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蜀汉何以亡耶 -- napolen

共:💬26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蜀汉何以亡耶

NAPOLEN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千古绝句道出了人们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敬佩与惋惜之

情。在人们一般看来,诸葛亮神机妙算,事必躬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

里之外。三分天下,蜀汉基业皆孔明先生一手策划,又兼辅佐幼主,鞠躬尽

瘁,堪为道德楷模,当真是天下第一圣贤,古今无二完人!

然而,距"星殒五丈原"并没有多久,刘禅就向兵临城下的邓艾自缚而降,诸

葛亮苦心经营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这样的结局似乎与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

象太不相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蜀汉的最终灭亡呢?

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这是由于蜀汉只有

益州一州之地,其实力较之统一了北方的曹魏远逊,因此必然会失败,其灭

亡只不过是迟早问题而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看法很时髦,似

乎也很有道理。但细细一推敲就出了问题。强的就永远会强?弱的就无论如

何也强不起来?果真如此,那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兴衰更替又作何解释呢?刘

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之时,何其弱也!然而不久便能够在

赤壁与东吴合军大破曹军,又夺取荆州,长驱入川,荡平汉中,取得了三分

天下的地位。在拥有西川五十四州广大之地后,蜀汉反而因为"实力太弱",

而"必将走向灭亡",岂不怪哉?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人才不足是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南宋著名学者陈亮甚至

说:"吾尝论孔明而无死,则仲达败,关中平,魏可举,吴可并","天不相蜀

,孔明早丧",因而蜀汉才灭亡的。

应该说"人才说"是比较能击中要害的,在当时各方实力悬殊并非天差地别的

情况下,最终谁能取胜取决于谁拥有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陈亮将一切归结

于诸葛亮的早死,虽然可能犯了将问题简单化的错误,但也说出了一个重要

的问题,就是诸葛亮一死,西蜀再也没有了第二个诸葛亮。人才的馈乏,造

成了蜀汉的败亡。

纵观蜀汉政权的发展史。初期尽管刘备失势落魄,几度全军覆没,但总有一

帮文臣武将舍命相随。到了全盛时期,蜀汉武有"五虎上将"与魏延等人,文

有卧龙、凤雏、法正、马良、蒋琬、费掉等人,可谓盛极一时,蜀汉政权的

实力此时也达到了顶峰。然而盛世一过,随着刘备和一批将领谋士的去世,

却没能有新的人才出现,蜀汉也就人才凋零了。直弄得"蜀中无大将,廖化作

先锋",虽有一个姜维也无济于事。到了邓艾偷渡阴平,出现在成都城外的时

候,城中空有兵马数万,竟无人能出面主持大局,只得开城迎降,真正可悲

可叹!而其它两家却并非如此。曹操在时,"推心待智谋之士",荀??、郭嘉、

荀攸、贾诩、程昱、满宠、张辽等大批人才聚集在他周围。曹操死后,又先

后出了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邓艾、钟会等一批批人才,所以国势长盛

不衰,最终统一了全中国。东吴虽然略弱,但也先有周瑜,然后有鲁肃,继

而有吕蒙、陆逊、诸葛恪、陆抗等人,堪称人才辈出,因而也能割据江东较

长的时间。

那么造成蜀汉人才仅昙花一现就迅速凋零,后继无人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夫之是这么说的"巴蜀、汉中之地隘矣,其人寡,则其贤亦槿矣。故蒋琬死

,费掉刺,而蜀汉无人"。果然是这样吗?只要我们暂时抛开一下对先贤的崇

拜,就可以从这位大思想家的论断中看出问题来。巴蜀、汉中之地诚隘,其人

诚寡,那么新野一个区区小县又如何呢?在那样的情况下,刘备可以找到诸葛

亮,可以有徐庶、伊籍、刘封等一批人来投奔,在拥有了东西两川的广大地区

之后,反而找不到人才了"其贤亦槿"了,岂不怪哉?

韩愈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确是这样,有没有人才其实并不

是问题,问题在于有没有人能去发现并使用这些人才。而令人遗憾的是,诸

葛亮并不是一个"伯乐"。

说句良心话,诸葛亮还是很重视人才的。他在《将苑》中提出了考察人才的7

条标准"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究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

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应该说,这是一套很完

整、很系统,很全面的考察人才的标准。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上。诸葛亮"明察

则短而必见,端方则有瑕而必不容",但问题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孔明自己几乎是个完人了,因而也总想用完人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但天下

哪有那么多完人?绝大多数人才总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求全责备,就会"以

二 卵弃干城之将","以寸朽弃连抱之材",最终一无所得。

魏延长于奇谋,英勇善战,有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才能。而孔明却抓住他"

