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明有程本直 -- 给高文谦先生 -- 萨苏

共:💬322 🌺69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高之错就在于所谓“脸谱化”。

我也看了高的书,未见有什么惊人的史料批露。凭心而论第一章后面的大多数内容及分析我也极为认可,或者这样说,高文谦先生书中千辛万苦搞来的中央文献档案我全盘接受。

但是否周恩来是如高先所描绘的是这样一个人呢?各人的解读不同而已。举例来说,

周恩来又以央求的口吻,给毛的机要秘书张玉凤附了一张便条:

  玉凤同志:

  您好!

  现送十六日夜报告主席一件。请你视情况,待主席精神好,吃得好,睡

得好的时(候),念给主席一听,千万不要在疲倦时念,拜托拜托。

        周恩来

        1975.6.16.22时半【2】

周恩来一惯的谦逊、平易近人怎么就变成了央求了?

更被楼上这位阿蒙同学发挥成:

再一个就是周是何等身份的人物,给毛身边的张玉凤等人写条子的那种口气,不禁让人想起了明时内阁大臣攀附太监的史实。

看来阿同学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为什么总理就不可以用这样的口气给张玉凤写条子呢?

总理类似的事有很多,比如蹲下给人卷泥裤角什么的,最新的是河里一直在看网友的一段:

接见完之后就进了食堂,有七、八桌饭。我爸光荣的坐在总理隔壁桌。宴会开始,总理致辞,来宾致辞,之后就开动。毕竟不是正式国宴,没那么多繁文琐节,大伙吃的都挺高兴。这元首和元首夫人也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了,都是老熟人,宾主气氛非常融洽。这元首夫人为了对伟大的中国人民表示尊敬,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用筷子,虽然谈不上熟练,但还可以对付。据说这使筷子可以锻炼大脑和身体协调能力。现在经常在中餐馆看到老外把一双筷子用的是上下翻飞,指哪打哪,使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自豪不已。

这天有一道我国著名的餐前菜――油炸花生米。外宾们爱吃,纷纷品尝。这元首夫人夹了一粒送到嘴里,刚吃出滋味,想再接着吃,这筷子就不听使唤了,这花生米怎么也送不到她的嘴里,这三夹两夹吃不到口,夫人就急了,没顾的上多想,欠起身伸手就抓了一把。花生米抓到手,夫人也想起这是个什么场合了,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就在这左右不是的关口,只见总理也伸手抓了一把花生米,一边说:“这个方法好呀!方便!”之后若无其事的跟旁边的人接着聊起来,一场尴尬就这样化于无形之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