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 -- 古城老农

共:💬16 🌺2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流温峤胜一流

《世说新语.品藻》:“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

魏晋时盛行人物品鉴,社会上的贤人和闲人们聚到一起,喜欢谈论当时的著名ID。温峤被认为是二流人物里拔尖的,或者说一流人物里垫底的,每当人们把一流人物,王导、王敦、庾亮、郗鉴、何充、卞壶、陶侃、祖逖......快要说完的时候,温峤就很紧张,脸色都变了,惟恐说不到自己。

温峤被评为二流人物,估计跟他当时身份有关。他是刘琨派到江南的劝进使,此前只是刘琨的手下(右司马),算是参谋长吧,自己并没有任职朝廷公卿封疆大吏的资历,又是孤身南来,没有实力,不象郗鉴、祖逖,各自还带了一大帮流民,所以不被人看重也是自然。说实话,能以这样的条件得到“第二流之高者”的评价,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温峤的表现却非常出色,不但很快在东晋朝廷里站住脚,而且在两次重要变乱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次是王敦第二次发兵建康,一次是苏峻之乱,前一次他是平乱的前敌司令,后一次更是实际上的总指挥。

苏峻之乱时,陶侃因为实力最强,被推为盟主。开始打了几仗都失利,陶侃有些泄气,发脾气说要先回荆州。温峤说:“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公若违众独反,人心必沮。沮众败事,义旗将回指于公矣。”当时形势不利,陶侃如果西归,联军有散伙的危险,这时温峤没有好言劝慰,苦苦恳求,反而辞色甚严,甚至说“义旗将回指于公矣”。一向不为人下,吃软不吃硬的陶侃也被温峤震住了,于是留下齐心攻灭苏峻。

温峤那番话,倒是很有刘琨的风格。刘琨也是不管处境怎么艰难,说话从不垂头丧气,总是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刘琨在北方对阵刘聪、石勒,负多胜少,形势也愈益不利,但他听到祖逖北伐就说“吾枕戈待旦,志枭胡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晋元帝赠给他名刀,他又说要用这刀亲手杀了刘聪、石勒,好象胜利在望一样。以前曾经受以成败论英雄的影响,觉得好象是大言欺人,后来阅世读人渐多,才体悟有的人英豪天纵,愈挫愈奋,不但非常人所能企及,甚至非常人所能理解。船山先生临终自提墓石,云“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天从致”,张溥则以为刘琨“武侯(诸葛亮)、武穆(岳飞)之间,一人而已”,盛赞如此,非无故也。

不过温峤好象给自己的定位也并不高,只要能在一流人物里挂个号就心满意足了。苏峻之乱平后,庾亮激变引起众怒,王导表现平平声望大减,温峤则一跃为众望所归,大家都希望由他辅政。可是温峤向来佩服尊重王导,他曾一见王导就许为“江东管夷吾”,不愿夺王导的权,执意不肯,坚持出镇江州,不久病殁,“江州士庶闻之,莫不相顾而泣。”

人经常会过高估计自己,这样的人数不胜数,象温峤这样具备出众才能,却又由衷认为自己不够格当一把手的人,却并不多见。我觉得粟裕有点象他,运筹决策毫不迟疑,可是总觉得自己当不了司令员,一定要请陈毅在上面心里才塌实。

好在历史对他们是公正的。房玄龄修《晋书》,将温峤与郗鉴合为一传,是认为他们两人才堪称东晋一朝真正的“社稷之臣”,温峤甚至还在他自以为望尘莫及的郗鉴前面,而且这种评价一直得到后世的认可。在后人眼里,温峤不但是东晋初年的第一流人物,甚至在第一流人物里也出类拔萃。温峤在天之灵有知,或者在稍感不安之余,也会喜出望外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