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往事忆趣”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楔子 -- 习之

共:💬144 🌺65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往事忆趣”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楔子

    “往事忆趣”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楔子

    习 之

    有一天,我在北京市档案馆查阅有关历史资料的档案。午休时,和一位中央党校的在读博士生聊起了几十年前的一些往事。殊不知这些在我看来极其平常的小事,却引起了这位在读博士生浓厚地兴趣。他说,你说的这些事情,极其鲜活的反印了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那个特殊时代的特征,是我们在教科书中、档案馆里所查阅不到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历史资料。建议我把它写出来发表。

    我采纳了他的建议。

    之后几天,我尝试着写了几个故事,通过E-mail给这位在读博士生发了过去。没过几天,我收到了他的回信。他在信中说,“……您的五篇作品我都仔细看了,都是佳作,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打会”的故事》,《吃脚鱼的故事》,《见荣誉就让的故事》这三篇,感觉它们的时代色彩更浓,更能以小见大,让像我这样改革开放以来长大的人更真实地了解毛时代的社会生活。当然,其他两篇作品也是很有意思的。建国后的社会史研究方兴未艾,需要像您这样的过来人多写一些这样的故事,以类似口述史的方式补档案史料的缺憾.……”。

    他的来信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我决定就这类题材好好地写一些东西。粗略的筹划了一下,这一类可写的故事就不下十好几个,我想,以后还会慢慢想起来一些的。于是我决定:在网上将这些写好、修改好的故事命名为“往事忆趣”系列故事陆续发表,大约半月左右一篇。祈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故事中的问题也在所难免,也祈望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来函可寄E-mail: [email protected]

    吃脚鱼①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一

    习 之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

    那是一个典型的短缺计划经济时代,一般紧俏一点的物资都是要凭票供应的。比方说,布票、棉花票、糖票等,就连我们现在每天都可以随便买得到的猪肉,都要凭每月限量发放的肉票供应。

    一个月末的一天,我那个久未回过老家的岳叔远道而来看望他的大哥——我的岳父大人。岳父大人请我过去做几道好吃的菜招待贵客。并高兴地拿了五元钱(大约相当于现今的一百元多元②)让我去采买。

    泰山大人的指令是下了。这可愁煞了我这个执行指令的人了:时至月末,那有限的肉票早已告罄。找左邻右舍借吧,情况也都是如此。“自由市场”③也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④的缘故,基本上没有什么鸡鸭鱼之类的荤菜可买。还算是我有点福份,遇到了一个拎着两只脚鱼来卖的老农。我急忙上前去询问。才七角八分钱一斤。价钱可以。用秤一约,两条脚鱼正好两斤。虽然当时的脚鱼身价低微,是属于那种一般布衣百姓吃的下脚货。但它总归也还算是“有眼睛的”⑤荤菜吧,于是,我赶紧把它买下了。

    我拎回这两条脚鱼,回家做了一道红烧脚鱼款待我那“来得不是时候”的岳叔。上桌吃饭的时候,我面带愧色地对岳叔说:“真不好意思!肉票早没了,借都借不到。幸好还买到了两条脚鱼,只好凑合凑合了,呵呵呵呵!”岳叔“深明大义”,表示非常理解。还一个劲夸我的红烧脚鱼做得地道。

    大约又过了十五六年,岳叔又回老家看望我的岳父大人。

    这次,可不是上次那样“寒酸”啦!我鸡鸭鱼肉地做了一大桌菜,外加红白二种酒水和听装饮料。但这些却都不为岳叔所心动。他细语轻声地对我说道:“哎!这些菜,现在差不多天天吃。吃得都有些腻了。你还是买两斤脚鱼,做道红烧脚鱼吧,我对那道菜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一听,即刻尖叫起来:“岳叔,你该不会是打家劫舍吧!现在的脚鱼是二百八十八一斤呢!两斤脚鱼,差不多是我半年的工资耶!”

    大家都乐了!

    岳叔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诙谐、得意的笑容。

    ————————

    注释: ① 脚鱼,即鳖。南方又称其为水鱼、团鱼。北方大

    多称其为甲鱼、王八。

    ② 我是这样计算的:当时五元钱可以买二斤猪肉、三

    斤重的活鸡一只、二斤重的鲜鱼一条、三五只鸡

    蛋;现在买这些食物大概要花上一百多元。

    ③ 自由市场,相当于现在的农贸市场、早市。

    ④ 割资本主义尾巴,当时的专用政治词汇,即禁止非

    集体饲养猪、牛、羊、鸡、鸭等。

    ⑤ “有眼睛的”荤菜,当时家乡人称用动物的肉做成

    的菜叫“有眼睛的”荤菜。

    通宝推:atene,打发时间,滴滴涕,njyd,不远攸高,
    • 家园 刚接到的通知,我已经被正式接纳为正式会员,

      谢谢各位河友的大力支持!

    • 家园 各位河友,我的“往事忆趣”系列故事

      遵铁手的意见,从“之十一”起,将“另外发主题重新盖楼”,不过,将会把原来的之一到之十链接在一起,谢谢你们以往对本人拙作的喜欢,敬请各位届时抬爱!

