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对飞天鸭的回答兼答河里基督教的传教士们 -- 方解石

共:💬414 🌺796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倒是蛮有趣的。老外对这些感冒过吗?

不过现在各族的文化都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开始逐渐没落了。。。汉族也一样。

古人不能说是远比你我想的聪明,呵呵,只能说是,古人文化具有强烈的保守性。很可能某些习俗在旧石器晚期就出现了,印第安人把他们保留了下来,比如藏人的挂旗和堆石头,和你说的那些少数民族的习俗。那些东西是很难作为物质遗留下来被考古发掘的。

我也留意过类似的事情,比如,我家那边,白天结婚却要点煤油灯。说是因为,祖上是蒙古人,抢亲风俗留下的。。。那如果时代再久远呢?很可能会把理由忘掉(就比如我们那边下葬的时候棺材上要放弓箭,地方习俗说是要用它来射妖魔鬼怪,我却觉得应该是蒙古后裔的另一种证据)。

耐人寻味的是,我们那个村子号称是从山东枣庄清代初年迁过来的。当然,如果周围都是蒙古后裔,那么这个本来不是源于蒙古的村子,也会受到影响,学会那些习俗。这样来算的话,那么我们那个村子未必真的就是蒙古后裔,而周边可能真的不少人是蒙古后裔呢。

郑和带去美洲的人应当是以汉人为主。有那些习俗的可能很小。

给你贴段国内的用少数民族解释汉族早期文化的东西吧:

6、关于史家墓地骨架涂黑问题

史家墓地人骨架中有些头骨或腿骨用颜料涂黑,归属龙形的M7、M10、M22、M30、M33、M36计有14具骨架涂黑,归属虎形的M3、M11、M25、M34、M43计有25具骨架涂黑,整个墓地有39具骨架涂黑。人骨架涂黑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与宗教信仰或某种习俗有关[59],但如果仅此于此,不能说明产生这种宗教信仰或习俗的原因以及这种行为本身的含义,那也基本上相当于没有解释。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中有些现象可能与史家墓地人骨架涂黑有一定关系:

其一,我国彝族尚黑、崇拜老虎,视黑虎为祖灵(或谓图腾)是学人尽知的常识。据统计,彝族自称中以“诺苏泼”、“纳苏泼”、“聂苏泼”作为自称的占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总人口的50%以上,而“纳苏泼”、“聂苏泼”亦即“诺苏泼”,是方言土语音变所致。“诺苏泼”在彝语中即是“尚黑的族群”之意[60]。彝族历史上盛行虎崇拜,族称以虎为名,个人以虎为名,所居山、水、村也以虎为名,并认为死后的灵魂也还原为虎,云南哀牢山、乌蒙山和川滇凉山彝族自称“罗罗”、“罗罗颂”、“罗摩”,意即“虎”、“公虎”、“母虎”;在彝语中,哀牢山即为大虎山,乌蒙山为虎族祖山,雅砻江与金沙江之间的分水岭为黑虎山脉;彝族历史上普遍实行火葬,尸体以虎皮相裹,以期死后灵魂还原为虎;彝族祭祖则在门楣上悬挂一葫芦瓢,凸面绘一黑虎头等等[61]。彝族虎崇拜的实质是对参宿或西宫星象的崇拜,耳苏人《母虎历书》所载“虎踩天球图”表现的即是母虎与心宿三星的关系,亦即反映参宿与心宿之授时意义,而彝族中流传的拉星占法也即虎星占,“拉”即虎[62]。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彝族分黑彝、白彝,黑彝虽然人少但地位高贵,在彝族中为奴隶主统治阶层。据闻,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前,黑彝还向白彝夸耀说,他们穿的黑、戴的黑,连骨头也是黑的。黑即是高贵,所以彝族的一句“尔比尔吉”说“诺合(黑彝)一滴血,价值九两金”[63]。彝族祭祖葫芦瓢上所绘虎头与史家类型姜寨遗址、马陵遗址所出土6000多年前葫芦瓶上所绘虎首类人面像形神俱似(图见孙新周著《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111—129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及何周德《葫芦形器物与生育崇拜》,《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3期),而史家墓地人骨涂黑现象不免令人想到黑彝夸耀“连骨头也是黑的”这种说法。

