叶以东地区;右厢为五个弩失毕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俟斤,其一为阿悉结阙俟

斤,二为哥舒阙俟斤,三为拔塞干暾沙钵俟斤,四为阿悉结泥孰俟斤,五为哥舒处半俟斤

,这五个弩失毕部落分布在碎叶河以西地区。至7世纪中叶,十胜部落已发展至“胜兵”

数十万人。

除突厥本部外,游牧的葛逻禄、处月、处密等部族,定居的龟兹等城郭之国,河中一带的

许多小国,吐火罗,也都归附西突厥。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北的迦毕试国,喀布尔南的漕

矩吒国(首都加兹尼),曾是西突厥南方的属国。

587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被叶护可汗处罗侯生擒。西突厥立达头可汗死后,其后裔泥

利可汗继位。泥利妻向氏为汉族人,生子达曼。泥利死后,达曼继位为泥撅处罗可汗,向

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实特勤。 609年,隋炀帝诱使西突厥西面的射匮可汗(达头可汗孙)

发兵袭击处罗可汗。处罗大败,被迫至长安朝觐。炀帝分处罗可汗内附部众为三部分:其

弟阙度设率领老弱万余人,至甘肃会宁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领余众居山西省静乐县;封

处罗为曷萨那可汗,从皇帝巡幸。处罗后来被东突厥始毕可汗派人杀死。

泥撅处罗可汗归隋以后,西突厥立其叔射匮可汗为主。射匮可汗开拓疆域,东至阿尔泰山

,西至咸海,王庭设于龟兹北。射匮可汗与东突厥可汗为敌。619年射匮死,弟统叶护可

汗继位。统叶护可汗迁王庭于塔什干北。他授予西域诸国之王“颉利发”称号,给每国派

吐屯一人进行监督,征收贡赋。统叶护很自负,引起部众怨恨,葛逻禄部大都叛离了他。

628年他被伯父杀死,伯父自立为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国人不服,杀莫贺咄,迎立统

叶护可汗子?A力特勤继位,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632年肆叶护遭设卑达干与弩失毕部

攻击,逃往康居,不久死亡。西突厥迎立泥孰莫贺设,是为咄陆可汗。634年泥孰病死,

弟弟同娥设继位,是为沙钵罗?A利失可汗。638年欲谷设被立为乙毗咄陆可汗,与?A利失

以伊犁河为界分地而治。

639年?A利失在费尔干纳死亡,他弟弟的儿子薄布恃勤继位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龟兹

、都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石国、史国、何国、穆国、康国等皆受其节度。而厥越失

、拔悉弥、驳马、结骨、触木昆等部则附属于乙毗咄陆可汗。不久,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被乙毗咄陆杀死。乙毗咄陆可汗然后西破吐火罗,并扣留唐朝使者,进攻哈密市。642年

,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败乙毗咄陆军,西突厥属部处密降唐。西突厥废黜乙毗咄陆,立莫

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

西突厥末主阿史那贺鲁为室点密可汗五世孙,乙毗咄陆可汗任命他为叶护,统辖处密、处

月、姑苏(哥舒)、歌罗禄、弩失毕等部。当乙毗咄陆可汗逃往阿富汗后,乙毗射匮可汗派

兵驱逐贺鲁,其部落大多离散。648年,贺鲁率领余部数千户内属于唐,唐太宗安排他们

住在庭州(吉木萨尔)。贺鲁引导唐朝大将阿史那社尔平龟兹,被唐朝晋封为泥伏沙钵罗叶

护。第二年,唐朝在安西部护府下设置瑶池都督府,任命阿史那贺鲁为都督。 649年唐

太宗逝世,贺鲁叛唐,并吞乙毗射匮可汗,设牙帐与博乐、温泉县,自称沙钵罗可汗。咄

陆五啜、弩失毕五俟斤、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都归附于他。贺鲁以儿子?A运为莫贺咄叶

护。

唐高宗命梁建方、契??何力发诸府兵三万人和回纥骑兵五万,西征。652年梁建方大破贺

鲁所属处月部而还。653年,逃亡阿富汗的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死,其子颉??达度设称真

