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很是奇怪,河里既然没有关于“小岗村”的贴 -- 公社社员

共:💬17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很是奇怪,河里既然没有关于“小岗村”的贴

1:小岗村,就不细说,全国人民都知道

他是新时代的起点

也曾是一度的典型

还是我小学、初中实事政治考试常考的内容之一

2:很多网站谈论他,来河里不常,想嗖嗖河里高人对”小岗村“的见解,经过一搜

大吃一惊

居然是这样

作者可给自己的文章加关键词,以在【家园博客】中进行文章分类。通过关键词,热心者可申请建立【专题】。同一专题可以有多人同时参与。也请大家给看到的文章加上合适关键词

共 0 页 上页 下页 § 关键词:小岗村

没有包含这个关键词的文章!!!

0贴。

3:很不理解 这条大河 居然没有人谈论这个。

家园 关键词是作者自己加的

靠关键词检索会遗漏很多

试试google

外链出处

家园 原来如此。。。

我是用关键字嗖嗖的

我以 为 google 是搜 全球网络的

家园 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探索土地流转命题

小岗村重走集体合作之路:探索土地流转命题

外链出处

网友评论:

外链出处

2009-09-20 12:53:06

新浪湖南长沙网友中洲123 坚持集体化、坚持共同富裕的华西村,代表了中国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

2009-09-20 10:07:29 新浪江苏连云港网友老酒0950 小岗村以前的大包干是对的,现在走集体合作化道路也是对的。这就是与时俱进。

家园 一个普通的中部农村,让人家自己好好过日子就是了
家园 中国温饱无忧背后的真相:联产承包?还是科技革命?

在天涯上有很多帖子讨论:中国温饱无忧背后的真相:联产承包?还是科技革命?

可以上去看看。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41488.shtml

事实的残酷与冰冷挡不住其背后真相的理性与光芒。

  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是令世界忧虑的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将成为世界的“黄祸”,第二个非洲大陆。这也是当年泽÷东÷毛领导的新政权面临的生死问题。战后社会稳定激发的生育高潮,使得人口急剧膨胀,更令吃饭问题成为了中国的战略性问题。

  

  都说中国在文÷革期间社会动荡,但是在两个领域则是取得了辉煌成就的:第一个领域是农业科技,新的杂交水稻品种、新的小麦品种等,在文•革结束时喷涌而出,使得土地产出得以从亩产不过百斤,一跃而而达到600余斤,基本不再需要靠“纸老虎”式、黔之驴那样的恫吓与号角,宣称亩产千斤、万斤以向世界宣告、向敌人宣告中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第二个战略领域是国防高科技领域: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使得中国获得了核保护伞,邓大人上台才有底气百万大裁军,才能判断国际形势对中国而言其趋势是和平。

  

  这两个领域的成就是战略性的,其他领域则是非战略性的。

  

  邓大人上台之后的衣食足是仰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仰仗文革之中一直没有被荒废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投入呢?窃以为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与诸如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杰出工作有关,只与那个时代的文化制度有关。也许是袁隆平对他曾经经历的表述符合当局者的政治诉求,才会可怜光彩全占尽:似乎他的科研成果全是他一人的功劳。实事弄人,实事造英雄;可惜的是:不是世无英雄才使袁隆平这庶子成名,而是众多英雄皆下夕烟矣:其背后是良心和良知。

  

  当把衣食足的成就全归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带来的是政治和制度上的错误判断和政策执行上的失误:从农业到工业、从学校到工厂的承包,造成的是诸多不成功的“折腾”。对于农业而言,农业水利设施的破坏,把本应该更多的粮食产出化为乌有。

  直面真相,直面事实,需要勇气。生活到了今天,从执政党到民众都应该具备直面真相的胸怀,而中国人更应该具有这样的胸怀。这样的胸怀需要自信,今天的世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自信的环境。

  

  

  附录小文:从袁隆平到文革: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赵石英杂交水稻之爷

  

  回顾历史不仅仅是要寻找辉煌来获得可怜的自尊,更在于要通过历史这面镜子审视现在,发现问题,面对未来。

  

  回顾历史,常常在此一是非、彼一是非中争论不已。文革就是这样一段历史。

  北京日报在2008年8月4日《光辉岁月:告别饥馑》报告文学式的报告中,介绍了袁隆平的事迹。从事迹发微探讨文革的背景和意义价值。

  

