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中亚史 -- AleaJactaEst

共:💬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中亚史

(一)远古的中亚

前1200-前750年,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居住在黑海以北的俄罗斯草原上。辛梅里安人

被认为是属于色雷斯-弗里吉亚人种,印欧种的一支,他们来自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当东南部的高加索文化和奥地利的哈尔希塔特文化已经进入铁器时代时,辛梅里安人和色

雷斯人仍逗留在青铜时代。 早于此,一部分辛梅里安人已经东迁到中亚,被称为吐火罗

人。

公元前1100年,来自乌拉尔--伏尔加河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东迁到中亚和伊朗高原,将早

先来此的印欧人种吐火罗人赶到天山以东直至黄土高原一带。其中定居在伊朗高原的雅利

安人是波斯人的祖先,定居在中亚的雅利安人是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即西徐亚人,中亚

塞种人)的祖先,他们都操东伊朗语;一部分南下进入印度征服达罗毗荼人,成为操印地

语的印度斯坦族的祖先。前900年,周穆王姬满西游到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与西王母杨回

相会。

前558年波斯国建立,统治中亚、印度河、小亚、埃及。前500年,“希腊波斯战争” 爆

发。若波斯西进成功,则地中海将成为单一的古代文明区,刚露曙光的希腊文明则有夭折

之虑;希腊的胜利形成希波对峙之势,希腊文明得以传入罗马再扩及欧洲,形成西方文明

希腊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灭亡了希腊诸城邦后,于前330年又消灭了波斯帝国,中

亚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死后,前324年马其顿帝国的将军塞琉古脱离马其

顿帝国独立,中亚、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成为塞琉古王国的领土;前250年,塔吉克-阿

富汗脱离塞琉古王国独立,建立希腊人的巴克特里亚王国。

(二)匈奴-汉时期

月氏的西迁增强了匈奴的重要性,中亚诸雅利安人国家和吐火罗国家都臣服于匈奴。张骞

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的计划没有实现,汉武帝被迫单独进攻匈奴。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攻击了匈奴帝国的中心,伊稚斜单于逃跑。 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汉宣帝并

与中国公主联姻。被打败的郅支单于,把蒙古故地留给了呼韩邪,向西逃窜,打败了乌孙

人,侵犯康居人,他在楚河和怛逻斯河畔扎营。前36年,副校尉陈汤袭杀郅支。 48年,

比起兵反对单于蒲奴,并归附中国,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91年,耿夔进军鄂尔浑河,北

匈奴单于远遁不知所踪,于是立单于的弟弟于除踺为继承人。93年,于除踺反叛中国被杀

死。

鲜卑人为蒙古族群东胡的北支,首领檀石淮征服了北匈奴之后,向西蒙古进军,并远至伊

犁河畔打败了乌孙人。鲜卑首领开始把目标对准中国。156年,檀石淮进攻辽东被击退。

接着他转攻南匈奴,后来他与南匈奴达成协议,诱使南匈奴和他一道攻击陕西和甘肃的中

国边境,但是在中国军队面前被迫撤退了。鲜卑人又对辽西发起新攻击,被赵彪击溃。2

07年,曹操在今热河地区彻底击溃东胡南支乌桓人。279年鲜卑人攻击武威,被马隆击退

。220年,当汉朝在内战中消亡时,鲜卑人或者是心怀恐惧,或者是衰弱不堪而未能利用

这一形势。

前176年匈奴右贤王西击月支,略定西域楼兰等26国。匈奴西边的日逐王设立僮仆都尉,

监领西域,向各国收取赋税。由于西域富饶,匈奴搜括到很多财富,从而增强了他的实力

。前104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攻占大宛,西域震动,各国纷纷向汉遣使进贡

。汉朝在轮台和渠犁(库尔勒市)各派几百名兵士屯田,置使者校尉统领其事。汉宣帝遣郑

吉监领丝绸之路南道各国。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撤消僮仆都尉,汉朝任命郑吉为西域

都护,监领南、北两道,西域都护驻在乌垒(轮台县东策云)。从汉宣帝刘询时起至西汉末

,汉朝先后任命过18位西域都护。其中,段会宗两任都护,四次安辑乌孙。东汉的西域都

护以班超最为著名。班超从73年前往西域,102年返回长安。佛教通过西域于67年传入中

国内地,东来的佛教僧人为于阗人、龟兹人、高昌人。

西域都护的下属官员有副校尉、丞各一人,副校尉是都护的副手。都护之下还有戊已校尉

,负责领兵屯田,其下属有丞、司马各一人,候5人。西域各地的屯田官有伊循都尉、宜

禾都尉、伊吾司马。除了直接派官员、将校与屯田士卒驻守西域以外,汉朝并且册封当地

各级首领。

车师前部王国的首都是交河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的雅儿乃孜沟。西汉又在吐鲁番

市东45公里处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河建设高昌城。车师后部王国的首都位于今吉木萨尔县

城北的北庭古城。

三国时,西域诸国经过兼并,合并成20个国家。222年,西域各国内附,曹魏设戊己校尉

领护西域。魏晋所设西域官还有西域长史、西域校尉、宜禾伊吾都尉等。晋朝封鄯善、焉

耆、龟兹、疏勒和于阗等西域5大国之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王。车师前部、鄯善、龟兹、

焉耆等国曾遣子入侍于晋。

327年前凉设高昌郡,并立田地县,还设有西域都护、戊己校尉、西域长史、西域校尉和

伊吾都尉等官。前凉王张骏曾派军队伐龟兹、焉耆、鄯善、于阗等国,西域降附于前凉。

344年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生于龟兹。

382年前秦苻坚遣吕光等伐龟兹、焉耆等国,386年吕光自立为后凉国王,命其子吕覆为西

域大都护,出镇高昌。

397年北凉脱离后凉,400年李蒿又脱离北凉建西凉,406年鄯善和车师前部王遣使向西凉

朝贡。422年西凉灭亡复归于北凉,北凉继续任命官员担任高昌太守。439年北凉被北魏灭

掉,443年,北凉王族沮渠无讳逃往高昌,自称高昌王。450年,无讳弟沮渠安周破车师,

车师王车伊洛出奔焉耆,后病死洛阳。车师国遂亡,历时500余年。

448年北魏派韩拔为领护西戎校尉,镇守鄯善,同内地郡县一样规定当地百姓的赋税和徭

役。北魏又遣万度归讨平焉耆,设焉耆镇。北魏在焉耆设有粮仓,450年开焉耆仓救济车

师王车夷落所部人众。

460年车师国亡后,柔然立阚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497年,麴嘉为高昌王,改车

师前部首都为交河郡。高昌王麴嘉及其子孙曾多次受北魏王朝册封,当时西域诸国降附于

北魏。统治高昌的?L氏,本是金城郡榆中人;高昌人民,很多也是从内地迁徙去的。

640年,唐朝兵部尚书侯君集攻灭了高昌国。高昌国历时141年。

从前36年起郅支单于被杀后,其率领的匈奴残部的后裔们在威海和巴尔喀什湖以北草原停

留几个世纪。但是,由于他们周围没有文化较高的邻邦把他们的活动记录下来,我们对他

们的历史一无所知。

自前第3世纪起,黑海北岸的俄罗斯草原一直由萨尔马特人占据,他们与斯基泰人(中亚塞

种人)一样属中亚雅利安人。他们之中有在捷列克草原上游牧的阿兰人,其游牧范围一直

远到库班;有自公元62年以后就在顿河下游西岸居住的罗克索兰人;有从公元50年起就占

据今匈牙利中部的雅齐基人。 东日耳曼人的一支巴斯塔尔尼人从200年起就顺着喀尔巴阡

山北坡之路来到德涅斯特河,把萨尔马特人与罗马帝国分开,这次迁移代表了日耳曼人第

一次“向东方的压迫”。200年,来自维斯杜拉河下游的新的日耳曼入侵(即哥特人的入侵

,他们起源于瑞典)威胁着萨尔马特人在南俄草原的权力;230年,哥特人到达了他们迁徙

的极限,进攻黑海边的罗马帝国的奥尔比亚城。

当时南俄罗斯在第聂伯河下游西部的哥特人和该河东方的萨尔马特各族中被瓜分了;克里

米亚是臣属于罗马皇帝的希腊国。哥特人内部分为东哥特人(在顿河下游和德涅斯特河下

游之间)和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下游到多瑙河之间);第三支哥特部落吉别达伊人,自

罗马皇帝于270年撤出达西亚(今罗马尼亚)后,他们就占有其地。向北,在俄罗斯东部和

中部的大森林里由芬兰-乌戈尔种各民族居住着。

374年,郅支单于率领的匈奴余众后裔们渡过伏尔加河下游,在巴拉米尔率领下渡过顿河

,打败并臣服了高加索山北麓的阿兰人。然后进攻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人,使东哥特国

王亥耳曼纳奇在失望中自杀,东哥特继承人威塞米尔也被杀死。而西哥特人逃避了匈人的

入侵,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阿兰人被迫屈从于匈人的统治而继续留在其地,10世纪

阿兰人在该地皈依了东正教,是今奥塞梯人的祖先。另一些阿兰人开始向西迁徙,加入了

西日耳曼人的大入侵,其中一些部落后来在卢瓦尔河下游的高卢定居,另一些进入西班牙

,与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的苏尔维人或者西哥特人混合,形成了混合种族的人,这种混合种

的人有了加太罗尼亚(Catalonia,即哥特-阿兰人)一名。

匈奴人接着经喀尔巴阡山豁口占据了匈牙利平原,匈牙利平原上的吉别达伊人成了他们的

臣民。此时他们分裂成三支部落,425年,卢噶斯、蒙杜克、鄂克塔三兄弟同时掌权。43

4年,这些部落由蒙杜克的两个儿子布勒达和阿提拉统治,前者很快被后者除掉。

阿提拉于441年进攻东罗马,东罗马帝国只好割让多瑙河以南地带给他。451年阿提拉向高

卢进军,火烧梅斯,围困奥尔良。埃提乌斯的罗马军和狄奥多里克王率领的西哥特军赶来

解除了对奥尔良的围困。阿提拉朝特鲁瓦撤退,受到阻截,这一仗拯救了西方。阿提拉于

452年入侵意大利,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从罗马逃走。罗马主教利奥一世交纳贡赋,并把

罗马公主荷罗丽娜嫁给他,阿提拉才班师匈牙利草原。

阿提拉453年去世,东哥特人和吉别达伊人立刻反叛,在大战中打垮了匈人,阿提拉的长

子埃拉克被杀。匈人在阿提拉之子顿吉兹奇(丁兹吉克者)的率领下朝南俄撤退。阿提拉的

其余的几个儿子向罗马人要求土地,罗马人把其中之一的埃尔纳克安置在多布罗加,其余

的两个儿子恩勒德扎尔和乌金杜尔安置在麦西亚。顿吉兹奇又率领匈人在多瑙河下游附近

进攻东罗马帝国,但是兵败被杀。

残留在黑海北岸的另一些匈人部落分成了两大部分:库特利格尔匈人,在亚速海西北过着

游牧生活;乌特格尔匈人常在顿河河口放牧。两支部落不久成为敌人,他们的争吵是由拜

占庭外交政策暗中挑拨引起的。

545年,查士丁尼皇帝煽动乌特格尔人的首领桑第克进攻敌对部落。库特利格尔人遭到桑

第克十人抽一地杀害。库特利格尔人在首领扎伯干的率领下对拜占庭进行报复,但是伯里

沙留斯拯救了君士坦丁堡,扎伯干返回顿河草原。两个部落之间的自相残杀又重新开始,

并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来自亚洲的阿瓦尔部落打败双方并占据了俄罗斯草原。

前247年左右,波斯人阿撒西斯在阿萨克城(今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自立为王,《史记

》称之为安息,而西方称之为帕提亚王国。前238年安息占领了塞琉古王国的整个帕提亚

地区,波斯人摆脱希腊人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安息王国语言使用帕提亚语,又称中波

斯语。 前65年,罗马将领庞培与安息交战,不分胜负,两年后罗马统帅克拉苏斯在东侵

安息时全军覆灭,身首异处。安息抗衡罗马长达数百年,为西亚大部分地区的平稳发展,

特别是萨珊波斯和伊斯兰文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公元前后的两个世纪中亚是汉帝国和匈奴的天下。

(三)贵霜-厌哒时期

秦汉之际,月氏分布在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瓜州(安西县)、沙州(敦

煌)等地。前150年,分为大月氏和小月氏两支。大月氏西迁中亚阿姆河流域,小月氏仍留

在河西走廊与青海省湟中一带。月氏是游牧民族,是吐火罗人的一支,白种人。

前206年匈奴西击月氏,大部分月氏人西迁进入准噶尔盆地。前176年,楼兰、乌孙、呼揭

及其旁26国均归附匈奴。当时乌孙尚在河西走廊西北部,楼兰在今罗布泊至若羌,呼揭在

阿尔泰山至斋桑泊之间。 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继位,又西击月氏,以月氏王头为饮器

。月氏继续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

早先大月氏曾攻杀乌孙王难兜靡,前162年新王子猎骄靡为报杀父之仇,率部西进伊犁河

,攻破大月氏。从此,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大月氏继续西逃至费尔干纳盆地,并南下击

败大夏。在长时间失去祖国漂泊无定之后,月氏在阿姆河北建国。

大月氏立国后,置五翎侯分领其地。公元50年,其贵霜翎侯丘就却吞并其余四翎侯,自立

为王,国号贵霜。到公元150年,成为西起咸海、东至葱岭、南包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庞

大帝国。定都布路沙布罗,又称犍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布路沙布罗是“丝绸之路”

的枢纽,也是佛教中心,中国高僧法显、玄奘都曾到此。

塞种人即中亚草原的斯基泰(西徐亚)人之一支,属于雅利安人。先秦至汉初,塞种分布在

中亚锡尔河以北一带,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塞人主要从事游牧业,曾先后同波斯帝国和

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打过仗。月氏西迁伊犁河流域,进攻当地塞人,塞王率部南逃到阿富

汗,灭亡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塞种人大夏王国。大月氏又南下击败大夏,塞种人继

续南逃到印度河。

栗特国是索格底亚那的简称,这里居住着昭武九姓诸国:康国(Samarqand)、安国(Boukh

ara)、石国(Chach)、史国(Kesh)、曹国(Khebud)、何国(Koshana)、米国(Maimargh)、火

寻(Khwaresm)、伐地(Betik),其中以在撒马尔罕的康国和在布哈拉的安国势力最为强大

。粟特语属于印欧语系中古伊朗语东部方言,文字则是在古波斯安息王朝官方文字阿拉美

文草书基础上根据粟特语发音特点创立的。早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粟特人业已活跃在撒马

尔罕和楼兰之间的古代商道上。东汉初年,粟特人已深入黄河流域,并开始在长安和洛阳

经商,粟特语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国际通商用语。

乌孙西迁伊犁河后,人口迅速增加,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国家。西汉时乌孙国共有12万户,

63万人,其中能作战的有18.88万人。而当时天山南北其他(包括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

地)45个国,总共4.157万户,32.5091万人,其中能作战的7.3504万人。 乌孙乃塞种人

的别种,与塞种人在种族上很接近,也属于雅利安人。乌孙的首都赤谷城在今乌什县西北

汉武帝于前119年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同乌孙进行联系。前108年,乌孙向汉求婚,汉武

帝封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王猎骄靡。后来,汉朝又以解忧为公主,嫁给继位的军须靡。

  当时,匈奴对于汉朝和乌孙都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匈奴。前7

4年,匈奴发大军进攻乌孙,乌孙向汉求援。前71年,汉宣帝发骑兵15万,五将军分道并

出,合击匈奴,同时派校尉常惠持汉朝符节监领乌孙的军队。乌孙王亲率5万骑兵从西面

进攻匈奴,俘获匈奴4万人。同年冬,匈奴单于回军时,途遇大雪,人和牲畜大多冻死,

最后生还的不到十分之一。此时,丁零人攻其北,乌桓人入其东,乌孙人击其西,再加上

天灾,匈奴许多人畜冻饿而死。于是匈奴人口减少十分之三,畜群减少一半。

前60年,匈奴西边的日逐王归降汉朝。汉朝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监领天山南北西域三十六

国,并督察乌孙。解忧公主在乌孙长达半个多世纪,对乌孙和西域“城郭诸国”都有重要

影响。解忧的长子元贵靡、孙星靡、曾孙雌栗靡、玄孙伊秩靡等,世代相继为乌孙国王;

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次子万年被莎车国人请立为莎车王,小女素光是乌孙若呼翕侯的

妻子,长女弟史与龟兹王绛宾结为夫妇。解忧还派侍者冯?唬?持汉朝符节,代表公主遍至

天山南北,赏赐各城郭之国,冯?缓罄闯晌?乌孙右大将之妻。汉宣帝专门召见冯夫人,并

派竺次为正使,甘延寿为副使,送返乌孙。 乌孙的军国大事,都由西汉王朝直接过问、

决策和处理。同时,西域都护也对乌孙进行督察和协助。

后汉时,乌孙仍归附于汉朝。公元74年,戊己校尉耿恭移檄乌孙。南北朝时,乌孙因遭柔

然侵袭,已西迁入葱岭山中。437年,北魏招抚西域各国的使臣董琬北行至乌孙国,乌孙

王向董琬介绍费尔干纳盆地和塔什干的情况,并派翻译陪同北魏使者前往。当董琬等东返

时,乌孙又遣使者同至北魏朝贡。938年乌孙朝贡辽国。

当15世纪中叶哈萨克族形成时,乌孙人加入进去,成为其中最大的一个部落,并且是哈萨

克族大玉兹的主体部落。现在居住在伊犁地区的阿尔班、苏万、札赖亦尔等部落都是从乌

孙中分离出来的。

乌孙、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大宛、栗特、安息是当时中亚并存的雅利安人国

家。

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朝。西域三十六国是:?S羌、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

绝、戎卢、?G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

宛、桃槐、休循、捐毒(今乌恰县)、莎车、疏勒、尉头、姑墨(今阿克苏县)、温宿(今乌

什县)、龟兹(今库车县)、尉犁、危须、焉耆、姑师(车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

垒。三十六国中,一部分是游牧部落,另一部分是城郭之国。

西汉时各城国人口如下:龟兹8.1317万人,焉耆3.21万人,姑墨2.45万人,?G弥2.004万

人,于阗1.93万人,疏勒1.8647万人,莎车1.6373万人,都善1.41万人,尉犁、温宿、车

师前国在5000人以上,危须、皮山、精绝、乌剁、渠勒、戌卢、且末、小宛在1000人以上

,单桓194人。20个城国共有3.3756万户,27.1554万人,约占西汉西域总人口的83.6%。

塔里木盆地南缘、西缘属于雅利安人。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北部诸国属于吐火罗人。

西域三十六国于公元前后分裂成55国。东汉初,都善、于阗、车师曾分别兼并附近的一些

小国。东汉重新设立西域都护以后,进行了干预,被兼并的小国又纷纷恢复独立。东汉时

,于阗从西汉时的0.33万户1.93万人增至3.2万户、8.3万人,焉耆从0.4万户、3.21万人

增至1.5万户、5.2万人,疏勒亦从0.151万户增至2.1万户。当时于阗、焉耆、疏勒是西域

三大强国。

三国时,各大国又兼并附近的小国。丝绸之路南道的两大国是鄯善和于阗。中道的大国是

焉耆、龟兹和疏勒。北道上的大国是车师后部。

晋代,焉耆和龟兹是西域大国。285年,焉耆王龙安遣子入侍于晋。后其子龙会曾称霸西

域,葱岭以东各国均听其号令。焉耆王室以龙为姓,直至632年焉耆王的姓名尚为龙突骑

支。91年,汉西域都护班超立白霸为龟兹王,376年吕光伐龟兹时,国王为白纯。龟兹在

长达500多年间,焉耆在300余年间,仍保持原来的王室,世袭的统治集团没有发生更迭。

其它西域城郭之国可能也有类似情况。

南北朝时,鄯善、于阗、车师、焉耆、龟兹、疏勒等大国仍旧存在。且末、蒲山(皮山)、

姑默、温宿、尉头等国则分别附属于上述各大国。

在西域三十六国中,有许多游牧部落。最大的是无雷国,有1000户,7000人;5000人的游

牧国有桃槐、蒲犁、山国;2000人以上的有4国;不到2000人的有9国;乌贪訾离最小,仅

41户,231人。西汉21个游牧国共有7380户,4.9564万人,其人口数仅占西域总人口的15

.3%。游牧诸国大都分布在西域的边缘地区即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北麓一带。昆仑山北麓

,从玉门、阳关往西南-直到葱岭,大多是羌人的部落,如?S羌国。游牧诸国中,乌贪訾

离国是匈奴部落,休循国、捐毒国是塞种人部落,其它游牧国家多半是雅利安人部落。

东汉时,车师后国户口有较大增长,从西汉时595户、4774人增至4000余户、15000余人,

成为天山北麓最大的国家。东且弥国也从不足2000人,增至5000多人。其它游牧诸国变化

不大。

三国时,西域的游牧之国有所减少。昆仑山北麓,除分布有“月氏余种葱花羌、白马、黄

牛羌”外,?S羌国依旧存在;西夜、依耐、满(蒲)犁等皆属疏勒。葱岭北的捐毒、休??(

循)亦属于疏勒。天山西南麓的尉头属于龟兹。东部天山一带的东且弥、西且弥、毕(卑)

陆、蒲陆(类)、乌贪訾离等国,附属于车师后部。库鲁克塔格山脉中的山王国属于焉耆。

南北朝时,见于记载的游牧国更少。只有且弥国(天山东于大谷)、尉头国(仍附属龟兹)、

乌孙国(已西徙葱岭)。当匈奴西迁时,在其地留下了一部分老弱人等,在乌孙故地生息繁

衍,发展成为国家悦般,南北朝时已经是一个20万人的大国。

厌哒人是起源于阴山,属于蒙古族群, 5世纪初期,厌哒人臣服于柔然。430年厌哒人已

统治了从焉耆起越过伊犁河流域到巴尔喀什湖,再到楚河、锡尔河,一直达到咸海,首都

建在怛逻斯城。440年,他们占领了索格底亚那(河中地区)和巴尔赫。战胜萨珊波斯卑路

支王以后,厌哒人占领了莫夫和赫拉特。《梁书》记载,516年厌哒王叶太伊里窦曾派使

者到南京。

5世纪中期,非贵霜王室的另一支月氏人基达里在在巴尔赫和莫夫之间的阿姆河南岸建立

基达里王朝,儿子孔加士在位时,被厌哒人打败,被迫离开了原地,越过兴都库什山进入

喀布尔,在那里取代了贵霜王朝的末代君主们。然而,厌哒人不久就追赶而来,原月氏国

全境(阿姆河南岸、喀布尔、坎大哈)转入了厌哒人手中。此外,厌哒人的前锋,如同他们

之前的贵霜人已经做过的一样,从喀布尔出发去征服印度。

当时印度在印度人的笈多王朝的统治下形成了一个大帝国,笈多王朝在鸠摩罗笈多统治时

期(414-455年)达到鼎盛,后来其子塞建陀笈多继位(455-470年)。笈多王朝多次击败了

厌哒的入侵。塞建陀笈多死后,厌哒人从笈多王朝的衰落中获利,恢复了对印度的入侵。

    

224年,波斯贵族阿尔达希尔灭安息王国,建立萨珊朝波斯帝国。231年,阿尔达希尔一世

致书罗马皇帝塞维鲁,要求罗马势力退出亚洲,罗马波斯战争正式开始。375年以后,罗

马帝国忙于应付哥特人等日耳曼蛮族的入侵而无暇东顾,波斯也因抵御匈奴人的侵扰无力

继续向罗马挑战。476年,罗马帝国为蛮族所灭,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是一

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历时400的罗马波斯战争使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后

来竟无力抵御蛮族和阿拉伯人的入侵,为它的最终衰亡埋下了隐患;使波斯元气大伤,大

厦根基动摇,651年,萨珊波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

(四)突厥时期

土门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伊利可汗的儿子燕都向东驱逐柔然余众契丹,统一

了蒙古高原;伊利可汗的弟弟莫贺咄叶护(室密点可汗) 567年联合萨珊朝波斯灭掉厌哒,

开拓了西域。汗国的牙庭设在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于都斤山。

室密点可汗管辖西域时离间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的关系,并怂恿他们自571年起进行20多年

的战争。燕都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统一进程。

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突厥汗国为牙庭设在焉耆西北300公里。可汗是室

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牙庭为原汗国牙庭,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5

99年,东突厥南下降隋,隋文帝册封突利可汗并迁其众于河套。60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

在内乱中流亡青海,不知所终。

西突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突厥十姓部落。这本是当初从蒙古高原随室点密西征的十大首领

所率10万部众。十部首领各持西突厥可汗所赐的一箭,因此十部又称“十箭”。十箭分左

、右两厢。左厢为五个咄陆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啜,其一为处木昆律啜,二为胡禄居(

屋)阙啜,三为摄舍提暾啜,四为突骑施贺逻施啜,五为鼠尼施处半啜,这五个咄陆部落

分布在碎叶以东地区;右厢为五个弩失毕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俟斤,其一为阿悉结阙俟

斤,二为哥舒阙俟斤,三为拔塞干暾沙钵俟斤,四为阿悉结泥孰俟斤,五为哥舒处半俟斤

,这五个弩失毕部落分布在碎叶河以西地区。至7世纪中叶,十胜部落已发展至“胜兵”

数十万人。

除突厥本部外,游牧的葛逻禄、处月、处密等部族,定居的龟兹等城郭之国,河中一带的

许多小国,吐火罗,也都归附西突厥。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北的迦毕试国,喀布尔南的漕

矩吒国(首都加兹尼),曾是西突厥南方的属国。

587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被叶护可汗处罗侯生擒。西突厥立达头可汗死后,其后裔泥

利可汗继位。泥利妻向氏为汉族人,生子达曼。泥利死后,达曼继位为泥撅处罗可汗,向

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实特勤。 609年,隋炀帝诱使西突厥西面的射匮可汗(达头可汗孙)

发兵袭击处罗可汗。处罗大败,被迫至长安朝觐。炀帝分处罗可汗内附部众为三部分:其

弟阙度设率领老弱万余人,至甘肃会宁居住;特勤阿史那大奈领余众居山西省静乐县;封

处罗为曷萨那可汗,从皇帝巡幸。处罗后来被东突厥始毕可汗派人杀死。

泥撅处罗可汗归隋以后,西突厥立其叔射匮可汗为主。射匮可汗开拓疆域,东至阿尔泰山

,西至咸海,王庭设于龟兹北。射匮可汗与东突厥可汗为敌。619年射匮死,弟统叶护可

汗继位。统叶护可汗迁王庭于塔什干北。他授予西域诸国之王“颉利发”称号,给每国派

吐屯一人进行监督,征收贡赋。统叶护很自负,引起部众怨恨,葛逻禄部大都叛离了他。

628年他被伯父杀死,伯父自立为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国人不服,杀莫贺咄,迎立统

叶护可汗子?A力特勤继位,为乙毗钵罗肆叶护可汗。632年肆叶护遭设卑达干与弩失毕部

攻击,逃往康居,不久死亡。西突厥迎立泥孰莫贺设,是为咄陆可汗。634年泥孰病死,

弟弟同娥设继位,是为沙钵罗?A利失可汗。638年欲谷设被立为乙毗咄陆可汗,与?A利失

以伊犁河为界分地而治。

639年?A利失在费尔干纳死亡,他弟弟的儿子薄布恃勤继位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龟兹

、都善、且末、吐火罗、焉耆、石国、史国、何国、穆国、康国等皆受其节度。而厥越失

、拔悉弥、驳马、结骨、触木昆等部则附属于乙毗咄陆可汗。不久,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

被乙毗咄陆杀死。乙毗咄陆可汗然后西破吐火罗,并扣留唐朝使者,进攻哈密市。642年

,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败乙毗咄陆军,西突厥属部处密降唐。西突厥废黜乙毗咄陆,立莫

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之子为乙毗射匮可汗。

西突厥末主阿史那贺鲁为室点密可汗五世孙,乙毗咄陆可汗任命他为叶护,统辖处密、处

月、姑苏(哥舒)、歌罗禄、弩失毕等部。当乙毗咄陆可汗逃往阿富汗后,乙毗射匮可汗派

兵驱逐贺鲁,其部落大多离散。648年,贺鲁率领余部数千户内属于唐,唐太宗安排他们

住在庭州(吉木萨尔)。贺鲁引导唐朝大将阿史那社尔平龟兹,被唐朝晋封为泥伏沙钵罗叶

护。第二年,唐朝在安西部护府下设置瑶池都督府,任命阿史那贺鲁为都督。 649年唐

太宗逝世,贺鲁叛唐,并吞乙毗射匮可汗,设牙帐与博乐、温泉县,自称沙钵罗可汗。咄

陆五啜、弩失毕五俟斤、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都归附于他。贺鲁以儿子?A运为莫贺咄叶

护。

唐高宗命梁建方、契??何力发诸府兵三万人和回纥骑兵五万,西征。652年梁建方大破贺

鲁所属处月部而还。653年,逃亡阿富汗的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死,其子颉??达度设称真

珠叶护。他与贺鲁发生矛盾,联合五弩失毕,击败贺鲁。655年唐朝命程知节讨伐贺鲁,

前军总管苏定方击败西突厥骑兵四万人。

657年唐朝一路派苏定方率领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瀚海都督回纥首领婆闰等

,为主力部队;另一路派突厥降将阿史那步真招集其旧部。苏定方在阿尔泰山西,击败五

咄陆之一处木昆部;招降五弩失毕之一的泥孰部。苏定方率军至喀喇额尔齐斯河西,贺鲁

举西突厥十万骑兵来拒,贺鲁大败。五弩失毕全部投唐,五咄陆归附阿史那步真。贺鲁及

子?A运逃至塔什干,石国王将贺昏父子交给萧嗣业。659年唐军斩真珠叶护于新疆博乐。

至此,西突厥国亡。

657年唐在五咄陆部设置昆陵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兴昔亡可汗、昆陵都护。在五咄陆

的处木昆部落置匐延都督府、胡禄屋阙部落置盐泊都督府、摄舍提墩部落置双河都督府、

鼠尼施处半部落置鹰娑都督府、突骑施索葛莫贺部落置?炻怪荻级礁?、突骑施阿利施部落

置洁山都督府。658年,唐又在葛逻禄三部置三府:谋落部落置阴山州都督府、踏实部落

置玄池州都督府、炽俟部落置大漠州都督府(后从大漠州中分出一部分另置金附州都督府

)。

在五弩失毕部置?鞒囟蓟じ?,以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鞒囟蓟ぁ5笔??鞒睾屠チ炅?

