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计活子围棋规则——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 燕来

共:💬7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五章、大道从简

第五章、大道从简

人类的天性是厌恶烦琐哲学的。当人们懂得了“盘面无争”的概念后,就不必一人一手地走到底,一直下到“理想的最终局面”了。

棋局在盘面无争时可适时地休止,然后,通过“做棋”来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人们可在中国历代古谱中看到,棋局在休止后都是要做棋的,做棋后才算结束)。因此,一局棋应分为“争棋”与“做棋”两个阶段。从空枰开始至无争局面为第一阶段,叫做“争棋”。从无争局面至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为第二阶段,叫做“做棋”。做棋,其实质就是棋局以无争的“做”的方式继续进行并进行到底。

“做棋”不同于“下棋”,做棋时勿须将“气尽提子”视为僵硬的教条一直下到气尽才去提,而是直接将双方共同确认的死子一次性全部提走;提走死子后,若要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也勿须一方一手地轮流着子,而是在保留了基本眼位的前提下一次性地填满棋盘;提走死子后,也可使棋盘上呈现出与理想的最终局面等价的简易局面(见后文)。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或与之等价的简易局面而终局。

第十八条、理想的无争局面

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全局的形,叫做理想的无争局面:

1、棋盘上每一部分黑、白棋子的死活都已确定。

2、各方棋子所围住的每一块地盘都已完全巩固,对方棋子再也无法侵入(若侵入的话将无法避免被提走的下场)。

3、收完官子(单官也要收完),黑、白两方的每一块活棋的边界都已确定。

4、双活棋中,在留作公气的基本眼位之外尚有空点存在时(单方有权的官子),这些空点的命运已经确定——其上最终可以生存某一方的棋子,另一方无法争夺。

图五:理想的无争局面

7┌●┬●●○┐

6├●●●○┼○

5├┼●○○○○ ●-争棋过程中白方提取黑子1枚

4●●●●○●○ ○-争棋过程中黑方提取白子1枚

3○○○●●●●

2○┼●○○●●

1└○○○○○●

_abcdefg

本局白先,各21着,黑42后呈现如图局面,盘面无争。

棋局过程中白方提取黑子1枚,黑方提取白子1枚。无争局面上,黑方有死子1枚(c2处)。

说明:

本规则所定义的理想无争局面要求收完官子,单官也要收完(在这方面与中国现行规则及应氏规则相同)。因为一方每收一个单官都使己方多存活一枚棋子,所以收单官是有意义的。此外,收完单官就使黑、白两方的每一块活棋的边界都得到确定,这也是有意义的。

吴清源先生认为应该收完单官,因收单官紧了活棋的气,而某些侵入围空或事关死活的手段要待到紧气后才能施展。笔者完全赞同吴先生的这个好见解。

(采用艺术化围棋的规则时,可以不收单官。见第三十五条)

第十九条、协商休止的理论基础

当对局者双方一方一手地下到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无争局面时,若他们有一定的水平,便能在此时精确地预见到理想的最终局面(它是惟一的或虽不惟一但在计算胜负时彼此等价,它们之间的差别仅在于基本眼位的位置有所不同)。并且,对局者会认识到棋局继续下去只不过是下些冗着而已,因为胜负的结果已经不可改变。在这样的预见和认识下,为了简化行棋过程,双方同意在此时结束争棋使棋局休止,是为协商休止。

协商休止后,要做棋。做棋时,先要清除死子,然后在各方的地盘中填入活子(但要为活棋保留基本眼位),直到填满为止。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对局者所预见到的理想的最终局面而终局。若采用简便算法,则应将棋做成与算法相应的等价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简易最终局面(见第七章)。

说明:

当对局者双方皆作出了正确的预见与判断而休止时,棋盘上理应呈现“理想的无争局面”;当对局者双方中有一方或两方作出了错误的预见与判断而结束争棋时,棋盘上呈现的就不是“理想的无争局面”了。在后者的情况下,休止后做棋计算时,双方便会发生分歧。