  报告中最多提到的背景是:教育中的教条主义和权威崇拜。在:“上大学时,袁隆平就被同学定性为‘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文革中袁隆平之所以被保护的原因在于他的:“爱好自由,特长散漫。”因为他依据:“西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在当时被攻击为:“资产阶级异端邪说,”所进行的科学实验,其研究报告《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表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科学通报》上,引起了重视。“被时任国家科委九局局长的赵石英发现,意识到袁隆平所进行研究的重大意义。他向主管国家科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汇报”,国家科委发公函:“责成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要支持袁隆平的研究。”

  

  文革的基本和核心精神价值观是反对权威,反对一切权威,这是文革的正面价值,但是文革的负面价值也在于过度反权威。

  

  袁隆平被保护是因为其反权威的研究而使得他脱颖而出。

家园 承包和科技革命都有用

先进的农业科技也得通过农民的双手才能发挥作用,没有积极性,技术的作用也发挥不出来。

家园 科技革命是决定性的

都有用没错,但是一个是决定性的,一个是辅助性的。没有前者,科技革命的效果会打一些折扣,但总体来说,还是上升。但没有后者,前者就算发挥到百分之一百二,不过还是百斤,还是要死人的...

家园 肯定提到过,我也见过争论的,您没找到而已

可看看润树的帖子,http://www.ccthere.com/user/%C8%F3%CA%F7 跟帖中八成会提到,记不清了,但他的帖肯定与此有关。

家园 【文摘】小岗村事迹很难用艺术来表现

我总觉得小岗村的光辉事迹在故事片、电视剧、舞台艺术中很难表现(整理修改稿)

[ 大谈风月 ]

[URL=]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94416807[/URL]

家园 我还是认为科技的贡献效果90%,人的主动性10%
家园 哪怕承包的作用真的只有10%,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每年5亿吨的粮食消费量,10%就是5000万吨,足够养活一个中等国家了。咱们13亿人,以后至少会有15亿,要想吃饱吃好,就得把所有能用的办法都用上。

家园 这东西哪有理性

有的也就是借助那个袁先生在文革期间更受重视的故事来带点私货

邓大人上台之后的衣食足是仰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仰仗文革之中一直没有被荒废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投入呢?窃以为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与诸如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杰出工作有关,只与那个时代的文化制度有关

煽情我没能力,就一条条简单枯燥地摆出来

1.文革期间,农业科研同样受冲击。各大农业院校的教授们该受打击的受打击,该不能教书的不能教书。大学也没有正常的招生。这种人才培养体系,叫做没有受冲击的科研?人才是科研的根本,人才断层都产生了,科研怎么可能不受影响?不过农校有一点好,政治成分要求不高。我叔叔当年进大学,受到政治成分的影响(可能是甲乙丙丁等里面的丁等),只能进农业大学。政治不合格的人能去农业院校,真不知道是重视,还是鄙视农业研究。

2. 不能理解啥叫做仰仗文革之中的研究和投入。就算文革搞出一大批成果,超级成果。这么多年下来,还在依赖这些成果?技术是要淘汰的,种子是要换代的,这是稍微有点理性的人都该想到的问题。如果没有后来的投入,老本根本不可能吃那么久。具体投入了多少,建议去查查诸如星火计划这类的关键词。袁先生的课题在文革以后的年代中所得到的投入和资金支持,也远远超过过去。光总理基金就拿了几千万了吧。

3.农业是个综合科研,作物育种只是其中一部分,水稻育种更是一部分的一部分。袁先生伟大的例子能代表整个农业的伟大?文革期间农用机械,农用化肥,农用药物,水利等等等等的发展如何?

4.袁先生还在世,有些话可以直接问他老人家。文革时候科研条件好?当心袁先生告诉你某些红卫兵砸他水稻苗的事情

家园 河里的润树有写中国农业发展的专门文章

家园 承包其实更重要的是一种结构改变

我们往往先看到的是人的变化,农民积极性的增加。而后几年农民的积极性似乎看不见了,而却没了以往的饿殍之忧。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问题解决的架构变了。

改革之前,国家下达指令,落实到地头,人服务于指令。

而后,人听从于市场,解决需求的问题。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行政易于造成短缺,市场易于过剩。食物来说,过剩比短缺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