都护府都隶属于安西大都护府。

702年唐增设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昆陵、?鞒亓礁龆蓟じ?。除上述昆陵都护府下属十个都

督府外,北庭大都护府还管辖轮台州等十三个都督府。北庭大都护府的治所在今吉木萨尔

北破城子。

唐朝在西域,除北庭大都护府外,在北庭的南面还设有安西大都护府。640年唐朝平高昌

的汉族麴氏政权后,置安西大都护府,658年移治龟兹。

661年吐火罗来附,唐朝任命王名远为吐火罗道置州县使,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共十六

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这十六个新设立的都督府,也隶属安西大部护

府。

沙陀原名处月,为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今新疆博格多山(博格达山)、巴里坤湖。唐代

将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642年乙毗咄陆可汗攻唐伊州(今哈

密市),又遣处月、处密二部围天山军(治所在今托克逊县)。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击退西突

厥军,并攻克处月俟斤所居住的城。648年,贺鲁降唐。

651年贺鲁反,沙陀的朱邪孤注响应之。652年,唐将梁建方、契??何力等生擒朱邪孤注。

653年,唐朝撤销瑶池都督府,在原先处月分布的地区设置金满、沙陀二州。657年,唐安

抚大使阿史那弥射至伊犁河,当时已西走的处月部向他归降。贺鲁叛乱平定以后,处月部

属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管辖。

662年,处月首领沙陀金山跟随薛仁贵败铁勒于天山。702年沙陀金山任金满州都督。他死

后,其子辅国继位。712年处月部因避吐蕃,迁居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714年,

辅国复任金满州都督。唐玄宗封其母鼠尼施氏(西突厥五咄陆氏族之一)为鄯国夫人。辅国

死后,子骨咄支继位。 742年,唐朝任命骨咄支兼任回纥副都护。安史之乱起,骨咄支参

加平叛有功,唐肃宗李亨授予他特进、骁卫上将军。骨咄支死后,子尽忠继位。8世纪中

叶以后,吐蕃占据河西走廊,沙陀与唐朝的联系受阻而中断。

795年,沙陀部七千帐归吐蕃。吐蕃迁沙陀部至甘州(今张掖县)。后来回鹘取凉州(今武威

县),吐蕃怀疑尽忠暗中与回鹘勾结,沙陀部人非常害怕。808年,尽忠率领沙陀部3万人

东迁。吐蕃军追击,沙陀部且战且走,沿今黄河支流洮河至今宁夏固原县,战斗数百次,

部众大半战死,尽忠阵亡。尽忠子朱邪执宜率领余众近万人,带着3000匹马,逃到今宁夏

灵武县。唐朝安排沙陀部在盐州(今陕西省定边县)居住,并为之设置阴山府,沙陀部的老

弱陆续至盐州会合。尽忠弟葛勒阿波也率残部700人投奔灵盐节度使范希朝。

809年,范希朝调任河东节度使,沙陀跟随范希朝迁往河东。范希朝挑选该部骁勇的骑士

1200名组成“沙陀军”,其余的沙陀部众被安排在定襄川居住。从此,朱邪执宜以神武川

(今山西省山阴县)的黄花堆为根据地。810年,唐宪宗命河东范希朝等四军讨伐镇州王承

宗,朱邪执宜率沙陀军700为前锋,最后大败镇州军。朱雅执宜因功升任蔚州(今河北省蔚

县)刺史。813年,唐朝命朱邪执宜屯天德军(今乌拉特中右旗),以防回鹘南下。

814年,唐朝伐吴元济,朱邪执宜因功进升检校刑部尚书。830年,唐朝委执宜治云州(大

同市)、朔州(今山西省朔县),以防御北边,号称代北行营。朱邪执宜死,子赤心继位。

843年,潞州之乱平定后,朱邪赤心因功升任朔州刺史,仍兼代北军使。

847年,朱邪赤心打退吐蕃论恐热,868年平定徐州戍兵起义,朱邪赤心因军功升任大同军

节度使。唐朝赐予国姓“李”,名“国昌”。878年,李国昌子李克用杀大同防御使,自

称留后。唐朝征讨李国昌,李氏父子战败,率宗族逃入鞑靼(达怛)族分布区。880年,黄

巢率起义军进入长安。881年,唐朝赦免李国昌,命李克用率本部军兵出征黄巢,李克用

又募鞑靼诸部万人从军。883年,李克用攻入长安。

884年,李克用追起义军至山东省曹县,粮尽而回。途经开封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朱温

)预谋加害李克用,李克用逃出。885年,控制唐僖宗李儇的宦官田令孜与河中节度使(治

所今山西省永济县)王重荣发生冲突,派??宁节度使(治所今陕西省彬县)朱玫、凤翔节度

使(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李昌符等进攻王重荣。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联手打败朱玫等

895年唐昭宗李晔封李克用为晋王。897年,李克用因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抗拒命令,领兵进

攻刘仁恭,但败回太原。904年,朱全忠弑唐昭宗,立李祝为昭宣帝(哀帝)。907年,唐昭

宣帝被迫禅位于朱全忠,唐亡,朱全忠建立梁朝。

560年柔然人、厌哒人被突厥追击逃亡到欧洲,被称为阿瓦尔人。阿瓦尔人打败了阿

提拉匈奴人的后裔库特利格尔、乌特格尔匈奴人,并把他们纳入自己部落之中。阿瓦尔的

版图从伏尔加河延伸到多瑙河河口,阿瓦尔汗的篷车驻扎在多瑙河北岸。他向北攻打斯拉

夫各部(安特人、斯洛文尼亚人、文德人);向西进入日耳曼地区,562年在图林的一次大

战中被克洛维的孙子奥地利王希格贝特打败。阿瓦尔人遂向黑海撤退。

  565年,可汗巴颜登上了阿瓦尔王位。567年,他与伦巴德人(居住在班诺尼亚的一支

日耳曼人)联合,消灭了定居在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吉别达伊人(日耳曼哥特人)。阿

瓦尔人占领了匈牙利,巴颜在古代阿提拉的都城附近建起了他的王庭。阿瓦尔人的统治是

从伏尔加河一直延伸到奥地利。阿瓦尔的意外成功使胜利者突厥人不快,突厥于是就查士

丁尼与阿瓦尔人之间签订的条约而抱怨拜占庭人。为惩罚拜占庭人,突厥人于576年派波

汗进入俄罗斯草原,与该地的乌特格尔匈奴人的末代首领阿纳盖一起,进攻拜占庭的博斯

普鲁斯城。

  在阿瓦尔人的压力之下,一些保加尔人(库特利格尔匈奴人的后裔,属于突厥族群)在

比萨拉比亚和瓦拉几亚定居下来,后来马扎尔人的到来,又迫使他们由此迁往麦西亚(保

加利亚)。在西部,巴颜于570年恢复了他与法兰克人的战争,打败了奥地利王希格贝特。

接着,巴颜再次攻拜占庭帝国,占领贝尔格莱德,洗劫了麦西亚。587年,他在亚德里亚

堡附近被拜占庭人打败。601年,拜占庭将军普利斯卡斯进攻巴颜的腹地匈牙利,在蒂萨

河岸地杀死他的4个儿子,巴颜于次年去世。

  继任的阿瓦尔可汗转而攻击当时处于伦巴德人势力之下的意大利。阿瓦尔人趁伦巴德

人从班诺尼亚迁往伦巴底之机占领了班诺尼亚。626年波斯与阿瓦尔人联合围攻君士坦丁

堡,拜占庭舰队阻止了这次联合行动,拜占庭以惊人的代价打败了阿瓦尔人的每一次进攻

,阿瓦尔可汗退回匈牙利。

  630年保加尔人提出可汗位置应该转由他们的汗库弗拉特继承的要求,阿瓦尔人不得

不以武力镇压这种对霸权的要求。然而,他们被迫让保加尔人成为今天瓦拉几亚和巴尔干

山区以北的“保加利亚”的君主,他们自己仍留在匈牙利平原上,直到8世纪末期。

  791年,查理曼亲自入侵阿瓦尔汗国。795年,查理曼之子丕平继续攻打阿瓦尔人。阿

瓦尔人的一位首领,于796年来到亚琛,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799年,他起义反法兰克人

的统治,遭到惩罚之后,阿瓦尔新首领佐登从803年起长期屈服于法兰克人的统治。805年

,塞俄多尔可汗作为查理曼的属臣统治着阿瓦尔人。

  查理曼统治末期,阿瓦尔人可汗塞俄多尔放弃了多瑙河北岸,迁往卡农图姆和沙巴里

亚之间的班诺尼亚西部。9世纪末,原阿瓦尔人的地区在两个国家之间被瓜分了:一个是

斯维雅托波尔克统治的斯拉夫人的帝国,称之为大摩拉维亚国,它包括从波希米亚到班诺

尼亚之间地区;另一个是保加尔人的突厥汗国,它包括匈牙利南部、瓦拉几亚和巴尔干山

以北的保加利亚。尤其是保加利亚的乌基杜尔部(或称乌基尔部,该部把它的部落名给予

匈牙利)占据着喀尔巴阡山山脉以东与以南的地区。

 

625-650年,保加尔人在乌基杜尔部首领库弗拉特汗统治之下,在高加索西北、在库

班河谷与亚速海之间的地区内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库弗拉特死后,可萨人的前进把保

加尔诸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库弗拉特的一个儿子巴颜率领,在可萨人的宗主权下继续

留在原地区内(这一支的后裔向北朝着卡马河和喀山方向移动,建起了大保加尔国,后来

被成吉思汗灭亡。他们最近的子孙们被认为是今天的楚瓦什人)。另一部分保加尔人在库

弗拉特的另一个儿子伊斯泊利克的率领下朝西移动,于679年渡过多瑙河,定居在古代麦

西亚境内。查士丁尼二世(705-711年在位)在拜占庭内战中曾得到过伊斯泊利克的继承者

特尔维尔可汗的保护,正式承认他们占有麦西亚。762年,麦西亚的保加尔人在特莱茨汗

的率领下向君士坦丁堡进军,但是被拜占庭皇帝打败。811年,另一位保加尔可汗克鲁姆

打败和杀死了皇帝尼塞弗留斯一世。克鲁姆的继承者奥慕尔塔格汗(814-831年在位)与拜

占庭人议和。9世纪中期,鲍里斯大公对宗教的皈依和保加尔人所受到的愈来愈多的斯拉

夫人的影响,使他们从突厥民族的主体中分离出来,并与基督教的欧洲相结合。

原阿瓦尔人的疆域在9世纪末期被马扎尔人(匈牙利人)占据了。匈牙利语并不属于突厥-蒙

古语,而是属于芬兰-乌戈尔语系中的鄂布-乌戈尔语族。马扎尔人分为两个集团:其中的

一群仍留在乌拉尔山区,今天,窝古尔人仍生活在那里;而另一群先迁到亚速海北面的列

维底亚,后来又迁到阿特尔库祖(第聂伯河下游、喀尔巴阡山脉、谢列特河、多瑙河三角

洲和黑海之间的平原)。在乌拉尔山的马扎尔人由在卡马的保加尔人组织起来,在阿特尔

库祖的马扎尔人由乌基杜尔人组织起来,在9世纪时乌基杜尔人占领了喀尔巴阡山脉的东

南地区。  

833年,马扎尔人生活在顿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列维底亚,属突厥可萨大帝国的保护之列

。860年,被佩切涅格突厥人赶出列维底亚,进入阿特尔库祖。880年到达多瑙河三角洲。

在多瑙河的新驻地内,匈牙利人继续是可萨突厥国的臣民。可萨可汗,以匈牙利人的宗主

身份,任命卡巴尔部名叫阿尔帕德的贵族作匈牙利人的大公。当时,日耳曼尼亚的国王阿

尔努尔弗在与大摩拉维亚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维雅托波

尔克打仗,他向匈牙利人求援。阿尔帕德匆忙赶来打败了斯维雅托波尔克,895年大摩拉

维亚国在战争中崩溃,匈牙利人占领和一直居住在匈牙利。匈牙利入侵意大利,910年他

们在德国打败了最后一位加洛林王朝的国王路易斯,924年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劫掠法兰

克王国。最后,日耳曼王奥托一世于955年在奥格斯堡战役中打败他们,这一次日耳曼社

会拯救了欧洲。

匈牙利王瓦伊克皈依了基督教,被命名为斯提芬,这将改变匈牙利人的命运。在圣斯提芬

的统治下(997-1038年在位),匈牙利人开始了新的事业。从13世纪的蒙古人入侵到17世

纪的奥斯曼人的扩张,匈牙利人的生涯是坚持不懈的英勇和光荣的十字军军人的生涯。

可萨人属于突厥族群,是西突厥的一支,或者是西匈奴的一支。可萨可汗札比尔于626年

借4万兵给拜占庭皇帝与波斯交战。拜占庭人与可萨人之间的这一联盟又因多次的王室联

姻而加强。这种联姻方式在拜占庭反对阿拉伯人的战争中是很有用的,当拜占庭军队在小

亚细亚对阿拉伯人发动进攻时,可萨人在外高加索从后方攻他们。在欧洲的突厥各族人中

可萨人是文明程度最高的民族,可萨国家最初是以捷列克草原地区为中心。阿拉伯人在7

23年摧毁它后,王室驻地迁往伏尔加河口上的伊提尔。833年,建起了第三个都城沙克尔

,位于顿河入海处。 可萨帝国是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可萨人9世纪在政治上走向衰落。从咸海草原来的乌古思突厥人把恩巴河地区和乌拉尔河

地区的佩切涅格突厥人赶向西方。855年,佩切涅格人穿过属于可萨帝国的领地,把可萨

属民马扎尔人从亚速海北岸赶走,马扎尔人退到第聂伯河和多瑙河下游之间的阿特尔库祖

。890年,佩切涅格人重新追逐马扎尔人,把他们从新住地赶走,他们最终在该地区内定

居下来,因此,佩切涅格人占据了位于顿河河口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俄罗斯草原。可萨人

只保留了顿河下游、伏尔加河下游和高加索山脉之间的地区。

基辅的罗斯王公斯维雅托斯拉于965年进攻可萨人,占领了他们建在顿河河曲上的沙克尔

都城。可萨汗国仍然保住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库班河地区和达吉斯坦草原。拜占庭皇帝

巴西尔一世于1016年派出舰队,在罗斯军队的支持下,攻击最后一批可萨人。这支联军夺

取了塔曼半岛和可萨人在克里米亚的属地。到1030年,可萨人作为一股政治势力已经消失

。野蛮的游牧部落取代了可萨人,夺得了黑海草原的控制权。

佩切涅格人是一支突厥部落,曾经是西突厥联盟中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葛逻禄突厥人

的驱赶,退往锡尔河下游和咸海。他们继续向西迁徙,在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之间放牧,

913年,他们在可萨人和乌古思人的联合攻击下被逐出该地。佩切涅格人从马扎尔人手中

夺取亚速海以北的列维底亚,他们又向西推进,迫使马扎尔人离开阿特尔库祖。900年,

佩切涅格人利用了在第聂伯河河口和多瑙河河口之间的牧场。934年,他们加入了匈牙利

人在色雷斯对拜占庭帝国的入侵。944年,他们追随罗斯王公伊戈尔袭击了拜占庭本土。

1036年,基辅的罗斯王公雅罗斯拉夫使他们遭到一次沉重的失败,这次失败结束了他们对

草原的统治,迫使他们再一次地把目标对准拜占庭帝国。1051年,在乌古思人驱赶的反作

用下,他们多次入侵拜占庭帝国。 1091年,拜占庭与钦察人的联合军队在列瓦尼恩山打

败了佩切涅格军,十分之一的佩切涅格人被杀死。佩切涅格余部在瓦拉几亚重新组织起来

之后,到下一代又作了一次新的尝试,1121年,他们对仅限于巴尔干山以北的保加利亚进

行了攻击。然而,在1122年他们遭到拜占庭的袭击和屠杀。佩切涅格人把在俄罗斯草原上

的地位让给了乌古思人和钦察人。

乌古思人的亚洲后裔今天被称为土库曼人(古兹),他们习惯于在里海东北部和咸海以北游

荡。乌古思人中的一支,即塞尔柱克人,信奉了伊斯兰教,11世纪时在波斯建立了突厥穆

斯林大帝国。同时,另一支乌古思氏族(非伊斯兰教徒)奥佐伊人推翻了佩切涅格人在俄罗

斯草原的优势。奥佐伊人于1065年渡过多瑙河,人数达到60万,洗劫了巴尔干半岛,但此

后不久,他们被佩切涅格人和保加尔人消灭。越过伏尔加河西岸的最后的这支乌古思部落

最终被钦察人征服、消灭、同化了。

钦察人最初是基马克突厥人的一部分,基马克人住在西伯利亚,在额尔齐斯河中游沿岸。

在11世纪中期,钦察人从基马克人的主体中分裂出来,朝欧洲方向出发。1054年他们出现

在黑海以北草原,同时出现的还有被钦察人向前推进的乌古思人。1066年乌古思人被佩切

涅格人和保加尔人消灭,钦察人留在俄罗斯草原上成了唯一的主人。钦察人一直是俄罗斯

草原上的主人,直到成吉思汗手下的将军们于1222年入侵为止。

家园 中亚史II

(五)唐朝-阿拉伯-吐蕃时期

阿拉伯人灭亡萨珊波斯后继续前进,占领中亚大部,势力直达帕米尔高原。8世纪初,击

败拜占廷帝国占领马格里布,使当地柏柏尔人信奉了伊斯兰教。750年阿拉伯伍麦耶王朝

灭亡,穆罕默德叔父阿巴斯后裔的艾卜-阿拔斯建立了阿拔斯王朝。 10世纪末,阿拉伯帝

国分裂为三个国家即“黑衣大食”(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绿衣大食”(909-1171年开

罗的法蒂玛王朝)和“白衣大食”(756-1031年西班牙的伍麦耶王朝)。 阿拉伯人、唐朝、

吐蕃对中亚的统治缺乏持久性和渗透性,所以突厥化的中亚没有进一步阿拉伯化、汉化、

或藏化。

751年,在怛逻斯阿拉伯和外西域联军打败高仙芝率领的唐军,阿拉伯人开始巩固对河中

的统治。由于河中排斥了突厥人和中国人,这使土著塞种人(伊朗民族)受益。布哈拉和撒

马尔罕的权力逐渐从阿拉伯征服者手中转移到了本地伊朗人(粟特人)手中。伊朗人和平地

摆脱阿拉伯帝国统治,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萨曼王朝,但是国家已被伊斯兰化。萨曼王朝

从875年到999年间以布哈拉为首都成了河中地区的主人。

萨曼王朝900年吞并了呼罗珊、902年夺取德黑兰和加兹温。纳斯尔二世(914-943年在位

)夺取塔什干、费尔干纳,实际影响远至喀什噶尔。但是,纳斯尔转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

派引起了导致他退位的严重骚乱。当时河中地区的伊朗人已经是狂热的逊尼派教徒,并抱

有要利用宗教上的差别以加深他们与真正波斯人之间的区别的倾向。

萨曼王朝努赫一世时期,伊朗地方贵族挑起了连续不断的反叛,西伊朗人的布威朝也与之

发生了战争,这些都削弱了萨曼王朝抵御突厥世界的力量。同时,许多突厥人集体皈依了

伊斯兰教,突厥人以伊朗人的雇佣军的身份取得了河中公社成员的权利。 在萨曼王朝的

阿布德-阿尔-马克克一世时,突厥族奴隶阿尔普特勤被任命为呼罗珊总督。萨曼王曼苏尔

一世时,阿尔普特勤被免职,逃到喀布尔西南附近的加兹尼城避难。962年阿尔普特勤家

族靠承认萨曼王朝的宗主权在加兹尼建立了新王国,这是突厥人在穆斯林伊朗境内建立的

第一个国家。阿尔普特勤去世后,另一位突厥奴隶赛布克特勤成了吐火罗地区(巴尔赫、

昆都士)和坎大哈的君主。

992年,喀喇汗王朝发动了对萨曼王朝的军事远征,进入布哈拉城。萨曼王努赫二世为了

对付喀喇汗王朝,向加兹尼王朝的突厥人求援。赛布克特勤从加兹尼赶来之后,将萨曼王

朝置于其保护之下,同时将呼罗珊占为己有。于是,伊朗人的萨曼国缩小到只有河中地区

,它的两侧都是突厥人,一边是阿富汗和呼罗珊的主人加兹尼王朝的突厥人;另一边是喀

喇汗王朝突厥人。

999年萨曼王朝的阿布德-阿尔-马立克二世继位,在莫夫被赛布克特勤之子马赫穆德打败

,永远地放弃了呼罗珊。同年秋,喀喇汗王朝侵入河中,进入布哈拉,监禁了马立克,吞

并河中地区。 于是,东伊朗和河中地区的伊朗王国现在被两个穆斯林的突厥势力瓜分了

998年,加兹尼王朝马赫穆德继位,把旁遮普并入版图,但马赫穆德已经完全伊朗化,与

喀喇汗王朝开始不停的争斗。1030年,加兹尼王朝马苏德继位。

10世纪在巴尔喀什湖以北,今天称之为哈萨克人的地区(即萨雷河、图尔盖河和恩巴河之

间的草原上)居住着突厥各族:乌古思(古兹),拜占庭称之为奥佐伊人。语言学家们把这

些古兹人、连同鄂毕河或叶尼塞河中游一带的基马克人、后来迁往南俄的原钦察人、以及

今天的吉尔吉斯人一起列为一群特殊的突厥人,他们与其他突厥人的区别主要是在语音上

,他们把原来发y的音变成了j(dj)音。自成吉思汗时代起,这些古兹人被称为土库曼人(

即我们的突厥人)。 11世纪的古兹人,形成了一个关系松散的、内部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的部落群。这些突厥人逐渐同化了当地土著塞种人(康居、阿兰)。

1054年,古兹人出现在南俄罗斯,在另一支突厥人--钦察人(属鄂毕河或额尔齐斯河中游

的基马克人的一支)的驱赶下,他们远徙到多瑙河下游,并越过该河入侵巴尔干地区,10

65年在巴尔干被击溃。而朝另一个方向迁移的另一支古兹部落(即塞尔柱克人)交了好运:

征服了波斯和小亚细亚。

985年,塞尔柱克部落从古兹主体中分离出来,在锡尔河下游右岸今克孜勒奥尔达扎营。

萨曼王朝灭亡以后,当河中君主喀喇汗朝和加兹尼王朝之间正在为继承萨曼王朝的遗产而

争吵之时,塞尔柱克人乱中获利,扎营于河中腹地。1025年,塞尔柱克首领阿尔斯兰(伊

斯莱尔),作为喀喇汗朝的辅助者反对加兹尼王朝的马赫穆德,被马赫穆德俘虏。1040年

塞尔柱克首领吐格利尔拜格在莫夫击败加兹尼王朝苏丹马苏德,加兹尼王朝被迫退回阿富

汗地区,将整个呼罗珊让给了塞尔柱克人。梅夫(梅尔夫、莫夫)成为塞尔柱克人的首都。

西波斯长期由纯波斯人的布威王朝(932-1055年)统治,布威王以宫廷侍长的身份代巴

格达的哈里发行使大权。塞尔柱克人入侵布威朝时,布威朝的末代君主库思老-卑路支-拉

希姆仍然占有巴格达、设拉子(法尔斯)。1055年吐格利尔拜格进入巴格达消灭了布威王朝

,阿拔斯朝哈里发承认他为伊朗王。1058年塞尔柱苏丹国成立,以伊斯法罕为首都,突厥

人代替了波斯人成为阿拉伯哈里发世俗权力的代表。

1063年吐格利尔拜格的侄子阿尔普-阿尔斯兰即位,1071年在亚美尼亚的曼吉克特战役中

,他俘虏了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狄根尼斯,这确保了突厥人对安纳托利亚的征服。1072

年阿尔普-阿尔斯兰的入侵河中被杀,儿子马立克沙赫继位。马立克于1089年占领河中,

但仍由喀喇汗人作为他的藩属王进行治理,从此,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实施统治的喀喇汗

朝是作为塞尔柱克苏丹们的代理人进行统治。

在西方,马立克的堂兄弟(塞尔柱克)幼支苏里曼-伊本-库吐米施不受他的控制,于1081年

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驻扎下来,这是塞尔柱克的罗姆苏丹国的起源,罗姆苏丹国灭亡于1