珠叶护。他与贺鲁发生矛盾,联合五弩失毕,击败贺鲁。655年唐朝命程知节讨伐贺鲁,

前军总管苏定方击败西突厥骑兵四万人。

657年唐朝一路派苏定方率领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瀚海都督回纥首领婆闰等

,为主力部队;另一路派突厥降将阿史那步真招集其旧部。苏定方在阿尔泰山西,击败五

咄陆之一处木昆部;招降五弩失毕之一的泥孰部。苏定方率军至喀喇额尔齐斯河西,贺鲁

举西突厥十万骑兵来拒,贺鲁大败。五弩失毕全部投唐,五咄陆归附阿史那步真。贺鲁及

子?A运逃至塔什干,石国王将贺昏父子交给萧嗣业。659年唐军斩真珠叶护于新疆博乐。

至此,西突厥国亡。

657年唐在五咄陆部设置昆陵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昆陵都护。在五咄陆

的处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禄屋阙部落置盐泊都督府、摄舍提墩部落置双河都督府、

鼠尼施处半部落置鹰娑都督府、突骑施索葛莫贺部落置?炻怪荻级礁?、突骑施阿利施部落

置洁山都督府。658年,唐又在葛逻禄三部置三府:谋落部落置阴山州都督府、踏实部落

置玄池州都督府、炽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后从大漠州中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

在五弩失毕部置?鞒囟蓟じ?,以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鞒囟蓟ぁ5笔??鞒睾屠チ炅?

都护府都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702年唐增设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昆陵、?鞒亓礁龆蓟じ?。除上述昆陵都护府下属十个都

督府外,北庭大都护府还管辖轮台州等十三个都督府。北庭大都护府的治所在今吉木萨尔

北破城子。

唐朝在西域,除北庭大都护府外,在北庭的南面还设有安西大都护府。640年唐朝平高昌

的汉族麴氏政权后,置安西大都护府,658年移治龟兹。

661年吐火罗来附,唐朝任命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共十六

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这十六个新设立的都督府,也隶属安西大部护

府。

沙陀原名处月,为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今新疆博格多山(博格达山)、巴里坤湖。唐代

将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642年乙毗咄陆可汗攻唐伊州(今哈

密市),又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军(治所在今托克逊县)。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退西突

厥军,并攻克处月俟斤所居住的城。648年,贺鲁降唐。

651年贺鲁反,沙陀的朱邪孤注响应之。652年,唐将梁建方、契??何力等生擒朱邪孤注。

653年,唐朝撤销瑶池都督府,在原先处月分布的地区设置金满、沙陀二州。657年,唐安

抚大使阿史那弥射至伊犁河,当时已西走的处月部向他归降。贺鲁叛乱平定以后,处月部

属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管辖。

662年,处月首领沙陀金山跟随薛仁贵败铁勒于天山。702年沙陀金山任金满州都督。他死

后,其子辅国继位。712年处月部因避吐蕃,迁居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714年,

辅国复任金满州都督。唐玄宗封其母鼠尼施氏(西突厥五咄陆氏族之一)为鄯国夫人。辅国

死后,子骨咄支继位。 742年,唐朝任命骨咄支兼任回纥副都护。安史之乱起,骨咄支参

加平叛有功,唐肃宗李亨授予他特进、骁卫上将军。骨咄支死后,子尽忠继位。8世纪中

叶以后,吐蕃占据河西走廊,沙陀与唐朝的联系受阻而中断。

795年,沙陀部七千帐归吐蕃。吐蕃迁沙陀部至甘州(今张掖县)。后来回鹘取凉州(今武威

县),吐蕃怀疑尽忠暗中与回鹘勾结,沙陀部人非常害怕。808年,尽忠率领沙陀部3万人

东迁。吐蕃军追击,沙陀部且战且走,沿今黄河支流洮河至今宁夏固原县,战斗数百次,

部众大半战死,尽忠阵亡。尽忠子朱邪执宜率领余众近万人,带着3000匹马,逃到今宁夏

灵武县。唐朝安排沙陀部在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居住,并为之设置阴山府,沙陀部的老

