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往事忆趣”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楔子 -- 习之

共:💬144 🌺65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打会在七十年代还比较普遍。

俺没参加过,有的地方先拿钱的要多出点。

  留声机的比较详细介绍:

  最早的留声机是无电的,动力靠手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就象这种,还可以录音,使用时要不停地转手把,录放音介质就是左边那个圆筒涂上硬蜡,录音时针尖刻上细纹,细纹的左右摆动就是声音信息。这么大个圆简交换也不方便,大概只能上展会演示用了。

  为了使用方便,录音介质使用胶木唱片,可以成批发行,生产时做好模具一压一片,运输也比滚筒方便多了。加了发条储能,上紧发条后就能坐下听了,但这个没法自己录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为没电,发声靠唱针在细纹带动左右摆动再带动唱头上的振动片(如下),声音不大,但一间不太大的安静房间里也够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约在60年俺上小学时,音乐课上还用过这种留声机,全班4、50人坐在一起都能听见。

  在某些场合下上面那种声音就嫌小了,于是加上喇叭扩音,可以在小型舞会上用。这也是没电的,算是机械扩音吧,实际上就是增大能量转换效率,并把能量集中发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了电子管以后,电扩音开始用在留声机上,声音就可以“无限”扩大,留声机的体形也变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因为经济发展较晚,等留声机在中国普及时电子管已经变成晶体管,所以电子管的留声机在中国很少见。

  到用电的时候,名称已经变成电唱机,严格地说留声机与电唱机是不同的。

  一些具体技术也有了进步,早期的唱片刻录纹路较粗,一张唱片只能刻一首曲子,后来可以刻得很细,一张可以刻七八首到十几首,所以唱片有粗纹和细纹之分。有了细纹之后,唱片可以做得比较小,小唱片直径不到原先的一半。精细工艺的提高,唱片转速降低也能保持放音质量或比原来高,国内见到的早期是78转,慢速的是33转,转速降低录制密度也可以提高。七十年代生产的唱机还是双转速的,以后逐渐变成只有一个33转。早期的那种黑色唱片是热固型塑料制成,压制时需要保持一段时间等它固化,小唱片是热熔型塑料制造的,压制效率要高得多。

  以前的唱针是钢制,耐磨性不好,要求放一曲就换一根,否则磨秃了会损伤唱片。国内七十年代开始用宝石唱针,好象是红宝石做的,可以一直用到不能用为止,省去换唱针的麻烦。上面这张照片用的还是钢唱针,所以还有个装唱针的小盒子,黄色的那个,用宝石唱针的没有这个盒子。

  七十年代国内生产的电唱机还有用发条驱动的,我在七四年买的还是,以后就变成电动机的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