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ZT:父亲的抗战故事——陈建军 -- 风卷残云

共:💬45 🌺6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ZT:父亲的抗战故事6——运粮途中遭遇战-上

六、运粮途中遭遇战

  当我记述一九四二年初夏八路军晋察冀三分区二团七连对日军的那次遭遇战时,确实不知道当时牺牲的七十七位烈士中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只知道他们的连长叫陈玉祥,因为这位陈连长活了下来,而且也不知道那次遭遇战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只知道在晋察冀三分区活动的范围内易县、唐县、阜平或者相邻的某个县境,因为当年的七连长陈玉祥和他的老战友雄光焰、白占业等几次谈起这场遭遇战时,提到过上述县名。

  当我感到有必要将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世人的时候,亲历者陈玉祥和雄光焰等已经去世,许多情况再也无法弄清,而陈玉祥的简历表关于这次遭遇战的记述,只有“一九四二年五月,在三分区医院养伤”几个字。确凿无疑的是,这次遭遇战参战的八十四人中,当时只有七人活了下来,而且四人身负重伤,包括连长陈玉祥。我小时候听这个故事时曾产生过疑问:“八路军不是很厉害吗?怎么能让日本鬼子一次就打死七十七个人呢?”讲这个故事的陈玉祥一脸苦笑,他多次肯定地回答:“没问题!就是死了七十七个人,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是多么惨烈的一次遭遇战啊!七十七名战士壮烈牺牲。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豪言壮语,没有留下儿女子孙,甚至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狼牙山五壮士相比,可以说他们什么也没有留下。我不知道八路军晋察冀三分区二团现在有无传承下来的团队,如果有,他们的团史上是否记载过七连的这次遭遇战,是否留存了那七十七名烈士的姓名。我想告诉读者的是,那次遭遇战虽然牺牲了七十七名战士,但绝不是二团历史上的一次败仗!而是一场十分英勇悲壮的胜仗,是值得回忆、挖掘和展示给后人的光荣一仗。

那次遭遇战事先毫无准备,营、团首长没有部署,也没有任何敌情报告,七连和日军激战时,营、团首长什么都不知道,更没有派兵援助。当时情况是,七连奉命去运送粮食,因运粮任务不需要全连出动,陈连长只带领了八十三名同志。那天中午,途中突然遭到日军的攻击。七连在陈连长的指挥下,果断放弃粮食等其他物资,迅速占领一处高地展开反击,顽强进行抵抗。日军发起的一轮又一轮进攻均被打退。日军动用兵力至少在三百人以上,且武器装备远远优于七连。很明显,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陈连长曾三次派人去求援,但每一次派出去的人都有去无回。敌人已经迂回包围了七连,如果七连当时撤退转移只能造成更大的牺牲。在既无退路又无援兵的情况下,七连只能孤军奋战,血战到底。值得三分区二团自豪的是,三百多日本鬼子对七连的阵地无可奈何。日军甚至动用了大炮、飞机进行狂轰滥炸,而七连阵地始终岿然不动。七连的战术是:日本兵不向阵地进攻,战士们就隐蔽起来,绝不浪费一粒子弹;一旦日本鬼子靠近阵地,就让他们倒下一片。

  更值得三分区二团自豪和骄傲的是,仗打得如此惨烈,在战友们一个个牺牲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战士怕累、怕死,没有一个负伤的战士喊痛叫苦,更没有一个战士临阵脱逃。七连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没有补给,没有饭吃,没有救护,甚至没有一口水喝。其实许多战士并不是因为被击中要害而死的,他们是因为负伤后没有及时救护,来不及包扎,流血过多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遭遇战最残酷的特征。如果是一场有部署,有准备,有补给,有救护的战斗,那些伤员多数是可以活下来的,他们中间也一定有人会成为新中国的校官、将官。可是他们牺牲了,是七十七名无名英雄啊!

通宝推:闯江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