弱陆续至盐州会合。尽忠弟葛勒阿波也率残部700人投奔灵盐节度使范希朝。

809年,范希朝调任河东节度使,沙陀跟随范希朝迁往河东。范希朝挑选该部骁勇的骑士

1200名组成“沙陀军”,其余的沙陀部众被安排在定襄川居住。从此,朱邪执宜以神武川

(今山西省山阴县)的黄花堆为根据地。810年,唐宪宗命河东范希朝等四军讨伐镇州王承

宗,朱邪执宜率沙陀军700为前锋,最后大败镇州军。朱雅执宜因功升任蔚州(今河北省蔚

县)刺史。813年,唐朝命朱邪执宜屯天德军(今乌拉特中右旗),以防回鹘南下。

814年,唐朝伐吴元济,朱邪执宜因功进升检校刑部尚书。830年,唐朝委执宜治云州(大

同市)、朔州(今山西省朔县),以防御北边,号称代北行营。朱邪执宜死,子赤心继位。

843年,潞州之乱平定后,朱邪赤心因功升任朔州刺史,仍兼代北军使。

847年,朱邪赤心打退吐蕃论恐热,868年平定徐州戍兵起义,朱邪赤心因军功升任大同军

节度使。唐朝赐予国姓“李”,名“国昌”。878年,李国昌子李克用杀大同防御使,自

称留后。唐朝征讨李国昌,李氏父子战败,率宗族逃入鞑靼(达怛)族分布区。880年,黄

巢率起义军进入长安。881年,唐朝赦免李国昌,命李克用率本部军兵出征黄巢,李克用

又募鞑靼诸部万人从军。883年,李克用攻入长安。

884年,李克用追起义军至山东省曹县,粮尽而回。途经开封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

)预谋加害李克用,李克用逃出。885年,控制唐僖宗李儇的宦官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治

所今山西省永济县)王重荣发生冲突,派??宁节度使(治所今陕西省彬县)朱玫、凤翔节度

使(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李昌符等进攻王重荣。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联手打败朱玫等

895年唐昭宗李晔封李克用为晋王。897年,李克用因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抗拒命令,领兵进

攻刘仁恭,但败回太原。904年,朱全忠弑唐昭宗,立李祝为昭宣帝(哀帝)。907年,唐昭

宣帝被迫禅位于朱全忠,唐亡,朱全忠建立梁朝。

560年柔然人、厌哒人被突厥追击逃亡到欧洲,被称为阿瓦尔人。阿瓦尔人打败了阿

提拉匈奴人的后裔库特利格尔、乌特格尔匈奴人,并把他们纳入自己部落之中。阿瓦尔的

版图从伏尔加河延伸到多瑙河河口,阿瓦尔汗的篷车驻扎在多瑙河北岸。他向北攻打斯拉

夫各部(安特人、斯洛文尼亚人、文德人);向西进入日耳曼地区,562年在图林的一次大

战中被克洛维的孙子奥地利王希格贝特打败。阿瓦尔人遂向黑海撤退。

  565年,可汗巴颜登上了阿瓦尔王位。567年,他与伦巴德人(居住在班诺尼亚的一支

日耳曼人)联合,消灭了定居在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吉别达伊人(日耳曼哥特人)。阿

瓦尔人占领了匈牙利,巴颜在古代阿提拉的都城附近建起了他的王庭。阿瓦尔人的统治是

从伏尔加河一直延伸到奥地利。阿瓦尔的意外成功使胜利者突厥人不快,突厥于是就查士

丁尼与阿瓦尔人之间签订的条约而抱怨拜占庭人。为惩罚拜占庭人,突厥人于576年派波

汗进入俄罗斯草原,与该地的乌特格尔匈奴人的末代首领阿纳盖一起,进攻拜占庭的博斯

普鲁斯城。

  在阿瓦尔人的压力之下,一些保加尔人(库特利格尔匈奴人的后裔,属于突厥族群)在

比萨拉比亚和瓦拉几亚定居下来,后来马扎尔人的到来,又迫使他们由此迁往麦西亚(保

加利亚)。在西部,巴颜于570年恢复了他与法兰克人的战争,打败了奥地利王希格贝特。

接着,巴颜再次攻拜占庭帝国,占领贝尔格莱德,洗劫了麦西亚。587年,他在亚德里亚

堡附近被拜占庭人打败。601年,拜占庭将军普利斯卡斯进攻巴颜的腹地匈牙利,在蒂萨

河岸地杀死他的4个儿子,巴颜于次年去世。

  继任的阿瓦尔可汗转而攻击当时处于伦巴德人势力之下的意大利。阿瓦尔人趁伦巴德

人从班诺尼亚迁往伦巴底之机占领了班诺尼亚。626年波斯与阿瓦尔人联合围攻君士坦丁

堡,拜占庭舰队阻止了这次联合行动,拜占庭以惊人的代价打败了阿瓦尔人的每一次进攻

,阿瓦尔可汗退回匈牙利。

  630年保加尔人提出可汗位置应该转由他们的汗库弗拉特继承的要求,阿瓦尔人不得

不以武力镇压这种对霸权的要求。然而,他们被迫让保加尔人成为今天瓦拉几亚和巴尔干

山区以北的“保加利亚”的君主,他们自己仍留在匈牙利平原上,直到8世纪末期。

  791年,查理曼亲自入侵阿瓦尔汗国。795年,查理曼之子丕平继续攻打阿瓦尔人。阿

瓦尔人的一位首领,于796年来到亚琛,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799年,他起义反法兰克人