第二十条、恢复对局,实战解决

协商休止后,在清理死子、做棋和计算胜负时,对局者双方若出现意见分歧(如某些棋子是死还是活,某些空点上是否可以生存某方的棋子等),应恢复对局实战解决。一切分歧都将在棋局继续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实战而得到解决。

另外,休止后,若对局者又忽然发现了某些手段致使盘面仍有可争之棋时,也可以恢复对局,其程序见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协商休止的实际操作

1、当轮走方认为盘面已呈现无争局面,无意再着子下冗着而向对方提议休止时,应以语言、手势或其它约定的方式来向对方作出明确的表示;另一方若同意就此休止时,也应同样地向对方作出明确的表示。当轮走方提议休止,另一方同意休止时,棋局为协商休止。

请注意,虚着或放弃着手都不应被视为提议休止或同意休止的表示。

2、当轮走方提议休止,但另一方拒绝时,应要求轮走方下出一手虚着,再由另方着子,棋局继续进行。

3、当轮走方下出虚着时,此虚着表示他认为棋局应继续进行;当双方连续下出虚着时,此连续虚着表示他们皆认为棋局应继续进行。因此,在任何虚着后棋局都不得休止而应继续进行(强制终局除外)。

请注意,本规则拒绝“两虚休止”的说法。

4、棋局休止后,若双方在做棋和计算胜负时意见分歧,应废除关于“棋局休止”的协议,恢复对局实战解决。恢复对局时,原则上,本规则要求对局者双方按原顺序各下出一手虚着来改变全局棋形,再由轮走方着子,棋局继续进行,直至再次休止;实际上,为求简便,这两手虚着也可以根据情况(在对局者双方皆无意下虚着时),由裁判员代下。

5、协议休止后,若对局者又忽然发现了某些手段致使盘面仍有可争之棋时,可以恢复对局来实施这些手段。若是提议休止的一方先发现了这手段,恢复对局时由提议方先下;若是接受提议同意休止的另方先发现了这手段,恢复对局时应要求提议方先下出一手虚着,再由另方续下;若无法判定是哪一方先发现,则不准双方再下,应按双方未发现该手段时的认识来做棋计算。

说明:

(1)只有轮走方有权提议休止。

(2)休止与终止是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第二十二条、将棋做成理想的最终局面

协商休止后,要按照对局者双方的共识将棋做成其共同预见到的最终局面。通常,当对局者双方皆做出了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做棋的步骤如下:

1、清理盘内死子

从棋盘上提走各方的死子。

2、保留基本眼位

棋子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才能永远存活在棋盘上。为了棋子的生存,要为棋子保留必需的眼位——基本眼位。

一块独立的活棋,要在它所围的地盘上保留两个不相邻的空点作为基本眼位;一方的一块围住若干空点(若干空点,指1个空的单眼或清理死子后的大眼)并与对方棋子共有一口公气的活棋,要保留一个所围空点作为其基本眼位;公气叫做公共眼位,作为公气的空点也要保留下来作为双方的基本眼位。

基本眼位要保护起来,任其空虚,不得有棋子存在于其上。

3、填入活子

在保留基本眼位的条件下,各方在各自围住的地盘上的其余空点上填入己方棋子,直至将棋盘完全填满为止。

(请注意,本规则在保留基本眼位条件下的填满与应氏规则不留眼位之填满,两者的性质在根本上是不同的。)

当一方的棋子已经用光,但其所围地盘上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尚未填完时,这一方可借用另一方的棋子。显然,另一方的被借用棋子应视为这一方的棋子。

做棋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此时,棋局终止,按前述“子多为胜”之准则计算胜负。

(计算胜负的简便算法与简易的理想最终局面见第七章)

第二十三条、以人为本(关于非理想最终局面)

