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并致中国棋院建言书 -- 燕来

共:💬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正文 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的特别版本

正文

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的特别版本——为升级《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而草拟的围棋规则

(希望2010亚洲运动会围棋比赛及2011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予以采用)

第一条、棋具

1、棋盘

棋盘由纵横各19条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横竖线交点称作“点”,棋盘上共有 361个点。为便于识别位置,在棋盘上标有 9个小圆点,称作“星”。

2、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扁圆形,直径略小于棋盘上线距。

棋子数量应能满足终局,正式比赛以黑白各 180子为宜。

第二条、行棋规则

1、两人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

2、空枰开局。

3、黑先白后,交替着一子于盘上空点,称为实手。

4、棋子着于棋盘上后不再移动。

5、轮流着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着子权,称为虚手。虚手不着子,但应记录手数。

第三条、棋子的气、死子

1、与盘上棋子直线紧邻的空点称为这个棋子的“气”。

2、直线紧邻相连的同色棋子为一个整体,其周边的气为整块棋的气。

3、无气之子为死子,应从棋盘上提出。

4、着子后双方棋子同时无气,提取对方无气之子,保留着子方之子;着子后己方棋子无气而对方棋子有气,提走己方无气之子。

(取消了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关于“禁止着子后己方棋子无气又不能提取对方棋子”之禁着条款。)

第四条、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由日本池田敏雄先生提出)

盘内黑白棋子与空点组成全局棋形。禁止着子后,某个曾经出现过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

禁全同,其最常见的形态为打单劫:

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可以立即回提,否则将导致对方提子前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双方轮流在盘上其他地方变着一手的方式,反复争取提回,称为打劫,变着称为找劫材。

循环劫:

三个以上的劫关联在一起循环,为循环劫,类似的还有如长生、送二还一、双提二子等其他形式的循环棋。其性质同打劫,如要争取提回,理论上也应在循环以外找劫材。

上述循环棋可按禁全同规则来处理,也可判为无胜负,由主办方决定。

颗子自尽与块子自尽:

颗子自尽后,导致着子方下子前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故不得颗子自尽;但块子(两个或更多个棋子)自尽产生新的全局棋形,故允许块子自尽。

(允许块子自尽系中国台湾应昌期先生所创所倡)

说明:

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禁还原”(由中国陈祖源先生提出)。笔者看到,采用禁全同或禁还原都可以解决循环棋问题,但前者包含了禁颗子自尽而后者却没有。若采用后者再附加一条“禁颗子自尽”的话,就不如前者简洁。因此,本规则采用老版中国规则之禁全同。若有理由表明禁还原优于禁全同,便应改回来,仍用禁还原。其实禁还原也是禁全同,只是前者将轮走方也看作组成全局棋形的元素了。

为了在循环三劫、长生劫等罕见循环棋情况下分出胜负,出现了池田敏雄的禁全同,应昌期的劫分争搅,陈祖源的禁还原,燕来(笔者)的禁倒退。这些研究与探索,对围棋规则的最终完善是有益的不可或缺的。但从实际出发,当前目标是统一规则而不是完善规则。统一围棋规则是第一步,完善围棋规则是第二步,第一步走完站稳后再走第二步。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愚以为,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的打劫条款以合理简单为好,不必追求完善。在当前形势下,围棋规则能统一就好。因此,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应采用池田的“禁全同”,暂时不采用“劫分争搅”、“禁还原”与“禁倒退”等不易为大众理解的说法(但应鼓励围棋规则的研究者在理论上继续探讨)。

第五条、终局

双方连续弃着表示双方均认为已无可争之棋,双方一人一手的对局结束,棋局中止。然后,

1、按共识终局

对棋子的死活与空点的归属,双方达成共识,对盘上尚未完成的提取死子等必然过程加以简化,按共识终局。

2、重开对局

对棋子的死活与空点的归属意见分歧时,任何一方均可提出重开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双方的分歧。

重开对局时,关于全局棋形的信息记录应全部清除归零,以棋局中止时的局面为初始局面,从零起步,重新开始对局。重开对局,应按原顺序继续轮流着子,再至双方连续弃着,棋局再次中止。