的统治,遭到惩罚之后,阿瓦尔新首领佐登从803年起长期屈服于法兰克人的统治。805年

,塞俄多尔可汗作为查理曼的属臣统治着阿瓦尔人。

  查理曼统治末期,阿瓦尔人可汗塞俄多尔放弃了多瑙河北岸,迁往卡农图姆和沙巴里

亚之间的班诺尼亚西部。9世纪末,原阿瓦尔人的地区在两个国家之间被瓜分了:一个是

斯维雅托波尔克统治的斯拉夫人的帝国,称之为大摩拉维亚国,它包括从波希米亚到班诺

尼亚之间地区;另一个是保加尔人的突厥汗国,它包括匈牙利南部、瓦拉几亚和巴尔干山

以北的保加利亚。尤其是保加利亚的乌基杜尔部(或称乌基尔部,该部把它的部落名给予

匈牙利)占据着喀尔巴阡山山脉以东与以南的地区。

 

625-650年,保加尔人在乌基杜尔部首领库弗拉特汗统治之下,在高加索西北、在库

班河谷与亚速海之间的地区内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库弗拉特死后,可萨人的前进把保

加尔诸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库弗拉特的一个儿子巴颜率领,在可萨人的宗主权下继续

留在原地区内(这一支的后裔向北朝着卡马河和喀山方向移动,建起了大保加尔国,后来

被成吉思汗灭亡。他们最近的子孙们被认为是今天的楚瓦什人)。另一部分保加尔人在库

弗拉特的另一个儿子伊斯泊利克的率领下朝西移动,于679年渡过多瑙河,定居在古代麦

西亚境内。查士丁尼二世(705-711年在位)在拜占庭内战中曾得到过伊斯泊利克的继承者

特尔维尔可汗的保护,正式承认他们占有麦西亚。762年,麦西亚的保加尔人在特莱茨汗

的率领下向君士坦丁堡进军,但是被拜占庭皇帝打败。811年,另一位保加尔可汗克鲁姆

打败和杀死了皇帝尼塞弗留斯一世。克鲁姆的继承者奥慕尔塔格汗(814-831年在位)与拜

占庭人议和。9世纪中期,鲍里斯大公对宗教的皈依和保加尔人所受到的愈来愈多的斯拉

夫人的影响,使他们从突厥民族的主体中分离出来,并与基督教的欧洲相结合。

原阿瓦尔人的疆域在9世纪末期被马扎尔人(匈牙利人)占据了。匈牙利语并不属于突厥-蒙

古语,而是属于芬兰-乌戈尔语系中的鄂布-乌戈尔语族。马扎尔人分为两个集团:其中的

一群仍留在乌拉尔山区,今天,窝古尔人仍生活在那里;而另一群先迁到亚速海北面的列

维底亚,后来又迁到阿特尔库祖(第聂伯河下游、喀尔巴阡山脉、谢列特河、多瑙河三角

洲和黑海之间的平原)。在乌拉尔山的马扎尔人由在卡马的保加尔人组织起来,在阿特尔

库祖的马扎尔人由乌基杜尔人组织起来,在9世纪时乌基杜尔人占领了喀尔巴阡山脉的东

南地区。  

833年,马扎尔人生活在顿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列维底亚,属突厥可萨大帝国的保护之列

。860年,被佩切涅格突厥人赶出列维底亚,进入阿特尔库祖。880年到达多瑙河三角洲。

在多瑙河的新驻地内,匈牙利人继续是可萨突厥国的臣民。可萨可汗,以匈牙利人的宗主

身份,任命卡巴尔部名叫阿尔帕德的贵族作匈牙利人的大公。当时,日耳曼尼亚的国王阿

尔努尔弗在与大摩拉维亚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维雅托波

尔克打仗,他向匈牙利人求援。阿尔帕德匆忙赶来打败了斯维雅托波尔克,895年大摩拉

维亚国在战争中崩溃,匈牙利人占领和一直居住在匈牙利。匈牙利入侵意大利,910年他

们在德国打败了最后一位加洛林王朝的国王路易斯,924年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劫掠法兰

