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 九霄环珮

共:💬172 🌺789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哈,不好意思,想起了那句用烂了的小资用语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呵呵,据说这话和胡兰成、张爱玲有关,他们也算是小资鼻祖了。

小资们都是很会感受内心小涟漪的家伙,也都很喜欢去西藏、大西北、大西南,很喜欢表现出对城市的不屑,坚决反对落后地区的商业化和现代化,美名曰:保护民族性。这部《舌尖》,很好地展现了小资对中国食物的看法——一切都是用来摆的,摆好了照张相,多有感觉。如果拍的时候加上点感动的调味料,就可以称之为文化了。

可惜,小资是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接地气,(当然,接地气这个词也有点装,透着居高临下的味道。)接地气就是世俗,就是表现真正的农民、小市民的滋味,而无须借文化说事。

《舌尖》系列最大的问题,就是拍了那么多,却不大能给人带来味觉、嗅觉上的馋,和感觉上的大波澜。因为小资的心脏是受不了大波澜的。在这个系列里,食物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表现据说是很高尚的文化的。

再啰嗦一点,说说文化输出应该靠什么?

西方文化占优势,难道是因为它真的最文化吗?在西人眼里,日本文化被认为能代表东方,难道真的因为日本比中国有文化?

文化不过是战争胜负的延伸。

非洲倒是认真输出过文化,然后呢?非洲收获了猎奇!一个没有拿到军事、经济主导权的国家,是没资格讨论文化输出的,除非它能找到日本那样被豢养的位置,或者,除非它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给西方主流文化添点作料。

所以,没有经济、军事主导权,又不肯输出革命的中国,出来的文化作品,如《舌尖》,必然透着讨好西方的味道,所以片中的文字是那么的销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