302年,它先后以尼西亚(1081-1097年)和伊康(1097-1302年)为都。苏里曼-伊本-库吐

米施进攻叙利亚,与马立克沙赫的弟弟突吐施发生冲突,苏里曼被杀。 塞尔柱克国作为

一个定居政权只控制了波斯。在小亚细亚的原拜占庭疆域内,独立的古兹部落联盟在那里

很活跃。他们或者是由像苏里曼那样的塞尔柱克幼支统率着,或者是由来历不明的突厥酋

长统率着。波斯本土避开了突厥化而安纳托利亚却成了第二个突厥斯坦。

1092年马立克沙赫死,长子巴尔基雅鲁克继位,但面临所有亲属的反叛,被迫与兄弟们瓜

分了波斯。从此,塞尔柱克领地以分裂为三部分的状况长期存在:波斯的苏丹国归巴尔基

雅鲁克及其兄弟们;叙利亚归突吐施的儿子们;小亚细亚苏丹国归苏里曼的儿子凯佐尔-

阿尔斯兰。  这三部分领地的命运很不一样:叙利亚的塞尔柱克王国迅速地呈现出阿拉

伯特征,不久就被他们自己的马木路克(也是突厥人)消灭了;小亚细亚的塞尔柱克苏丹国

延续了整整两个世纪,它的成就是维护了持久的秩序,因为正是从这个王国中,有朝一日

产生了土耳其人的历史;在波斯,尽管形成了突厥中心地区(在呼罗珊、阿塞拜疆和哈马

丹),但居民基本上仍是伊朗人。

1105年巴尔基雅鲁克之弟穆罕默德继位,伊斯法罕的塞尔柱克宫廷与巴格达的阿拔斯朝宫

廷之间矛盾变得尖锐了。在后继的两位塞尔柱克苏丹马赫穆德-伊本-穆罕默德(1118-113

1年在位)和马苏德(1133-1152年在位)的统治下,苏丹住在哈马丹,除了伊刺克-阿只迷外

没有其他地盘,其余行省--阿塞拜疆、摩苏尔、法尔斯等已经处于突厥军人和被称为阿塔

卑(高级官员)的世袭封建主的统治之下。其中阿塞拜疆的阿塔卑最后成了末代塞尔柱克君

主的宫廷侍长。

当马立克沙赫的儿子们分割遗产时,马立克沙赫的幼子桑伽分得呼罗珊,驻地在莫夫。1

130年,桑伽废黜了受他庇护的喀喇汗河中地区统治者阿尔斯兰,以另外两位喀喇汗朝王

公取代之;1117年,桑伽攻打加兹尼王朝的阿尔斯兰沙赫,拥立该王室的另一个王子巴赫

拉姆沙赫登上王位。于是,桑伽成了加兹尼朝统治下的阿富汗地区、喀喇汗朝统治下的河

中地区的宗主,及伊朗东部大苏丹国的君主。

花刺子模沙赫突厥人阿特西兹是桑伽的封臣之一,企图独立,但多次被打败。1141年桑伽

在河中被契丹人打败,接着来自巴尔赫附近的塞尔柱克人反叛并俘虏了桑伽,1157年桑伽

去世,塞尔柱苏丹国的东伊朗王朝灭亡。阿姆河下游南岸今土库曼斯坦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在种族上是伊朗人,但此时土库曼人大量涌入并定居。

阿特西兹死后,阿尔斯兰继位。阿尔斯兰死后,儿子塔喀什把呼罗珊并入花刺子模版图。

  接着塔喀什在德黑兰打败并杀死末代塞尔柱克苏丹吐格利尔三世。这一胜利结束了塞

尔柱克人在波斯的统治,使伊拉克、德黑兰、哈马丹一起转归花刺子模。1200年,塔喀什

之子阿拉-阿德丁-摩诃末继位。

1150年在赫拉特附近古尔山区,苏里阿富汗人中的一个氏族在首领贾汗-索兹带领下起兵

反抗加兹尼朝,1173年继承者吉雅斯-阿德丁占领了首都加兹尼城,建立古尔王朝。加兹

尼王朝的苏丹们逃到旁遮普的拉合尔避难,把阿富汗地区让给了古尔王朝。古尔王朝第二

任国王希哈布-阿德丁-摩诃末废黜了旁遮普的末代加兹尼王朝统治者们,吞并旁遮普,从

印度王公们手中夺取恒河流域。

花刺子模与古尔王朝发生了战争,1206年花刺子模夺取了赫拉特和古尔山区、1215年夺取

加兹尼城,完成了对阿富汗地区的征服。花刺子模的摩诃末在喀喇汗朝撒马尔罕王乌斯曼

的合作下击溃了契丹人,占领河中。1212年摩诃末向撒马尔罕进军,处死了乌斯曼,统治

着突厥斯坦达两个多世纪的喀喇汗朝统治家族的最后一位代表也灭亡了。

1217年花刺子模的摩诃末接受了法尔斯的萨尔古尔朝人的效忠,连阿塞拜疆(大不里士)也

承认纳贡。花刺子模突厥帝国北以锡尔河为界,东以帕米尔为界,西以阿塞拜疆、卢里斯

坦、胡齐斯坦山区为界,囊括了河中、大半个阿富汗和整个波斯。

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灭掉,丁零人后裔回鹘人被迫西迁。西迁回鹘人中最大一支15

部向西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地区,与葛逻禄、样磨、乌古斯、处月等突厥部众一起

,建立了喀喇汗王朝,成为西部维吾尔族祖先。一支进入河西走廊,称甘州回鹘,成为裕

固族祖先;一支来到西州,成为东部维吾尔族祖先。

851年,张义潮赶走吐蕃守将,收复河西走廊,唐朝在沙州置归义军,任命张义潮为节度

使。此时,河西回鹘依附于唐归义军。唐末,归义军节度使张奉建立西汉金山国。这时甘

州回鹘势力强大,多次进攻金山国。911年,金山国降于甘州回鹘,张奉称回鹘可汗为父

张氏以后,曹义金任沙州长官,后唐庄宗李存勖任命曹义金为归义军节度使、瓜沙等州观

察处置等使。但实际上曹义金政权世代依附于甘州回鹘,曹氏政权隶属于河西回鹘。自曹

义金起,曹氏世代与回鹘通婚。 后来甘州回鹘人口增加到30多万,其中“壮可用者”20

万。

911年,甘州回鹘向后梁太祖朱温朝贡。924年后唐庄宗册封河西回鹘可汗仁美为英义可汗

。928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册封仁裕为顺化可汗;939年后晋册封仁裕为奉化可汗。1023年,

宋仁宗赵祯特封河西回鹘可汗夜落隔通顺为归忠保顺可汗王。

1008年,辽萧图玉进攻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投降。沙州曹氏政权也以回鹘名义向辽朝进

贡。河西回鹘同西夏的关系常处于敌对状态。1003年西夏王李继迁进攻武威县,被吐蕃首

领罗支和河西回鹘等部的联军打败,1009年西夏主李德明再攻河西回鹘,又败。1028年李

德明子李元昊攻占甘州。1030年曹氏政权曹贤顺投降西夏。1032年,西夏又攻占武威县。

至此,河西走廊全部被西夏占领,河西回鹘国亡。河西回鹘国亡后,回鹘人大多离开河西

,其中有数万人投奔湟水流域一带的?g厮??(邈川吐蕃),后来被称为黄头回纥,即现在裕

固族的祖先;其余的河西回鹘,进入陇东、陕西,逐渐融合于汉、党项、吐蕃等民族之中

848年,率领西迁回鹘主要部分的庞特勤,在原唐安西都护府境内称可汗。他居住在焉耆

城,统辖今新疆东部地区。866年,回鹘的大首领仆固俊从吉木萨尔县出击,打败吐蕃,

取得西州(治所在今吐鲁番市高昌古城)。这支回鹘后来就以西州为首都建立高昌回鹘(西

州回鹘。924年契丹攻取吉木萨尔县,高昌回鹘成为契丹属国。

高昌回鹘东界与伊州(今新疆哈密市)相接,伊州长官姓陈,自714年领州,共统治数十世

;高昌回鹘南面隔大沙漠与于阗相望;西面以今拜城县西戈壁与黑汗王朝分界。高昌回鹘

统辖的居民中有金山突厥、众熨(仲云)、样磨、葛逻禄、黠戛斯、末蛮、格哆族、预龙族

等各部族,他们大都是说突厥语的古代民族。1132年耶律大石建立西辽王朝后,将高昌王

国收为附庸。高昌回鹘逐渐同化了当地土著吐火罗人,并易名为“畏兀儿”,成为东部维

吾尔族的祖先。

840年葛逻禄已迁居楚河,占有碎叶、怛逻斯。西迁的回鹘十五部西奔葛逻禄、样磨等突

厥语民族,与之一起建立了黑汗(喀喇汗)王朝。

黑汗王朝创始人毗伽阙-卡迪尔汗,在八拉沙衮建立政权。喀喇汗王朝实行双汗制,大汗

称阿尔斯兰(狮子)可汗,驻地八拉沙衮(今吉尔吉斯的托克马克);副汗称布格拉(公驼)可

汗,驻地在怛逻斯(今哈萨克的江布尔州塔拉兹市)。毗伽阙-卡迪尔汗死后,长子巴兹尔

继位为大汗,次子奥古尔恰克为副汗。893年,萨曼王朝攻破怛罗斯城,奥古尔恰克迁往

喀什噶尔。942年巴兹尔的次子萨图克继位,称布格拉汗,他消灭副汗,统一黑汗王朝全

境,以喀什噶尔为都城。萨曼朝一王子逃到喀什噶尔避难,说教布格拉汗接受了伊斯兰教

956年萨图克的长子巴依塔什(木萨)继位,称阿尔斯兰汗,萨图克的幼子苏莱曼被分封到

今吉尔吉斯乌兹根当贵族。木萨在苏非派传教师协助下,定伊斯兰教为国教,成为突厥语

民族第一个伊斯兰国家。999年黑汗王朝军队进入布哈拉,监禁了萨曼王朝末代君主马立

克二世,吞并了河中地区。1008年,黑汗王朝军队在巴里黑(阿富汗巴尔赫)附近,被哥疾

宁(加兹尼)王朝军打败,中止了向阿姆河以南扩张的军事行动,并引起黑汗王朝内部产生

派系:以苏莱曼之子阿里为首的阿里系、以木萨之子哈桑为首的哈桑系。黑汗王朝最终分

裂为东、西两个王朝,东王朝仍以八拉沙衮、喀什噶尔为中心。

1041年西王朝阿里系的阿里甫特勤在乌兹根自立为桃花石汗,1052年弟弟贝里特勤继位,

称桃花石-布格拉汗,迁都撒马尔罕。1068年贝里特勤之子沙姆斯-乌尔-莫尔克-纳赛尔继

位,1072年杀死入侵河中的第二代塞尔柱克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阿尔普的儿子马立克

沙赫向撒马尔罕进军,黑汗西王朝成为其属臣。1980年沙姆斯的侄子阿黑马德汗继位,1

089年,马立克沙赫再起兵端,攻取布哈拉、撒马尔罕,监禁了阿黑马德汗,后来马立克

沙赫重新起用阿黑马德为他的藩属王。1141年,西辽把塞尔柱王朝势力赶往阿姆河以南,

黑汗西王朝转为西辽的附庸。1212年,花拉子模攻占撒马尔罕,黑汗西王朝灭亡。西黑汗

王朝境内的突厥语诸族包括回鹘人,逐渐融合于乌兹别克族中。

1012年,东王朝哈桑系的优素福-卡迪尔汗继汗位,经过20年的战争,灭掉了于阗李氏王

朝。1032年优素福儿子阿尔斯兰汗继位,另一个儿子博格拉汗-穆罕默德得到了怛逻斯。

1055年,博格拉汗从阿尔斯兰手中夺取喀什噶尔,再次统一了这一地区,尽管紧接着是进

一步的分裂。11世纪末,八拉沙衮、喀什、于阗在喀喇汗朝的博格拉汗-哈仑统治下再次

统一。1134年,西辽占领东王朝的巴尔喀什湖东南七河地区,东王朝伊卜拉欣汗成为附庸

。1211年,东黑汗王朝最后的一位君主被杀,东王朝亡。东黑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是西部

维吾尔族的祖先。

维吾尔族至晚在8 世纪就参考粟特文创制回鹘文。维吾尔族学者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在11

世纪调查西域和中亚一带的突厥语言,编写《突厥语词典》。

1122年契丹被女真亡国后,流亡者们在契丹王室耶律大石的率领下向西北方向迁徙,在塔

尔巴哈台,建立额敏城。在八拉沙衮进行统治的喀喇汗朝这时正受到来自伊犁河下游的葛

逻禄人和分布于咸海西北的康里突厥人两方面的威胁。耶律大石前往八拉沙衮,废黜了喀

喇汗王朝可汗,并取代了他的位置。耶律大石采用“古儿汗”的称号,他的子孙们都沿用

此称号。不久,契丹又征服了在喀什和于阗实施统治的喀喇汗朝地方统治者。于是,西辽

帝国在东喀喇汗朝建立起来,穆斯林史上称之为“喀喇契丹帝国”(黑契丹)。

1137年耶律大石进攻河中的西喀喇汗朝,在费尔干纳打败了撒马尔罕的西喀喇汗朝统治者

鲁肯-阿德丁-马赫穆德。桑伽苏丹在赶来援救,也被打败。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宗主权从

桑伽手中转到契丹手中,但是,契丹允许西喀喇汗朝的统治者们作为封臣留在撒马尔罕。

1141年,契丹入侵花刺子模,花刺子模沙赫阿特西兹被迫称臣纳贡。  

1142年耶律大石死,其遗孀塔不烟成了帝国的摄政者。1150年塔不烟的儿子夷列继位。1

163年夷列死后,其姐耶律诗(普速完)摄政,进入呼罗珊,掠夺巴尔赫。1178年,耶律夷

列之子耶律直鲁古亲理国政,与其封臣花刺子模沙赫之间发生冲突。

1211年乃蛮部王子屈出律娶直鲁古女儿为妻,并窃取西辽帝位。

(六)蒙古时期

蒙古族由室韦演变而来,属于黄种人蒙古族群。1206年蒙古各部统一。1218年成吉思汗命

令部将那颜者别统率2万人进攻西辽,杀掉屈出律,西辽灭亡。当地的契丹人逐渐被突厥

人同化。

1219年秋,成吉思汗攻克花刺子模新旧都城撒马尔罕、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的乌尔根齐

),追逐花刺子模国王摩诃末至里海,迫其子札兰丁逃窜印度。尔后,成吉思汗班师回漠

北,派大将速不台、哲别继续进攻阿塞拜疆、谷儿只(今格鲁吉亚),跨越高加索山脉,1

223年击溃俄罗斯、钦察(里海、黑海以北之突厥语部族)联军,然后班师回朝。 此后,札

兰丁返回旧地波斯,重建花刺子模国,把中心移至阿塞拜疆。窝阔台派大将绰儿马罕率军

于1231年再灭花刺子模,并留在该地镇守。这就是蒙古第一次西征。

1235年,由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任统帅,窝阔台的皇子贵由、皇侄蒙哥为副帅,速不台为前

锋,分路进攻俄罗斯。1236年速不台先克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耳国,蒙哥攻取钦察。拔

都深入俄罗斯,连破莫斯科、罗斯托夫等城市。1241年,分兵攻入波兰和匈牙利,并进军

西里西亚。其中一部在进至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达时,被奥地利和波希米亚联军击退。1

242年,拔都闻得大汗窝阔台死讯,随即率诸军东还,回到伏尔加河下游营地。后来,拔

都留在那里建立起钦察汗国,以萨莱城(今伏尔加河入里海处)为首都。这是蒙古第二次西

征。

1253年,蒙哥汗之弟旭烈兀为统帅,开始蒙古第三次西征。1256年,灭亡了木刺夷国(在

今里海南岸)。1258年,攻陷报达城(今巴格达),灭亡了阿拔斯王朝。1259年,攻入叙利

亚,连克阿勒波、大马士革等城,并追擒其国王。随后,旭烈兀得蒙哥汗死讯,便班师回

到波斯,但留下大将怯的不花领兵2万继续进行征伐。1260年,怯的不花军被密昔儿(埃及

)军队击败,西征至此结束。

蒙古帝国对属地进行了分封:长子术赤大儿子斡儿答成立白帐汗国,统治今锡尔河以北哈

萨克大部、术赤二儿子拔都成立金帐汗国、术赤四儿子昔班封地在乌拉尔河东南;次子察

合台分封在中亚,首都在伊犁;三子窝阔台分封在额敏河流域和额尔齐斯河流域上游;孙

子旭烈兀成立伊尔汗国,统治伊朗和两河流域;弟弟哈撒儿的封地在额尔古纳河附近;弟

弟铁木哥的封地在今吉林省内原女真国。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死。次年,察合台也死了,遗命其长子莫图根的儿子黑旭烈兀即位

。1246年,窝阔台之子贵由即大汗位,将黑旭烈兀废黜,命察合台次子也速蒙哥取而代之

。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严厉惩处贵由一党,命黑旭烈兀复位并命他将也速蒙哥处死。

黑旭烈兀死于返国途中,其妻沃哈娜则继续完成他的使命,杀死了也速蒙哥。1256至126

1年,察合台汗国处于沃哈娜的统治之下。

蒙哥于1259年去世,其弟阿里不哥在蒙古本土自称大汗。他命察合台三子拜答儿之子阿鲁

忽为察合台汗。 阿鲁忽从沃哈娜手中取得政权,阿里不哥派员到此收取财赋,阿鲁忽起

而反抗,两军交战,阿里不哥战败,遂派沃哈娜与其大臣牙拉瓦赤代表他与阿鲁忽讲和。

不料阿鲁忽却和沃哈娜结为夫妻。 1266年,阿鲁忽死,沃哈娜立她与黑旭烈兀之子木八

剌沙为汗,木八剌沙是汗国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君主。但此时忽必烈已击败其弟阿里不

哥夺得大汗之位,他立莫图根的另一个孙子八剌为察合台汗。八剌奉命俘获其堂兄木八拉

沙,夺得汗位。忽必烈派儿子那木罕驻阿力麻里(霍城),建阿力麻里省,统辖伊犁地区;

1281年,在别失八里省之下设置了别失八里(吉木萨尔)、哈喇火州(吐鲁番)、斡端三个路

,统管南、北疆的政务;新疆成了元帝国的一部分。

贵由汗去世后,拔都支持蒙哥夺取大汗位,打击窝阔台、察合台两系势力,乘机占有河中

地区。1257年拔都死,其弟别儿哥继位,因同伊利汗国争夺高加索地区,无力东顾,河中

地区被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占领,别儿哥便支持窝阔台之孙海都对阿鲁忽作战,帮助海都崛

起。 1266年,拔都之孙忙哥帖木儿继位。1282年脱脱蒙哥继位。1302年,脱脱汗协助元

朝攻打察合台汗笃哇、窝阔台汗察八儿,被元武宗册封为为宁肃王。 1313年月即伯继位

(1313-1341),元仁宗遣使册封。

察合台汗八剌与窝阔台汗海都发生冲突,被击败,他成为海都的附属,中亚遂在海都统治

下成为与忽必烈对抗的一个大帝国。 海都在与忽必烈征战的同时,也与忽必烈之弟伊儿

汗国旭烈兀作战。他命八剌率木八拉沙和不里等察合台子孙出征波斯,进攻旭烈兀之子阿

八哈汗(成吉思汗曾孙),但被击败。

八剌向宗主国海都求救,海都率二万蒙古兵杀到,恨其战败,将其消灭。八剌死后,其四

个儿子连合阿鲁忽二子与海都交战,但被击败。海都最后立八剌的儿子都哇为察合台汗。

都哇对海都忠心耿耿,追随他与元帝国作战,此时元帝国已是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在位了

。元成宗和八剌都是成吉思汗的重孙辈,海都是曾孙辈。1301年,海都被元成宗击败而死

,其子察八儿即位为窝阔台汗。都哇趁势击败察八儿,恢复了察合台汗国的旧土。1306年

都哇死,长子宽贽即位,不到一年半也死了。为夺汗位,察合台汗国陷入混战,窝阔台汗

察八儿趁机反攻,再遭惨败,他只得投奔元帝国,窝阔台汗国亡。

最后,都哇的幼子怯别继察合台汗位,但他把汗位让给了北京的哥哥也先不花。1320年,

也先不花死,怯别重新掌权。察合台汗国最终独立。 察合台汗国独立后,立即开始对外

扩张,但其东北西都是蒙古国家,都很强大,惹不起,察合台汗国只能将矛头南下。先后

攻占了阿富汗东部的喀布尔和加兹尼,洗劫了旁遮普,进攻印度的德里苏丹国但被打退。

当时在阿富汗西部是克尔特人的阿富汗古尔王朝,处在波斯的宗主权下。

东阿富汗被察合台汗分封给都哇的另外一个儿子忽都鲁-火者,忽都鲁死后,儿子达乌德

火者继承了他的统治。1313年,其西邻伊儿汗完泽都(阿八哈的孙子)将其击败,达乌德向

其叔父也先不花求救。也先不花击败伊儿汗国的军队,但伊儿汗国的兄弟之国元帝国元仁

宗派出的大军从后面杀来,击败察合台军,察合台汗国因之大乱数十年,几乎亡国。

怯别的兄弟塔儿麻失里继位。塔儿麻失里皈依了伊斯兰教,这使河中居民满意,但却引起

了东察合台牧民的反对。东察合台爆发了反塔儿麻失里的叛乱,选举都哇之孙靖克失为新

汗。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蒙兀儿斯坦)和西察合台汗国(突厥斯坦)。

1343年河中突厥贵族拥立察合台宗王牙撒吾儿的儿子哈赞汗为西察合台可汗,都城在卡尔

施。1347年河中突厥贵族的首领迦慈罕反叛哈赞并杀死了他,然后把西察合台的傀儡王位

给了窝阔台后裔答失蛮察,后来又选都哇之孙巴颜合里取代答失蛮察。迦慈罕迫使赫拉特

的克尔特人(伊朗族)王国臣服。1357年迦慈罕被暗杀,1358年他的儿子米尔咱-阿布达拉

赫垂涎于巴颜合里汗之妻,把巴颜合里汗暗杀掉。这引起了河中封建主们的不满尤其是帖

木儿的叔叔巴鲁刺思部哈吉的仇恨,他们把阿布达拉赫驱逐。迦兹罕的一个孙子迷里忽辛

在阿富汗东北为自己辟了一块领地,包括巴里黑、昆都士、巴达克山、喀布尔。

1360年蒙兀儿斯坦可汗也先不花之子秃黑铁木尔攻入突厥斯坦。突厥人巴鲁刺思部哈吉率

军抵抗,战败而逃。 帖木儿向强大的秃黑铁木尔投降,被封为他们巴鲁剌思部落的首领

,取代其叔之位。 秃黑铁木尔征服了突厥斯坦,回师东方,留下他一个儿子伊勒牙斯火

者任总督驻守突厥斯坦。 帖木儿见强大汗王已走,很快与伊勒牙思火者开战,1363年,

伊勒牙思火者战败逃回伊犁。

帖木儿找到都哇的一个曾孙喀不勒沙立为西察合台汗。1370年,帖木尔称国王,1388年,

帖木儿称速丹,建立帖木尔帝国,他杀死反抗的喀不勒沙,另立效忠于他的成吉思汗宗王

锁咬儿哈的米失取代之。锁咬儿哈的米失作为河中帖木儿王朝可汗从1370年一直统治到1

388年。他死之后,帖木儿提名他的儿子继位,是马合谋汗(1388-1402年在位)。西察合

台汗国名存实亡。

1265年旭烈兀死,长子阿八哈继位,以桃里寺城为首都。阿八哈结束了由他父亲发动的反

钦察汗别儿哥的战争。1266年,别儿哥的侄子那海又恢复攻势,但被阿八哈打败。阿八哈

遭到河中的察合台系八刺汗的攻击,八刺在赫拉特附近击溃八刺。阿八哈不得不继续他父

亲反马木路克的斗争,马木路克苏丹拜巴斯是埃及和叙利亚的统治者。阿八哈想与反马木

路克的拉丁政权结成牢固的联盟,1273年他派使者拜访教皇格列高利十世和英王爱德华一

世,但是没有成功。 1282年阿八哈的弟弟帖古迭儿即位,他信奉伊斯兰教引起公愤,被

处死,阿八哈之子阿鲁浑登上了王位。1291年阿鲁浑死,弟弟海合都即位。1295年海合都

死,堂兄弟拜都继位。1295年阿鲁浑之子合赞反对并杀掉拜都,登上王位。察合台汗都哇

之子忽都鲁-火者在阿富汗地区的加兹尼和古尔为自己占有了一块封地,在合赞远征叙利

亚期间,他劫掠了起儿漫和法尔斯。

1304年合赞死,弟弟完者都继位。在小亚细亚,塞尔柱克王朝于1302年灭绝,科尼亚的蒙

古长官成了那里的统治者。 “塞尔柱克屏障”的消失,使蒙古人不得不面对企图趁中央

权力空缺之机获得独立的诸小突厥异密们。奥斯曼人已在弗里吉亚西北和比提尼亚建立政

权,他们正在开始向拜占庭领土扩张。

完者都于1313年从察合台幼支达乌德-火者手中夺取东阿富汗地区,这一行动导致了察合

台汗也先不花的亲自入侵,占领呼罗珊的部分地区。但是,由于1316年元军从后方进攻察

合台领地,一直攻入怛逻斯,波斯很快就恢复了呼罗珊的统治。1316年完者都死,儿子不

赛因继位。 1335年不赛因死,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后裔阿儿巴合温继位。

1336年,阿儿巴合温被一位反叛的地方长官打败杀死。从此,小亚细亚蒙古族长官大哈桑

-布朱儿(哈桑叶-札刺儿)和蒙古人小哈桑-库楚克开始在傀儡王们的幌子下争权夺利。小

哈桑于1338年从对手大哈桑手中夺取都城桃里寺,在桃里寺西北为自己开辟了一个王国。

1343年小哈桑去世时,他的兄弟阿失刺甫继承了这些领地,仍以桃里寺为都。与此同时,

大哈桑-札刺儿在报达实施统治,1340年他在报达宣布独立,1347年,他击退了阿失刺甫

对报达的多次进攻。钦察汗札尼别于1355年侵入阿哲儿拜占,杀阿失刺甫。1356年哈桑叶

-札剌儿去世,儿子乌畏思继位,占领阿哲儿拜占,于是乌畏思作为报达和桃里寺两地的

统治者统治着西波斯。1374年乌畏思去世,儿子胡赛因-札刺儿继位。后来,胡赛因的兄

弟阿合木札刺儿继位。 在旭烈兀汗国分裂之时,土库曼黑羊部居住在亚美尼亚的穆什地

区,在首领喀喇-科雍鲁带领下蚕食毛夕里(摩苏尔),1336年乌畏思把他们从毛夕里赶出

去。1374年乌畏思死时,黑羊部首领拜拉姆-瓦加又占领毛夕里和赞詹,他的孙子哈拉-玉

素甫则从札刺儿人手中夺取了桃里寺。

与此同时,在赫拉特和东呼罗珊,克尔特王朝的阿富汗国已完全独立。克尔特人在种族上

属阿富汗人,宗教上是伊斯兰教逊尼派。 在呼罗珊西部,阿布德-拉札克在1337年夺得撒

卜兹瓦尔堡,建立了赛尔巴朵尔人(什叶派波斯人)的公国,次年被他的兄弟瓦吉黑哀丁-

马苏德杀害。 阿拉伯人穆巴里克-丁-穆罕默德在耶斯特和起儿漫掌权,并于1353年控制

了泄刺只(设拉子)、1357年控制了伊斯法罕,建立了穆扎法尔朝。1358年儿子沙-舒贾在

泄刺只继位,而伊斯法罕转归穆札法尔朝的另一些人。

大骚乱中,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的后裔吐格帖木儿于1337年被拥立为汗,在呼罗珊西北的

比斯坦建立政权,还统治着马赞达兰,改建了麦什德城。赛尔巴朵尔人于1353年暗杀了吐

格帖木儿,成了整个呼罗珊西北的主人。

在塞尔柱克家族(1304年)和波斯汗国的宗主权先后消失以后,小亚细亚的塞尔柱克国已不

复存在。

家园 中亚史III

(七)贴木儿时期

帖木儿娶了迷里忽辛的妹妹为妻,并联合驱逐东察合台蒙古人解放了河中。两人关系很快

破裂,贴木儿打败并杀死了迷里忽辛,占领了东阿富汗。1382年帖木儿消灭了存在了130

年的克尔特人的西阿富汗古尔王朝。开始向东伊朗进军,波斯人的赛尔巴朵尔公国投降。

贴木儿开始进攻西伊朗,打败了札刺儿人的蒙古王朝,国王阿合木-札刺儿逃到埃及马木

路克那里。接着,贴木儿在库拉河下游打败脱脱迷失。贴木儿占领了穆什和库尔德斯坦的

土库曼黑羊朝(喀喇-科雍鲁朝),首领哈拉-玉素甫逃亡埃及。最后又占领了穆札法尔王朝

统治下的法尔斯(泄刺只)、伊斯法罕。

白帐汗斡儿答的第六位继承者兀鲁思汗(1361-1377年在位)与他的侄子脱脱迷失之间展开

战争,兀鲁思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脱黑脱乞牙、帖木儿灭里先后继位。脱脱迷失在帖木儿