协商休止后,要按照对局者双方的共识将棋做成其共同预见到的最终局面。对局者双方在确认无争局面时有一方或两方产生错误,双方在有错误发生的情形下达成共识而使棋局休止,是为非正常的协商休止。非正常休止后,若对局者双方进一步达成错误的共识来将棋做成为非理想最终局面而终局时,应以人为本,尊重棋手的选择,承认该非理想最终局面为事实上的最终局面,仍按前述“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

(这一条规则是在同棋人网友吹花压酒讨论后写下的。吹花压酒提出了一个在他本人的实战中出现过的案例——一个对局者出现误判且达成共识而协商终局的案例,笔者为解决这一类案例而写下本条规则,在此向吹花压酒网友致谢!)

第二十四条、关于终局的其它规定

1、当一方中途认输时,对局终止。

2、当一方因违反规则被判负时,对局终止。

关于第五章的说明:

大道是从简的。但在从简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开始便达到至简的完美地步。

本章所给出的协商休止及休止后的“做棋”手续,同一方一手地进行到底的“下棋”过程相比,要简便得多。在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围棋已具备了返朴还淳的条件。因此,大道从简这一章恰恰适用于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的棋局——电脑在1秒钟内便可搞定其填满做棋及数子计算等操作手续。并且,大道从简这一章也可适用于职业棋手间正式比赛的棋局——其填满做棋及数子计算等操作手续由裁判员来实施并完成(使用应氏棋罐会使计算变得方便又快捷)。

歌诀(第五章、大道从简)

盘面无争,协商休局。

清理死棋,填入活子。

保留眼位,填满为止。

局终计数,子多为胜。

第六章、计活子规则的两个版本

人们懂得了盘面无争的概念后,便将棋局分为争棋与做棋两个阶段,在争棋阶段产生了一个收后的问题。收后,指在争棋阶段某方下出的最后一手有价值的棋(包括单官即价值为1子的官子,非单官即价值大于1子的官子,以及粘劫、补棋等)。

在后下子的黑方收后时,双方手数平衡,公平合理;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白方便在争棋阶段多下了一着棋。这时,便产生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情况下,白方是否应贴出1子来对黑方作出补偿?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由此产生计活子规则的两个版本。在两个不同的版本中,分别使用两类不同的“负着”来平衡双方着子的手数。

第二十五条、负着

负着分为A类负着与B类负着两种:

1、A类负着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由白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一枚己方棋子——这便是白方下出的一手A类负着。下A类负着取下一子所产生的一个空点视为单官由双方均分,每方分得半子。这一手A类负着,既平衡了双方着子的手数,又使白方贴出了1子。

(采用等子比路的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若在回填死子后“默认”盘内为等子局面,只数路不数子,则这一手A类负着可以省略。关于路点的概念,见后文)

2、B类负着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由白方从己方棋子所围地盘中取下一枚己方的棋子——这便是白方下出的一手B类负着。下B类负着取下一子所产生的一个空点成为己方的一个“路点”。这一手B类负着既平衡了双方着子的手数,又清楚地表明了白方因收后而多下的那一手棋(通常是多收了一个单官)有多得1子(1路)的利益。

(采用将子与路合并计算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时,因子与路等同,故这一手B类负着可以省略)。

说明:

(1)负着使手数减1,因此不论是A类或B类负着,都可以实现对局者双方手数的平衡或曰偶数休止。

(2)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负着之子不应于做棋时回填。

请阅《论负着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一文

第二十六条、计活子规则的A版与B版

1、A版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白方应下出一手A类负着贴出1子来作为对黑方的补偿并平衡争棋的手数。

若对局者双方中有一方坚持要收完单官,那么就应该收完单官而后再结束争棋。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情形下,白方在争棋阶段多下了一着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收了一个单官)。本版本认为白方多下了一着棋应看作是白方捡到的便宜,因此,白方应贴出1子来作为对黑方的补偿(这与白方因先下子握有主动权而对黑方作出贴子的补偿是两码事)。这样,白方便不会因收到最后一个单官而获得任何利益。

