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狗肉吧(一) -- 沐右

共:💬44 🌺1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说狗肉吧(二)

说老实话,我条理性不太好,只好说到哪算哪,说到什么算什么。

中国人吃狗肉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对牛肉来说,狗肉是低档次,低品味的肉食。在农耕社会里,牛是生产的重要工具,饲养也不像羊和猪那么方便,所以历朝历代基本上都禁止屠宰耕牛。牛肉一直作为一种比较高贵的肉食,《史记.冯唐列传》里面记载,“(魏尚)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享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每五天吃一顿牛肉就可以让宾客、军吏和舍人卖命了,真是古代板的“跟着你,有肉吃”。

与牛相比,狗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农村里养一条狗,也就是为了防防小偷,平时吃些剩菜剩饭以免浪费,到了当用的时候,就是肉食的储备了,成为“不上席”的狗肉了。这和游牧民族对狗的态度不一样,对于他们来说,狗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是管理牛羊的伙伴,是游猎的战友。

关于吃狗肉的最早历史记载,也许应该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请其吠狗,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食之。”。鲁国的大夫叔孙被晋国扣留软禁,看守的狱吏像他讨要他的看门狗,叔孙没有给他。叔孙要被放回去的时候,就杀了这条狗请狱吏一起吃。看看,那个时候的公务员就会熟练的“吃拿卡要”了,而且狱吏跟犯人要狗吃,爱狗如此,当时的人们对狗肉的兴趣挺大。昭公二十三年应该是公元前519年。

历史上也不乏爱狗之人。《晏子春秋》里这样记载: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

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齐景公的猎狗死了,齐景公同学很伤心,于是要用棺木收敛,还要祭祀。晏婴看不惯提了意见,跟他讲这样不妥当,于是齐景公就让厨子把猎狗做成菜,请“朝属”们吃。动物保护主义者们肯定恨死晏婴这种既不爱护动物也不许别人爱护动物的行为了。

俺干点工作,晚上要是有空接着写。

说说狗肉吧(一)

说说狗肉吧(二)

说说狗肉吧(三)

说说狗肉吧(四)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