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 九霄环珮

共:💬172 🌺789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记录片真不错,强烈推荐。

======================

大自然是一位极其多产的夫人,

她的爱女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君不见在雪山环抱的香格里拉,

在松树和栎树的自然混交林中,

一场雨后有多少松茸正出落得

楚楚动人,正等待着幸运者们

掀开她们头上缝成盖头的松针。

君不见遂昌竹林干净的泥土下,

入冬后有多少冬笋正一身盛装,

秘密酝酿着她们在隆冬的演出;

而在南方,在柳州盛夏的竹林,

身着绿色横格花衣裳的鞭笋们

早已经破土而出,正迎风挺立。

君不见腊月吉林查干湖的鱼群,

正闭目凝神,一动不动,她们

正静静等待着,等待着,等候

冰面上飞驰而来的骡马和渔工,

等候穿着棉袜子和毡嘎达靴子、

戴着狗皮帽子的人,等候他们

拉冰下的大网,迎接她们出世。

大自然,尊贵的夫人,就连她

出一次汗,都化作珍奇的馈赠,

放置在大理诺邓山的天然盐井,

那些钠与钾主导的奇特的晶体,

一千年来不断地被人恭请出山,

参与了多少次密不外传的烹制,

并创造了多少次舌尖上的传奇。

啊,你们洞庭湖上的千顷莲塘,

世人单知吟咏你们接天的莲叶,

单知啧啧称赞你们映日的荷花,

当他们为败荷而长吁短叹之际,

哪里能想到尊贵的夫人已把她

珍爱的娇女寄养在水下的淤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不,这里撑船而过的不是姑娘,

而是壮汉,肩宽、胸阔、腰圆,

他们一身的力气无意伤春惜花,

也无意拨弄和采摘遍地的莲子,

他们是湖上三百个职业挖藕人。

身着连肩胶皮裤,手持特种锹,

他们对于每一根藕都无比谨慎,

甚至奉若神明,他们技艺娴熟,

他们了解整根藕的走势和长度,

当他们完整地取出那么一整根,

他们做到了保存“美”的完整。

黑色淤泥难掩美人绝世的风韵,

尊贵的夫人赋予她玉质和冰心。

朋友们,不论你们正置身何处,

不论你们尝过家常的油焖冬笋,

或者是不那么家常的炭烤松茸,

不论你们尝过黄豆酸笋小黄鱼

或者是同样拌有酸笋的螺蛳粉,

不论你们尝过白云之南诺邓盐

腌制并发酵过的三年诺邓火腿,

或者是塞外查干湖出产的鳙鱼

鱼头制作的北京味鱼头泡面饼,

不论你们尝过金黄酥脆的藕夹,

或者是香浓暖人的莲藕炖排骨,

让我们想想采摘松茸并用松针

把菌坑盖好的卓玛和她的妈妈,

让我们想想轻刨轻取之后同样

盖好土的遂昌县挖冬笋的老包,

让我们想想柳州的阿亮不卖他

供不应求却腌制不到期的酸笋,

让我们再想想查干湖的渔把头

石宝柱他们的渔网眼有多么大,

让我们最后再想想从安徽赶往

湖北的圣武和茂荣,他们那些

挖藕人不经意间一起说到的话:

“……这是出自我们的藕,

这是我们挖出来的,

这是出自我们的手……"

再让我们省却一切含蓄和委婉,

开诚布公地表示感谢还有祝福,

感谢大自然,祝福她永远多产,

永远尊贵,并免于无礼的侵犯;

感谢劳动的人们,并感谢劳动,

祝福他们幸运,并且祝福他们

腰不疼,腿不酸,胃别不好受,

因为大自然是一位尊贵的夫人,

而所有的我们,都是她的爱子。

关键词(Tags): #舌尖上的中国(bayerno)通宝推:二十年后,淮夷,帅云霓,animalia,熊茂成,做客地球,老老狐狸,李根,
家园 实话实话,它的解说词很装B。赵老师的动物世界就朴实得多。
家园 有同感

还是有进步。但是这个片子的视野比较窄。收放不自如。老想学bbc,可好像没学好。

细节上的处理、题材的选择不是很令人满意。

比如,昨天瞅了半个钟头一个西北面食的段落。结果大没大起来:中国有多少种面食哦;小也没小下去:各种面的材料,做工,口感,配菜,烹制这些都一带而过不求甚解,搞了个老师傅卖黄馍馍搞半天打手机吆喝什么的(不是这个题材不好,而是用的不恰当)。拜托:这是关于食物的纪录片不是中国西部风土人情片好不好?

动物世界那些朴实是因为引进时很多都有配词的。当年翻译又准确,引进的都是精品,当然原汁原味了。

家园 楼主都看完了吗?