的帮助下,打败了帖木儿灭里,使自己成为白帐汗。接着脱脱迷失打败了金帐汗马麦,登

上金帐汗位,重新统一了祖先术赤的领地。于是脱脱迷失开始了对贴木尔的数次战争,但

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德里苏丹国在1335年时几乎囊括了整个印度,其后不久国土分裂。德里苏丹国失去了德干

,该地形成了巴曼尼小苏丹国、孟加拉、乌德(札温普儿)王国、古吉莱特。这些地区穆斯

林国的割据削弱了德里苏丹国,它只拥有旁遮普和多阿布。1398年贴木尔消灭德里苏丹国

由突厥-契尔克斯人组成的马木路克军是皇帝的卫队,它于1250年废除了埃及正统王朝,

推举它的将军们登上了开罗王位,以军事贵族身分统治和剥削阿拉伯人民。在1260年的艾

因贾卢特战役中,马木路克军曾阻止了蒙古征服。1400年贴木尔击败马木路克军,占领大

马士革。

1402年贴木尔又征服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是,帖木儿帝国统治了原伊尔汗国、印度河

、钦察汗国,成了巨大无比的“蒙古”第二帝国。

1405年帖木儿死后,长子只罕杰儿的长子皮儿-马黑麻继任为帝国首领;帖木儿的次子乌

马尔-沙黑的三个儿子罗思檀、昔干答儿、拜哈拉则分据法尔斯、哈马丹、伊斯法罕;帖

木儿的三子米兰沙的儿子乌马儿-米尔扎,分封得到木干草原、阿哲儿拜占(桃里寺)、伊

刺克阿拉比(报达);帖木儿的四子沙哈鲁,接受了呼罗珊。 然而,驻塔什干的米兰沙的

四子哈里勒,被军队拥立为王,战败帝国首领皮儿-马黑麻,在撒马尔罕登上帝位。1407

年哈里勒被废黜,帖木儿的四子沙哈鲁被拥立为河中之王。沙哈鲁的长期统治(1407-14

47年)对于在文化领域内波斯文学和艺术的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沙哈鲁以赫拉特为都

,他的儿子兀鲁伯被指命为河中长官,住在撒马尔罕。 沙哈鲁的直接统治没有超过河中

和东伊朗。伊斯法罕和法尔斯属于他的侄儿罗思檀、昔干答儿、拜哈拉,从一开始这些宗

王就承认沙哈鲁的宗主地位。

帖木儿继承者之间的争吵和无政府状态没有给东伊朗造成混乱局面,然而在西伊朗情况就

不一样了。西伊朗是分给米兰沙的,他的两个儿子阿不巴克尔、乌马儿-米尔扎,互相忌

恨不停争斗,他们之间的不和有利于该地区原统治者们的复辟。

1405年,一度是报达统治者的苏丹阿合木-札刺儿又回到报达。1406年,黑羊部土库曼首

领哈拉-玉素甫结束了在埃及的流亡生活后,在纳希切万打败了阿不巴克尔,重占桃里寺

,米兰沙被杀。哈拉-玉素甫以桃里寺为都建立了牢固统治,接着打败老盟友阿合木-札刺

儿,占领报达和伊刺克阿拉比,黑羊部土库曼王国成了东方强国之一。1419年,哈拉-玉

素甫利用帖木儿朝内部的进一步纷争占领苏丹尼耶和德黑兰西的加兹温。

沙哈鲁为了重建帖木儿朝在西波斯的统治,率军从赫拉特出发,前往阿哲儿拜占。哈拉-

玉素甫在敌军来到前去世,儿子昔干答儿被沙哈鲁打败,1421年沙哈鲁征服了阿哲儿拜占

。沙哈鲁回到了呼罗珊,昔干答儿马上重占阿哲儿拜占。沙哈鲁于1429年又来打败了昔干

答儿,但帖木儿军一走,昔干答儿又占领这一地区。沙哈鲁于1434年再征阿哲儿拜占,昔

干答儿逃走,沙哈鲁将该地的统治委之于昔干答儿的亲兄弟只罕沙。沙哈鲁死后,只罕沙

便占领了帖木儿朝的哈马丹、伊斯法罕、法尔斯。 1467年土库曼人白羊王朝首领乌宗-

哈桑袭杀只罕沙,继之成为西波斯王。  

1447年,沙哈鲁死,其子兀鲁伯继位。兀鲁伯长期担任河中长官,具有相当高的文化,使

撒马尔罕宫廷成为波斯文学的中心,但是完全缺乏统治才干。1449年兀鲁伯儿子阿不都-

剌迪甫处死了兀鲁伯,但不久自己也遭暗杀。

兀鲁伯死后,兀鲁伯的一个侄儿阿不都刺在1451年成了撒马尔罕和河中的统治者,而另一

个侄儿巴布儿-米儿咱统治着赫拉特和呼罗珊。1452年在乌兹别克汗阿布海儿的帮助下,

米兰沙的孙子卜撒因杀死阿不都刺,夺取了撒马尔罕王位。1457年卜撒因又占领巴布儿-

米儿咱的领地,成为呼罗珊和河中两地的君主,开始着手恢复帖木儿帝国。

东察合台汗也先不花二世恢复了察合台人对河中边境的传统性的入侵,蹂躏了突厥斯坦城

和塔什干,但是卜撒因在怛逻斯城击溃了东察合台军队。

卜撒因应只罕沙之子哈散阿里的请求,进攻乌宗-哈桑。1469年卜撒因被土库曼人俘虏并

处死。从此,乌宗-哈桑成了桃里寺、报达、法尔斯、伊斯法罕、苏丹尼耶、布哈拉的无

可争议的统治者,他以波斯国王的面目出现,他的家族将继续占有这一地区,以桃里寺为

都,直到1502年波斯民族的萨菲王朝崛起为止。

最后一批帖木儿人仅仅是河中和呼罗珊地区的小诸侯。卜撒因之子速檀-阿黑麻 (1469-1

494年在位)继位后,以撒马尔罕为都,被迫进行反对自己的兄弟们的战争。

也先不花二世于1429年曾把其兄羽奴思赶走,羽奴思汗逃到撒马尔罕避难。1472年也先不

花二世的孙子怯别二世被暗杀,于是叔祖羽奴思汗已成了伊犁的汗,喀什的杜格拉特部贵

族们又与他联合,重新统一了察合台的领地,羽奴思成了中亚最强大的君主。

羽奴思几次帮助阿黑麻的弟弟费尔干纳王乌马儿-沙黑抵御阿黑麻发动的攻击,乌马儿-沙

黑成了羽奴思的属臣,羽奴思又占领了塔什干和赛拉木城(伊斯法吉勒)。1487年羽奴思在

塔什干去世,阿黑麻企图趁机从他的儿子马哈木手中夺回塔什干,但是被打败。乌马儿-

沙黑于1494年去世,儿子巴布尔(未来的“莫卧尔大帝”)继位。

1494年阿黑麻死,留下了一个兄弟马合谋和三个儿子:麻素提、拜孙哈尔、阿里,他们为

争夺河中的所有权而争吵。他们对撒马尔罕王位的占有期都是短暂的。马合谋1495年死,

麻素提在撒马尔罕进行短暂统治后被一个大臣弄瞎,拜孙哈尔也在撒马尔罕进行过短暂统

治后死在那个大臣手中。1497年他们的堂兄弟巴布尔在这些骚乱中获利,成了撒马尔罕君

主,但是,他未能留在该城。撒马尔罕于1498年转到阿黑麻最后一个儿子阿里手中。

在此期间,卜撒因的堂兄弟速檀-忽辛-拜哈拉一直在呼罗珊。1469年赫拉特居民承认他为

国王,他统治着呼罗珊直到1506年去世。忽辛长达37年的统治是东方史上最有成效的统治

之一,他使赫拉特宫廷成了波斯和突厥知识分子荟萃之地,波斯文明又放异彩。

帖木儿在俄罗斯的晚期活动的结果,造成帖木儿-忽特鲁格取代脱脱迷失,登上了金帐汗

国王位,帖木儿-忽特鲁格也是白帐家族(斡儿答家族)的成员。忽特鲁格的兄弟沙狄别继

他之后统治着钦察草原(1400-1407年在位);而东部草原转到白帐家族的另一位后裔科利

贾克手中,科利贾克受到帖木儿的保护。

在沙狄别的领导下,金帐汗国洗劫了罗斯的里亚赞公园的边境地区。同样,在帖木儿-忽

特鲁格之子不刺-锁鲁檀统治期间(1407-1412年),金帐汗国军队在向莫斯科大公国进军,

放火烧下诺夫哥罗德和戈罗杰茨,封锁莫斯科。 在沙狄别和不刺汗的统治下,实权掌握

在亦敌忽手中,亦敌忽是诺盖(曼吉特)部落首领。高加索地区的突厥诸民族有阿塞拜疆人

、基普查克突厥人(由库梅克人、诺盖人、卡拉恰伊人、巴尔卡尔人组成)。新汗帖木儿即

位,拒绝服从亦敌忽的专政时,内战爆发(1412-1415年),最后帖木儿获胜。

库楚克-马哈麻汗的长期统治(1423-1459年)以金帐汗国的解体而告终,建立了喀山汗国和

克里米亚汗国。同时,巴西尔二世大公(1425-1462年在位)统治下的莫斯科大公国由于类

似的家族纠纷而陷于瘫痪。库楚克-马哈麻之子阿黑麻汗(1460-1481在位)与罗斯大公伊凡

三世大帝(1462-1505在位)之间展开了决定性的实力较量。为动摇金帐汗国的宗主地位、

伊凡三世企图获得持异议者克里米亚汗明里-格来的友谊,并且在喀山汗廷中找到了盟友

。1476年,他委托威尼斯商人马可-拉菲与西波斯国王土库曼人乌宗-哈桑签订反萨莱汗廷

的第三次盟约。 在阿黑麻方面,他也通过与波兰王卡西米尔四世联盟包围了莫斯科大公

国,并向莫斯科进军。1480年10月,阿黑麻的军队面临难以忍受的严寒,返回到萨莱。这

场没有战斗的战役实际上导致了俄罗斯的解放。

其后不久,阿黑麻受到在乌拉尔河以东游荡的昔班(术赤三子)部落首领伊巴克的突然袭击

,并遭杀害。1501年阿黑麻之子赛克赫阿里与立陶宛人联盟,对俄罗斯重新采取敌对态度

,但是,伊凡三世以他与克里米亚汗的联盟来对付赛克赫阿里。1502年,克里米亚汗明里

-格来攻占并摧毁萨莱。 金帐汗国到此结束了,它的地盘被三个已经脱离金帐汗国的“

小汗国”占据,它们是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

1430年拔都弟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哈吉-格来建立克里米亚汗国,1466年哈吉-格来去世

,次子努儿道刺特、六子明里-格来先后继位。

1445年,拔都弟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乌鲁-穆罕默德在喀山独立建国。汗国居民基本上是

说突厥语的切列米斯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说芬兰-乌戈尔语的摩尔多维亚人。在

乌鲁-穆罕默德的儿子马赫穆提克统治期间,马赫穆提克的兄弟卡西姆逃到莫斯科大公国

,成立隶属于莫斯科大公的卡西莫夫小汗国。

1466年,金帐汗库楚克-马哈麻的孙子卡西姆创建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和诺盖

(乌拉尔河地区)汗国,轮流把他们推选的可汗强加于阿斯特拉罕汗国。

  

昔班是金帐汗拔都和别儿哥的弟弟,在1241年在匈牙利战争中表现突出。成吉思汗死时,

昔班分得南乌拉尔河东南部,包括阿克纠宾斯克大部和图尔盖。昔班的邻居是白帐部落。

1380年,白帐的首领们成了金帐汗国的可汗们时,几乎整个白帐部落都向南俄罗斯迁移,

于是整个萨雷河和兀鲁塔山地区,都被昔班家族成员占据。14世纪中期,臣服于昔班家族

成员的各部落采用月即别一名,即乌兹别克。

1428年昔班家族王子阿布海儿在今托博尔斯克以西的图拉河畔被宣布为昔班部落可汗。此

后,他立即从另一些术赤后裔手中夺取了乌拉尔河以东和锡尔河以北的原术赤家族的整个

封地。1430年,他占据了花刺子模,并洗劫了玉龙杰赤。1451年他帮助帖木儿王朝的卜撒

因取得了撒马尔罕王位。阿布海儿的帝国的疆域是从托博尔斯克的邻地延伸到锡尔河。

1456年阿布海儿受到瓦剌的入侵,被迫逃到塞格纳克,锡尔河中游北岸的全部地区任其蹂

躏。失败削弱了阿布海儿的权威,他的两名臣属克烈和札你贝(都属术赤系)背弃了他,投

奔察合台汗也先不花二世。1465年,原来臣属于阿布海儿的大批游牧部落离开了他,投奔

克烈和札你贝,过着独立的生活。这些游牧民从乌兹别克汗国中分离出来之后,被称为哈

萨克人(即“冒险者”或“叛逆者”)。他们的分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点可以从他

们不久就占据的、甚至今天其后裔们仍居住其上的广袤领土上认识到:中帐的疆域,即是

阿克纠宾斯克与谢米巴拉金斯克之间的草原,小帐的疆域是从乌拉河河口到萨雷河,大帐

的疆域是从突厥斯坦城到巴尔喀什湖南岸。

阿布海儿和他的儿子沙-布达克于1468年在塔什干和突厥斯坦之间与察合台汗羽奴思进行

决战,二人均被杀。1471年,羽奴思击溃了忠实于阿布海儿的最后一批乌兹别克人。而哈

萨克人在最初的两位首领死后,组织了一个纯游牧业的国家,由克烈之子巴兰都黑(1488

-1509年在位)和札你贝之子哈斯木(1509-1518年在位)统治。

沙-布达克之子穆罕默德-昔班尼以一个士兵的身份为当时在塔什干进行统治的察合台汗马

合木效劳。马合木对他很满意,把突厥斯坦城作为封地踢给他。在马合木汗的帮助下,昔

班尼很快强盛起来。最后一批帖木儿朝后王们之间的争吵使河中敞开了大门,任人入侵。

昔班尼抓住时机进入不花刺(布哈拉),于1500年出现在撒马尔罕城下,撒马尔罕统治者阿

里轻率地出城与之会谈。昔班尼处死了他,宣布帖木儿朝灭亡,登上了河中的王位。

1506年,昔班尼吞并了呼罗珊帖木儿王朝的属地花刺子模(希瓦),1506年昔班尼攻克呼罗

珊帖木儿王朝的巴里黑,1507年速檀-忽辛-拜哈拉的儿子巴迪-匝曼继位,乌兹别克人进

入了呼罗珊帖木儿王朝首都赫拉特,整个呼罗珊落入乌兹别克汗手中。

昔班尼成为河中的统治者后,不甘于从属察合台汗国的地位,进攻塔什干。马哈木汗求助

于兄长吐鲁番的速檀-阿黑麻。但是,1503年在浩罕的战役中,昔班尼打败并俘虏了这两

位汗王,占有了塔什干和赛拉木城。不久昔班尼释放了两位汗王。昔班尼为其子向马哈木

的女儿求婚,这一联姻为他的子孙们取得了两个幸存的成吉思汗家族的权力。1509年,当

马哈木再次落入昔班尼的控制之下时,昔班尼处死了他。穆罕默德-昔班尼成了西突厥斯

坦、河中地区、费尔干纳和呼罗珊的主人,使乌兹别克帝国成了中亚强国。

这时,萨珊王朝诸王的后裔伊斯迈尔推翻了土库曼人的白羊王朝,取得民族独立,建立了

波斯族自己的萨菲王朝(1502―1736年),现在的目标是从乌兹别克人手中夺回呼罗珊,以

实现伊朗的重新统一。萨菲王朝与乌兹别克人分别代表了激烈的什叶派和坚定的逊尼派。

当时昔班尼在后方遭到吉尔吉斯人的攻击,伊斯迈尔利用这一机会,占领呼罗珊,1510年

昔班尼兵败被杀。

帖木儿王朝的继承人巴布尔自从被驱逐出河中之后,在喀布尔建立了一个小王国。1511年

巴布尔利用乌兹别克新败,率领伊斯迈尔借给他的军队赶回河中,进入了撒马尔罕城,继

而占领布哈拉,乌兹别克人退到塔什干。但是,巴布尔接受其宗主权的波斯人是什叶派,

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居民信奉的是逊尼派,他们的宗教热情强烈,发动宗教骚乱,乌兹别克

人又卷土重来。1512年波斯将军纳吉姆-沙尼和巴布尔在布哈拉以北被打败,纳吉姆被杀

,巴布尔放弃河中,退回他的喀布尔王国。

于是整个河中地区又转到乌兹别克人手中,阿姆河标明了萨菲朝波斯和乌兹别克汗国两国

的边界,正像它曾经把萨珊朝波斯与匈奴游牧部落隔开一样。这次复国以后,昔班家族从

1500年到1599年的整个16世纪一直统治着河中地区。撒马尔罕是首都,布哈拉、塔什干是

贵族集中的大城市。昔班王朝尽管在语言文化方面已经完全突厥化,但是在种族上是蒙古

人,可以说该王朝已陷入几乎与帖木儿朝人曾经历过的那种大分裂局面。然而,与帖木儿

朝人不同的是,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该王朝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团结。

在昔班尼的叔叔速云赤的统治下(1510-1530年在位),乌兹别克人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包

括麦什德和阿斯特拉巴德在内的呼罗珊部分地区。波斯沙赫塔马斯普于1528年在麦什德和

赫拉特之间的土尔巴特杰姆打败了乌兹别克人,又夺回这一地区。帖木儿后裔巴布尔从1

526年起成了印度皇帝,他想利用乌兹别克人的这次失败,从他们手中重新夺回河中地区

。他的儿子胡马云与波斯沙赫塔马斯普联盟,占领了阿姆河北岸的希萨尔,但是,当塔马

斯普离开战地前往西方与奥斯曼人作战时,胡马云不得不撤离希萨尔。

昔班尼的侄儿奥贝都刺汗(1533-1539年在位)、伊斯坎德尔(1560-1583年)先后继位。伊

斯坎德尔的儿子阿布德-阿拉赫二世继位后,发动了一次深入小帐草原的战役,一直远达

萨雷河和图尔盖河之间的兀鲁塔山区。他还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呼罗珊境内从赫拉特到阿

斯特拉巴德之间的全部要塞。至于巴里黑,早在1582年就已经成为阿布德-阿拉赫之子阿

布德?穆明的总督区。

波斯王沙赫阿拔斯一世于1597年在赫拉特战胜乌兹别克人,解放了呼罗珊。阿布德-阿拉

赫之子穆明起义反叛父亲,吉尔吉斯人趁机掠夺塔什干。1598年穆明继位,被暗杀。昔班

王朝至此结束。

当俄国人于1554年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斡儿答和兀鲁思汗家族)时,一个王子雅尔-穆罕

默德者和他的儿子札尼伯逃到布哈拉,在昔班王朝伊斯坎德尔汗处避难,伊斯坎德尔把女

儿嫁给了札尼伯。1599年,随着阿布德-穆明去世,昔班王朝男系绝嗣,布哈拉的王位正

式传给了昔班家族女继承人与札尼伯所生的儿子、阿斯特拉罕王朝的巴基-穆罕默德。乌

兹别克汗国由昔班家族转归札尼家族(阿斯特拉罕家族)统治。

阿斯特拉罕汗朝从1599年到1785年间统治着河中,以布哈拉为都。该王朝还统治着费尔干

纳,直到1700年浩罕独立建国时。巴里黑也为其统治,直到1740年纳迪尔征服该城。

诺盖部(曼吉特部)来自伏尔加河河口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在阿斯特拉罕汗朝统治下,

该部在布哈拉的影响日益增加,18世纪后半期,该部首领们在布哈拉享有宫廷侍长的地位

。在阿斯特拉罕汗国末代可汗阿布-加齐统治期间(1758-1785年),曼吉特首领马桑-沙-穆

拉德娶了阿布-加齐之女,后来登上了布哈拉王位(1785-1800年)。马桑企图牺牲阿富汗杜

兰尼国王帖木儿-沙的利益,蚕食阿姆河南岸的莫夫和巴里黑地区。然而,直到1826年,

巴里黑才并入布哈拉汗国,1841年又被阿富汗人长久地重新征服。而莫夫仍是布哈拉汗国

的一部分。

曼吉特王朝从1785年至1920年间在布哈拉实施统治。1866年,它不得不接受俄国的保护,

成为俄国的保护国。1920年,成吉思汗的最后一个后裔被苏维埃政权推翻。

 

乌兹别克征服者穆罕默德-昔班尼于1505年攻占了花刺子模(希瓦)。1510年昔班尼在莫夫

战场阵亡后,波斯人占领花刺子模,当地的逊尼派居民们起来反抗信奉什叶派的波斯将军

们,并把他们驱逐出境。领导这次起义的昔班家族旁支的一位首领伊勒巴斯建立了一个脱

离布哈拉的汗国。

昔班王朝从1512年至1920年间统治着花刺子模。除了它的建立者伊勒巴斯(1512-1525年)

外,值得提到的还有哈吉-穆罕默德(1558-1602年),在他统治期间,布哈拉汗阿布德-阿

拉赫二世短时期内征服过花刺子模。在阿拉不-穆罕默德统治(1603-1623年在位)下,一

支由一千名俄国人组成的兵团向乌尔根赤进军,结果全军被屠杀。1613年,花刺子模受到

卡尔梅克人的入侵,后来卡尔梅克人携带战利品而去。在阿拉不-穆罕默德统治中期,由

于阿姆河左边支流干涸,希瓦取代乌尔根赤,成为希瓦汗国都城。

希瓦汗国最著名的汗是阿布哈齐(1643-1665年),他打败了和硕特部卡尔梅克人的一次入

侵,还打退了土尔扈特人掠夺性入侵,还与布哈拉汗阿布阿兹交战,对布哈拉城发动掠夺

性远征。

纳迪尔于1740年向花刺子模进军,迫使伊勒巴斯的避难地汗卡要塞投降,并攻占希瓦,处

死了希瓦汗国可汗伊勒巴斯。

赛义德-穆罕默德-拉希姆汗于1873年被迫屈服于俄国的保护。1920年,希瓦的最后一位成

吉思汗族君主赛义德-阿拉汗被苏维埃政权废黜。

在昔班家族统治时代和阿斯特拉罕汗朝统治初期,费尔干纳是河中汗国的一部分。但是,

在阿斯特拉罕汗朝统治初期,由于费尔干纳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了吉尔吉斯-哈萨克人

手中,这种统一仅仅是表面上的,更不用说在锡尔河北岸的恰达克建立政权的和卓们。大

约在1710年,昔班家族的阿布海儿的后代沙-鲁克,推翻了这些和卓,以浩罕为都,在费

尔干纳建立了独立的乌兹别克汗国(1710至1870年)。

1758年,浩罕可汗额尔德尼被迫承认中国的宗主权,中国的军队已经到达了他的边境。他

企图与阿富汗地区的杜兰尼国王阿黑麻联合对付中国军队,然而,杜兰尼于1763年在浩罕

和塔什干之间的一次示威没有产生效果。

浩罕汗国的爱里木汗在1800年,吞并了塔什干,领土扩大了一倍。爱里木的兄弟穆罕默德

-奥玛尔(1809-1822年在位)还吞并了突厥斯坦城。在奥玛尔之子穆罕默德-阿里(马达里

)统治(1822-1840年)下,大帐的吉尔吉斯-哈萨克人已经占据了突厥斯坦城和巴尔喀什湖

南岸之间的地区,他们承认浩罕汗国的宗主权,当时浩罕汗国正处于其权力的鼎盛时期。

但是,1865年,布哈拉汗国重新征服塔什干,然而同年又被俄国人夺走。1876年,浩罕汗

国被俄国吞并。

目前的乌兹别克族人就是古代的栗特和塔吉克人被突厥化之后,然后经蒙古人昔班家族近

400年持续的政治统治后,于20世纪初形成的。

15世纪,在今托博尔斯克东南,一个突厥--蒙古汗国崛起,其可汗们是“台不花别吉的后

裔”,而不是成吉思汗后裔。但是,漫游于乌拉尔山以南和托博尔河河源附近的昔班家族

的成吉思汗后裔很快占据了托博尔河以东的全部地区。昔班家族首领阿布海儿于1428年正

是在托博河支流的图拉河地区被拥立为汗。1480年,昔班家族幼支的另一位王公伊巴克(

于1481年袭杀金帐汗阿黑麻)从失必儿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从钦察汗国分出的小汗国)可汗

们手中夺取了图拉河与托博尔河交汇处的秋明城。伊巴克之孙库程汗(1556-1598年在位

)与失必儿汗雅迪格尔交战。雅迪格尔汗于1556年向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求援,但是,雅

迪格尔汗于1569年被库程汗打死。库程汗成了失必儿汗国的主人。

伊凡雷帝于1579年派哥萨克首颌叶尔马克去对付西伯利亚,库程汗把他的军队(由突厥-蒙

古族武士、沃加克人、窝古尔人组成)委托给他的侄儿马赫麦特-库耳率领,俄国人于158

1年占领失必儿,库程汗被迫逃亡。老库程汗继续进行丛林游击战,于1584年在额尔齐斯

河的一岛上袭杀了叶尔马克,库程汗夺回了失必儿国。

俄国人只得一步一步地重新征服该汗国,在向前推进时,在秋明、托博尔斯克、托木斯克

建立了军事殖民区。库程汗于1598年在鄂毕河畔的决定性战争中失败,逃到诺盖草原,在

此遭到暗杀。西伯利亚汗国灭亡。

(八)察合台-叶尔羌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定都别失八里(吉木萨尔县北),1347年杜格拉特部首领播鲁只把也先不花的

儿子秃黑铁木尔扶上汗位,自任宫廷侍长。秃黑铁木尔成为东察合台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

的可汗,于1360年攻入突厥斯坦,大将跛子帖木儿投降。 秃黑铁木尔回师东方,留下他

一个儿子伊勒牙斯火者任突厥斯坦总督。 1363年伊勒牙思火者被跛子帖木儿赶回伊犁。

播鲁只死后,儿子忽歹达继位。播鲁只的弟弟哈马儿丁杀死伊勒牙思火者,并推翻了察合

台王朝,自僭汗号,从1366年到1392年间统治着原东察合台汗国的领土。伊勒牙思火者的

弟弟黑的儿火者由于忽歹达的帮助,从喀什逃到帕米尔。跛子帖木尔进军东察合台,打败

哈马儿丁,黑的儿火者乘机恢复了察合台汗位。1397年,黑的儿火者把女儿嫁给了帖木儿

,帖木儿极看重这一联姻,因为它使他进入了成吉思汗大家族中。

1389年,黑的儿火者攻占了吐鲁番,强迫当地居民皈依伊斯兰教。1399年黑的儿火者死,

儿子沙迷查干继位。时蒙古可汗鬼力赤毒死哈密王安克帖木儿,沙迷查干率军讨伐鬼力赤

。 1408年黑的儿火者第二个儿子马黑麻(马哈麻)继位。1415年,马哈麻侄儿纳黑失只罕

继位。1418年纳黑失只罕被其堂弟歪思所杀,歪思自立为汗,为避开瓦刺人进攻,迁都亦

力把里(今伊宁市)。

歪思汗以致力于吐鲁番绿洲的灌溉系统而闻名。作为一位虔诚的穆斯林,他对异教的瓦剌

人(卡尔梅克人)发动战争,结果被瓦剌部脱欢汗之子也先俘虏,被释放。歪思汗第二次被

也先击败是在伊犁地区。歪思汗与瓦剌人的第三次遭遇发生在吐鲁番,歪思汗再次被俘,

他答应把他的妹妹留在也先家族后才获释。1428年歪思汗死,他的两个儿子羽奴思和也先

不花二世为争夺王位发生争吵,也先不花二世获胜,羽奴思逃到帖木儿王朝避难。

从东察合台汗国正式形成直至1514年的200多年间,喀什噶尔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被称

