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对飞天鸭的回答兼答河里基督教的传教士们 -- 方解石

共:💬414 🌺796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接着上面写吧。还希望你别觉得我是在忽悠,呵呵。

这种“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一直坚持到现代。我的奶奶是不信神的,她一辈子连天地都不烧香去敬的。但是她上坟,她的态度或许就是中国古代很多劳动人民的代表。现在她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最早的我获取的那些文化信息,就是从她那里来的。

但是有些东西,我以后会讲到,在信件里和老芒(河里作考古的)也讨论了,很多古人的思维,是不能简单的用西方的逻辑啊什么的来理解的。必须加上中国人的那些东西。

在周代以前,商代也是祭神的,但是很有趣的现象是,他们以祭天为辅助的,祭神其实更多的是祭自己的祖先。

有个例子我忘记出处了,是说商代人从甲骨文反映的来看,祭祀上帝少于祭祀自己的祖先。问卜更多是问自己的祖先某个事情可做否,而不是问上天可以否。这个是显著的区别于其他文化的。

又搜了下,找到以下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09134010007oa.html?retcode=0

笔者认为,殷代"卜辞中全不见祭祀上帝的纪录"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上帝与人王没有血缘关系。陈梦家先生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曾指出,"上帝与人王并无血统关系"使卜辞中未见对上帝的祭祀。[5] 先秦一些史籍中的观点也可说明这一问题,如,"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教。"[6]"非我族类,其心必异。"[7]"商不祀帝"正是这两句话的一种表现形式。

。。。。。。

在殷人的观念中,因为上帝没有具体的对象性,因此不进行祭祀,这也是"商不祀帝"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已经发现的商代卜辞来看,"商代的某些祭祀对象如河、岳、山、雨等,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神。甲骨文中尚未见在一般意义上祭祀神的卜辞, 也未见笼统地指称神。"[10]由此可见,在商人的观念中,祭祀河、岳、山、雨等,是因为它们有力量,希望其不带来灾害,而并不是因为其是"神",上帝不能直接给人们带来如河、岳、山、雨等可以实现的结果,因此,不祭祀上帝是可以理解的

。。。。。。

 祖先神崇拜是殷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内容。殷墟发掘出的甲骨残片,绝大部分是祭祀祖先神的资料,这表明祖先神在商代所扮演的角色,是与人世之事息息相关的。董作宾先生指出,"殷人对于祖先,真作到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地步。十万片甲骨文字,大部分是为祭祀卜用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卜辞中'祀'比'戎'似乎更重要,也可以说他们信仰的重心在于人鬼。"

商代据说也崇拜女性的祖先。

殷代有关祭先妣的卜辞,其数量要比祭先公、先王的多,这正是殷人在祖先崇拜中保留下来的母权中心制的痕迹。至周代,这种痕迹被彻底地消除了。武王伐纣的誓师檄文中就直接指责商王“惟妇言是用”(《书·牧誓》)。在周代祭祖中先妣只与祖合祀,可以说自周武王始,妇女地位开始下降,最终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商代以及商代以前人殉也是有的,但是整体来说中国没有国外的发达。

从我引用的材料,可以典型的看出来,商代就已经确定了以血亲为主的祭祀以及崇拜制度,以这个为主,至于祭祀神灵,则是作为一种“贿赂”,希望他们不要降祸于民众,这和古代的中国,和现代大部分中国人的总教观念何其相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