    • 家园 【原创】士林布①褂子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十

      士林布①褂子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十

      上个世纪中叶,人们的衣着有二个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一是,一件衣服至少要穿个十年八年的。有的还要家传几代人。有一句当时民间谚语可以为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二是颜色单调,只有黑色、灰色、蓝色、藏青色等很少的几种。一般很少有人应季添置衣裳的。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是我一九七零年进厂后不久,老班长讲给我听的一个发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的故事。

      一天,老陈穿了一件新制的士林布褂子上班来了。这可是一个头等新闻啦!全班组的“弟兄”们都跑过来“围观”。原来,老陈请了几天假,回老家做了一个“五十大寿”,老伴为他做了这件士林布的褂子以志庆贺。老陈这个高兴啊!他这一辈子,正宗的穿像这样新衣服,那可是鸭婆子进秧田——那是有回数的哟!平常人们见到的老陈,上班就是一套工厂发放的工作服,下班就是一套补丁摞补丁的蓝色的咔叽布中山装。穿这样全新的士林布的褂子,在老陈的记忆中,除开刚进厂的时候和做新郎倌的时候穿过以外,好像再也没有穿过。穿的都是他的父亲,甚至是他的爷爷给他留下的颜色泛白、不知打了多少个补丁的衣裳。穿着这件士林布的褂子,真有点春风得意、神采飞扬的味道了。这不,今天他这就穿着这件褂子进厂,要到“弟兄”们面前“显摆显摆”来了。

      老陈的几个“死党”想要打“秋分”,凑在老陈的耳朵边细声说道:“穿新衣裳,还不请一下客?”老陈心里高兴,看着“死党”的份上,就爽朗的答应请每人去“国营”②吃一碗三鲜面。并再三嘱咐,仅限几个“死党”,行动注意保密!

      下班后,几个“死党”悄悄地来到“国营”,老陈正要交钱买“筹”③,呼啦啦一下不知从哪出来的,全班组二十几号“弟兄”差不多全都在老陈面前亮相了。不知是谁泄露了这“军事秘密”。老陈心里急了,这怎么办,一碗三鲜面要五角多钱,二十几碗还不得十几好块呀!一个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就不翼而飞了。不行!不行!这在老伴那是不可能报销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老陈想溜。 “弟兄”们你拖我拽,死活不让。老陈说,“你们不是因为我置了这件士林布褂子吗?一件士林布褂子也不过十来块钱,还抵不上二十几碗三鲜面的钱呢!得,我把它留给你们吧!”说完脱下那士林布褂子,飞也似的溜跑了。

      “弟兄”们拿着这件被老陈留下的士林布褂子,面面相觑,齐声叹嗟:“哎!羊肉没吃成,还惹得一身膻,还得给他送衣回去!”

      老陈的士林布褂子的故事后来我又不知讲给多少后人听过,但那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光荣“革命传统”,却因为时代的变迁,生活的改善、观念的改变,在我这一代就已经失传了!

      ——————

      注释: ① 士林布,当时一种质地较好的、较为流行的蓝色的

      棉布

      ② “国营”,当时家乡人对当地一个国营饮食店的口

      头简称。

      ③ 买“筹”,筹,一种竹子制作的当作已付现金可以

      领取食品的凭证。当时的饮食店是必须先付钱后取

      货的。

    • 家园 【求助】本人正在申请会员认证,请各位好友鼎力支持!谢谢!
    • 家园 【原创】吃豆渣饼的故事—— 往事忆趣之九

      吃豆渣饼的故事

      —— 往事忆趣之九

      习 之

      九十年代初一个春节过后的第一天上班,刚从农村老家过完春节回来的老陆,将他从老家带回的土特产拿到办公室供“弟兄”们享用,一张报纸上摆满了炒红薯干片、猪血豆腐干、炒花生、炒瓜子、火焙豆渣饼……。

      我一眼就看上了那焙得金黄灿灿的豆渣饼。因为我对它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那是一个发生在在上个世纪初那个官方叫做三年自然灾害①或三年困难时期、民间叫做过三年苦日子的时候的故事。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正是一个长知识更是长身体的时期。但在那个时候,由于基本买不到猪肉,连食油都是按每人每月半斤定量供应。肚子里没有油水,自然要求吃得很多。所以,我们是经常是无法吃饱肚子的。我的父亲也因为缺乏营养,得了水肿病。两只脚肿的老粗老粗,用手指按一按腿肚子,肌肉老半天也不能回弹起来。走起路来,老提不起腿。组织上照顾得了水肿病的病人的身体,发了一些豆渣饼。父亲舍不得自己吃,拎回家要母亲焙②好给我吃。每当我看到母亲将豆渣饼焙得金黄灿灿,满屋飘香的时候,我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吃完以后志得意满的睡了。睡在梦乡里作的梦都是得到了更多更香的豆渣饼!后来上语文课,老师叫我们用“梦寐以求”造句时,我都用了这个“典故”,被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好好地嘲笑了一番。

      以后,好多年我就没看到过这种豆渣饼了!