作杜格拉特的蒙古贵胄部族,但他们认同察合台汗的宗主权。这个部族的早期首领巴布达

罕及其子乌尔图是成吉思汗近亲,军功卓著。因为帮助也先不花二世夺取王位,杜格拉特

部异密赛义德-阿里比以往更有权势,现在占有拜城和库车,但暂时失去了喀什城,河中

和呼罗珊的帖木儿王朝汗沙哈鲁及其子兀鲁伯从他们手中夺走了该城。赛义德-阿里在14

34年又从兀鲁伯的代理人手中夺回喀什。

也先不花二世恢复了对河中边境的传统性的入侵,蹂躏了突厥斯坦城和塔什干,但是在怛

逻斯城被河中帖木儿王朝的卜撒因击溃。卜撒因决定分裂察合台家族的势力,他召来了在

泄刺只(今伊朗法尔斯省设拉子市)流亡的羽奴思,并借军队给他,让他与其弟作战。羽奴

思攻占伊犁,成了东察合台汗国西部的可汗,而也先不花二世常驻阿克苏,成为东察合台

汗国东部的可汗。 1462年,也先不花二世的儿子笃思忒-马黑麻即位。1469年,马黑麻

儿子怯别二世继位, 1472年怯别二世被暗杀,于是叔祖羽奴思汗立即占有阿克苏,羽奴

思成了整个东察合台的唯一君主。

  羽奴思在阿克苏恢复统治之后,面临的唯一严重威胁是也先之子阿马桑赤率领的瓦剌

人的入侵。瓦剌人在伊犁河对打败了羽奴思,迫使他向突厥斯坦城撤退。瓦剌人一走,羽

奴思又从锡尔河回到伊犁,从半定居地回到了游牧地。同时,喀什和叶儿羌两城先后由杜

格拉特家族贵族赛义德-阿里的两个儿子米儿咱-桑尼司(1458-1464年在位)和穆罕默德-

海达尔一世(1465-1480年在位)统治。随后是桑尼司之子海达尔的统治,海达尔在羽奴思

汗的宗主权下统治着喀什和叶儿羌。但是,海达尔的侄儿阿巴扎乞儿占领了叶儿羌,又从

与杜格拉特家族有关系的其他宗王们手中夺取了于阗城,行为俨然一位独立的君主。海达

尔乞求羽奴思的援助,但阿巴扎乞儿两次在叶儿羌城下打败了他们两人,并夺取了喀什,

海达尔于1480年被迫撤往阿克苏,投奔羽奴思汗。

羽奴思汗在位后期,游牧的蒙古贵族反对他转向城市生活,拥立其次子速檀-阿黑麻为汗

。羽奴思的西部汗国再一分为二:速檀-阿黑麻在东,羽奴思汗在西。羽奴思汗抓住了帖

木儿王朝衰落的机会,作为调停人干涉河中事务。后来,羽奴思选择塔什干为他的居住地

,并于1486年死于该地。于是,长子速檀-马哈木汗继位,马哈木汗1509年被布哈拉汗国

的昔班尼汗杀死,察合台后裔最后被逐出西突厥斯坦。

  速檀-阿黑麻成功地与瓦剌人作战,又与哈萨克人作战,把东察合台汗国首都从伊犁

迁移到吐鲁番。1503年,速檀-阿黑麻逝世,长子速檀-满速儿继位,满速儿汗占领明朝的

哈密卫。

1514年速檀-阿黑麻的第三子速檀-赛伊德得到另一位杜格拉特人、历史学家海达尔-米儿

咱的支持,从阿巴扎艺儿手中夺取喀什、叶儿羌、于阗,并迫使他向拉达克山逃亡。赛伊

德建立叶尔羌汗国,独立于东察合台汗国。

1543年,满速儿之子沙-汗继位,他不得不与其兄弟马黑麻交战,马黑麻占领了哈密的部

分地区,并得到瓦剌人的援助。1570年,沙-汗死,马黑麻成了吐鲁番的统治者。但是马

黑麻也不得不同其第三个兄弟琐非速檀作战。1580年叶尔羌汗国趁东察合台汗国混战,灭

掉东察合台汗国,整个天山南路一统。

1533年,叶尔羌汗国赛伊德长子阿不都-拉失德(热西德)继位。新汗很快就与强大的杜格

拉特家族发生争吵,并处死了一位首领赛亦德-马黑麻-米儿咱(历史学家海达尔的叔叔)。

海达尔由于害怕遭到与叔叔同样的命运,动身去印度,于1541年成为克什米尔地区的统治

者。热西德的统治是在抵制大帐哈萨克人中度过的,最后哈萨克人夺取伊犁和昆格山地区

伊斯兰教苏非派于公元8-9世纪就流行于阿拉伯地区,10世纪流传到中亚。14世纪在布哈

拉有一个苏菲派伊斯兰教教团,他们在举行伊斯兰教仪式时在胸前画线,表示净化心灵,

与真主合二为一,因此被称为“纳克什班第教团”,意为“画家教团”。从15世纪起,其

信徒要完全听命于教主,教主自称“和卓”,意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

热西德统治时期,纳克什班第教团第五代教主玛哈图木-阿杂木和卓从中亚来到叶尔羌汗

国传教。1542年,玛哈图木-阿杂木返回老家后去世,其长子玛木特-额敏获得教主继承权

,号称“依禅卡朗”;同父异母的弟弟伊斯哈克-瓦里对此十分不满,遂另立门户,并让

其信徒戴黑色小帽,以此与戴白色小帽的玛木特-额敏的信徒相区别。这就是“白山派”

和 “黑山派”的由来。

1565年,叶尔羌汗国汗王热西德外出巡视死于和阗,次子阿不都-克里木夺德汗位。1580

年,阿不都-克里木灭亡东察合台汗国。为了借教团的势力来巩固汗位,阿不都-克里木将

伊斯哈克-瓦里邀请到叶尔羌城(今莎车)。伊斯哈克-瓦里到来后,又到天山柯尔克孜地区

传教,经过12年的苦心经营,终于使黑帽派成为叶尔羌汗国最大的教团。后来,伊斯哈克

-瓦里返回中亚并在中亚去世。

1615年,玛木特-额敏来到叶尔羌,得到了阿布杜-拉提甫汗(1614-1624年在位)的支持。

拉提甫汗反对黑山派,柯尔克孜族支持黑山派。

1624年,玛木特-额敏的长子和卓玛木特-尤素甫来到叶尔羌,同伊斯哈克-瓦里的次子萨

迪和卓争夺叶尔羌汗国的宗教统治权,同时还派大批白山派信徒到天山西南屠杀柯尔克孜

族。马哈木特汗支持黑山派,将玛木特-尤素甫赶出叶尔羌。 玛木特-尤素甫流亡哈密,

并娶哈密统治者吉力力之女祖莱罕,并生下五个儿子,依达也提拉(阿帕克和卓)为其长子

1638年,阿布杜拉汗继位,继续支持黑山派,并依靠柯尔克孜族镇压白山派。阿布杜拉汗

统治后期,将其长子尧勒瓦斯排挤出统治集团核心,派往喀什噶尔出任总督。玛木特-尤

素甫一家从哈密来到喀什噶尔,在别有用心的尧勒瓦斯扶植下,白山派势力得到迅速发展

。1640年尤素甫去世。

1667年,尧勒瓦斯与玛木特-尤素甫合力击败阿布杜拉汗,继汗位。开始大肆屠杀黑山派

信徒和柯尔克孜人。

1670年,叶尔羌的黑山派举行暴动,杀死尧勒瓦斯与玛木特-尤素甫,拥立阿布杜拉汗的

弟弟伊斯玛依勒汗(伊斯迈耳汗)为可汗。此时叶尔羌汗国已经分裂成叶儿羌、喀什、阿克

苏、于阗、吐鲁番诸小汗国,察合台汗们的权利渐渐落入回部和卓们的手里。蒙古族杜格

拉特部和蒙古察合台皇室后裔赛伊德都已经突厥化,失去本民族特征,融入维吾尔族。

伊斯梅汗执政后,大肆迫害白山派教徒。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流亡于中亚各地,后经克

什米尔(拉达克)进入西藏,投奔五世达赖。达赖写信给噶尔丹,要求他帮助阿帕克和卓恢

复地位。 此时噶尔丹已占领哈密和吐鲁番,阿帕克和卓前来投奔,正中其意。1680年,

噶尔丹出动12万骑兵,经乌什、阿克苏,攻陷喀什噶尔。在白山派教徒们的支持响应下,

准噶尔军一举攻克叶尔羌城,擒获伊斯迈耳汗,解送伊犁囚禁。黑山派丹尼尔和卓也被拘

于伊犁七年。

噶尔丹占领叶尔羌后,任命叶尔羌汗国的汗室成员,吐鲁番巴拜汗之子阿布都里什特为叶

尔羌汗,作为自己的附庸,然后率兵返回天山北路。但不久,阿布都里什特与阿帕克和卓

发生矛盾,阿帕克被迫出走。1682年,叶尔羌发生暴乱,阿布都里什特从叶尔羌逃奔伊犁

,噶尔丹将其囚禁,“被执十四年”。阿布都里什特逃离叶尔羌后,其二弟马哈麻特-额

敏被拥立为汗。马哈麻特-额敏任汗期间,曾两次以吐鲁番汗的名义向清政府进贡。他力

图摆脱亲噶尔丹的白山派势力对自己的控制,但未能成功。

1692年,阿帕克和卓发动各地信徒暴乱,杀害马哈麻特-额敏汗。 在阿帕克和卓操纵下,

其长子雅赫雅篡汗位。1693年,叶尔羌的黑山派胡施夏迪杀死阿帕克和卓,驻守在喀什噶

尔的雅赫雅率白山派进行反扑,被驻守在喀什噶尔的准噶尔首领察干塔什杀死。

1694年,阿布都里什特之三弟马哈麻特-本明又被拥立为叶尔羌汗,但喀什噶尔的豪强不

承认其汗位,另立速檀-马合木为汗,并联合部分信奉白山派的柯尔克孜族(即布鲁特人,

原居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迫于俄国压力移居伊塞克湖)进军叶尔羌,擒获马哈麻特-木明汗

。接着,准噶尔军应叶尔羌豪强之请,南下击走柯尔克孜族。此后,叶尔羌城由豪强米尔

咱-阿来木-沙统治,察合台汗系的叶尔羌汗国至此终止。

1697年,噶尔丹在与清朝军队作战失败后死亡,阿帕克和卓的嫡孙阿哈玛特(艾合买提),

趁机独立。1715年准噶尔新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再次攻占南疆,将阿哈玛特带往伊犁囚禁。

阿哈玛特在伊犁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波罗泥都,次子霍集占,这就是新疆历史上有名的“

大小和卓”。被赶往中亚的黑山派首领达尼雅勒返回叶尔羌。后来黑山派在南疆建立了以

尤素甫为首的“黑山派”政权。

1755年6月,清军进入伊犁,准噶尔汗国灭亡。清朝派大和卓波罗泥都前往莎车,统治天

山以南;留小和卓霍集占在伊犁掌管当地的伊斯兰教。大和卓波罗尼都在清军护送下,依

靠旧部支特,消灭了尤素甫的“黑山派”政权,白山派势力再度得势。

17559月,原准噶尔汗国的余党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小和卓霍集占也追随阿睦尔撒纳反

对清朝政府。1756年,清军再次进入伊犁,小和卓霍集占逃回南疆,与大和卓一道打着“

反对异教徒” 的口号煽动反清叛乱。1759年大小和卓被处死,历时4年的“大小和卓之乱

”被平息。

(九)准噶尔时期

斡亦刺是瓦剌的前身,属蒙古族群。成吉思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斡亦剌惕部的领袖,结成

了世代的姻亲关系。元朝建立之后,中央政府在斡亦剌惕牧区设“行尚书省”进行统治,

元朝还派其宗室、大臣管理斡亦剌惕部。元臣孛罕为瓦刺最早联盟的首领。孛罕子乌林达

为瓦刺首领,北元太师。乌林达子猛可帖木儿(浩海达裕)为瓦刺首领,扶持额勒伯克为北

元汗,后被额勒伯克误杀。猛可帖木儿(浩海达裕)有子三:马哈木(马合谋)、太平、把秃

孛罗。马合谋进攻阿鲁台,阵亡,儿子脱欢当了鬼力赤的儿子额森虎的太师。1434年,额

森虎死,脱欢拥立阿寨台吉(额勒伯克汗之侄)的儿子脱脱不花为傀儡可汗。1439年,脱欢

之子也先即位为北元太师,也先将脱脱不花翦除,于1453年登上汗位,并封次子为太师。

1454年,阿剌知院和特穆尔丞相要求封太师,被也先拒绝,于是起兵袭击也先,也先败亡

,被仇人逮杀。 阿剌不久又被鞑靼的孛来打败,郁郁而死。 1455年也先的儿子阿马桑赤

继位为瓦剌首领。1460年,阿马桑赤入侵察合台汗国,在伊犁河附近打败了羽奴思汗。

长期以来组成绰罗斯氏瓦剌汗国由四个盟邦民族组成,在鞑靼人进攻下,绰罗斯氏衰落,

四个盟邦民族独立。1543年瓦剌汗国正式分裂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

部。 准噶尔、杜尔伯特统治家族为元臣孛罕后裔,绰罗斯氏;和硕特首领为元太祖弟哈

布图-哈萨尔后裔,孛儿只斤氏;土尔扈特为克烈部首领王罕后裔(突厥人?)。瓦剌四部“

分牧而居”,其分布是:准噶尔以伊犁河流域为活动中心,杜尔伯特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两

岸,和硕特在额敏河两岸至乌鲁木齐,土尔扈特则在塔城。四部之间很早就组成了联盟,

盟主由各部首领推举产生。1550年以后,由于昔日瓦剌王族绰罗斯氏衰落,四部盟主长期

由出自元太祖族系和硕特部首领担任。明末清初,四部盟主为和硕特部首领硕垒乌巴什浑

台吉和他的儿子拜巴噶斯。 至1570年,瓦剌人仍统治着从叶尼塞河上游到伊犁河流域之

间地区。尽管在也先死后,瓦剌人在东方对东蒙古的成吉思汗后裔们显得黯然失色,但是

,他们仍然对伊犁河到里海之间的草原造成了威胁。

1625年,原瓦剌王族绰罗斯氏开始复兴,在准噶尔部首领哈喇忽刺的领导下势力日长,开

始与盟主拜巴噶斯相抗衡。1642年,哈喇忽刺儿子巴图尔珲台吉继位,准噶尔部更为强大

。尽管当时和硕特部首领仍处于盟主的地位,但巴图尔珲台吉已成为卫拉特蒙古实际上的

盟主。

由于鞑靼人将绰罗斯氏赶出科布多,绰罗斯氏西迁,土尔扈特部不服准部统治,于1616年

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越过哈萨克草原,与俄人讲和,居于托波尔河上游,以其女嫁

西伯利亚汗后人,并征服花拉子模部分领地。1643年,和鄂尔勒克移营至伏尔加河下游阿

斯特拉罕附近,与诺盖人(属于突厥人,与哈萨克、吉尔吉斯、鞑靼、巴什基尔有亲近的

血缘关系)密谋,使其脱离俄国。1650年,西伯利亚的土尔扈特部遣使向顺治皇帝表示臣

服。1673年,顿河和额济勒河(伏尔加河)间的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为得到俄国每年的

丰厚赠礼,向沙皇表示效忠,但土尔扈特部与克里米亚汗国、达赖喇嘛、中国皇帝都继续

保持联系。后来沙皇俄国不断向其征兵用于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激起了土尔扈特人的反

抗,部分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握巴锡(阿玉奇的孙子)率领下东归故土,遭俄军和哈萨克人拦

截,死伤无数,最后剩几万人到达伊梨。其他未能东归的人留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继续受

到沙俄的统治,1920年成立卡尔梅克自治州,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共和国。

卡尔梅克人至今还信奉藏传佛教,讲卫拉特蒙古语。卡尔梅克共和国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国

家,在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还有达赖喇嘛与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拥抱的巨幅海报。

瓦剌和硕特部首领硕垒乌巴什浑死后,拜巴噶斯(俄木布)继任首领。1636年,和硕特部首

领拜巴噶斯之弟固始汗(名图鲁拜琥)自伊犁出兵,于1642年进入拉萨,杀死藏巴,灭掉了

噶玛政权。

拜巴噶斯的两个儿子继承和硕特部首领之位,鄂齐尔图(车臣汗)统治着斋桑湖,阿巴赖台

吉统治着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两兄弟之间互相倾轧,阿巴赖被打败后

西迁到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草原,捉住了土尔扈特首领明楚克。但是,土尔扈特人

反击,捉住阿巴赖,并驱散了他的部落。

留在斋桑湖一带的鄂齐尔图受到绰罗斯部首领噶尔丹的攻击,东迁至河套以西阿拉善地区

游牧。1677年鄂齐尔图被处死,一些部民归顺噶尔丹,而其余部民投奔定居在青海的和硕

特人。

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的迁徒,并未导致四部联盟解体。1640年,经巴图尔珲台吉和喀尔

喀札萨克图汗的积极活动,在塔城召开了有卫拉特、喀尔喀各部的四十四名代表参加的会

盟,会盟制订了《卫拉特法典》。塔城会盟不仅协调了卫拉特蒙古与喀尔喀蒙古的关系,

同时也加强了卫拉特四部之间的联系。会盟之后,巴图尔珲台吉聘娶和鄂尔勒克之女为妻

,并把自己的女儿分别远嫁给和鄂尔勒克之孙朋楚克和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准噶尔

部在诸部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其活动地区伊梨逐渐成为卫拉特蒙古的政治中心。

为了控制中亚塔什干(费尔干纳盆地的首府)等贸易中心和扩大牧场,巴图尔珲台吉多次向

邻近的哈萨克族开战。尽管哈萨克族在号称“巨人”的让基尔汗的领导下进行了抵抗,但

准噶尔部的势力还是推进到了巴尔喀什湖西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怛罗斯河)流域。此外,

巴图尔珲台吉还控制着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鄂毕河中上游地区,向当地各族征收实物税。在

巴图尔珲台吉统治时期,准噶尔部已成为雄踞于天山北路,并与伏尔加河流域、青藏高原

、蒙古草原的蒙古部落保持着密切联系的一个强大势力。

1653年,巴图尔珲台吉死去,其第五子僧格继位。僧格之异母兄车臣台吉、卓特巴巴图尔

二人联合和硕特部阿巴赖台吉对抗僧格,巴图尔珲台吉之弟楚琥尔乌巴什及和硕特部鄂齐

尔图汗则支持僧格。这场斗争持续至1664年,僧格才得以击败政敌,占据上风。但安定局

面为时不久, 1670年,僧格被车臣台吉、卓特巴巴图尔突然刺杀,僧格的三个儿子都年

小,汗位难以延续。此时,正在西藏学习佛学的噶尔丹(为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与僧格同

母)征得老师--五世达赖喇嘛的同意回国,在和硕特首领鄂齐尔图车臣汗的援助下,擒杀

了车臣,并将卓特巴巴图尔赶往青海,继承准噶尔汗位。

1676年,噶尔丹击败其叔父楚琥尔乌巴什,夺其领地。1677年,噶尔丹又进袭西河套和硕

特,杀死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兼并其部众。噶尔丹于是自称博硕克图汗,这标志着卫

拉特四部联盟的彻底崩溃和噶尔丹军事集权统治的建立。

前7世纪-前3世纪哈萨克草原上的塞种人及后裔康居、奄蔡(阿兰),前2世纪游牧于伊犁河

流域的乌孙,1至5世纪西迁的匈奴人建立的悦般,6至9世纪的金山突厥,属于铁勒部落的

葛逻禄、易萨,10至12世纪在楚河和两河流域建立黑汗王朝的回鹘人,12世纪西辽的契丹

人,13世纪以后察哈台汗国的蒙古人,都是哈萨克族的祖源。就是说,哈萨克是以突厥部

落为主体,融合塞种、蒙古种族而形成的民族。

15世纪,白帐汗国发生内讧,分裂出诺盖汗国和乌孜别克(月即别)汗国等。1456年,白帐

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巴拉克之子克烈汗,乘乌兹别克阿不勒海尔汗败于瓦刺之机,与贾尼别

克(札你贝)汗一起,率领部分游牧部落向东迁徒,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东察合台汗国境内

,在楚河、塔拉斯河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建立后,克烈汗、贾尼别克汗与东察合台联盟,共同对抗阿不勒海尔汗。  

1468年,阿不勒海尔汗在征伐哈萨克汗国途中丧生,乌兹别克汗国内乱,贾尼别克汗乘机

征服东钦察草原各游牧部落,占领锡尔河流域的卡腊套山大部分地区。附近哈萨克部落纷

纷归附,逼使乌兹别克继位者穆罕默德-昔班尼汗逃往帖木儿汗国的突厥斯坦城。1470年

贾尼别克汗又率军攻突厥斯坦城,迫昔班尼逃往布哈拉。随着军事的胜利,哈萨克汗国领

土不断扩展至巴尔喀什湖西北广大草原及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并不断与南迁的乌

孜别克人和察合台汗国中从游牧转向定居的蒙古人融合,人口增至20余万。

贾尼别克汗之子哈斯木统治时期,达到空前繁荣。哈斯木汗联合东察哈台汗国,与昔班尼

汗进行了长期战争。1514年,与叶尔羌汗国速檀-赛伊德缔结反对塔什干统治者的联盟,

和中亚农业区的商业贸易甚为频繁,汗国人口增至100余万,兵额达30万。 1523年,哈斯

木汗卒,哈斯木汗之子马玛什继位不久被杀,哈斯木汗堂弟塔赫尔即汗位。至布达什时,

汗国处于分裂状态,诸部落自立可汗,各据一方。

1538年,布达什死,哈斯木汗之子哈克那札尔(泰外库勒汗)继位,汗国中兴。但是,155

3年瓦剌人如旋风一般从科布多地区来到伊犁河流域,泰外库勒汗被迫逃到塔什干,在地

区昔班朝统治者老奴思-阿合木处避难。1580年泰外库勒汗,契戛依、塔吾勒汗相继继位

。 1598年,额什(斯)木即汗位,与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统治者签订和约,还用武力讨平塔

什干统治者吐尔逊-穆罕默德的叛离。

1628年,额斯木汗卒后,子杨吉儿(江格尔)汗继位。其东部准噶尔强盛起来,常攻打哈萨

克汗国。杨吉儿与布哈拉汗及叶尔羌汗联合,共同反击准噶尔贵族的进攻。1652年杨吉儿

汗在与准噶尔战争中阵亡后,哈萨克汗国内部争权夺利,较有势力的苏丹自立为汗,各霸

一方。

1680年额斯木汗之子头克汗(泰吾坎汗)继位后,即着手消除汗国内的分裂状态,加强汗权

和地位,维护各部间的团结,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三个玉兹。经常召集大、中、小玉兹的汗

在首都塔什干开会,使哈萨克汗国又出现安定统一的局面。但在其统治时期,由于准噶尔

侵占了哈萨克东部地区。1718年头克汗逝世后,哈萨克汗国逐渐衰落,各玉兹的小汗不服

从大可汗的管辖,各自为政。

十八世纪初期的哈萨克族已是按地域分为大、中、小三帐: 巴尔喀什湖西北的一部称作

中帐或中玉兹,清代史籍中称为左部,自称鄂尔图玉兹;巴尔喀什湖西南游牧的一部称为

大帐或大玉兹,清代史籍中称作右部,自称乌卢玉兹;在大帐西北游牧的一部称作小帐或

小玉兹,清代史籍中称为西部,自称奇齐克玉兹。

1732年,准噶尔大军突袭哈萨克,大帐被完全击溃,服属于准噶尔部。小帐则在阿布尔海

伊尔汗的率领下西逃至乌拉尔河、伊施姆河一带[今哈萨克斯坦北境切利诺格勒西北]游牧

。准噶尔大军推进到塔拉斯河以西,占据了哈萨克汗帐驻地突厥斯坦城和中亚贸易中心塔

什干,并在塔什干城内设立常驻税官,征收贡赋。1740年噶尔丹策零远征中帐,准噶尔大

军推进到乌拉尔河,中帐遭到沉重打击后,部落首领纷纷归属于准噶尔部,“中玉兹和大

玉兹一样陷入准噶尔的附庸地位”。

哈萨克族在以中帐汗阿布勒-麻哈麦特和苏丹-阿布赉(让基尔汗第五世孙)的领导下,进行

斗争。阿布勒-麻哈麦特死去后,阿布赉继任为中帐汗,并得到大帐和小帐各部的尊重和

拥护,成为哈萨克族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1757年清朝灭准噶尔,解除了哈萨克汗国来自准噶尔的威胁,部分牧民迁回阿勒泰、塔城

、伊犁地区放牧。

18世纪中叶起,沙俄势力加紧侵入哈萨克草原。西伯利亚总督斯佩兰斯于1822年制定了《

西西伯利亚哈萨克人法规》:沙俄将中玉兹领地分为8个区,归西西伯利亚所属的鄂木斯

克州管辖。小玉兹则被分成西、中、东3个区,并强迫小玉兹5万哈萨克人迁至乌拉尔和伏

尔加河下游一带居住。规定由50至70帐(户)组成一个阿吾勒,由10至12阿吾勒联合成一个

伏勒斯特(小区),由15至20伏勒斯特构成一个奥克鲁克(大区)。由长者治理阿吾勒,苏丹

管辖伏勒斯特。治理奥克鲁克的则是公职人员,由大苏丹和4个助手(两位俄国人、两位哈

萨克人)组成。哈萨克人每年必须向沙俄交纳赋税和服各种劳役。哈萨克汗国至此彻底解

体。此后,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原属中国的哈萨克族及其居住

地区。哈萨克族纷纷东迁,如1864年,游牧于斋桑湖一带的哈萨克族12个克烈部落,移居

于阿勒泰以南游牧。1863年哈萨克黑宰部落3000多户迁入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

1697年,噶尔丹败死,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首领。 1705年,和硕特固始汗

之孙拉藏汗杀藏王第巴桑结嘉措,废黜六世达赖仓洋嘉措,与清帝国共同扶立意希嘉措为

六世达赖,引起西藏僧俗界的不满,他们密谋借准噶尔部的力量推翻拉藏汗的统治。 17

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弟弟策凌敦多布率攻入拉萨,杀死拉藏汗,占据了西藏。准噶尔军

到处拷掠百姓,搜刮财物,使西藏社会更为混乱。1720年,皇十四子胤题督军入藏。清军

兵分两路,从青海、四川分道进军。出军前,清政府鉴于拉藏汗所立六世达赖意希嘉措不

为藏族人民信服,乃册封塔尔寺的理塘小活佛噶桑嘉措为六世达赖[西藏当地却认为他是

仓洋嘉措转世,称七世达赖],并诏令青海蒙古各部王公率所部兵随清军护送噶桑嘉措入

藏坐床。入藏清军进展顺利,很快击溃准噶尔军,收复拉萨。策凌敦多布率残部再越昆仑

山逃回伊犁,准噶尔部对西藏的统治即告结束。 1724年清军又击败准噶尔,占领青海。

1727年,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即位,准噶尔部的实力较前更为强大,他进军外蒙