第六条、胜负

1、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围棋之目的为双方用棋子争夺棋盘上的361个表示地的交叉点。终局后,一方棋子所占之点及所围之空点为该方所得之点;黑白子之间的空点中,由一方单独控制或拥有的,为该方所得之点;其余为公空,双方各得其半。得点多的一方为胜。

2、艺术化围棋的判例

以第一次两弃为界,将棋局划分为“对局”与“诉讼”两个阶段。从空枰开局至首次连续两虚手中止的棋局过程,为“对局”阶段;中止后又重新开始的实战解决过程,为“诉讼”阶段。在对局阶段,要讲道德,要讲艺术性;在诉讼阶段,要讲法律,要讲逻辑性。

(“两弃为界”由日本池田敏雄最先提出)

在对局阶段,执行“多下贴还”的艺术化围棋的判例: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则这方应贴出n点来向另方作出补偿。这方贴出n点的操作手续是,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己方n个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视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平分,每方得n/2点。

在诉讼阶段,执行“多下不贴还”的律法化围棋的判例: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m手实着,则这方勿需贴点来向另方作出补偿。这时,将棋做成等子局面的操作手续是,这方从己方的地盘内取下己方m个棋子,所产生的m个空点成为这方的目,仍是这方的地。

(计枰点围棋规则以负着来平衡手数,以实现“着手权利相等”。一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己方的1个棋子,是这方下出的1手A类负着;一方从己方的地盘内取下己方的1个棋子,是这方下出的1手B类负着。)

说明:

“多下贴还”的判例使围棋对局具有艺术性。按此判例,可以不下的棋着便不去下,于是便减少了手数节约了时间,在棋形上也产生了美感。但在双方发生分歧后,重开对局的实战只是为了解决纠纷,其性质如同诉讼,艺术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实战解决过程中,“多下贴还”的判例不再适用,应改用“多下不贴还”这律法化围棋的判例。

3、贴先

为平衡先行之利,使对局公平,通常要求先行方作出补偿,称为贴先。贴先数由比赛组织者确定。本比赛采用贴6点半(6目半)。

任何一方均可随时自行认输,则棋局就此立即结束。

第七条、计数

在本规则下,使用数目法、数子法和填满计点法结果是一致的,均可采用。

1、日本数目法

(1)回填死子与俘子

棋局中止后,将盘内各方的死子连同保留的俘子(棋局过程中被提走的棋子)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若双方共下了k手实着,则填后盘内共有k个黑白棋子,占据k个交叉点。棋子所占据之交叉点,叫做子点。

(2)将棋做成等子局面

填后,按照多下贴还的判例,应将这k个棋子所占据之点平均分配给双方,每方得k/2点(这样,便可省略一方因多下n着而贴出n点时取下其n个棋子的操作手续)。于是,就将棋做成为两方子点数量相等的局面,叫做“等子局面”。在等子局面上,设公共空点有q个,也应平均分配给双方,每方得q/2点。

(3)目的定义

在等子局面上,一方的独立活棋与双活棋中该方的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是该方的目;一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而持有的劫空是该方的目;双活棋中一方棋子的假眼是该方的目(假眼与劫空也是该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有权用子占据的点(单方权利单官)是该方的目(在认定单方有权的单官时要由权利方指定留作公气的空点,公气不是单方权利的单官);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气点是该方的目。

(4)等子比空,目多为赢

在等子局面上,比较双方棋子所围空点即“目”的数量,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目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目数作比较。

(5)由数目法的结果返回到子空合计的数子法

当黑白两方的目数分别是B与W时,黑方得地的点数是B+k/2+q/2;白方得地的点数是W+k/2+q/2。于是,我们从数目法的结果得到了数子法的结果。

(也可根据黑白两方点数之和为361,点数之差为目数之差来算出黑方与白方各自的点数)

(6)关于实战解决

重开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分歧时,棋局进入“诉讼”的阶段,应弃用“多下贴点”之艺术判例,改用“多下不贴点”之律法判例。重开对局至再次中止时,若一方比另方多下了m手实着,这一方应从己方地盘内取下m个己方棋子来平衡回填做棋后盘内双方的棋子数量而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取下这m个棋子而产生的m个空点,成为这方的目。

说明:

回填做棋后不数子只数空是日本计目法的特色,其来源是中国唐代数路法。本规则采用日本数目法的计算程序时,只是按“多下贴点”的判例将填后双方棋子占据的交叉点平分给双方,同时将公共空点平分给双方,并未增加任何实际操作的手续。

2、广义计目法

使用应氏棋罐,要求棋盒内棋子数为准确的180颗。棋局过程中勿须保留俘子,俘子可直接收入同色子的棋罐中。

棋局中止后,多下了若干手实着的一方按多下贴还的判例贴点后(多下贴点之操作手续见第6条第2款),提走盘内各方的死子,将死子放入同色子的棋罐中或填入各自的围空中。这时,比较两个棋罐中剩有的两方棋子的数量,若两方罐内棋子数量不等,则应平衡两方棋罐内棋子的数量(若甲方棋罐内的棋子比乙方的多,则从甲方的罐内取出若干子填入甲方的围空中,或从棋盘上乙方的地盘内取下若干乙方棋子放入乙方棋罐内,直至两个棋罐内的黑白棋子数量相等为止)。平衡后,由两个棋罐中的棋子数量相等可推知盘内黑白棋子数量为相等,于是便将棋做成了等子局面。

在等子局面上,比较双方棋子所围空点即“目”的数量,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目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目数作比较。(目的定义,同上)

当黑白两方的目数分别是B与W时,黑方得地的点数是B+(361-B-w)/2;白方得地的点数是w+(361-B-w)/2。于是,我们从等子比空的数目法的结果得到了子空合计的数子法的结果。

3、中国数子法

棋局中止后,清理完死子,多下了若干手实着的一方按多下贴还的判例贴点后(多下贴点之操作手续见第6条第2款),将各方的子(代表其所占据的交叉点即子点)与空合并计算,再加上公空之半,就得到各方争得的地的点数,点多的一方获胜。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点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点数作比较。也可只数一方,同该方的归本数作比较来计算胜负。黑方的归本数为183又3/4,白方的归本数为177又1/4。

说明:

(1)关于各方的“空”的定义,请参照数目法中“目”的定义,两者是一致的。

(2)将子与空合并计算是中国围棋规则的本质。本规则采用中国围棋规则的数子法时,只不过增加了一个“多下贴点”的判例。

4、先唐数子法

棋局中止后,多下了若干手实着的一方按多下贴还的判例贴点后(多下贴点之操作手续见第6条第2款),提走盘内各方的死子。然后,在保持黑白棋子边界线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从各方地盘内取走棋子或向其围空中填入各自的棋子而将棋做成两方围空相等的局面,叫做等空局面。

在等空局面上,比较双方棋子的数量,子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棋子代表子点)。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子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子数作比较。若使用应氏棋罐,应要求棋盒内棋子数为准确的180颗,这时,可比较棋罐里剩下的双方子数来计算胜负。显然,盘内棋子较多的一方,其棋罐里剩子较少;盘内黑白棋子数量之差与棋罐里白黑剩子数量之差是相等的。

说明:

笔者从《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中发掘出先唐时期的两种数子法,一是填满数子法(为两溢之棋),二是等路比子法(停道之棋),时在1993年。本数子法将唐代围棋之活子多胜改为现今围棋之地多为胜,将唐代围棋之等路比子改为本规则之等目比子,但将其操作程序的原理保留下来,故仍命名为先唐数子法。

5、应氏填满计点法

棋局中止后,清理完死子,多下了若干手实着的一方按多下贴还的判例贴点后(多下贴点之操作手续见第6条第2款),双方各自把棋子填入自己的空中,直到填满了围空或用光了棋子为止。本方法必须保证棋盒内棋子数为准确的180颗,如此则根据填满之盈缺(盘外剩子数量与盘内剩空数量)立即能得出胜负结果。

说明:

填满计点法与应氏棋罐系应昌期先生所创。本规则采用应氏填满计点法,仅在操作细节上略有改动。笔者认为,应氏填满计点法就是先唐两溢之棋的现代版本。其异同在于,前者计枰点,可无条件全填满(不留眼位);后者计活子,要在保留眼位的条件下填满。

(以上七条,按《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之格式编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