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个动车调查报告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河 -- TrueSam

共:💬147 🌺96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俺还是坚持就事论事:事故分析以及一些疑惑

俺的第一原则是就事论事。发生了什么很重要,为什么发生更重要。

出事的首要原因是设备,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这台设备最初用于合肥,为了解决网络不通的问题。合武线用了光纤网,合宁线用了以太网。红桃K张骥翼为此丢官。这个俺要为老张鸣个不平。如果两段网采用不同标准是不允许的,那当年就应该改,而不是拖到现在,出事了再说不允许要处理。要是两段网采用不同标准是可以解决的是允许的,那今天也不能是处理老张的理由。合武线采用的是LKD2-T1的前身,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必须加一个类似协议转换之类的模块,才能和合宁线的以太网通讯。对LKD1-T的升级,是由方块9陈锋华提出的。他作为通号院列控所所长,向上级通号院提出升级要求,是其职责所在,他的日常工作绝不可能是科研。

事实上铁道部的科研管理还是很严格的。就功能来说,这是给一个现成设备加一块通讯板,变成一个新型号的事。铁道部有一个技术预审查,共有黑桃A、红桃A、草花A、黑桃K、方块K、黑桃Q、红桃Q、方块Q等一把大牌都栽在这个“技术预审查”上,都是铁道部处级司局级和部级的领导。其实你想,他们根本不可能从技术上把握这个事情。铁道的“电”系统是“四电合一”,除了出事的信号系统,还有通信、电力、牵引等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一大堆类似的技术改造项目,他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技术水平来给你一个个“预审查”,我估摸着到最后这些审查都是走过场。

好,下面说这个设备研发。调查报告讲到的没有固定团队,图纸缺失等。项目的负责人是黑桃8叶锋。以下是俺的一点推测。PIO板的程序里,有正常操作,有异常处理。比如现场传感器坏了,要使现场信号“导向安全侧”,全亮红灯。但是这个异常处理是需要资源的,比如中断啦,内存啦等等。这个老叶呢,他手头也有光纤网和以太网转换的现成程序,把它加到旧型号LKD1-T的处理程序中去,升级到新型号LKD2-T1,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这段网络协议转换程序占用了PIO板的异常处理的资源,所以一旦PIO板检测到现场异常时,就不能转入通常的异常处理程序,表现在723当夜,一旦现场设备雷击损坏,信号灯没有“导向安全侧”。

叶黑8之所以没有组织正规的项目开发组,或许是因为太简单了,网络转换程序都是现成的,拼上去就行了。至于这个设备的定型测试嘛,我敢肯定老叶没有把所有的通路按规程走全。

读这个调查报告,最大的疑惑是:甬温线是谁具体安装设备的?验收签字的人又是谁?看报告,甬温线四电集成由通号集团和中铁电气化局联合中标。只看到方块J荣亚清是合武段的施工方项目经理。那甬温线的项目经理是谁?不知道,又是谁代表甬温线签字验收的?不知道。其实俺觉着吧,这两位应该也对设备验收要求、流程很清楚,责任仅次于设备研发的老叶。一般来说,新设备在安装调试阶段,会暴露出研制阶段隐藏的问题,软硬件会有一些改动,补丁就是这样来的。要不就是老叶自己既研发、又安装、又调试、又自己接受下来?

俺的第二原则是看热闹。事情出了,谁谁谁该背黑锅,谁谁谁该放一马,这个俺就是看看热闹了。俺天朝有个惯例,追到省长部长为止,其实俺最希望一直往上追,越高越热闹越好。

当年马谡失街亭被斩,诸葛亮自贬三级,可是王平屡次劝谏,最后得到封赏。咱这个事故,大家可以数数54张牌,当真是沾点边就死,已经死的要再踏上一只脚,没有王平。在这种情况下,高阻竟然平安无事,确实是个异数。

通宝推:木雅之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