其二,古代文献所载夏尚黑同时又以参星为崇拜星象,这一点与彝族尚黑、崇拜虎及参星有共同之处。《礼记檀弓上》说“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礼记明堂位》说“夏后氏牲尚黑”,《韩非子十过》说“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淮南子齐俗篇》说“禹遭洪水之患、陂塘之事,故朝死而暮葬”,《史记五帝本纪》说“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水经注河水》说“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上”等等,皆是说禹、夏尚黑,与黑有关之事。而《左传》有关高辛氏二子神话则指出参星为夏人崇拜之星象:“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庞朴更明确地说“参星在《夏小正》中四次被提到,历记其见状与晨昏中天,且以该星昏中为岁首星象,其为‘夏历’无疑”[64]。和士华研究纳西族东巴经典名著《董埃术埃》,认为部族首领美利董主和米利术主其实是汉文献中阏伯与实沈的化身,生在黑天黑地拥有黑日黑月一切皆尚黑的术部族与生在白天白地拥有白日白月一切尚白的董部族之间的战争反映的是夏商之战,也是参、火之争。纳西先民中黑人(尚黑之人)崇拜的“术托劳”即汉文献中的参宿,白人(尚白之人)崇拜的“绒董星”即汉文献中的心宿,纳西族之有黑纳西、白纳西犹如彝族之有黑彝、白彝,不过由于尚白的董部族依附于商、尚黑的术部族依附于夏,前者打败了后者,所以由董部族和术部族融合的纳西族中前者地位高于后者,同时和士华还认为夏和术部族之尚黑、商和董部族之尚白分别与参星崇拜和心宿崇拜有关[65]。纳西族祠虎,以虎名地是一常见现象;东巴经的开头都画有一个虎头,读作“阿拉没什业”或“阿拉没什本特知”,译成汉话当为“在崇虎的上古时代”或“生活在老虎山上的远古时代”[66]。

其三,蚩尤后裔、苗族崇拜虎,并与黑色崇拜有关。《路史后纪四》等资料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表明蚩尤与炎帝之族属关系,蚩尤姜姓是从炎帝而得,但更多的资料却说蚩尤阚姓。《续夷坚志》说:“华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阚姓,故又谓之阚蚩尤城。城帝阚氏尚多”。阚为老虎咆哮之声,蚩尤及蚩尤民以此为姓(或者古人认为他们为此姓)表明其与虎崇拜或与老虎有密切关系。《皇览冢墓记》(辑本)、《十三州志》(张澍辑)均言蚩尤冢在阚乡城中,简称阚冢[67],说明蚩尤及蚩尤民阚姓为古人所熟识。蚩尤为九黎之君、三苗为九黎之后,《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说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表明蚩尤或蚩尤族可能与黑色信仰有关(黎为黑色)。又,古代黎、狸、虎相通,是泛指虎、豹、猿一类凶猛动物,九黎即九狸、九虎。则“黎”可能有“黑虎”之义。苗族《蚩尤的传说》明确指出蚩尤出世时“额头有两个包,黑毛披肩盖眉”,杨汉先《贵州省威宁县苗族古史》则说蚩尤的内兄开曰元老所带部队为“常胜军”,此“常胜军”苗语即“黑兵”,而且苗族至今也有青苗(黑苗)、白苗、花苗之分[68]。由此我们可以注意到较早记录黄帝杀蚩尤神话的《归藏启筮》所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此“青丘”当即“黎山之丘”。据贵州雷山县苗裔李国章考察,苗族内部“西”、“方”、“柳”、“勾”、“尤”等宗支以“西”氏与蚩尤关系最直接,按父子连名制,只有西江苗族能溯及蚩尤,而“尤”(有学者认为“尤”与龙相关)氏则是南下西迁分鼓开亲以后,从“西”氏分出以示蚩尤后代之意(《广雅释诂》说:“蚩,乱也”;《方言》说:“蚩,悖也”。“蚩尤”的本义即犯上作乱的龙、捣乱的龙,很明显这是中原正统历史的观点,而不会是蚩尤后裔所命名。笔者认为,“蚩尤”之名当为夏商周时中原文化人所命名,其对蚩尤族的根底可能已不甚了解。传说时代帝王皆与龙、凤相关,故据此思路命名“蚩尤”。而苗族“尤” 氏得名则可能受汉文化影响,并不意味着苗族、蚩尤族崇拜龙)。西与黎同为一个宗支,“西”是“黎”的变音,雷山、凯里、剑河称“西”,台江称“黎”。现在“西”、“尤”氏过年,重旧年三十晚(卯日下午晚餐)。李国章认为:因为虎是在天黑后活动频繁,祭祖先也是祭虎神,故“西”、“尤”氏苗族在傍晚天快黑时祭祀,“西”、“尤”氏是虎族人的后裔[69]。王大有说“古代羌戎及其遗裔均呼虎为傩(罗)”,认为现今仍盛行傩祭仪规的彝族、纳西族、土家族、白族、普米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皆为蚩尤后裔,各地各民族中不同的称呼“虎—罗—难( )—傩—摊—挪—阚— —狸(李)—黎—九黎( )—苗—冀—蚩尤是一回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傩祭仪式中祭坛上供奉黑虎真君和白虎八部大王两神,傩师毕嫫身披虎皮八幅罗裙(虎裙)祭土主后,由黑虎真君(一老者扮黑虎头领以象蚩尤)率八虎(由八名成年男子扮装)跳傩[70]。这种祭仪直接表明蚩尤与黑虎相关。