古,继续为瓦剌人报当年被鞑靼人赶出蒙古高原之仇。迫使雍正帝签定边界条约,规定外

蒙古杭爱山为两大帝国的边界,山以西属准,山以东属清。 1745年,噶尔丹策零的儿子

那木札尔即汗位。1753年,策零敦多布的孙子达瓦齐在噶尔丹策零女婿阿木尔撒纳的帮助

下夺得汗位。阿木尔撒那据伊犁独立,被达瓦齐击败,被迫逃到清帝国。1755年,乾隆派

清军带阿木尔撒那西征准噶尔,格登山一战中歼灭准噶尔军队主力,不久俘获达瓦齐。这

不仅标志着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的灭亡,也标志着蒙古贵族及其后裔在天山南北长达5

00余年的统治结束。

阿木尔撒那不愿接受满洲人的统治,起义反抗,被满洲将军兆惠击败。兆惠展开了亡国灭

种的大屠杀,准噶尔人基本被杀绝。 小和卓霍集占趁机逃回南疆,煽动叛乱,并杀害清

朝招抚使臣阿敏道百余人。清朝军队经多次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

,也开始把这个地区称为“新疆”。1759年清廷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并在

后来多次镇压了和卓后裔的持续叛乱。1762年,清廷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立伊犁将军,

驻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作为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代表朝廷统治全疆。

伊土战争是奉逊尼派为国教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同以什叶派为国教的伊朗萨菲王朝为争夺

伊拉克、库尔德和外高加索而进行的掠夺性战争。战争始于1514年终于1732年。

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间(1587―1629年),波斯吞并了新领土阿富汗,并忙于对乌兹别

克进行战争,还借葡萄牙人之手恢复了霍尔木兹,并用新港阿拔斯港取代了霍尔木兹。

1723年,土耳其乘萨菲王朝崩溃之机侵入外高加索,彼得一世也发动对波斯的远征,迫使

波斯签订条约:里海沿岸所有地区转归俄国,外高加索其余地区、伊朗西部归土耳其。土

耳其仍感不足,又攻占了加兹温。1730年,呼罗珊土库曼人(突厥人)出身的纳迪尔打败土

军,将其逐出哈马丹、克尔曼沙阿和南阿塞拜疆。塔赫马斯普二世为提高个人声望,令纳

迪尔镇压阿富汗阿布达利部族霍拉桑起义,自己亲征土耳其,但被土军击败。

1732年,纳迪尔推翻塔赫马斯普二世,1736年,纳迪尔即波斯沙赫王位,在英法帮助下着

手军队近代化。纳迪尔向东重新征服了整个阿富汗,1739年劫掠了德里,1740年占领部分

河中地区(乌兹别克阿布勒费兹汗被迫接受纳迪尔沙的宗主权)。但不久纳迪尔被臣下刺杀

,阿迪尔继位。阿迪尔的兄弟又废黜了阿迪尔,但后来又被另外一个兄弟废黜。波斯王室

陷入了自相残杀的连环套里,几乎每个君主都死于非命。

1747年纳迪尔手下大将、普什图族杜兰尼(阿布达利)部落首领艾哈迈德-沙-杜兰尼(阿赫

马德)率领部落武装开进坎大哈,在杜兰尼部落和吉尔查依部落各酋长的拥护下登上王位

,建立了阿富汗王国。艾哈迈德先后将喀布尔、加兹尼、赫拉特等收并为阿富汗领土,并

于1773年迁都喀布尔。同年,艾哈迈德逝世,儿子帖木儿-汗继位。1800年,帖木儿-汗之

子泽曼-汗的统治被推翻,泽曼-汗的弟弟舒加-汗被立为王。1809年,赫拉特总督马茂德

率部攻陷喀布尔,自立为王。1818年,马茂德被推翻,阿富汗分裂为赫拉特、坎大哈、喀

布尔、白沙瓦、克什米尔五个土邦。1835年,马茂德的大臣沙赫德-汗之子多斯特-穆罕默

德以喀布尔为基地,重新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家,成为阿富汗新一代君主。

(十)现代时期

1552年,俄国并吞了喀山汗国,1556年又灭亡了里海北岸的阿期特拉罕国。16世纪末又东

越乌拉尔山到现秋明、新西伯利亚。1824-1854年,俄国人征服了直到锡尔河的哈萨克草

原,首次进入中亚。

1864年,俄军攻克了浩罕国军事商业重镇奇肯特,使俄国锡尔河要塞线和西伯利亚要塞线

联接起来。1865年2月,俄国在中亚北部新占领土上成立了土尔克斯坦省,隶属于奥伦堡

政府。1865年,塔什干陷落;1876年俄军进入浩罕城,将浩罕汗国改为费尔干纳省。至此

,原乌兹别克明格部建立的浩罕国覆亡。

1868年,布哈拉汗国沦为俄国的保护国,1873年俄国占领希瓦,从此乌兹别克族沦为俄国

的臣民。1924年,中亚地区实行民族区域划界,土尔克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布哈拉人

民共和国、花拉子模人民共和国中一些居住着乌兹别克人的地区,组成乌兹别克共和国,

后加入联盟。

1881年俄军分三路对土库曼的格奥克、帖彼地区发动总攻,并攻克该地,大批土库曼人被

杀,其余逃往梅尔夫(今马雷)。随后俄军攻占了阿喀耳绿洲,土库曼的的首府阿什哈巴德

所在的阿喀耳地区被俄国占领,今土库曼斯坦西部地区被俄国控制。1881年5月,俄国宣

布外里海地区为一个省,隶属于高加索总督区。1884年俄国占领梅尔夫(今马雷),全部土

库曼地区成为俄国的领土。 1918年,土尔克斯坦苏维埃自治共和国成立,部分土库曼地

区属于该共和国。1918年,白卫军、当地封建上层依靠英国的支持推翻了当地苏维埃政权

。1920年初,伏龙芝和古比雪夫领导的红军解放了土库曼地区。1924年,中亚地区实行民

族区域划界,成立了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于1925年5月加入苏维埃联盟。

19世纪,波斯受俄国侵略,被迫割让高加索地区。而英国为了巩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也

想控制伊朗抵制俄国南下。1906年波斯国王穆扎法尔-丁签署了以建立适当的议会和限制

自己独裁统治为形式、给予伊朗人民制宪权利的法令。1908年穆罕默德-阿里国王废除了

宪法,但不久由于民族主义运动日益高涨,他不得不恢复宪法,最后被迫退位。

由于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在伊朗的势力减弱。伊朗士兵礼萨-汗在英国人支持

下于1925年驱逐了凯加王朝的艾哈迈德国王,自任国王,缔造了波斯巴列维王朝。1935年

,波斯改国名为伊朗。

二战期间,由于礼萨-汗对德国人的同情,而拒绝盟军通过伊朗向苏联运送军用物资。因

此1941年盟军占领了伊朗直到二战结束。伊朗一经被盟军所占领,英国人就“建议”礼萨

-汗让位于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

1979年,爆发了反君主政权的政治动乱,迫使穆罕默德-礼萨国王逃亡国外,巴列维王朝

灭亡。领导反国王运动的宗教领袖霍梅尼结束14年的流亡生活返回伊朗,宣布成立伊朗伊

斯兰共和国。

就在多斯特-穆罕默德准备建立庞大的阿富汗王国之际,英国借口沙俄协助伊朗国王入侵

赫拉特,派出印度雇佣兵侵入阿富汗。1839年,英印军队占领喀布尔,多斯特逃往北方城

市布哈拉。1878年,英国人第二次侵略阿富汗,阿富汗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885年,沙俄

强占阿富汗领地“彭迪”绿洲。1919年,一战期间,阿富汗保持中立,但在1919年,它与

英国之间再次爆发冲突,最终赢得了完全独立。

赢得独立以后,阿富汗的阿曼努拉政权趁十月革命后苏俄国内战争之机出兵中亚,妄图实

现在中亚建立一个强大的穆斯林国家的梦想。但是遭到了英国反对,1929年,阿曼努拉政

权被英国策划的叛乱颠覆,纳迪尔-沙阿继承王位。1933年纳迪尔遇刺身亡,儿子穆罕默

德-查希尔-沙阿继位。

1953年,查希尔国王的堂兄、妹夫穆罕默德-达乌德亲王出任首相,采取了改善同苏联关

系的措施。1963年,奉行中立的查希尔国王解除了达乌德的首相职位,任命穆罕默德-优

素福接任首相。1973年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统治阿富汗40年的查希尔王朝宣告灭亡,正

在罗马治病的查希尔国王随即宣布引退。

达乌德上台以后,回到传统的中立政策上来,下令解散前苏联一手扶持的人民民主党。1

978年,人民民主党攻破了总统府,达乌德全家遭毒手。人民民主党领袖塔拉基担任总理

,阿明担任副总理。

1979年3月,阿明晋升为总理,塔拉基被架空。于是,塔拉基与前苏联密谋刺杀阿明,失

败后被阿明所杀。阿明上台以后,前苏联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

,杀死阿明全家。前苏联傀儡卡尔迈勒组成了新政府。

1992年,参加过抗苏“圣战”的七党联盟攻占喀布尔,推翻了前苏联扶植的傀儡政权,拉

巴尼当选为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

1996年,阿富汗新兴武装组织“塔利班”攻占喀布尔,控制了阿大部分地区。以拉巴尼为

首的各派组成反塔利班联盟(北方联盟),在阿北部同塔利班作战;卡尔扎伊等人则率领普

什图族人在阿南部坚持斗争。

1824年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张格尔秘密从浩罕国(Kokand)返回南疆,纠集白山派和维吾尔

人一万多人发动叛乱。张格尔答应事成后向浩罕割让喀什噶尔,因此得到了万余浩罕军的

增援。叛军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清廷派遣多省联军3.6万汇集阿克

苏,平定了张格尔的叛乱,张格尔本人被清军俘获并押往北京处死。

1864年,在南疆喀什噶尔,白山派托合提马木提艾来姆称王,但不久,柯尔克孜首领思的

克攻占喀什噶尔,登上王位,思的克为了巩固和扩大地盘,竟奴颜婢膝地求浩罕军支援。

来自浩罕国的阿古柏和大和卓波罗尼都之曾孙布素鲁克入侵新疆南部,建立“哲德沙尔”

汗国。??赛斯率领英国代表团来到喀什噶尔,赠送大批枪支和小山炮。1871年,俄军以武

力强行侵占伊犁地区后,正式承认阿古柏政权。1875年,左宗棠出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

军务,分三路大军进攻阿古柏,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自杀,清军收复新疆。

1854年沙俄建成新西伯利亚堡垒线,侵占我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大片领土。1864年《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1895年俄英未经清政府同意私分了中国领土帕米尔东南部:喷赤

河以北归俄国, 喷赤河以南并入英属印度。

1884年,清廷取消军府制、伯克制和札萨克制,建立新疆省,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省下

设立道、府、州、县。

1912年革命党人承认杨增新为新疆都督,1919年阿尔泰地区并入新疆,1928年樊耀南刺杀

杨增新,金树仁就任新疆省长。1930年金树仁废除哈密王制,改土归流。1931年马仲英军

进入新疆,推翻金树仁统治,盛世才任省长。1931年 “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出笼

,1934年覆灭。1937年李先念等率红四方面军西路军左支队余部100余人进入新疆.对外

称“新兵营”。 1943年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被盛世才秘密杀害。1944年吴忠信为新

疆省长。1947年泛突厥主义分子麦斯武德接替张治中出任新疆省长。1949年包尔汉任新疆

省长。9月26日包尔汉起义,与广州政府断绝一切关系,新疆和平解放。

1991年中亚五国脱离俄罗斯独立,中国在新疆的防守才得以根本改观,并积极参与中亚的

石油开发计划。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自清以来近250年的移民,汉族已经在新疆成为多数

民族,维吾尔族退居第二,这是新疆永久中土化的最实质性的保证。

同时,塔吉克、阿富汗属于塞种人,说东伊朗语(波斯语),成了伊朗争夺的对象;突厥国

家吉尔吉斯、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阿塞拜疆成了突厥领袖土耳其的文化势力范围

家园 好文章,请问AleaJactaEst知道原作者是谁么?
家园 【文摘】突厥汗国全景

突厥汗国的军事组织

突厥的军事活动与游牧生活的关系,中国史书早有记载。《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云:"突厥所长,惟恃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陈。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财,败无惭色。无警夜巡昼之劳,无构垒馈粮之费。"唐太宗这段话,是为克服王仁恭的惧敌心理而发的,因而不免把突厥的机动性歪曲为无组织性,但按其基本点说,则与八世纪初突厥行官暾欲谷的下列看法相同:"突厥众不敌唐百分一,所能与抗者,随水草射猎,居处无常,习于武事,强则进取,弱则适伏,唐兵虽多,无所用也。"可见突厥的游牧生活方式规定了他们必须用相应的军事活动方式,它的"武事"起源必与"射猎"有关。

唐代高僧玄类在西行求法途中,曾经目击突厥人围猎的情况。其报导如下:"至素叶城,逢突厥叶护可汗方事畋猪,戎马甚盛。可汗身著绿绫袍,露发,以一丈许帛练裹额后垂。达官二百余人皆锦袍编发,围绕左右。自余军众皆裘褐毳毛,槊纛端引极目不知其表。"叶护可汗的畋游既然具有"极目不知其表"的规模,那么把"戎马"加以合理安排,应为意料中事,可惜玄类并无明确记述。因此,我们只能参照其他游牧民族的有关情况来探讨突厥人围猎的组织形式。史载"蒙古人之围猎有类出兵。先遣人往侦野物是否繁众,得报后,即使周围一月程地内屯驻之部落于每十人中签发若干人,设围驱兽,进向所指之地。此种队伍分为左翼、右翼、中军,各有将统之,其妻室尽从"。又女真人行围时也是"中设黄蠢为中军,左右两翼以红白二纛分标帜之"。并且他们也同样于"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面,不许错乱"。这就是说,游牧人围猎时通常是分翼标帜,十人一组的。这种行猎制度移到军事方面,便成为左、中、右的配置方式和十进法的编制原则。明确了这一点,再来核对玄类的记述,那么达官(即显贵,不必为"达于")的"围绕左右",就不应单从字面解释为随侍在侧,似乎应该把它和军众的"槊纛端弓"联系起来,看作是分翼标帜这种蕃俗在玄类心目中的模糊反映。假使这一推断不误,那么突厥军事行政体制中的"左厢察"、"右厢察",便是行猎制度的翻版了。至于十进法的编制,玄类的报导固然未露消息,其他史籍也无直接记载,不过还是有迹可寻的。早在传说时代。突厥人已出现十进数字观念的萌芽,如"狼生十男"、"讷都六有十妻"之类。随后,突厥汗国的奠基人叫"土门",此名为突厥语Tuman的音译,即"万夫长",是十进制的最高一级。其次,磨延啜(回纥毗伽可汗)碑北面第6行也有"千夫长"字样。此外,十进法的军队编制自古行于北族之间,蒙古、金人如此,匈奴、柔然也是这样。从突厥汗国常袭用前代名号看来,继承这种制度是完全可能的。据此可以推断突厥军队是按十进法编成的,而这同样也应溯源于猎手的编制。

突厥的军事制度既然脱胎于围猎制度,因而前者便具有后者的外貌,以致突厥统治者能够利用自己的军队亦战亦猎的特性,不止一次迷惑自己的对手:大业十一年,"始毕托校猎至此(雁门)";贞观元年,"颉利恐后乘其弊,引兵人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

突厥军事组织的外部特征即左中右的区分和十进法的编制两点,已略述如上。下面进一步探讨它的内部结构。

突厥汗国拥有大量兵员,照中国文献的记载有"数十万"。这支庞大的队伍,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侍卫之士、控弦之士和拓揭。据《周书?突厥传》云:"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夏言亦狼也;盖本狼生,志不忘旧。"可知突厥数十万众中,有一部分是可汗的扈从队伍,它原为阿史那氏即狼氏族的亲兵,故取名"附离"。这批人在突厥创业时代有过汗马功劳。立国后其地位必高于一般军士,唐朝史臣对它特叙一笔,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侍卫之士"人数毕竟不多,突厥可汗单靠少数亲兵是不能东征西讨的。那么突厥军队的主体是什么呢?古米列夫认为"四十万突厥军队大部分是由附庸部落的辅助兵员构成,这种军队称为'控弦之士"'。我基本上同意他的见解,惟控弦之士应有一部分来自突厥本部的普通牧民。正如伯恩斯坦所说:"不仅臣属于突厥的各部落要参加征伐,而且凡能拿起武器的突厥部落成员也应参加。服兵役的义务是游牧人的经常职业。"关于兵员的征集问题,留待下面再说。现在,让我们继续探讨突厥军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拓羯的族属及其性质,中外历史学家皆有论著。大体而言,它是一支由中亚昭武九姓胡组成的精兵。突厥可汗重用胡人,故突厥军队杂有胡人成分。尤其在颌利可汗时代(620-630)设立"胡部",胡人更加跋扈:"颌利每委任诸胡,疏远族类。胡人贪冒,性多翻覆,以故法令滋彰,兵革岁动。""委任诸胡"竟成为"兵革岁动"的原因,可知此时胡籍兵员举足轻重。据此,则拓揭在颉利败亡后不愿降唐,与其说是由于对故主的忠诚,毋宁说是怕唐太宗追究"兵革岁动"的责任。有趣的是,在颌利频年用兵期间,拓揭参与具体战役的活动,正史只字未提,倒是野史透露一些消息:"武德末年,突厥至渭水桥,控弦四十万,……胡人精骑腾突,挑战日数合。"按突厥时代常用"胡"字指粟特人,以与说突厥语或蒙古语诸族相区别。看来,所谓"胡人精骑",可能就是朽羯。倘不作如是观,那么颉利时代胡人的重要性与拓揭的默默无闻这种矛盾观象,就很费解了。关于朽羯问题,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据《新唐书?张巡传》云:"巡使南霁云等开门,径抵子琦所,斩将拔旗。有大酋披甲引朽褐千骑,磨帜乘城招巡。"这已经是八世纪中期的事了。如果说颉利时代的拓羯来自哈密(伊吾)和罗布泊(蒲昌海)的粟特聚落,那么参与安史之乱的拓揭,则可能出于鄂尔多斯南部的"六湖州"(鲁、丽、含、塞、依和契州)。因为安禄山招辑的主要是中亚胡人的后裔,而不是直接来自中亚的昭武九姓胡。

关于突厥军队的掌管问题,限于史料,无法窥其全貌。但"设"在其中有特殊地位,则可无疑。据中国文献记载:"别部领兵者谓之'设'。""默啜立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咄禄子默矩为右厢察,各主兵马二万余人。""阙特勤不受,遂以为左贤王,专掌兵马。""登利从叔父二人分掌兵马,在东者号为左杀,在西者号为右杀,其精锐皆分在两杀之下。"上引"察"、"杀"都是"设"的异译。"左贤王"则是史巨用匈奴旧称记突厥官制,故请名均指"别部领兵"的统帅。由上数例,可知任"设"的人都是可汗直系亲属,即所谓"常以可汗子弟及宗族为之"。据统计,突厥第一汗国(552-630)时期,号称"设"者十六人,出身阿史那氏的占十二人。血统有嫌疑者则不得为"设"。如阿史那思摩就因为"貌似胡人,不类突厥",所以终不得典兵为"设"。突厥汗庭在"设"的人选上,坚持"系谱"和"血统"两大原则,表现极端的排外性,恰恰反映了这一职位的重要性。因为突厥汗国是一个军事行政的联合,兵权是政权的支柱,倘落在他人之手,就有"拆台"的危险。基于这种原因,酉突厥沙体罗利失可汗分全国为十部,置十"设",即《新唐书?突厥传》下所载:"可汗分其国为十部,部以一人统之。人受一箭,号十设,亦日十箭。为左右:左五咄陆部置五大啜,居碎叶东;右五弩失毕部置五大俟斤,居碎叶西。其下称一箭曰一部,号十箭部落云。"这十名"设"是可汗在十个军事行政单位的代理人。他们在和平时期是行政长官,在战争时期则是军事统帅。非阿史那氏直系亲属,是不能托此重任的。

由上所述,可知突厥军队是以部落组织为基础,以围猎编制为形式,而以本部兵民合一制与属部征兵制相结合为特征的。这种兵制,在一定程度上把生产活动与军事活动联系起来,把宗法关系与官兵关系混糅起来(古突厥语称"战士"为qadas,其本义为"族人"、"亲人",衍义为"伴当"、"伙友"),把核心组织与外围组织配合起来,因而其组织强度高于一般农业国家的军队。但是决不能认为这是一支"团结兵",其实,突厥兵制是十分深刻地反映了突厥汗国的内在矛盾的。第一,部酋与部众的矛盾。在兵民合一的条件下,阶级矛盾的激化立即就会引起官兵关系的恶化,从而削弱突厥军队的战斗力,导致汗国的衰亡。《阙特勤碑》东面第6行所记的"诸匐与民众水火,遂令突厥民众之旧国瓦解",正是突厥统治者无法克服的矛盾。第二,宗主与附庸的矛盾。在突厥汗国中,客部落必须向主部落称臣纳贡和出兵助战。这种附庸的屈辱地位,使"东夷诸国,尽挟私仇,西戎群长,皆有宿怨","切齿磨牙,常伺其便"。因而客部落通敌叛变,不乏其例。武德九年(626),在渭水战场上唐太宗就曾指出这一矛盾:"突厥众而不整,君臣惟利是视,可汗在水西,而酋帅皆来谒我。"贞观三年(629),唐将窦静又利用这一矛盾,"潜令人间其部落,郁射设所部郁孤尼等九俟斤并率众归款"。第三,中央汗系贵族与地方部落贵族的矛盾。所谓地方部落贵族就是"匐",他们因亲率部人人伍而直接控制了突厥军队的基层。一批"同伴"和"好汉"构成他们实力的基础。为了使自己这点"本钱"不致在战争中输掉,他们常常反对中央汗系贵族的作战意图。据《暾欲谷碑》第36-37行载,当突厥诸匐闻耶罗斯平原有敌时,即建议"立刻回师,忍辱为上"。又《翁金碑》第7-8行也述及突厥诸匐临阵如何胆怯:"我辈寡少,言之心惊。"诸匐甘于"忍辱",显然是怕丧失自己"寡少"的实力。换句话说,他为了确保豪酋的地位,决不能任何时候都惟阿史那氏的马首是瞻。

以上这些矛盾,同时也就孕育着政治危机。作为一个军事行政的联合,突厥汗国的衰亡是与突厥兵制的瓦解密切相关的。历史的逻辑完全出乎阿史那氏意料之外:阶级矛盾和部族间矛盾(实质上也是阶级矛盾的另一种形式)的不断激化,终于葬送了突厥汗国。

中国史书中的突厥

突厥之始,启民之前,《隋书》载之备矣,只以入国之事而述之。

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

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

可汗者,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阏氏也。其子弟谓之特勒,别部领兵者皆谓之设。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颉利发,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无员数,父兄死则子弟承袭。

高祖起义太原,遣大将军府司马刘文静聘于始毕,引以为援。始毕遣其特勒康稍利等献马千匹,会于绛郡。又遣二千骑助军,从平京城。及高祖即位,前后赏赐,不可胜纪。始毕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武德元年,始毕使骨咄禄特勒来朝,宴于太极殿,奏《九部乐》,赉锦彩布绢各有差。二年二月,始毕帅兵渡河,至夏州,贼帅梁师都出兵会之,谋入抄掠。授马邑贼帅刘武周兵五百余骑,遣入句注,又追兵大集,欲侵太原。是月,始毕卒,其子什钵??以年幼不堪嗣位,立为泥步设,使居东偏,直幽州之北。立其弟俟利弗设,是为处罗可汗。

处罗可汗嗣位,又以隋义成公主为妻,遣使入朝告丧。高祖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又遣内史舍人郑德挺往吊处罗,赐物三万段。处罗此后频遣使朝贡。先是,隋炀帝萧后及齐王?┲?子政道,陷于窦建德。三年二月,处罗迎之,至于牙

所,立政道为隋王。隋末中国人在虏庭者,悉隶于政道,行隋正朔,置百官,居于定襄城,有徒一万。时太宗在幌,受诏讨刘武周,师次太原,处罗遣其弟步利设率二千骑与官军会。六月,处罗至并州,总管李仲文出迎劳之。留三日,城中美妇人多为所掠,仲文不能制。俄而,处罗卒,义成公主以其子奥射设丑弱,废不立之,遂立处罗之弟咄??,是为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者,启民可汗第三子也。初为莫贺咄设,牙直五原之北。高祖入长安,薛举犹据陇右,遣其将宗罗?龉ハ萜搅箍ぃ?北与颉利连结。高祖患之,遣光禄卿宇文歆赍金帛以赂颉利。歆说之,令绝交于薛举。初,隋五原太守张长逊,因乱以其所部五原城隶于突厥。歆又说颉利遣长逊入朝,以五原地归于我。颉利并从之,因发突厥兵及长逊之众,并会于太宗军所。武德三年,颉利又纳义城公主为妻,以始毕之子什钵??为突利可汗,遣使入朝,告处罗死。高祖为之罢朝一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

颉利初嗣立,承父兄之资,兵马强盛。有凭陵中国之志。高祖以中原初定,不遑外略,每优容之,赐与不可胜计。颉利言辞悖傲,求请无厌。四年四月,颉利自率万余骑,与马邑贼苑君璋将兵六千人共攻雁门。定襄王李大恩击走之。先是汉阳公苏瑰、太常卿郑元?q、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等各使于突厥,颉利并拘之。我亦留其使,前后数辈。

至是为大恩所挫,于是乃惧,仍放顺德还,更请和好。献鱼胶数十斤,欲充二国同于此胶。高祖嘉之,放其使者特勒热寒、阿史德等还蕃,赐以金帛。

五年春,李大恩奏言突厥饥荒,马邑可图。诏大恩与殿内少监独孤晟帅师讨苑君璋,期以二月会于马邑。晟后期不至,大恩不能独进,顿兵新城以待之。颉利遣数万骑与刘黑闼合军,进围大恩。王师败绩,大恩殁于阵,死者数千人。六月,刘黑闼又引突厥万余骑入抄河北。颉利复自率五万骑南侵,至于汾州。又遣数千骑西入灵、原等州,诏隐太子出豳州道,太宗出蒲州道以讨之。时颉利攻围并州,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余口,闻太宗兵至蒲州,乃引兵出塞。

七年八月,颉利、突利二可汗举国入寇,道自原州,连营南上。太宗受诏北讨,齐王元吉隶焉。初,关中霖雨,粮运阻绝,太宗颇患之,诸将忧见于色,顿兵于豳州。颉利、突利率万余骑奄至城西,乘高而阵,将士大骇。太宗乃亲率百骑驰诣虏阵,告之曰:

“国家与可汗誓不相负,何为背约深入吾地?我秦王也,故来一决。可汗若自来,我当与可汗两人独战;若欲兵马总来,我唯百骑相御耳。”颉利弗之测,笑而不对。太宗又前,令骑告突利曰:“尔往与我盟,急难相救;尔今将兵来,何无香火之情也?亦宜早出,一决胜负。”突利亦不对。太宗前,将渡沟水,颉利见太宗轻出,又闻香火之言,乃阴猜突利。因遣使曰:“王不须渡,我无恶意,更欲共王自断当耳。”于是稍引却,各敛军而退。太过因纵反间于突利,突利悦而归心焉,遂不欲战。其叔侄内离,颉利欲战不可,因遣突利及夹毕特勒阿史那思摩奉见请和,许之。突利因自托于太宗,愿结为兄弟。思摩初奉见,高祖引升御榻,顿颡固辞。高祖谓曰:“颉利诚心遣特勒朝拜,今见特勒,如见颉利。”固引之,乃就坐,寻封思摩为和顺王。

八年七月,颉利集兵十余万,大掠朔州,又袭将军张瑾于太原。瑾全军并没,脱身奔于李靖。出师拒战,颉利不得进,屯于并州。太宗帅师讨之,次蒲州;颉利引兵而去,太宗旋师。

九年七月,颉利自率十余万骑进寇武功,京师戒严。己卯,进寇高陵,行军总管左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与之战于泾阳,大破之,获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癸未,颉利遣其腹心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云:“二可汗总兵百万,今已至矣。”太宗谓之曰:“我与突厥面自和亲,汝则背之,我实无愧。又义军入京之初,尔父子并亲从,我赐汝玉帛,前后极多,何故辄将兵入我畿县?尔虽突厥,亦须颇有人心,何故全忘大恩,自夸强盛?我当先戮尔矣!”思力惧而请命,太宗不许,絷之于门下省。

