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是谁? -01 永恒的问题 -- 静静地漂浮

共:💬53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是谁? - 17 能量驱动与人类文明

能量驱动与人类文明

这里的能量驱动也可以理解为昼夜与四季的循环往复, 也就是所接收到的太阳能量的周期性变化, 在人类的感知上也许可以归于 ‘气候变化’.

我们知道现代最复杂的电子系统 – 芯片 – 是由电子脉冲来驱动的, 也知道真正驱动电子器件的不是高电平或者低电平, 而是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 即是由电平的变化来驱动的.

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的地球, 维持其生命系统或者生态环境的运行也是需要能量驱动的. 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地球接受到的能量毫无疑问来自于太阳. 但是仅有单一持久的能量照射是不够的, 对于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所需要的是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能量驱动. 对于地球而言, 其能量驱动的底层逻辑就是地球的自转及其围绕太阳的公转, 并且由于月球进入了地球轨道, 使得地轴发生了倾斜并由此使地球产生了四季. 这样地球上某一点所接收到的太阳的能量就产生了精确的周期性的变化 (类似于驱动芯片工作的脉冲). 如果认同地球的整体的生态环境包括我们人类自身是由神所创造的生命系统, 那么我们能够很容易想到地球上生命系统最具活力的部分应该处于气候有所变化的地带, 因为这个地带接受到的是更加富于动态的能量驱动. 既不是恒冷的寒带例如终年冰冷的南北极, 也不是恒热的热带例如终年炎热的赤道, 即既不是冷也不是热 (类似于低电平和高电平), 而是气候有所变化的地带例如最富于四季变化的温带 (类似于脉冲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 即电平的变化), 这里的物种受到太阳能量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和激励而最具活力, 使得温带的物种最为丰富, 物产最为富饶, 生命也最富有活力, 也可据此推论出人类的文明应该最早发源于温带, 并且应该发展于温带; 而且人类最具活力的部分, 最有创造力的部分 , 也应该处于温带. 事实也的确如此.

同时观察人类自身, 我们也可发现人体也是一台差分机器, 无论我们的视觉, 听觉还是嗅觉, 都是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 以人的视觉为例, 一盏电灯在阳光下并不显眼, 但是在黑夜里却非常醒目; 又例如人的嗅觉对自己的体味并不敏感, 而对其他气味更为敏感等等. 那么, 我们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是否与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的激励有关系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不仅人类的现代文明产生于温带, 如前所述目前人类最具活力的部分, 最有创造力的部分, 最具生产力的部分, 仍然集中在具有四季变化的温带. 这种现象不应仅仅归结与 ‘偶然’.

能量驱动与人类健康

前面提到过, 地球环境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日夜交替, 日夜交替 对人类的生活与生理周期有什么影响呢? 白天受到太阳能量的驱动, 人体的活力被激发出来, 表现为人比较活跃, 比较兴奋, 适合从事工作或劳作, 所以人类所做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在白天完成的; 夜晚没有太阳能量的驱动, 人体的活跃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 表现为人比较平静, 易于入睡, 使得人体得以自我诊断与自我恢复. 人类受此驱动, 自然而然地形成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大部分的高级动物也有这种习性), 人体的生物钟也会与昼夜同步, 突然改变昼夜的时间, 会使人感到不适, 所以倒时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有此体会.

另外一个例子是人在明亮的光线下是难以入睡的, ‘关灯睡觉了’ 或者 ‘这大白天的, 哪儿睡得着啊?’ 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 即使在白天睡觉, 也要关上门, 拉上窗帘, 人为地创造出一个比较暗的环境. 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人受到强光的激励, 比较兴奋, 所以难以入睡.

这种自然的习惯是与能量驱动的频率相吻合的, 因此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的, 对人的健康是有益的. 但是这种习惯并不是绝对的, 人可以通过意志予以克服或者更改. 随着人类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特别是随着电灯的发明和普及, 使得黑夜可以亮如白昼, 人们现在也有了丰富的夜生活. 但是如果留意观察就会发现, 长期生活不规律, 长期熬夜, 或者长期昼夜颠倒的人, 往往都不健康. ‘早睡早起’被认为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要与大自然的频率相吻合.

人类就是在日夜交替, 四季往复的驱动之下,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完成着自己的生命过程.

那么植物呢? 植物的生长同样受到能量变化的驱动, 树的年轮就是一个例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