据上可知,黑色崇拜和信仰总是与虎崇拜有关。因此笔者认为“色彩崇拜源于星宿崇拜”,由于参宿是冬天的星宿,它是与阴暗、寒冷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崇拜和信仰黑虎、黑色实际是源于对参宿的崇拜[71],这种观点是可信的。史家类型彩陶葫芦瓶流行绘画虎首人面像且与彝族视为祖灵的黑虎葫芦瓢绘画形神俱似,可知史家类型的居民是崇拜虎的;渭南史家墓地龙虎构形贬龙扬虎的主题设计则直接证明史家先民崇拜虎实际上是源于星宿崇拜。因此我们认为史家墓地人骨架涂黑现象与彝族、纳西族、苗族等民族文化中存在的黑色崇拜现象,其含义是一致的,即与参星崇拜有关。这样看的话,史家先民可能已有某种程度的贵贱之分(当然它不会是彝族那种奴隶制度,墓葬和墓地本身也表明了这一点:同墓地、同墓坑既有骨架涂黑者,又有大量未涂黑的骨架)。由于发掘简报《陕西渭南史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并未注明骨架涂黑者的性别,因此我们尚不知道史家墓地39具涂黑骨架中男女分配情况,但据M22 5具人骨架皆为中年男性其中4具涂黑这一情况判断,史家先民中可能并不存在男性地位低于女性这种情况。可以佐证的是姜寨二期M1,所葬九名死者均为50岁左右的男性。据统计分析,姜寨二期2000余具人骨的平均亡龄为36.8岁,元君庙墓地人骨平均亡龄为29岁,龙岗寺墓地人骨的平均亡龄为33岁[72]。姜寨二期M1九名男性均在50岁左右,远高于同时期的人均寿命,其生活、生存状况优越于其他居民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但笔者认为,也不能据此论母系父系,因为战争可以使男性地位迅速提高。还有一种可能,骨架涂黑是后人所为,所以后人也可能选择死者生前对族群的生存、发展作出较大贡献者而将其骨架涂黑。39具涂黑骨架有的归属虎形A群墓,有的归属龙形B群墓,表明整个墓地人骨皆为有共同信仰的人群,贬龙扬虎的构图是为后人借这些亡故的先人骨骼以表达族群共同的信仰、希望所致,并不意味着分属龙、虎构形的人骨有贵贱之分、地位之别。史家墓地绝大部分人骨头向西,但有极少数人骨头向东,这种头向相反者也有可能是敌对方的人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