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很是奇怪,河里既然没有关于“小岗村”的贴 -- 公社社员

共:💬17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东西哪有理性

有的也就是借助那个袁先生在文革期间更受重视的故事来带点私货

邓大人上台之后的衣食足是仰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仰仗文革之中一直没有被荒废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投入呢?窃以为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与诸如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杰出工作有关,只与那个时代的文化制度有关

煽情我没能力,就一条条简单枯燥地摆出来

1.文革期间,农业科研同样受冲击。各大农业院校的教授们该受打击的受打击,该不能教书的不能教书。大学也没有正常的招生。这种人才培养体系,叫做没有受冲击的科研?人才是科研的根本,人才断层都产生了,科研怎么可能不受影响?不过农校有一点好,政治成分要求不高。我叔叔当年进大学,受到政治成分的影响(可能是甲乙丙丁等里面的丁等),只能进农业大学。政治不合格的人能去农业院校,真不知道是重视,还是鄙视农业研究。

2. 不能理解啥叫做仰仗文革之中的研究和投入。就算文革搞出一大批成果,超级成果。这么多年下来,还在依赖这些成果?技术是要淘汰的,种子是要换代的,这是稍微有点理性的人都该想到的问题。如果没有后来的投入,老本根本不可能吃那么久。具体投入了多少,建议去查查诸如星火计划这类的关键词。袁先生的课题在文革以后的年代中所得到的投入和资金支持,也远远超过过去。光总理基金就拿了几千万了吧。

3.农业是个综合科研,作物育种只是其中一部分,水稻育种更是一部分的一部分。袁先生伟大的例子能代表整个农业的伟大?文革期间农用机械,农用化肥,农用药物,水利等等等等的发展如何?

4.袁先生还在世,有些话可以直接问他老人家。文革时候科研条件好?当心袁先生告诉你某些红卫兵砸他水稻苗的事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