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白方的这一手A类负着在向黑方作出贴1子补偿的同时,又可在回填做棋后使两方局子(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的数量获得平衡,从而使数路法合乎其“等子比路”之原理——这对于数路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规则之A版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因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要贴1子,故可以由后下子的黑方收一手单官来实现偶数休止,而不必再去收完其余的单官(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均分);也可以完全不收单官,且于回填做棋后默认两方子数为相等,通过比路来计算胜负。

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回填做棋后“只数路不数子”这样的操作程序就在白先又收后时使白方贴出了一子——唐代数路法就正是这样来使棋局适时地休止的。

(请阅《唐代数路法中隐含着A类负着之我见》一文)

由于在确认收后方时会出现一子之利的相争,本规则之A版会产生出“无争局面”的新概念,它是合理的,是围棋规则的一个进步。

(请阅《论A类负着的合理性与无争局面新概念》一文)

2、B版

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白方应下出一手B类负着来将己方的一个子换成己方的一个路点并平衡棋局中双方的手数。

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多收了一个单官)的情形下,白方在争棋阶段多下了一着棋。B版认为白方在争棋阶段多下了一着棋应看作是白方争到的权利,因此,白方勿须对后下子的黑方作出补偿。在这样的认识下,白方会因为收到最后一个单官而获得1子之利。

B版要收完单官来使棋局休止(当盘面剩有的单官数量为偶数时,也可不必收完单官,未收的2K个单官上视为有黑、白棋子各K个)。在先下子的白方收后的情形下,若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做棋时应由白方下出一手B类负着或由后下子的黑方下出一手虚着来平衡回填做棋后两方局子的数量。若采用将子与路合并计算的数子法来计算胜负,这一手B类负着或虚着可以省略。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数路法来计算胜负时,白方下出的一手B类负着,清楚地表明了白方收到的最后一个单官有1路价值,这对于说明路与子的同一性及数路法与数子法的同一性是有意义的。

鸣谢:

TOM棋友论坛的网友还我半桶水曾建议取消“平衡手数”的说法,认为争棋应顺其自然,其手数勿须平衡。笔者赞同这个意见,在此衷心感谢还我半桶水的指教。另一方面,考虑到“着手相等”的说法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我认为“平衡手数”的说法也可以继续使用,但要明确它所平衡的不是争棋的手数而是棋局的手数——“平衡手数”的那一着棋不是在争棋阶段而是在做棋阶段下出来的。同时,要讲清数路法中的“平衡手数”其实质是“平衡回填做棋后两方盘内棋子数量”的道理。

第二十七条、一虚为界——使A版简易化之设计

黑方先提议休止(或黑方先下出虚着)时,白方贴1子——这便是使A版简易化的设计。

本规则之A版在确认收后方时会出现一子之利的相争,从而产生出“无争局面”的新概念,在当前多种围棋规则并立无法实现统一局势下,立即推出这个创新是不明智的。为了使传统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盘面无争”概念保持不变,特作出上述使A版简易化的规定。

按A版,当甲方先提议休止,但乙方拒绝时,由甲方下一手虚着,再由乙方续下,棋局继续进行,直至休止。这里,甲方的这一手虚着(即全局第一手虚着)便将休止前的争棋分为了两个阶段:空枰至一虚为第一阶段,一虚后至休止为第二阶段,各阶段的最后一手实着为该阶段收后之着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简易化后的A版以“一虚为界”,只在空枰至一虚这第一阶段关心由哪一方收后并作出了“先下子的白方收后时贴1子”之规定(即,黑方先提议休止或黑方先下出虚着时,白方贴1子),不去关心第二阶段由哪一方收后(第二阶段白收后也不贴那1子)。

又,当甲方先提议休止,且乙方同意时,棋局便休止了。这时,双方皆确认乙方为收后方,并无争议,争棋便只有从空枰至休止这一个完整的阶段了(也是第一阶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