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完《孔子》,也来说说关于孔子和孔子的艺术,和"非闲人" -- 陶醉

共:💬20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看完《孔子》,也来说说关于孔子和孔子的艺术,和"非闲人"

前一段看了一段宫崎骏的纪录片,里头有一段是他去捧他儿子的场,看他儿子拍的动画片,中场没完老宫崎就出来抽烟,看了看表,说,才过了一个钟头啊,我怎么觉得过了三个小时了。看《孔子》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到这一段。怎么说呢,这部片完全没有令我失望,拍出了如我想象当中的水准,如果要我下一句话评语,是肯定要加脏字的,不好,打住。

天生仲尼,万古不再如长夜矣。

上面这句话,是儒家对孔子的定位。事实上,我们所知道的孔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这个人,是儒家学者和史官所塑造出来的,论语、论语,是编纂出来的,大量的其他文献,是今文、是古文,谁也说不上来,尽管孔子这个人的y染色体很可能确实是延续到了现在,可是,真实的孔子其实是在儒家学说的文字上才是真实的。

所以的,直接的平铺直叙的描述孔子,必然是杯具的,因为你在描述一个礼法上关于圣人的定位,这样一个定位,必然是无聊的,必然是教条的,中国的圣人,又是属于人间的,不像西方的神人一样被yy的可以劈山裂海,补血复生。在这样的圣人上再做艺术加工,怎么说呢,就好象给木鱼淋上汁再端给人吃,还想忽悠人说这个是美味一样。具体到《孔子》这个片,木鱼上浇的汁还很不可口,一股港仔打片和劣质cg的塑料焦臭味,与端着拿着的态度相加在一起,让我在观影的时候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荒谬感。

那么的,以后就不能拍有关孔子的题材了,表现孔学的艺术,就必然不受待见了么?我不这样认为。

孔学里到现在以至以后还能感染我们的,不是里头那些腐朽的适合用于统治的东西,也不单单是儒家的伦理思想,而是儒者的行为。

大哉孔子,使有教无类,百姓弟子皆学的礼义诗书;大哉孔子,使纲常得续,华夏有别于禽兽。嗯,其实我想说的是,大哉儒者,使有教无类,百姓弟子皆学的礼义诗书;大哉儒者,使纲常得续,华夏有别于禽兽。如果只有一个孔子,是这样做的,那么孔子就不会被记载下来,他的典册,被烧毁之后,也不会被重写,儒家也不会成为二千年的主流,正是千万的儒者,在实践着论语里所标榜的言行,孔子才成为孔子,儒家才成为儒家。孔子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单孔子这个人,而在于他及其以后百代里千百万的书生,是他们,完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其他诸子的学说及其后人,都没能完成这一点,他们成为所谓的杂家,不能单单怨统治阶级,他们也有自身的问题,他们恰恰是太有思想性了,这样的话,就不适合作为普及教育而存在。在农耕文明的社会,教育的成本对于农民来说,是极其昂贵的。而书生们,都是农民的后代,他们的最本质的身份,也还是农民。用现在的话来说,儒家的学说,因为其在农业社会中的平民教育界的最佳的性价比优势,尤其是特别适合自我教育及成人教育,就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种学说。它的重要程度,使得统治阶级也不得不重视和借助。

“孔学名高实秕糠”,没有错的。如果孔学不如“秕糠”一般,其实无物,怎么能让洗了把脚的青年农民,拿上手,就能看个一懂半懂?如果孔学不如“秕糠”一般,怎么能够让村里的大妈、盲流,都能半猜不猜的听的懂村里少数几个读过它的书生究竟说的是什么。如果孔学不如“秕糠”一般,又怎么能用来指导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维持自己的秩序。

水火刀兵,天灾人祸,是活在这个土地上的民族所要面临的常态。孔学,或者说儒家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历史上学习它的儒者们,在极其严酷的生存条件下,为延续中华文明,所做的极大的努力和牺牲。

有一个念头一直存在我心里,即儒家学说,能流传开来的,都是如此平淡无奇的东西,只说些伦理家规,是不是恰恰说明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程,是太过苦难和血腥了?乱世之时,是鲜血与枯骨;治世之时,又是服不尽的徭役和贡赋;哪怕遇上明君,若江河决堤,春雨不至,那也是万事皆休;也更不必说那些随时会南下的草原上的狼群,当他们牧马中原的时候,南人如狗,十儒九丐。黎民百姓,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承担不起其他更加奢侈的教化;而唯有这只讲些伦理家规的儒家学说,才能随着百姓一起,屡屡的从灰烬中复生。至于帝国本身,秦尚法家,又将法变成皇帝一人的私法,严刑暴政,使得百姓煎熬,天怒人怨,连皇帝自己的军队,都背叛了这个帝国;道尚无为,适合太平盛世,可奈太平之世又几希。天道一直都是在治乱的状态中变幻无常,就连统治阶级,也无法把握,于是只能也借用于儒家、儒生。儒家的真正确立,实际上是在汉代,有了我们的平民占多数的帝国,才有了儒家,而这个帝国又延续到了现在。

要怎样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孔子这个人?我不知道,这比教会国足踢球还难。但是我认为,真正感染人的,是从平民的视角,看那些忧家忧国忧天下的布衣书生们,关于他们的剧本,就躺在史书里,你只要忠实的反应那些历史,都是想象不到的惨烈或悲壮,儒家的意义和大义,在那样的背景下才能体现,才不是扯淡。真正引起人共鸣的,总是与自己类似的东西,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木偶。

通宝推:史文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