      这次看见了,而且就像我母亲当年焙的那样黄金灿灿的!我的大脑迅速作出指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向前“抢”得了几块。几近“贪婪”地把其中一块放到口中咀嚼起来。口中的咀嚼运动大概也就运行了二三秒钟的时间,便立即停止了。我十分怀疑地看了看那几块尚未进口的我手中的豆渣饼,怎么它不但没有了当年的芳香,而且像嚼着它,就像嚼着已经嚼过多时的甘蔗渣的味道!我毫不犹豫地把那在口中无法再继续咀嚼下去的豆渣饼吐了出来,而且还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漱了漱口。

      我不解地对大家说:“难道现在豆渣饼味道不如以前的好吃了吗?”

      我的提问,引来了大家的哄笑:

      “豆渣饼的味道倒是没有变,变的是你这个人!你现在差不多是每天餐鱼餐肉,美味佳肴,口吃得富贵了,吃得‘刁’了,怎么还能吃得下当年认为香甜可口的豆渣饼呢!”

      我细心一想,是啊,现在的时代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的需求标准也自然提升了,当年我那梦寐以求的豆渣饼只能被新的时代、新的条件、新的标准所遗弃、所淘汰了!

      ——————

      注释: ① 三年自然灾害,指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主要由于政策上的某些失误和苏联向我国索要抗美援朝时的债务,加上出现一些自然灾害的原因,全国出现的大面积灾荒的现象。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官方将其叫做“三年自然灾害”或“三年困难时期”,而民间却一直将其叫做“过三年苦日子”。

      ② 那时基本没有肉卖,食油也是定量供应,更谈不上将豆渣和鸡蛋和面粉去炸。只能把铁锅烧热,将照顾分配来的豆渣饼放在锅内去焙黄而食。

      通宝推:njyd,
      • 家园 现在俺们早餐还在吃豆渣饼呢

        当然是加了鸡蛋,用油煎的~~~

        味道很不错,是豆浆机做豆浆剩下的渣,大家都说自然,呵呵

      • 家园 那几年俺家养了几只鸡,鸡蛋舍不得吃换豆渣回来吃。

        也就是加点菜叶子(也是自己种的)煮煮,有时还是馊的也得吃下去,否则就饿肚子,印象中也不难吃,也许是饿的。

          关于食油,一个月半斤是正常时期的定量,南京那几年是减到二两,你们那里应该也是,全国一盘棋嘛。

      • 家园 想起妈妈讲过的一个事

        姥姥早逝,妈妈从小住姑姑家,也就是我的姑姥姥。

        我们那里吃花生油,花生榨油后的副产品花生饼(我们方言叫masan,不知是哪两个字),平时是用来喂猪的,但在六零年却成了难得的营养品。

        有一次,家里实在没吃的,都出现浮肿了,姑姥爷凭着自己在周围村里不错的人缘,到邻村赊了一点花生饼,为了面子,还要说家里的几头小猪没吃的了。带回来掺点干萝卜缨还是什么别的东西(记不清了)熬了锅汤,让家里的几头“小猪”吃了一顿。这个事妈妈记了一辈子,小时候我不知听过多少次。

        还有妈妈的妹妹,就是我的三姨,也是在那年,有一次吃了棉槐(我们的那的叫法,不知学名是什么)的芽,结果中毒,半边脸都肿的变了形,后来也是吃了点什么别的东西才好了,也是小时候常听妈妈说起的。那是大家也知道一些东西时不能吃的,但为了填饱肚子,只好用清水长时间浸泡后吃(例如棉槐芽),或者磨碎了吃(例如花生壳),好多东西如果吃的太多,是会出人命的,所以需要掺到别的真正能吃的东西里面。有的人就是因为没东西可掺,丢了性命。

        • 家园 现在花生壳也常被人吃,

          只是吃的人可能不知道吃的是花生壳,还以为吃的是巧克力呢!

          • 家园 是否能介绍一下,

            你说的这种花生壳的吃法,让我等也见识见识呀!谢谢罗!

            • 家园 奉劝大家还是别吃

              有些巧克力生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不放可可粉,它的替代物就是磨碎的花生壳和可可香精,不过这都是老黄历了,10年前就是这样了,现在有没有更低成本的替代物,那就不知道了。

              • 家园 长见识了,谢谢!

                我以为又是一个价廉味美的菜肴呢!

                前几天,我在早市看到人家卖西兰花的,在整理西兰花时,将西兰花的菜头截掉一大截,我问他如何卖,他说给钱就卖。我选了大约二斤,他说给一块钱吧。回家将菜头的皮剥掉。将其切成片。放盐腌制了一两个小时,然后挤干水分,加一点红彩椒片(好看),切一点肉片,下锅一块炒,做成的“菜头炒肉片”,既好看(白的是菜头片、红的是彩椒片、黄的是肉片),又好吃(腌制过的菜头,既甜又脆),还有药用功能(预防癌症),真正是一个价廉味美的好菜呢!

        • 家园 花生饼比豆渣好吃多了,豆饼也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