克王国。最后,日耳曼王奥托一世于955年在奥格斯堡战役中打败他们,这一次日耳曼社

会拯救了欧洲。

匈牙利王瓦伊克皈依了基督教,被命名为斯提芬,这将改变匈牙利人的命运。在圣斯提芬

的统治下(997-1038年在位),匈牙利人开始了新的事业。从13世纪的蒙古人入侵到17世

纪的奥斯曼人的扩张,匈牙利人的生涯是坚持不懈的英勇和光荣的十字军军人的生涯。

可萨人属于突厥族群,是西突厥的一支,或者是西匈奴的一支。可萨可汗札比尔于626年

借4万兵给拜占庭皇帝与波斯交战。拜占庭人与可萨人之间的这一联盟又因多次的王室联

姻而加强。这种联姻方式在拜占庭反对阿拉伯人的战争中是很有用的,当拜占庭军队在小

亚细亚对阿拉伯人发动进攻时,可萨人在外高加索从后方攻他们。在欧洲的突厥各族人中

可萨人是文明程度最高的民族,可萨国家最初是以捷列克草原地区为中心。阿拉伯人在7

23年摧毁它后,王室驻地迁往伏尔加河口上的伊提尔。833年,建起了第三个都城沙克尔

,位于顿河入海处。 可萨帝国是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可萨人9世纪在政治上走向衰落。从咸海草原来的乌古思突厥人把恩巴河地区和乌拉尔河

地区的佩切涅格突厥人赶向西方。855年,佩切涅格人穿过属于可萨帝国的领地,把可萨

属民马扎尔人从亚速海北岸赶走,马扎尔人退到第聂伯河和多瑙河下游之间的阿特尔库祖

。890年,佩切涅格人重新追逐马扎尔人,把他们从新住地赶走,他们最终在该地区内定

居下来,因此,佩切涅格人占据了位于顿河河口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俄罗斯草原。可萨人

只保留了顿河下游、伏尔加河下游和高加索山脉之间的地区。

基辅的罗斯王公斯维雅托斯拉于965年进攻可萨人,占领了他们建在顿河河曲上的沙克尔

都城。可萨汗国仍然保住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库班河地区和达吉斯坦草原。拜占庭皇帝

巴西尔一世于1016年派出舰队,在罗斯军队的支持下,攻击最后一批可萨人。这支联军夺

取了塔曼半岛和可萨人在克里米亚的属地。到1030年,可萨人作为一股政治势力已经消失

。野蛮的游牧部落取代了可萨人,夺得了黑海草原的控制权。

佩切涅格人是一支突厥部落,曾经是西突厥联盟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葛逻禄突厥人

的驱赶,退往锡尔河下游和咸海。他们继续向西迁徙,在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之间放牧,

913年,他们在可萨人和乌古思人的联合攻击下被逐出该地。佩切涅格人从马扎尔人手中

夺取亚速海以北的列维底亚,他们又向西推进,迫使马扎尔人离开阿特尔库祖。900年,

佩切涅格人利用了在第聂伯河河口和多瑙河河口之间的牧场。934年,他们加入了匈牙利

人在色雷斯对拜占庭帝国的入侵。944年,他们追随罗斯王公伊戈尔袭击了拜占庭本土。

1036年,基辅的罗斯王公雅罗斯拉夫使他们遭到一次沉重的失败,这次失败结束了他们对

草原的统治,迫使他们再一次地把目标对准拜占庭帝国。1051年,在乌古思人驱赶的反作

用下,他们多次入侵拜占庭帝国。 1091年,拜占庭与钦察人的联合军队在列瓦尼恩山打

败了佩切涅格军,十分之一的佩切涅格人被杀死。佩切涅格余部在瓦拉几亚重新组织起来

之后,到下一代又作了一次新的尝试,1121年,他们对仅限于巴尔干山以北的保加利亚进

行了攻击。然而,在1122年他们遭到拜占庭的袭击和屠杀。佩切涅格人把在俄罗斯草原上

的地位让给了乌古思人和钦察人。

乌古思人的亚洲后裔今天被称为土库曼人(古兹),他们习惯于在里海东北部和咸海以北游

荡。乌古思人中的一支,即塞尔柱克人,信奉了伊斯兰教,11世纪时在波斯建立了突厥穆

斯林大帝国。同时,另一支乌古思氏族(非伊斯兰教徒)奥佐伊人推翻了佩切涅格人在俄罗

斯草原的优势。奥佐伊人于1065年渡过多瑙河,人数达到60万,洗劫了巴尔干半岛,但此

后不久,他们被佩切涅格人和保加尔人消灭。越过伏尔加河西岸的最后的这支乌古思部落

最终被钦察人征服、消灭、同化了。

钦察人最初是基马克突厥人的一部分,基马克人住在西伯利亚,在额尔齐斯河中游沿岸。

在11世纪中期,钦察人从基马克人的主体中分裂出来,朝欧洲方向出发。1054年他们出现

在黑海以北草原,同时出现的还有被钦察人向前推进的乌古思人。1066年乌古思人被佩切

涅格人和保加尔人消灭,钦察人留在俄罗斯草原上成了唯一的主人。钦察人一直是俄罗斯

草原上的主人,直到成吉思汗手下的将军们于1222年入侵为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