太宗与侍中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将军周范驰六骑幸渭水之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其酋帅大惊,皆下马罗拜。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太宗独与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萧?r以轻敌固谏于马前,上曰:“吾已筹之,非卿所知也。突厥所以扫其境内,直入渭滨,应是闻我国家初有内难,朕又新登九五,将谓不敢拒之。朕若闭门,虏必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举。朕故独出,以示轻之;又耀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乖其本图,虏入既深,理当自惧。与战则必克,与和则必固,制服匈奴,自兹始矣!”是日,颉利请和,诏许焉。车驾即日还宫。

乙酉,又幸城西,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颉利引兵而退。萧?r进曰:“初,颉利之未和也,谋臣猛将多请战,而陛下不纳,臣以为疑。既而虏自退,其策安在?”上曰:“我观突厥之兵,虽众而不整,君臣之计,唯财利是视。可汗独在水西,酋帅皆来谒我,我因而袭击其众,势同拉朽。然我已令无忌、李靖设伏于幽州以待之,虏若奔还,伏兵邀其前,大军蹑其后,覆之如反掌矣!我所以不战者,即位日浅,为国之道,安静为务,一与虏战,必有死伤;又匈虏一败,或当惧而修德,结怨于我,为患不细。我今卷甲韬戈,陷以玉帛,顽虏骄恣,必自此始,破亡之渐,其在兹乎!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也!”九月,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上不受;诏颉利所掠中国户口者悉令归之。

贞观元年,阴山已北薛延陀、回纥、拔也古等部皆相率背叛,击走其欲谷设。颉利遣突利讨之,师又败绩,轻骑奔还。颉利怒,拘之十余日;突利由是怨望,内欲背之。

其国大雪,平地数尺,羊马皆死,人大饥,乃惧我师出乘其弊。引兵入朔州,扬言会猎,实设备焉。侍臣咸曰:“夷狄无信,先自猜疑,盟后将兵,忽践疆境。可乘其便,数以背约,因而讨之。”太宗曰:“匹夫一言,尚须存信,何况天下主乎!岂有亲与之和,利其灾祸而乘危迫险以灭之耶?诸公为可,朕不为也。纵突厥部落叛尽,六畜皆死,朕终示以信,不妄讨之;待其无礼,方擒取耳。”

二年,突利遣使奏言与颉利有隙,奏请击之,诏秦武通以并州兵马随便应接。三年,薛延陀自称可汗于漠北,遣使来贡方物。颉利始称臣,尚公主,请修婿礼。颉利每委任诸胡,疏远族类,胡人贪冒,性多翻覆,以故法令滋彰,兵革岁动,国人患之,诸部携贰。频年大雪,六畜多死,国中大馁,颉利用度不给,复重敛诸部,由是下不堪命,内外多叛之。上以其请和,后复援梁师都,诏兵部尚书李靖、代州都督张公谨出定襄道。并州都督李?蕖⒂椅湮澜?军丘行恭出通汉道,左武卫大将军柴绍出金河道,卫孝节出?a安道,薛万彻出?澄涞溃?并受靖节度以讨之。十二月,突利可汗及郁射设、?J奈特勒等,并帅所部来奔。

四年正月,李靖进屯恶阳岭,夜袭定襄,颉利惊扰,因徙牙于碛口。胡酋康苏密等遂以隋萧后及杨政道来降。二月,颉利计窘,窜于铁山,兵尚数万,使执失思力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太宗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持节安抚之,颉利稍自安。靖乘间袭击,大破之,遂灭其国。颉利乘千里马,独骑奔于从侄沙钵罗部落。三月,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率众奄至沙钵罗营,生擒颉利送于京师。太宗谓曰:“凡有功于我者,必不能忘,有恶于我者,终亦不记。论尔之罪状,诚为不小,但自渭水曾面为盟,从此以来,未有深犯,所以录此,不相责耳!”仍诏还其家口,馆于太仆,禀食之。颉利郁郁不得志,与其家人或相对悲歌而泣。帝见羸惫,授虢州刺史,以彼土多??鹿,纵其畋猎,庶不失物性。颉利辞不愿往,遂授右卫大将军,赐以田宅。

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天道福善祸淫,事犹影响。昔启民亡国奔隋,文帝不吝粟帛,大兴士众,营卫安置,乃得存立。既而强盛,当须子子孙孙思念报德。才至始毕,即起兵围炀帝于雁门,及隋国将乱,又恃强深入,遂使昔安立其家国者,身及子孙,并为颉利兄弟之所屠戮。今颉利破亡,岂非背恩忘义所致也!”

八年卒,诏其国人葬之,从其俗礼,焚尸于灞水之东,赠归义王,谥曰荒。其旧臣胡禄达官吐谷浑邪自刎以殉。

浑邪者,颉利之母婆施氏之媵臣也。颉利初诞,以付浑邪,至是哀恸而死。太宗闻而异之,赠中郎将,仍葬于颉利墓侧,树碑以纪之。

突利可汗什钵??者,始毕可法之嫡子,颉利之侄也。隋大业中,突利年数岁,始毕遣领其东牙之兵,号为泥步设。隋淮南公主之北也,遂妻之。颉利嗣位,以为突利可汗,牙直幽州之北。突利在东偏,管奚、?沟仁?十部,征税无度,诸部多怨之。贞观初,奚,?沟炔⒗垂楦剑?颉利怒其失众,遣北征延陀,又丧师,遂囚而挞焉。

突利初自武德时,深自结于太宗;太宗亦以恩义抚之,结为兄弟,与盟而去。后颉利政乱,骤征兵于突利,拒之不与,由是有隙。贞观三年,表请入朝。上谓侍臣曰:“朕观前代为国者,劳心以忧万姓,世祚乃长;役人以奉其身,社稷必灭。今北蕃百姓丧亡。诚由其君不君之故也。至使突利情愿入朝,若非困迫,何能至此?夷狄弱则边境无虞,亦甚为慰。然见其颠狈,又不能不惧,所以然者,虑己有不逮,恐祸变亦尔。朕今视不能远见,听不能远闻,唯藉公等尽忠匡弼,无得惰于谏诤也。”突利寻为颉利所攻,遣使来乞师。太宗谓近臣曰:“朕与突利结为兄弟,不可以不救。”杜如晦进曰:

“夷狄无信,其来自久,国家虽为守约,彼必背之。不若因其乱而取之,所谓取乱侮亡之道。”太宗然之。因令将军周范屯太原,以图进取。突利乃率其众来奔,太宗礼之甚厚,频赐以御膳。

四年,授右卫大将军,封北平郡王,食邑封七百户,以其下兵众置顺钓等州,帅部落还蕃。太宗谓曰:“昔尔祖启民亡失兵马,一身投隋,隋家翌立,遂至强盛,荷隋之恩,未尝报德。至尔父始毕,乃为隋家之患,自尔已后,无岁不侵扰中国。天实祸淫,大降灾变,尔众散乱,死亡略尽。既事穷后,乃来投我,我所以不立尔为可汗者,正为启民前事故也。改变前法,欲中国久安,尔宗族永固,是以授尔都督。当须依我国法,整齐所部,不得妄相侵掠,如有所违,当获重罪。”

五年,征入朝,至并州,道病卒,年二十九。太宗为之举哀,诏中书侍郎岑文本为其碑文。子贺逻鹘嗣。

突利弟结社率,贞观初入朝,历位中郎将。十三年,从幸九成宫,阴结部落得四十余人,并拥贺逻鹘,相与夜犯御营,逾第四重幕,引弓乱发,杀卫士数十人。折冲孙武开率兵奋击,乃退。北走渡渭水,欲奔其部落。寻皆捕而斩之,诏原贺逻鹘,流于岭外。

颉利之败也,其部落或走薛延陀,或走西域,而来降者甚众。诏议安边之术。朝士多言突厥恃强,扰乱中国,为日久矣。今天实丧之,穷来归我,本非慕义之心。因其归命,分其种落,俘之河南?肌⒃ブ?地,散居州县,各使耕织,百万胡虏可得化为百姓,

则中国有加户之利,塞北可常空矣。唯中书令温彦博议请准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心。

若遣向河南?肌⒃ィ?则乖物性,故非含育之道。太宗将从之。秘书监魏征奏言:“突厥

自古至今,未有如斯之破败者也,此是上天剿绝,宗庙神武。且其世寇中国,百姓冤仇,陛下以其降伏,不能诛灭,即宜遣还河北,居其故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服,不顾恩义,其天性也。秦、汉患其若是,故发猛将以击之,收取河南,以为郡县,陛下奈何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间,孳息百倍,居我肘腋,密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河南处也。”温彦博奏曰:“天子之于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灭之余,归心降附,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遣居河南,所谓死而生之,亡而存之,怀我德惠,终无叛逆。”魏征又曰:“晋代有魏时胡落,分居近郡,平吴已后,郭钦、江统劝武帝逐出塞外;不用钦等言,数年之后,遂倾?e、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之言,遣居河南,所谓养兽自遗患也!”彦博又曰:“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古先哲王,有教无类。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我援护之,收居内地,禀我指麾,教以礼法,数年之后,尽为农民。选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光武居南单于内郡,为汉幌翰,终乎一代,不有叛逆。”彦博既口给,引类百端,太宗遂用其计,于朔方之地,自幽州至灵州置顺、钓、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部众。其酋首至者,皆拜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因而入居长安者数千家。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

思摩者,颉利族人也。始毕、处罗以其貌似胡人,不类突厥,疑非阿史那族类,故历处罗、颉利世,常为夹毕特勒,终不得典兵为设。武德初,数来朝贡,高祖封为和顺郡王。及其国乱,诸部多归中国,唯思摩随逐颉利,竟与同擒。太宗嘉其忠,除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令统颉利旧部落于河南之地,寻改封怀化郡王。

及将徙于白道之北,思摩等咸惮薛延陀,不肯出塞。太宗遣司农卿郭嗣本赐延陀玺书曰:

突厥颉利可汗未破已前,自恃强盛,抄掠中国,百姓被其杀者,不可胜纪。我发兵击破之,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但中国礼义,不灭尔国,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之害,所以废而黜之,实不贪其土地,利其人马也。自黜废颉利以后,?a欲更立可汗,是以所降部落等并置河南,任其放牧,今户口羊马日向滋多。元许册立,不可失信,即欲遣突厥渡河,复其国土。我策尔延陀,日月在前,今突厥居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尔在碛北,突厥居碛南,各守土境,镇抚部落。若其逾越,故相抄掠,我即将兵各问其罪。

此约既定,非但有便尔身,贻厥子孙,长守富贵也。”

于是命礼部尚书赵郡王孝恭赍书就思摩部落,筑坛于河上以拜之,并赐之鼓纛。突厥及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北,还其旧部。又以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以贰之。

薛延陀闻太宗遣思摩渡河北,虑其部落翻附碛北,预蓄轻骑,伺至而击之。太宗遣敕之曰:“擅相侵者,国有常刑。”延陀曰:“至尊遣莫相侵掠,敢不奉诏。然突厥翻覆难信,其未破前,连年杀中国人,动以千万计。至尊破突厥,须收为奴婢,将与百姓,而反养之如子,结社率竟反,此辈兽心,不可信也。臣荷恩甚深,请为至尊诛之。”时思摩下部众渡河者凡十万,胜兵四万人,思摩不能抚其众,皆不惬服。至十七年,相率叛之,南渡河,请分处于胜、夏二州之间,诏许之。思摩遂轻骑入朝,寻授右武卫将军,从征辽东,为流矢所中;太宗亲为吮血,其见顾遇如此。未几,卒于京师。赠兵部尚书、夏州都督,陪葬昭陵,立坟以象白道山,诏为立碑于化州。

先是,贞观中,突厥别部有车鼻者,亦阿史那之族也。代为小可汗,牙于金山之北。

颉利可汗之败,北荒诸部将推为大可汗,遇薛延陀为可汗,车鼻不敢当,遂率所部归于延陀。为人勇烈,有谋略,颇为众附。延陀恶而将诛之,车鼻密知其谋,窜归于旧所,其地去京师万里,胜兵三万人,自称乙注车鼻可汗。西有歌罗禄,北有结骨,皆附隶之。

自延陀破后,遣其子沙钵罗特勒来朝,贡方物,又请身入朝。太宗遣将军郭广敬征之,竟不至。太宗大怒。贞观二十三年,遣右骁卫郎将高侃潜引回纥、仆骨等兵众袭击之,其酋长歌逻禄泥孰阙俟利发及拔塞匐处木昆莫贺咄俟斤等,率部落背车鼻,相继来降。

永徽元年,侃军次阿息山。车鼻闻王师至,召所部兵,皆不赴,遂携其妻子从数百骑而遁,其众尽降。侃率精骑追车鼻,获之,送于京师。仍献于社庙,又献于昭陵。高宗数其罪而赦之,拜左武卫将军,赐宅于长安,处其余众于郁督军山,置狼山都督以统之。

车鼻长子羯漫陀,先统拔悉密部。车鼻未败前,遣其子庵铄入朝,太宗嘉之,拜左屯卫将军,更置新黎州,以统其众。

车鼻既破之后,突厥尽为封疆之臣,于是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都护领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瀚海都护领瀚海、金微、新黎等七都督、仙萼、贺兰等八州,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高宗东封泰山,狼山都督葛逻禄社利等首领三十余人,并扈从至岳下,勒名于封禅之碑。自永徽已后,殆三十年,北鄙无事。

调露元年,单于管内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落,始相率反叛,立泥孰匐为可汗,二十四州并叛应之。高宗遣鸿胪卿萧嗣业、右千牛将军李景嘉率众讨之,反为温傅所败,兵士死者万余人。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营州都督周道务等统众三十余万,讨击温傅,大破之。泥孰匐为其下所杀,并擒奉职而还。

永隆元年,突厥又迎颉利从兄之子阿史那伏念于夏州,将渡河立为可汗,诸部落复响应从之。又诏裴行俭率将军曹继叔、程务挺、李崇直、李文?┑忍种?。伏念窘急,诣

行俭降。行俭遂虏伏念诣京师,斩于东市。永淳二年,突厥阿史那骨咄禄复反叛。

骨咄禄者,颉利之疏属,亦姓阿史那氏。其祖父本是单于右云中都督舍利元英下首领也,世袭吐屯啜。伏念既破,骨咄禄鸠集亡散,入总材山,聚为群盗,有众五千余人。

又抄掠九姓,得羊马甚多,渐至强盛,乃自立为可汗。以其弟默啜为设,咄悉匐为叶护。

时有阿史德元珍,在单于检校降户部落,尝坐事为单于长史王本立所拘絷,会骨咄禄入寇,元珍请依旧检校部落,本立许之,因而便投骨咄禄。骨咄禄得之,甚喜,立为阿波达干,令专统兵马事。

永淳二年,进寇蔚州。丰州都督崔智辩击之,反为贼所杀。文明元年,又寇朔州,杀掠人吏,则天诏左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备之。垂拱二年,骨咄禄又寇朔、代等州,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总管,与副将中郎将蒲英节率兵赴援,行至忻州,与贼战,大败,死者五千余人。三年,骨咄禄及元珍又寇昌平,诏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其年八月,又寇朔州,复以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击贼于黄花堆,大破之。追奔四十余里,贼众遂散走碛北。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又率精兵一万三千人出塞穷追,反为骨咄禄所败,全军尽没,宝璧轻骑遁归。初,宝璧见常之破贼,遽表请穷其余党,则天诏常之与宝璧计议,遥为声援。宝璧以为破贼在朝夕,贪功先行。又令人出塞二千余里觇候,见元珍等部落皆不设备,遂率众掩袭之。既至,又遣人报贼,令得设备出战,遂为贼所覆,宝璧坐此伏诛。则天大怒,因改骨咄禄为不卒禄。元珍后率兵讨突骑施,临阵战死。骨咄禄,天授中病卒。

默啜者,骨咄禄之弟也。骨咄禄死时,其子尚幼,默啜遂篡其位,自立为可汗。长寿二年,率众寇灵州,杀掠人吏。则天遣白马寺僧薛怀义为代北道行军大总管,领十大将军以讨之,既不遇贼,寻班师焉。默啜俄遣使来朝,则天大悦,册授左卫大将军,封归国公,赐物五千段。明年,复遣使请和,又加授迁善可汗。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攻陷营府。默啜遣使上言:“请还河西降户,即率部落兵马为国家讨击契丹。”制许之。默啜遂攻讨契丹,部众大溃,尽获其家口,默啜自此兵众渐盛。则天寻遣使册立默啜为特进、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圣历元年,默啜表请与则天为子,并言有女,请和亲。初,咸亨中,突厥诸部落来降附者,多处之丰、胜、灵、夏、朔、代等六州,谓之降户。默啜至是,又索此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兼请农器、种子。则天初不许,默啜大怨怒,言辞甚慢,拘我使人司宾卿田归道,将害之。时朝廷惧其兵势,纳言姚?q、鸾台侍郎杨再思建议请许其和亲,遂尽驱六州降户数千帐,并种子四万余硕、农器三千事以与之,默啜浸强由此也。

其年,则天令魏王武承嗣、男淮阳王延秀就纳其女为妃,遣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右武威卫郎将杨鸾庄摄司宾卿,大赍金帛,送赴虏庭。行至黑沙南庭,默啜谓知微等曰:“我女拟嫁与李家天子?海?你今将武家?豪矗?此是天子?悍瘢课彝回驶?

代已来,降附李家,今闻李家天子种末总尽,唯有两?涸冢?我今将兵助立。”遂收延秀

等,拘之别所。伪号知微为可汗,与之率众十余万,袭我静难及平狄、清夷等军。静难军使左正锋卫将军慕容玄??以兵五千人降之。俄进寇妫、檀等州,则天令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前军总管,幽州都督张仁??为天兵东道总管,率兵三十万击之。右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统兵十五万以为后援。默啜又出自?a岳道,寇蔚州,陷飞狐县。俄进攻定州,杀刺史孙彦高,焚烧百姓庐舍,虏掠男女,无少长皆杀之。则天大怒,购斩默啜者,封王,改默啜号为斩啜。寻又围逼赵州,长史唐波若翻城应之,刺史高睿抗节不从,遂遇害。则天乃立庐陵王为皇太子,令充河北道行军大元帅。军未发而默啜尽抄掠赵、定等州男女八九万人,从五回道而去,所过残杀,不可胜纪。沙吒忠义及后军总管李多祚等皆持重兵,与贼相望,不敢战。河北道元帅、纳言狄仁杰总兵十万追之,无所及。

二年,默啜立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咄禄子默矩为右厢察,各主兵马二万余人。

又立其子匐俱为小可汗,位在两察之上,仍主处木昆等十姓兵马四万余人。又号为拓西可汗,自是连岁寇边。久视元年,掠陇右诸监马万余匹而去。制右肃政御史大夫魏元忠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备之,又命安北大都督相王旦为天兵道元帅,统诸军讨击,竟未行而贼退。

长安三年,默啜遣使莫贺达干,请以女妻皇太子之子。则天令太子男平恩王重俊、义兴王重明廷立见之。默啜遣大酋移力贪汗入朝,献马千匹,及方物以谢许亲之意。则天宴之于宿羽亭,太子、相王及朝集使三品以上并预会,重赐以遣之。

中宗即位,默啜又寇灵州鸣沙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拒战久之,官军败绩,死者六千余人。贼遂进寇原、会等州,掠陇右群牧马万余匹而去,忠义坐免。中宗下制绝其请婚,仍购募能斩获默啜者封国王,授诸卫大将军,赏物二千段。又命内外官各进破突厥诸策。右补阙卢?Y上疏曰:

臣闻有虞咸熙,苗人逆命,殷宗大化,鬼方不宾,则戎狄交侵,其来远矣。汉高帝纳娄敬之议,与匈奴和亲,妻以宗女,赂以钜万,冒顿益骄,边寇不止。则远荒之地,凶悍之俗,难以德绥,可以威制,而降自三代,无闻上策。今匈奴不臣,扰我亭障,皇赫斯怒,将整元戎。臣闻方叔帅师,功歌周《雅》;去病耀武,勋勒燕山,则万里折冲,在于择将。《春秋》谋元帅,取其说《礼乐》、敦《诗书》。晋臣杜预,射不穿札,而建平吴之勋,是知中权制谋,不在一夫之勇。其蕃将沙吒忠义等身虽骁悍,志无远图,此乃骑将之材,本不可当大任。且师出以律,将军死绥。秦克长平,赵括受戮;胡去马邑,王恢坐诛,则弃军有刑,古之常典。近者鸣沙之役,主将先逃,轻挫国威,须正邦宪。又其中军既败,陈乱矢穷,义勇之士,犹能死战,功合纪录,以劝戎行,赏罚既明,将士尽节,此擒敌之术也。

臣闻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长算。故陈汤统西域而郅支灭,常惠用乌孙而匈奴败。

请购辩勇之士,班、傅之俦,旁结诸蕃,与图攻取,此又掎角之势也。

臣闻昔置新秦以实塞下,宜因古法,募人徙边,选其胜兵,免其行役,次庐伍,明教令,则狃习戎事,究识夷情,其所虏获,因而赏之。近战则守家,远战则利货,趋赴锋镝,不劳训誓,朝赋“杨柳”,夕歌《?m杜》,十年之后,可以久安。

臣闻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安危,边城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其边州刺史不可不慎择,得其人而任之。商乘训兵,屯田积粟,谨设烽燧,精饰戈矛,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此又古之善经也。去岁亢阳,天下不稔,利在保境,不可穷兵。使内郡黔黎,各安其业,择共宰牧,轻其赋徭,事无过举,爵不以私。爱人之财,节其徭役;惜人之力,不广台榭。察地利天时以趋耕获,命秋?A冬狩以教战阵。则数年之后,有勇知方,帑藏山积,金革犀利。然后整六军,绝大漠,雷击万里,风扫二庭,斩??林之酋,悬藁街之邸,使百蛮震怖,五兵载戢,则上合天时,下顺人事。理内以及外,绥近以来远,以惠中国,以静四方。臣少慕文儒,不习军旅,奇正之术,多愧前良,献替是司,轻陈瞽议。

上览而善之。默啜于是杀我行人假鸿胪卿臧思言。思言对贼不屈节,特赠鸿胪卿,仍命左屯卫大将军张仁??摄右御史台大夫,充朔方道大总管以御之。仁??始于河外筑三受降城,绝其南寇之路。

睿宗践祚,默啜又遣使请和亲。制以宋王成器女为金山公主许嫁之。默啜乃遣其男杨我支特勒来朝,授右骁卫员外大将军。俄而睿宗传位,亲竟不成。

初,默啜景云中率兵西击娑葛,破灭之。契丹及奚,自神功之后,常受其征役,其地东西万余里,控弦四十万,自颉利之后最为强盛。自恃兵威,虐用其众。默啜既老,部落渐多逃散。开元二年,遣其子移涅可汗及同俄特勒、妹婿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率精骑围逼北庭。右骁卫将军郭虔??婴城固守,俄而出兵擒同俄特勒于城下,斩之。虏因退缩,火拔惧不敢归,携其妻来奔,制授左卫大将军,封燕北郡王,封其妻为金山公主,赐宅一区,奴婢十人,马十匹,物千段。明年,十姓部落左厢五咄六啜、右厢五弩失毕五俟斤及子婿高丽莫离支高文简、猜跌都督??跌思泰等各率其众,相继来降,前后总万

余帐。制令居河南之旧地。授高文简左卫员外大将军,封辽西郡王;猜跌思泰为特进、右卫员外大将军兼猜跌都督,封楼烦郡公。自余首领,封拜赐物各有差。默啜女婿阿史德胡禄,俄又归朝,授以特进。其秋,默啜与九姓首领阿布思等战于碛北。九姓大溃,人畜多死,阿布思率众来降。

四年,默啜又北讨九姓拔曳固,战于独乐河,拔曳固大败。默啜负胜轻归,而不设备。遇拔曳固迸卒颉质略于柳林中,突出击默啜,斩之。便与入蕃使郝灵荃传默啜首至京师。骨咄禄之子阙特勒鸠合旧部,杀默啜子小可汗及诸弟并亲信略尽,立其兄左贤王默棘连,是为毗伽可汗。

毗伽可汗以开元四年即位,本蕃号为小杀。性仁友,自以得国是阙特勒之功,固让之。阙特勒不受,遂以为左贤王,专掌兵马。是时奚、契丹相率款塞,突骑施苏禄自立为可汗,突厥部落颇多携贰,乃召默啜时衙官暾欲谷为谋主。初,默啜下衙官尽为阙特勒所杀,暾欲谷以女为小杀可敦,遂免死。废归部落,乃复用,年已七十余,蕃人甚敬伏之。

俄而降户阿悉烂、猜跌思泰等复自河曲叛归。初,降户南至单于,左卫大将军单于副都护张知运,尽收其器仗,令渡河而南,蕃人怨怒。御史中丞姜晦为巡边使,蕃人诉无弓矢。不得射猎,晦悉给还之。故有抗敌之具。张知运既不设备,与降户战于青刚岭,为降户所败。临阵生擒知运,拟送与突厥。朔方总管薛纳率兵追讨之。贼至大斌县,又为将军郭知运所击。贼众大溃散,投黑山呼延谷,释张知运而去。上以张知运丧师,斩之以徇。小杀既得降户,谋欲南入为寇。暾欲谷曰:“唐主英武,人和年丰,未有间隙,不可动也。我众新集,犹尚疲羸,须且息养三数年,始可观变而举。”小杀又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观。暾欲谷曰:“不可。突厥人户寡少,不敌唐家百分之一,所以常能抗拒者,正以随逐水草,居处无常,射猎为业,又皆习武。强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唐兵虽多,无所施用。若筑城而居,改变旧俗,一朝失利,必将为唐所并。且寺观之法,教人仁弱,本非用武争强之道,不可置也。”小杀等深然其策。

八年冬,御史大夫王??俊为朔方大总管,奏请西征拔悉密,东发奚、契丹两蕃,期以明年秋初,引朔方兵数道俱入,掩突厥衙帐于稽落河上。小杀闻之,大恐。暾欲谷曰:

“拔悉密今在北庭,与两蕃东、西相去极远,势必不合。王??兵马,计亦无能至此。必若能来,候其临到,即移衙帐向北三日,唐兵粮尽,自然去矣。且拔悉密轻而好利,闻命必是先来,王??与张嘉贞不协,奏请有所不惬,必不敢动。若王??兵马不来,拔悉密独至,即须击取之,势易为也!”

