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一个题外话供大家参考,“印度制造”“越南制造” -- 九牛

共:💬34 🌺1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说一个题外话供大家参考,“印度制造”“越南制造”

【原创】说一个题外话供大家参考,“印度制造”,“越南制造”与中国经济出路

我的一个朋友在国内一家制造遮阳伞,海滩折椅(应该算奢侈品一类)的公司上班。吃饭时,他和我说,今年的外销形势十分不乐观,估计销售额只有2007年的1/10,而同时国内内销因为刚刚起步,还远远不如外销金额,总体上比较惨淡。他们公司外销的客户主要是沃尔玛,往年的每个订单都是上千万美元级别的,但是今年总共才做了那么多。

   类似的,浙江有个伞城(不清楚他说的是否是上虞的那个),这几年订单也是缩水严重。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很多单子都被印度和越南抢走了,原因无他,那里的劳动力更便宜,价格更有优势!有人专门走访发现,印度和越南都有很多家庭作坊式的工厂,前些年还是从中国买进成品拿回去卖,一段时间后,就只买一些配件组装,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买一些伞布原料,或者机器之类的产品了。和我们浙江的一些民企,当年仿制起家,做大做强如出一辙。

   看来生意场上没有温情,只有真正无情的丛林法则。联想到沃尔玛近期要把一大部分的产品全球采购中心转移到印度,外链出处,问题就很让人深思了,作为“世界工厂”,我们的优势还真的是脆弱呀?我们一心想把相对落后的一点产业,转移到内地,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相对的物流成本又上升了。当然,站在美国,欧盟等西方的立场上,肯定是各种商品希望不要过分的依赖中国,近来针对中国频繁的贸易保护,和反倾销的措施,表面上看来,美国国内的相关产业也不会因此而增长,只不过是从一个国家买,转移到求购于另外一个国家。但是这样的产业转移,既能够得到实惠(防止中国“垄断”),又能实现打压中国的战略目的,何乐而不为呢?来到西西河,我才明白,MD这么些年的霸主不是白干的,华盛顿可能是世界上最讲“政治”的一个政府了。

    相比于60年代的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四小龙,“中国制造”更加显得尴尬,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我们转型更加紧迫。因为庞大的体积,众多的劳动人口,使得我们不愿意把低端制造业,悉数转移给其他国家。但同时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起飞,带来的却是全国的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普遍的上涨。如果不能尽快的转移为“中国创造”,同时为承接这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二十一世纪的

第二个十年里,我们还会上演同样的经济神话么(毕竟从一万亿美元到五万亿,和从五万亿到十万亿美元,是个不同的概念:所处的国际环境都会有巨大的不同)?一旦制造业基础受累,届时,房价的泡沫可能就会加速破灭……

印度是我们的对手(经济意义上,仅次于美国),尽管现在他们可能基础很薄弱,产品可能很拙劣;同时还存在着,政治上不稳定,国内还有反政府的游击队活动等不利因素.但假以时日,一定会是我们的大麻烦,因为他们和唯一能够匹敌中国的人口,而地球资源总共就有限的。再过十年,我们再看看印度,不知道我们现在对印度的看法,是否会如同十年前西方国家唱衰中国那样可笑(不要忘了,印度人对于组织上的相对混乱有着相当强的忍受力;而军备方面,虽然每天叫嚣采购军备,但其实,军费额度绝对是在能承受范围之内,2006年是2.5%,比例低于美俄,高于中国)。

写到此处,我想起老广之前的一篇关于印度基建的文章链接出处,我们的政府,是否也应该“讲政治”一回呢,限制中国企业在交通,电力等项目上建设印度呢?"咖喱美元"是建立在破坏我们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基础上.而且我们不是没有理由,印度曾多次以安全为借口,阻止或限制“华为”等中国企业在印度活动呢。

因为我此前所在的行业,“品牌”是欧美少数大企业垄断的,而其“制造”上基本上是中国一枝独秀。听到朋友所述其他行业这样的情况,觉得会对我们认识印度有所帮助,所以想就这个话题说两句,本来想回复河里关于“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讨论的帖子的,后来越写越多,所以就独立成文,在此抛砖引玉。

通宝推:不远攸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