不肯下人"的缺点不放,始终用而不信,最后还要弄点小花招,非激反了他,

再杀掉不可。马谡本是个颇有见地的参谋型人才,但在实战上显然还缺乏经

验。而孔明却偏偏一下子就把他放到一个独当一面的关键场合上去与优势魏

军作战,一旦失败,就死心眼的非要杀了不可。其实斩首可明军法,军棍,

革职,徒流就不能明军法?难道真的非采取那样极端的做法不可吗?李严长

期镇守白帝城,负责东方防务,本是个有用之才。只因一次运粮不及时,又

文过饰非,就被孔明一棒子打倒,再不录用,直到最后大哭病死。长水校尉

廖立,"自谓才名宜为孔明之副,尝以职位闲散,怏怏不平"于是孔明便看不

惯他,"废之为庶人"。其实他自己那么有报负,而且能当上长水校尉也已经

很不容易了,也许有些才能,不妨一试嘛。光是觉得他"狂"就废为庶人,那

孔明在隆中时常"自比管乐",又何尝不狂?

刘备、曹操等人在这方面就要远远胜过孔明。庞统在耒阳纵酒百日,不理政

务。刘备就没有来个"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开除了事,而是派张飞、孙乾去

考察实际情况,在了解到庞统确有过人之能后,立即委以重任。法正在西川

原多有行为不端之处,而刘备不拘小节,信之用之,在争夺汉中的战斗中发

挥了很大的作用。还有骄傲自大的关羽,纵酒坏事的张飞……这些人若是到

诸葛亮手里,能否发挥那么大的作用恐怕就得打个问号。就是孔明自己,要

是刘备非要先按那7条好好审察一番不可,恐怕也得一辈子在家种地了。而曹

操则更爽快:有德未必有才,现在需要的是人才,所以不用管什么德不德了,

"唯才是举"!正是因为刘备、曹操能够坚持正确的用人方针,才能够发掘出一

大批人才,开创基业,而诸葛亮的做法则必然导致后继无人,直至亡国灭种。

齐桓公曾经问管仲"寡人好声色犬马,会不会不利于霸业?"管仲说:"那些都

是小事,于霸业无损。为霸者担心四件事,一是不知贤,二是知贤不用,三是

用贤不任,四是用贤并用小人。"诸葛亮就非但不知贤,而且知贤不用,用贤

不任。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自己"食少事烦,其

能久乎"不说,连底下人也给弄得什么权都没有,无事可做了。主簿杨锸劝他

以"陈平不知钱谷之数""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他却说"吾非不知,

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诸葛亮的苦心确实令人敬佩,但他难道就没有想到,终究会有一天必须让"他

人"去接替自己的位置?!到那时怎么办?与其现在一切包办代替,不如好好

去煅炼"他人",让他们"似我尽心"!

诸葛亮就像是一颗明亮的巨星,在它的光芒之下其它闪光的星星通通被掩盖住

了。蜀汉不是没有过出人才的苗头。能言善辩,三言两语间说服东吴的邓芝;

以一篇"天论"使吴使五体投地的秦宓;在三郡皆反,孟获大举进犯的困难条

件下坚守永昌,力挽狂澜的吕凯、王伉;街亭之战中表现出相当指挥才能的王

平;诸葛亮自己都称为"良实"的董允、郭攸之、陈震、向宠……都曾经发出过

耀眼的闪光,如果好好培养,在这些人中未必不会产生孔明第二或者至少是

法正第二、马良第二。然而,就像参天大树之下长不出新的的幼苗一样,在

孔明这颗巨星的笼罩之下,他们最终都默默无闻,没能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

材。

再夺目的明星也有堕落的一日呀!星殒五丈原之后,天空立刻变得漆黑一片,

没有任何星星能够代替巨星的位置。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起拿破仑,这位巨星也总是喜欢亲自指挥作战,这使他赢得

了无数次胜利不假,但同时也使他手下的元帅们都成了只会听令,不能独当一

面的木偶。结果在后来的战争中,拿破仑所在的地方虽然能取得胜利,但他一

旦离开,就会是接二连三的失败。或许,这是那些"巨星"们的通病吧,总觉得

别人笨,不可靠,放心不下,于是事事都要自己干。但他们没有去想想,不给

别人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别人如何能成长为像他们一样的巨星?

在人们的心目中,刘备懦弱无能,动不动涕泪交流,与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简

直是天差地别,就连成都的昭烈陵也被后人改成了武侯祠。但是,刘备尽管自

己无用,办不了事,他却可以找来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一大批能人来为自己

办事。诸葛亮虽然自身能力非凡,但竟找不出几个能代替自己,帮自己办事的

人!论将才,刘备确实比诸葛亮差得远,但论帅才,刘备要远在诸葛亮之上!

苏洵在《管仲论》中说:"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

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蜀之兴也,吾不

曰孔明,而曰刘备;及其亡也,吾不曰刘禅、黄皓、谯周,而曰孔明

1999,12

元宝推荐:桃李不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