九年秋,拔悉密果临突厥衙帐,而王??兵及两蕃不至。拔悉密惧而引退。突厥欲击之,暾欲谷曰:“此众去家千里,必将死战,未可击也,不如以兵蹑之。”去北庭二百里,暾欲谷分兵间道先掩北庭,因纵卒击拔悉密之还众。遂散走投北庭,而城陷不得入,尽为突厥所擒,并虏其男女而还。暾欲谷回兵,因而出赤亭以掠凉州羊马。时杨敬述为凉州都督,遣副将卢公利、判官元澄,出兵邀击之。暾欲谷曰:“敬述若守城自固,即与连和;若出兵相当,即须决战。我今乘胜,必有功矣!”公利等兵至删丹,遇贼,元澄令兵士揎臂持满,仍急结其袖,会风雪冻烈,尽坠弓矢。由是官军大败,元澄脱身而走。敬述坐削除官爵,白衣检校凉州事。小杀由是大振,尽有默啜之众。俄又遣使请和,乞与玄宗为子,上许之。仍请尚公主,上但厚赐而遣之。

十三年,玄宗将东巡,中书令张说谋欲加兵以备突厥。兵部郎中裴光庭曰:“封禅者,告成之事,忽此征发,岂非名实相乖?”说曰:“突厥比虽请和,兽心难测。且小杀者仁而爱人,众为之用;阙特勒骁武善战,所向无前;暾欲谷深沉有谋,老而益智,李靖、徐?拗?流也。三虏协心,动无遗策,知我举国东巡,万一窥边,何以御之?”光

庭请遣使征其大臣扈从,则突厥不敢不从,又亦难为举动。说然其言,乃遣中书直省袁振摄鸿胪卿,往突厥以告其意。小杀与其妻及阙特勒、暾欲谷等环坐帐中设宴,谓振曰:

“吐蕃狗种,唐国与之为婚;奚及契丹,旧是突厥之奴,亦尚唐家公主;突厥前后请结和亲,独不蒙许,何也?”袁振曰:“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小杀等曰:“两蕃亦蒙赐姓,犹得尚主,但依此例,有何不可?且闻入蕃公主,皆非天子之女,今之所求,岂问真假,频请不得,实亦羞见诸蕃。”振许为奏请。小杀乃遣其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贡献,因扈从东巡。

玄宗发都,至嘉会顿,引颉利发及诸蕃酋长入仗,仍与之弓箭。时有兔起于御马之前,上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便下嘛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若天上则不知,人间无也。”上因令问饥否。对曰:“仰观圣武如此.十日不食,犹为饱也!”自是常令突厥入仗驰射。起居舍人吕向上疏曰:

臣闻鸱枭不鸣,未为瑞鸟,猛虎虽伏,岂齐仁兽,是由丑性毒行,久务常积故也。

今夫突厥者,正与此类,安忍残贼,莫顾君亲!陛下持武义临之,修文德来之,既慑威灵,又沐声教;以力以势,不得不庭。故稽颡称臣,奔命遣使。陛下乃能收其倾效,杂以从官,赴封禅之礼,参玉帛之会,此德业自盛,固不可名焉。因复诏许侍游,召入禁仗。仰英姿之四照,送神艺之百发,恩意俱极,诚无得逾焉。乃更赐以驰逐,使操弓矢,竞飞镞于前,同获兽之乐,是屑略太过,未敢取也。虽圣胸豁达,与物无猜,而愚心徘徊,与时加栗。傥此等各怀犬吠,交肆盗憎,荆卿诡动,何罗窃至,暂逼严跸,稍冒清尘,纵即殪玄方,墟幽土,单于为醢,穹庐为污,何塞过责?特愿陛下勿复亲近,使知分限。待不失常,归于得所,以谓回两曜之鉴,祛九宇之忧,孰不幸甚!

上纳其言,遂令诸蕃先发。东封回,上为颉利发设宴,厚赐而遣之,竟不许其和亲。

十五年,小杀使其大臣梅录啜来朝,献名马三十匹。时吐蕃与小杀书,将计议同时入寇,小杀并献其书。上嘉其诚,引梅录啜宴于紫宸殿,厚加赏赉,仍许于朔方军西受降城为互市之所,每年赍缣帛数十万匹就边以遗之。

二十年,阙特勒死,诏金吾将军张去逸、都官郎中吕向,赍玺书入蕃吊祭,并为立碑。上自为碑文,仍立祠庙,刻石为像,四壁画其战阵之状。

二十年,小杀为其大臣梅录啜所毒,药发,未死,先讨斩梅录啜,尽灭其党。既卒,国人立其子为伊然可汗。诏宗正卿李?缤?申吊祭,并册立伊然,为立碑庙。仍令史官起

居舍人李融为其碑文。无几,伊然病卒,又立其弟为登利可汗。

登利者,犹华言果报也。登利年幼,其母即暾欲谷之女,与其小臣饮斯达干奸通,干预国政,不为蕃人所伏。登利从叔父二人分掌兵马,在东者号为左杀,在西者号为右杀,其精锐皆分在两杀之下。二十八年,上遣右金吾将军李质赍玺书,又册立登利为可汗。俄而登利与其母诱斩西杀,尽并其众。而左杀惧祸及己,勒兵攻登利,杀之。自立,号乌苏米施可汗。左杀又不为国人所附,拔悉密部落起兵击之。左杀大败,脱身遁走,国中大乱。西杀妻子及默啜之孙勃德支特勒、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登利可汗女余烛公主及阿布思颉利发等,并率其部众相次来降。天宝元年八月,降虏至京师,上令先谒太庙,仍于殿庭引见,御华萼楼以宴之,上赋诗以纪其事。

突厥汗国的武器装备

突厥军队最主要的装备是战马和兵器,中国史书虽有记录,但颇嫌简略。因此必须用考古资料来诠释文献,才能提供一个关于突厥军队装备的具体概念:

《唐会要》卷七二《诸蕃马印》条云:"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这里已经概括地描述了突厥马的体质结构和工作性能,下面根据考古资料作些补充。前苏联科学院物质文化研究所考古队,曾在阿尔泰的牧民古墓中,掘出马的残骸23副,其中属于七、八世纪即突厥时代的共12副,包括肢骨10件、头骨6件。据查勒金研究,这12副马骸有11副可归入体高134--142厘米的"草原"马型,即几乎占总数的92%。因此可以确定,突厥时代阿尔泰马群基本部分的体型与现代哈萨克马近似。哈萨克马即我国所谓"伊犁马",是良种之一。《唐会要》的上述记载,看来是可信的。

有马必有马具,但文献失载,因此只能全部征引考古资料。马鞍大概因质料不便长久保存,所以没有遗留到今天,但马衔和马镫则曾大量出土。突厥时代阿尔泰的马衔是铁制,成对,但不完全相称。衔有两环,环端穿孔系带。带扣由铁、铜或骨制成,扣里有活轴,使带可松可紧。马镫据库莱墓葬群出土所见,可分三类:

(l)最流行的是宽镫板、小革孔的8字形马镫;

(2)形制略简,环孔顶端扁平,开一革孔;

(3)此类形制最繁,环孔上方有高鼻,革孔横开。

这些马镫制作甚巧,环孔及楼板镂刻花纹,有的镫还镶上草木纹银错。马橙的使用对突厥军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骑士的脚有了着力点,便能变砍击为切击,从而提高杀伤效果。

突厥军队使用的兵器,据《周书?突厥传》云:"兵器有弓矢、鸣镝、甲鞘、刀剑。"现参照考古资料,分为射远器、卫体武器、短兵和长兵四类,逐项进行考释。

(l)射远器:包括弓矢和鸣镝。阿尔泰人在铜器和铁器时代早期,用简单的曲体木引七至九世纪才使用形制较繁的引从阿尔泰突厥墓的发掘中,可知这种弓具有如下结构:木胎,把手及两端以骨为社。卸弦平放时其长度为1.25米,持满时两端曲屈成M字形。这种骨衬M字形弓,其射程、强度和准确性均较古弓为佳。铁制箭镞多为三角形的三叶镞。镞叶穿孔,镞的下方附有钻孔的骨质球体,射出时遇风发响,这就是"鸣镝"。

(2)卫体武器:阿尔泰古墓至今尚未发现突厥人服用的盔甲。但中国文献对此屡次提及,如唐太宗说突厥"以甲胄为常服"(见前引),黑齿常之"见贼徒(指突厥兵)争下马著甲",皆是。古米列夫认为有无甲胄是侍卫之士与控弦之士在装备上的重要差别。这可能是甲胄不见于阿尔泰墓的原因之一。

(3)短兵:根据阿尔泰突厥墓葬品及蒙古和南西伯利亚突厥石人像的佩饰,可把马刀、匕首和剑归人这一类。马刀柄直,有十字形的腊(也有弯柄无腊的),刀身厚重。匕首也是直柄,惟刀锋有楔。剑制作甚精,剑身楼刻图案,可能是贵族佩用的外来品。

(4)长兵:目前仅知有长矛和马绊两种。阿尔泰墓出士的铁矛,其形制为銎管颇长,矛尖狭长成校形,以利戳甲。马绊即套马索,既是游牧人的牧具,又是一种武器。由于它有这样的价值,所以突厥法规定盗马绊者处死。

突厥军队的上述装备,在当时的条件下是相当优越的,难怪毗伽可汗十分自豪:"我父可汗的军队有如狼,他的敌人有如羊!"

突厥军队的优异装备,除自身"工于铁作"并继承前代游牧人的技术遗产外,还与直接利用局部的资源有关。例如黠戛斯"每雨,俗必得铁,号迦沙,为兵绝犀利,常以输突厥"。难怪有人把黠戛斯所在的米努申盆地称作"突厥汗国铁器制作和兵器生产的基地"。至于当时先进汉文化的影响也值得注意。隋唐两代突厥与中原连年文兵,通过俘掠和投奔等途径,人突厥的汉人为数甚多。据《隋书?突厥传》云:"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可知突厥的"强盛"与这些"中国人"有关。至于他们对突厥军事技术有何影响,史无明载,下面所述只是一些迹象:"突厥颉利可汗攻马邑,以(高)开道兵善为攻具,引之陷马邑而去。"看来,突厥人是在中原降兵帮助下获得有效的攻城手段的。此外,唐代河东道"北边突厥",这个地区以产弓著称,故李德裕"请甲于安定",同时又请"弓人于河东"。弓既是重要的兵器,而河东又屡遭突厥践踏,很可能有一批弓匠被掳入突厥,成为促进漠北制弓技术发展的外来因素。

突厥汗国的军事战术

突厥军队的战术,以高速度的运动为特征,即唐太宗所说的"风驰电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突厥兵的出击毫无规律性。张?|《朝野金载》记突厥人人塞有如下征兆:"唐调露之后,有鸟大如鸠,色如乌雀,飞若风声,千万为队,时人谓之突厥雀。若来,突厥必至,后则无差。"这项记载并非无稽之谈(另详本书《突厥方物志》关于突厥雀的论述)。突厥雀分布于沙漠或半沙漠地带,在谢米列契,沙鸡常居于热海(伊塞克湖)北岸的山区,靠水草之地觅食,冬季迁徙,飞行极速。据此可知,唐代突厥雀南飞必在冬天,因为"胡地隆冬,草枯泉涸"。至于这种鸟性为什么会成为突厥人入塞的征兆,那显然是由于"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一个"冰"字就这样把突厥雀南飞和突厥兵入塞联系起来了。突厥在"冰合"时节人侵中原是一种常例。《通典?突厥传》中云:"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祠,突厥将人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候冰合渡河。"难怪唐代文士用"冰合贼过"一事拟题:"将军守敬状:被差防河,恐冰合贼过,请差州兵上下数千里推冰,庶存通镇。"冰合便于渡河,不习水性的突厥骑兵选择这个时节入侵中原,是理所当然的。更有进者,兵强与马壮分不开,紧跟着"秋马肥"之后到来的冬天,成为突厥用武的"旺季",就更容易理解了。此外,还应估计到"胡地隆冬,草枯泉涸",此时掠夺临近的农业地区,正是为了解决草原地区人畜的给养问题。由此看来,突厥入侵的季节性,不外是游牧生活对军事行动的制约性的反映。

像行猎应先摸清野兽的分布状况一样,作战之前也必须侦察敌人的动静,因此在突厥大队人马前头有一支刺探敌情的尖兵。贞观四年(630),张公谨行军至阴山,曾遇突厥"斥候千余帐"。这种"斥候"部队,犹如蒙古的"哨马",十分机敏。所以唐太宗要王仁恭仿效这种办法,"远置斥候"。后来张廷圭也提醒过唐玄宗应对"贼有斥候"保持警惕。显然它是突厥行兵时重要的一环。中国文献所记的这种"斥候",大概相当于突厥文的Komg,即"侦探"。

尽管"突厥所长,惟恃骑射"(前引唐太宗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突厥军队是单兵种作战的。如像游牧的畜牧业有手工业和农业作为辅助性的生产部门一样,步兵在突厥军队中也有一定比重。如七世纪后期,突厥复国时有"三分之二骑兵、三分之一步兵"。突厥骑兵与步兵配合行动,曾取得辉煌战果,"阙特勤步战冲锋,俘王都督及其兵械献于可汗",就是例证。

步兵在突厥军队中虽然只是辅助兵种,但却是一个起源最早的古老兵种。古突厥语用su字表示"军队","下令行军"为SuJorytdym,"集结兵力"为su buk。su字与"马"字at没有语义关系,但却与"矛"sugug直接相关。古老的突厥兵,是一支持矛而战的队伍。他们正如中国文献所说是"工于铁作",还谈不上"善骑射"。"马队"即atlyr su,是在掌握驯马技术和发明鞍镫之后,才成为突厥兵的主体的。

骑兵既占突厥军队三分之二,行军禁忌自然是以马的动向为准的。据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二《后突厥三台》"一时争喷北风嘶"句注云:"突厥凡征战,恶马喷、马嘶,以为将败之征。" 从现存史料中,还可看出突厥统帅在部署战斗时,通常是让属部兵员打头阵的。《暾欲谷碑》第43-44行有如下记载:"我令十箭军队进发,我们也随其后作战。"看来,这是与《旧唐书?回纥传》所谓"每行止战斗,常以二客部落为军锋"相同的。因为客部落的附庸地位,使它们不得不在战斗中承担更带危险性的任务。

此外,在突厥战术中,也有"斗将"这种方式,如:"贼中有一骁将,超出来斗。""突厥许诺,因遣一将挑战,(窦)荣定遣(史)万岁应之。"看来,武德七年(624)唐太宗与颉利可汗在豳州城西骂阵,也就是一次斗将,只不过"唇枪"比刀枪更为突出而已。

以上所述尽管不够完整,但仍然能够说明突厥人的战术是与其兵制和装备相适应的。

最后,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考察突厥汗庭如何根据它的兵制和战术进行军事部署。《旧唐书?梁师都传》云:"(武德三年十一月)师都大惧,遣其尚书陆季览说处罗可汗日:'比者中原丧乱,分为数国,势均力弱,所以北附突厥。今武周既灭,唐国益大,师都甘从亡破,亦恐次及可汗。愿可汗行魏孝文之事,遣兵南侵,师都请为向导。'处罗从之,谋合莫贺咄设人自原州,泥步设与梁师都入自延州,处罗人自并州,突利可汗与奚、契丹、砣砣入自幽州,合于窦建德,经滏口道,来会于晋绛。兵临发,遇处罗死,乃止。"

这段记载,虽未全面反映突厥军队的活动,但其中有数点与本文所论甚合:

第一,时在十一月,按节气已近"冰合"。

第二,梁师都北附突厥后受"大度毗伽可汗"称号,此处"请为向导",正是以客部落身份充当"军锋"。

第三,两名"设"自原州、延州人侵,均属西路,即右翼。突利率奚诸部从幽州来,方位在东,即左翼。处罗人自并州,显然是亲率中军。所谓"会于晋绛",实际上就是左右翼朝中路靠拢。毫无疑问,处罗可汗的作战计划也是遵循左中右三军的配置原则的。顺便指出,这次行军路线是沿袭历来塞北与中原交通的故道,即汉唐期间的"入塞三道"。

突厥汗国的家庭关系

六至八世纪突厥游牧社会最小的经济单位是父权制家庭,即中国文献所谓"帐"或"户"。它们分别从家属或家长两个不同角度说明一个共同的事实:家庭是由年幼后辈组成的。在突厥氏族制度崩溃的条件下,代之而起的父权制家庭是以享有继承权的年幼后辈为基础的。

关于游牧人中父权制家庭出现的历史条件,恩格斯作过这样的论断:"畜群是新的谋生工具,它们的最初的驯养与以后对它们的照管都是男性的事情。因此,牲畜是属于他的了。如今生产所得的全部剩余都归男子了;妇女参加它的消费,但在财产中没有她的份儿。"在我们研究的这个时代,突厥家庭中的妇女早已被排挤到第二位了,她们成为家务劳动的承担者,如:"有客乞食于主人,引入帐,命妻具馔。"从萨彦阿尔泰的库莱墓葬群一座八、九世纪的女墓中,也发现过石制手磨的磨盘。这是"具馔"之"妻"操劳家务的确证。不过,既然"母权制的遗迹直到中世纪后期也还被发现",那么它在六至八世纪的突厥人中间,当然会保留得更多。因为在随逐水草放牧和军事冲突频繁的情况下,由于男性家长经常外出,操劳家计的主妇也就握有家庭经济的大权,这种受游牧生活所制约的劳动分工,就是突厥妇女享有较高地位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母权制残余得以长期保存的物质条件。被打上重视女系烙印的下列两个亲属概念,可作为母权制残余的例证:第一,视婿如儿。沙钵略可汗致隋高祖书称:"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儿例。"毗伽可汗谢玄宗许降公主的表中也说:"卑下是儿。"第二,视甥如侄。突厥文《阙特勤碑》及《毗伽可汗碑》的撰人署名"甥也里特勤"。按突厥官制,"特勤"是可汗子弟的封号。这里外甥也封"特勤",证明突厥人对姊妹之子和兄弟之子一视同仁。

母权制残余的牢固保持,决定突厥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立足点。史载"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下面就是几个例子。

(l)可敦知兵马事:"北蕃夷俗,可贺敦知兵马事。……义成公主遣使告急于始毕,称北方有警,由是突厥解围。"

(2)可敦参与废立可汗事:"处罗卒,义成公主以其子奥射设丑弱,废不立之,遂立处罗之弟咄**,是为颌利可汗。"

(3)可敦与可汗及廷臣一同接见外国使节:"鸿胪卿袁振往谕帝意。默棘连置酒,与可敦、阙特勤、暾欲谷坐帐中。"

(4)可敦知争讼之事:"其(菩萨)母乌罗浑主知争讼之事,平反严明,部内齐肃。"

(5)可敦阻止可汗杀人:"可汗怒,欲杀之,为其妻所抑而止。"

遗憾的是,从现存文献中只能找到有关贵族妇女的材料,至于一般妇女的情形如何,尚未发现直接记载。不过,从古代其他游牧人的情况来看,突厥普通妇女在社会事务上,大概还保留着有限的发言权。

母权制残余的顽强生命力,使氏族时代的某些旧习也遗留于父权制家庭之中。

第一,收养制。安禄山曾被安贞节家收养。突厥碑文也有类似例证。《巴尔立克二号碑》载:"(1)我,裘泥提利格,三岁丧父。(2)我兄,声名卓著的都督,将我抚育成人。"据伯恩斯坦解释,"裘泥提利格"一名是由kuni(妾)和tiring(活的)两词构成的,意为"妾生者"。可能是一个花名。他在父亲死后,被一位显贵收养。安禄山和裘泥提利格的身世表明,在八世纪的突厥游牧社会中,收养子是作为家庭成员存在的,而从后来安禄山"畜假子"谋叛一事,又可推知被收养者扮演着家丁僮仆的角色。

第二,寄养制。据《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贞观)八年,颉利死,……其臣胡禄达官吐谷浑邪者,颉利母婆施之媵臣也。颌利始生,以授浑邪,至是衷恸,乃自杀。"颉利自幼寄养于吐谷浑邪家中。达官(即达干)之职,可能是他即位后为酬答养育之劳而授予的。收养制和寄养制,都是氏族制度的残余,它们在突厥汗国时代被保存下来,并为父权制家庭开辟广阔的劳动力来源。这说明氏族互助的古风,已经变成剥削行为的掩饰物。

根据上述材料,大体上可以把六至八世纪突厥家庭的本质和特征表述如下:它是带有大量母权制残余的父权制家庭

突厥方物――突厥铁

早在传说时代,突厥人就已经掌握锻铁技术了。据《隋书?突厥传》云:"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后魏太祖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茹茹,世居金山,工于铁作。"投奔茹茹(柔然)之后,阿史那氏的突厥人成为以铁为贡品的依附部落,被茹茹主阿那瑰骂作"锻奴"(见《周书?突厥传》)。这个靠铁起家的游牧部落,在立国后依然以"工于铁作"自炫。568年初,前往西突厥汗庭报聘的东罗马使团,"抵康居,有若干突厥人向其售铁,弥南(Menandre)以为其意在示使臣知其国饶有铁矿"。

突厥汗国的铁矿资源,以属部黠戛斯最丰富。每逢暴雨冲刷,矿脉即露出地面,以致有"天雨铁"的误传。《太平寰宇记》卷一九九对此作过合理解释:"其地产铁,因暴雨树凉而出,既经久土蚀,故精利耳,若每从天雨,而人畜必遭击杀,理固不通。贾耽云:"号曰迦沙,每输之于突厥。"

"工于铁作"的突厥人,特别善于制造马具和兵器。除铁制的马镫、马勒外,在射猎和战斗中广泛使用的铁箭镞,尤其式样繁多,制作精巧。据考古学家研究,古突厥人的铁箭镞,按其形制可分8类30款。第1类三校响箭,式样多达10款。在出土的220件铁镞中,响箭180件,占总数81%。由于古突厥时代特别流行三棱响箭,因而,唐代史书在记述其军事装备时,才会特别突出"鸣镝"的威力。唐玄宗《命姚崇等北伐制》中所说的"默啜素称杰骛,呜镐于狼居",也同样以放射响箭作为突厥可汗犯唐的象征。

在突厥的铁制工艺中,尽管箭镞精良,农具生产则完全外行。因此,当咸亨中(670-673),六胡州的突厥降户被遣返时,为了适应定居农事的需要,默啜可汗就开口向则天皇后索取"农器三千具,铁数万斤"了。

可见,靠铁起家的突厥人,从根本上说只是草原上的铁匠,他们的工艺水平有明显的局限性,决不是农、牧兼通或耕、战双全的。

突厥方物――突厥马

马,是突厥的名产。据《唐会要》卷七三说:"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合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史记匈奴畜马。"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是突厥国力的重要标志,所谓"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即是此意。突厥贵族的财力,也是用马来衡量的,如毗伽可汗之弟阙特勤就拥有"四千雄马"。

在突厥与中国的"互市"中,绢马贸易构成最重要的内容。早在隋文帝开皇八年(588),"突厥部落大人相率遣使贡马万匹,羊二万口,驼、牛各五百头,寻遣请缘边置市与中国贸易,诏许之"。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从马上得天下的君王,对突厥战马十分熟悉。贞观二十一年(647)八月,他对骨利干贡献的名马,作过一项"伯乐式"的相马鉴定:"观其骨大丛粗,鬣高意阔,眼如悬镜,头若侧砖,腿象鹿而差圆,颈比凤而增细,后桥之下,促骨起而成峰,侧鞯之间,长筋密而如瓣,耳根铁勒,杉材难方,尾本高丽,掘砖非拟,腹平肷小,自劲驱驰之方,鼻大喘疏,不乏往来之气。"(《唐会要》卷二七)至于一般性的"市马",在和平时期,绢马贸易,互通有无,是蕃汉两利的。正如唐玄宗在开元九年(721)说的:"国家旧与突厥和好之时,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国家买突厥马羊,突厥将国家彩帛,彼此丰足,皆有便宜。"然而,绢马贸易不可能是永远平衡的,一旦出现逆差,"丝国"唐朝也会承受不起"马国"突厥的经济压力。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就对突厥伊然可汗的倾销政策表示不满:

"往者先可汗(毗枷可汗)在日,每年纳马不过三四千匹,马既无多,物亦易办;此度所纳,前后一万四千,缘儿初立可汗,朕又结为父子,恩义相及,不可却回,所以总留,计物五十万匹,兼属国家大礼(指籍田放免),并放天下租庸,用度无穷,非特和市,缘此马价,通容稍迟,处罗达干未还,不是故为留滞,念悉此意,当复宽心。今见续续市易,不久望了,即当发遣,回日非赊,在此还如当家,去住亦何异也!此后将马来纳,必不可多,还如先可汗时,约有定准,来使交易,发遣易为,事须久长,不是限隔。"在大批量的绢马贸易中,马价"计物五十万匹",确实惊人。难怪处于"开元全盛日"的唐明皇,也不得不叫"儿可汗"收敛胃口。此事往后更加严重,到白居易写新乐府《阴山道》的时候,"嫌去马来无了日",已经成为唐朝不堪其苦的财政负担了。

突厥方物――突厥雀

突厥时代的鸟类,罕见著录,难以进行系统研究。不过,语言学家曾提供过一批鸟类名称,使我们可以约略了解突厥的飞禽世界。1975年,巴扎罗娃发表《古突厥若干鸟名释义》一文,被列人的有下列诸鸟:秧鸡、天鹅、沙鸡、鹊、赤麻鸭、鹌鹑、云雀、乌鸦、燕子、鹞、鸡、鹤、灰背隼、猫头鹰。以上群鸟,在唐代记述突厥的文献中默默无闻,只有一种其名独显,这就是沙鸡。此鸟在突厥之前早已生存,在突厥之后也未灭绝,却以"突厥雀"之名著称于世,简直被人视为突厥汗国的"国鸟"了。

沙鸡是漠北的飞禽。又名石鸡、山鹑。唐代高僧慧琳对其性状有明确描述:

鹚,大如鸽,或言如鹑,似雌雉,鼠脚,无后指,歧尾,为鸟憨急,群飞,出于北方沙漠地也。肉美,俗呼名突厥雀,生蒿莱之间。

"突厥雀"在古突厥语中作kekalik或keklik,据巴扎罗娃考释,此名是拟鸟声"咯、咯"而来的,现代吉尔吉斯语仍称为kekhjihk。

这种鸟在唐代名声鹊起,始于高宗晚年。从此之后,直至明朝末年,在近千年的漫长岁月里,"突厥雀南飞"成了塞北边警的自然信号,今汉人触目惊心。崇祯朝的翰林院检讨杨士聪在其《玉堂荟记》中写道:

"塞外有鸟,缺后趾,其名曰沙鸡。自壬申(崇祯五年,1632)年人京,有捕得鬻于市者,每来则有边警应之,盖古突厥雀也。丙子(崇祯九年,1636)宣边有警,举朝无一人知者,上从宫中传谕本兵,始知其事。迩来部中侦探无人,断绝消息,有愧此雀多矣。"

诸如此类的由突厥雀体现出来的人天感应,虽然迷信色彩甚浓,却完全以国运的盛衰为转移。兆凶还是兆吉,其实与鸟性毫不相干。清朝从满洲勃兴之后,突厥雀南飞就再不是什么"边警"之应,而变成"蒙古归顺之兆"了:

天聪七年(1634),沙鸡群集辽东。国人日:辽东向无此鸟,今蒙古雀来,必蒙古归顺之兆。明年、察哈尔来降。乾隆癸酉(十八年,1753)、甲戌(十九年,1754),连年冬月,京师西北一带此鸟群来万计,次年准噶尔来降。和太擅《突厥鸡诗》:"缀产风沙镇可怜,褐身毛足羽翩翩。群飞两献熙朝瑞,禽鸟由来得气先。"注谓:"突厥鸡即沙鸡,味如雌雉。"

在古人心目中,突厥雀从"报警"到"献瑞"的演变,反映了王朝的变迁。打开历史的尘封,鸟类志竟包藏着人类学的玄机,岂不奇哉。

突厥方物――突厥白

古代的突厥人,务于征战,兵革岁动,杀掠之事是司空见惯的。治疗刀伤的药物,当为他们所必备。李时珍记录过一段十分珍贵的资料:

"突厥白,味苦。主金疮,生肉止血,补腰续筋。出突厥。色白如灰,乃云石灰共诸药合成者。"

这种突厥白药,如何用于实际的疗程,史书缺载。不过,安禄山阉割李猪儿之后用以止血的那种"灰",就很有"突厥白"的嫌疑:

(李)猪儿出契丹部落,十数岁事禄山,甚黠慧。禄山持刃尽去其势,血流数升,欲死,禄山以灰火傅之,尽日而苏。因为阉人,禄山颇宠之,最见信用。

李猪儿是安禄山的宠儿,阉他是为了用他。如果动手之前没有备药止血,竟敢"尽去其势",那是完全不可思议的。揆之事理,傅塞李猪儿伤口的那种"灰",似即"共诸药合成"的石灰。它有颇佳的疗效,能使一个失血数升的人"尽日而苏"。此例纵然不能使"突厥白"的真相大白,想必仍可供旁证,不至于是无稽之谈吧。

家园 呵呵,好长一段都是《新唐书》中的内容

有没有其他关于突厥的记载呢,比如突厥自己的记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