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侃侃房地产,说说社会变迁”系列之一:虚虚实实话刚需 -- 天子码头

共:💬20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虚虚实实话刚需(三)房地产里的需求该怎么算

第二节 房地产里的需求该怎么算

在商品经济里,供给和需求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楼主之所以罗里罗嗦地前面写这么多,就是想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关于房地产的供给是比较好计算的,直接看建成的房子数量多少就可以了,这一点估计谁也不会有异议。但是需求怎么算呢?或者说市场上到底需要多少房子呢?这个算法就比较多了。

如前所述,所谓“刚需”是跟城市化(年轻人要进城)和婚房(要结婚、先买房)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兼顾拆迁户的需求。如一份报告称:“城镇家庭的形成是城市住房需求的主要来源,即传统意义上的刚需。刚需可以拆分为城市青年结婚,农村大学生在城市就业,农民工进城以及旧城改造所形成的拆迁户。”基于这样的理论,很多个人和机构在计算“刚需”的时候,就是围绕这几项展开的,其中尤以婚房的需求为重点。如2006年的另一份报告称:

[/QUOTE]“据调查, 80%左右的年轻人都是先购房后结婚的。2006年被称为房地产自住年,而自住客户群中最具刚性需求特质的就是结婚购房。……我们可以假设今年 15万对适婚人士中有 80%需购婚房,每套婚房的面积为 80 m2,考虑到一部分人婚房需求会转向二手住宅,预期有 60%的新人会选择购新房结婚,则今年全市的婚房需求面积可以预测为: 15万 ×80% ×80 m×60% =576万m2。”

以上类似的分析,在很多与房地产相关的研究报告和新闻里,都会出现,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这些分析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

在经济学上,需求至少是由两部分要素构成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没有支付能力则无所谓需求。单纯的购买意愿只是反映了消费者的主观愿望,不构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

严格来讲,上面这段话算不上什么高深的原理,甚至即使没学过经济学,只要稍微细心,从日常生活之中也能总结出来。譬如不同的产品生产商,都会有自己特地的目标消费者。奢侈品主打高端消费人群,低端产品则面向以工薪族为主体的中低收入者。制造奢侈品的不会指望通过工薪族扩大市场占有率,尽管工薪族购买意愿很强大,但他们没购买能力;同样,造低端货的也不会指望有钱人挥金如土成为自己产品的大主顾,尽管有钱人不差钱,可是他们的购买意愿却很低。

但到了房地产,事情却好像变了。在很多房地产商和研究者眼里,只要年轻人想买房,他们就是房子的需求者,至于钱什么的,真成了浮云。由此甚至导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刚需”→高房价;更高的房价→更多的“刚需”。如果回到以购买力为基础来定义需求,就会发现上面的结论多么荒谬,但在今天的中国,确实有很多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可以说,购买力是“刚需论”在逻辑上的一个死穴。而如果把购买力这个要素考虑进来,关于房子“是供给过剩还是供给不足”的问题就更明朗的。考虑到外国人来中国安家落户的,目前还是极个别的现象,市面上的房子绝大多数终究还是要卖给中国人,因此我们只要研究下中国人收入增长的状况就可以了。尽管坊间对官方发布的经济数据一直有质疑之声,但要说近三五年来,中国房价的增长速度一直是高过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估计谁也不会有疑问。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增长的速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而当房价上涨的速度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速度增长的时候,必然决定了对房子真正有购买能力的需求在不断减少。

在中国,新购住房里相当一部分是结婚用房,但刚工作了几年的年轻人,哪里有那么多钱呢?即使是只掏首付,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于是他们的父母也进来。为了让晚辈能买得起房,许多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不惜倾囊而出,将半生的积蓄也投到房子里了。但即使是这样,购买力的增长的速度还是跟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对所谓的“刚需”们来说,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和自己未来二三十年消费能力之和,已经是他们对房地产最大的消费能力,而当这个最大的消费能力还是无力承受越来越高的房价时,他们只能绝望了。

这种对房价的绝望不仅体现在年轻人买不起房。“买不起房可以先租房”、 “租房也比当房奴强”,这是很多反对当房奴的人坚持的观点。但问题是房价的不断上涨必然会带动房租的上涨,尤其是在一个物价不断上涨的时代,房主就更有理由去涨房租了。而当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发现自己微薄的薪水连房租也要承担不起的时候,他们就必须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要么离开这座给了你梦想的城市;要么留下来,但要承受更恶劣的居住条件。而当“蜗居”、“蚁族”、“拼租”、“胶囊公寓”这些词不停地在媒体上出现的时候,显然是微薄的收入在日益上涨的房价、房租面前最无奈的写照,也是新时代年轻人的一曲悲歌。

但是在持“刚需论”的房地产商眼里,这些是无需考虑的。在他们看来,房价上涨越厉害说“刚需”求越多,你买不起,总有人能买得起。总之,现在想买房的人太多了,所以房价这么高,如果要怨,就怨为什么这么多人想买房吧。

“刚需论”的逻辑是荒谬的,而顺着“刚需论”衍生出了的各种理论自然也禁不住推敲。如现在年轻人结婚,女方往往会有自住房的要求,于是很多人便把高房价成因推到了所谓的 “剩女”身上,在网上甚至因此引发了许多口水战。可是女方在提出房子要求的时候,能显著带来购买力的上升么?就算买房的时候女男双方共同出首付并还贷,但由此带来的购买力的提升能跟上房价飙升的速度么?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显然所谓的“剩女”们是无辜的。或者说,她们对婚房的诉求,最多给中国房地产这座“摩天大厦”添了几块砖、加了几块瓦,还远远谈不上是什么“决定性因素”。

“因为想买房的人太多,所以推高了房价。”这是“刚需论”最直白的表述,而这种逻辑本质上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样的,片面夸大了人主观意愿的作用。当年最疯狂的时候,确实有人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深信不疑过,若干年后,后人们会怎么看待我们关于“刚需论”产生的各种奇谈怪论呢?

讨论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政府为什么急急火火地搞保障性住房了:现在市场上不缺房子,但缺大家买得起的房子!套用政治经济学里的术语,对目前中国房地产供求关系最概括的一个表述应该是: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本节完,待续)

次节预告:“有钱人”撑得起一线城市的房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