我就找到了一个更新到第3集的,贡献出来网址:http://www.kukutv.com/jilupian/shejianshangdizhongguo

家园 目前只看到第一集。
家园 我也只看到第三集,没得看了。。
家园 与我心有戚戚焉

这两天看了河里的推荐很是动心,满世界找视频来看,缓冲了半天才看了一小段,也是兄台说的这集,说实在话看了挺失望的。山西做的面食到底是吃的还是看的?做成花一样会更好吃一些?那个黄馍馍花了半天功夫来介绍,到底是说明好吃?辛苦?传统?再说人家赚8千块钱跟馍馍有半毛钱关系吗?真不知道这个片子是讲文化?讲美食?讲历史?反正搞的我是挺糊涂的,也许是我太愚钝,可是真没有看到流口水的地方。

家园 这个片子确实是奔着“人文”方面去的

这个片子确实是奔着“人文”方面去的。如果观众存着“看一堆好吃的”心理去观赏,恐怕确实会有所失落,因为其中的食物表面上并不隆重,而且并不占据全部的镜头。

就我刚看的前三集而言,这个片子其实讲的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文化遗产”的味道,探讨了自然与人,人与传统,食物与家庭等等人文话题。

另外,片中的许多东西都是正在消失,或快或慢,或者行将被工业文明取代而发生变质的传统民俗文化,所以其中也或多或少带有编制人员对社会变迁的观察和思考,尽管,就前三集而言,这种意味非常非常的隐晦。

说到底,看电视,再好吃的也只是看得见,吃不着。纪录片的意义首先还是文化。

家园 何止流口水

毫无恶意,相反很尊敬那位老师傅辛苦的工作。

可这片子一些细节说老实话很糟糕。

比如,它想记录勤奋普通的中国人,偏偏通过老师傅满头汗水,脑袋下面就是正在揉得面团。咱讽刺点说,它到底是想夸中国人勤劳阿还是损中国人都不讲卫生阿?

这片子的主创没想明白这件事情。中国文化,中国食文化,中国人,中华历史,这样的题材过于厚重,对他们过于沉重了。他们自己不明白可还想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把自己理解加于观众,手法还是西化的,搞到最后就像老谋子的手法。一回味,觉得猥琐。

中国历史贯穿了整个中华食文化,根基深厚的,根本就不用做作的手法来表现。可这片子,形式有创新,底蕴还欠缺的很。要想连吃带文的讲清楚,恐怕内涵还没到火候。

家园 可能被有的观后感给误导了

很多人提到口水,其实感觉文化方面的关注多一点?所以可能有些失望,毕竟只看了10几分钟的片子,也不好太快下结论.其实从文化或者人文角度来讲,也未必不是个好题材,可是如同兄台所言,感觉铺的太开,蜻蜓点水了.比如提到中国传统的五谷,才知道小麦原来是舶来品,觉得如果展开一下也挺好的,不过就又跳到了馕,然后提了下馒头,就又转去稻米,也有点太发散了吧? 解说词倒没有太留意,本来以为是个美食节目呢,没想到象河殇。。。。。。

家园 汗液其实没啥

比如,它想记录勤奋普通的中国人,偏偏通过老师傅满头汗水,脑袋下面就是正在揉得面团。咱讽刺点说,它到底是想夸中国人勤劳阿还是损中国人都不讲卫生阿?

只要你吃手工面食,甚至一切手工食品,人体皮肤分泌的汗液是免不了的。汗液无非是水,微量的盐,以及极其稀少的尿素乳酸等等,稀释到大量的面食中完全可以忽略,再说还有高温消毒。

很多人平时吃的酱油,如果看到酱油作坊,那种传统型的,估计都不敢再吃了。

这个细节其实正是说明了片子真实的一面。

家园 看来您还是不太习惯这类纪录片

感觉您又象奔着某种资料片或者什么知识性节目去的。

第二集是围绕几种主要谷物和中国南北两个地理区域之间展开而成的,一集内容不可能尽讲小麦的历史和科学普及,只能一带而过,不挺好的吗,给你一点要点提示,感兴趣可以自己去做功课的。

这个片子如果给很多人带去一种“陌生感”,使得实际内容和观众预先期待的东西有所区别,我倒是觉得是一件好事。

这个片子,用一句话来说,讲的是“中国人是怎么吃的”,重在一个“怎么”,而不是“中国吃什么”的那个“什么”。并且,此片更多的是关注中国“传统上”是“怎么”吃的。从“怎么”的角度,就要讲食物来源(这里产生和自然的关系),制作过程,买卖,(以上这些都是重要的,因为涉及食物是否地道的问题),甚至食物在家庭生活中的位置(涉及食物的意义),然后才是食物本身。

家园 不是视角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细节问题

而是这个片子接地气,演绎最普通最底层老百姓的故事,用吃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才得到追捧。

社会左转了。。。

家园 太犯规了,那些如此清晰的声音啊

切黄芯大白菜的声音、撕棕叶的声音、排骨莲藕汤在瓦罐中骨嘟的声音、啪啪地拍打在面团上的声音、剁饺子馅的声音......对我来说,美味好象总是和这些声音杂和在一起,然后构成我自己咽口水的声音!

这真是太犯规了!

家园 又看了第二部,主食,感觉拍摄很接地气,解说或者编排很混乱

看了脑子一团浆糊,不是很明白有任何主线。主编,主创人员对于中国地方并无深入了解。不能抓住精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