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73):旅游列车 -- 本嘉明

共:💬38 🌺166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豪铁-3

经过以上的铺垫,这里小本我又要捏造出一个新名词:豪铁。

豪铁,就是“(铁路用)豪华独用车厢”,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原来的题目,旅游列车。

(一)

本着“化整为零,皮卡主义”这两个原则,小本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凑合型”新生事物的建议。比如说:

“三铁”,是把“大铁”(全国铁路干线)“二铁”(大中城市客运轨道线)的优点混合后,凑合出来的“中小城镇/县乡间交联轨道公交”(客货混运)。把铁道部垄断的“浑元一权”,剥开分散,交三个行业各自发展,深耕市场。

“小飞机”(通用航空),是把民航局垄断的“浑元一权”,剥开分散,交第二个行业各自发展。

“副学士”,是由易到难,国家逐步把“义务教育体制”,由仅仅“覆盖到高中”,向高等教育板块延伸。就是对于特定群体(弱势人群家庭,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由国家资助,上两年大学本科“理工科农医法”的基础课。

“天钩”快速勤务船,就是在056轻护基础上,发展一款“海上皮卡”;“小强”,就是仿武直的功能,发展“空中皮卡”。靠皮卡的“人民战争”,把劳斯莱斯们累到吐血。

而“豪铁”,分为“高豪(高速豪铁)”和“土豪(普客豪铁)”。

高豪,其实就是“喷气行政机”(我们说的“私人飞机”)的“皮卡”替代品。

(二)

京沪高铁开通后,列车编组里包含有商务车厢(vip座车),每辆车限员24人。但上座率不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想一个原因,是定位。显然,高铁商务座,是瞄准民航国内航班的商务舱。在高铁票价不低的现状下,这样还不够竞争力。

你必须要做“民航做不到的事”,在这里,就是“国内高速旅行的包厢化”。

如果把“国内高速旅行”理解为坐民航班机,那民航是无论如何不能提供包厢服务的,除非你买私人行政机。但私人喷气飞机,不论是跨洋飞行不必中途加油的,还是内陆小飞机,即便停着不飞,日常费用都很惊人,至少飞行员要随时待命吧?

目前中国的富豪,包括央企的老总,为了有时要飞美国而备一架私人飞机,那种需求不太多。但为了在国内来回方便舒适,需要一个“高速包厢”,那市场就大得多了,有能力承受的企业也多得多了。

高铁正好填补了这个空隙。而且高铁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安全。你坐私人飞机,竞争对手给你放个炸弹呢?坐奔驰车走国道,人家雇一辆十吨货车挤你呢?半道绑票呢?可怜如今的大老板,哪个睡得安稳咧?

那么假如我们来“穿上领导们的鞋”,站在铁道部同志们的立场看,可以怎样解决“商务座上座率”这个头疼的问题呢?

我的建议,就是“化整为零”,既然不可能把整列车都“包”给私人独享,那就拆开一节一节车厢,甚至半节半节包出去,行不?

目前高铁的商务座票价,比同车次的二等座高太多,而商务座其实没有太大的特殊处,因此显得尤其不实惠。比如说,上海至南京高铁,商务座438元,二等座才140元。京沪高铁,商务座1750元,一等座935元,二等座555元。

商务座,也就是宽敞点,毕竟还是公共场合,你既不能脱鞋,也不敢打盹(苹果四代被换成四袋苹果呢?),还不能谈敏感的公务。干挺着在那儿闭目养神,跟坐二等座有啥差别?既不能放松休息,又不能彰显“面子”,一点好处木有。

至于说观光座,那是个失败。我自己坐过京沪高铁,知道问题在哪里。第一,铁路沿线都是工业开发小区,看不到多少乡野风光,景色不好。第二,时速300公里,你极目远眺还行,偏偏一路上桥多,一上桥,那两边的桥栏杆,唰唰地往后跑,你要不眼晕,肯定是歼击机飞行员。

(三)

说我的建议前,先看看基本资料:

以京沪线比较常见的CRH380BL(就是380B的加长列,全列共16厢)为例,头尾两个车头,车头是由驾驶室和一等座组成。这个车头不能变,大批造好就那样了,现在要改,停下不跑,损失太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然后的编组如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二等座价廉物美,深受欢迎,不能动。要改革,就动第一单元的2,3,4车。

现在商务座的上座率很低,比如说上海到南京,每列车卖出的票,基本就是“个位数”。这是非改革不可的攻坚点。

我的建议,就是把这三辆车,改为“二小一大”。

小,就是“小包厢”。动车的头尾车稍长(因为有个驾驶室),中间车统一为长24.82米,宽3.265米,高3.89米。我们在车厢右侧(靠车门一侧)留出0.9米宽的走廊,左侧改为一排小包厢。小包厢类似于半个“硬卧包间”,就是里面只有一侧有上下两个铺,另一边就是墙,下铺床沿到墙之间是60CM宽的走道。墙板上有小折桌可放下当书桌,书桌位置上方是液晶电视屏。下铺就是一个长沙发,长2.2米,宽(床沿到墙板的深度)90CM,加上靠垫后座位深度60CM。上铺则尺寸略小,尤其是深度缩为70CM,方便下铺的人站起来时不容易碰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是硬卧的半间。

包厢有硬质墙壁和毛玻璃门,走廊上的乘务员可以隐约看到房里。因为这么高速的列车,不能有任何闪失,乘务员注意各类险情隐患,是必须的。但包厢的隔音要好,各间互不打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包厢外的走廊

这样,小包厢的尺寸是2.2米 X 1.5米。一辆中间车,可以隔出15或16个小包厢,其中1/2有上铺(A型),1/2没有上铺(B型)。一等座车厢,原定的载员数是56人,满员的话,票务收入是935元 X 56 = 5.2万元。这分摊到每个包厢,就是3500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型小包厢

每个包厢,可以进二成人,一小童(12岁以下)。因为一般的居家三人沙发,三人可坐的长度,1.7米就够了,现在我们有2.2米,就算小童蜷身睡下,两个大人也可以同时挤坐在沙发上,即便A型包厢定不到了,一家三口(父母带独生子女)定个B型也够用了,因为高铁基本是5小时到达,不过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长沙发,充分利用空间

而一般的商务出差,两个同事一起走(一个销售,一个技服),定个B型包厢就很合适,路上商量各种抢订单的方案,既不浪费时间,又不怕隔墙有耳。

所有的包厢都有锁,登车检票时领两张电子门卡,跟住宾馆一样。这样其中一个人睡着时,另一个可以放心地去上厕所或去餐车。

至于每个包厢的价格,按市场需求随季调整,在1900到3600之间。因为一家三口旅游,坐二等座也要3张票,1665元,那还不如定个小包是吧?

当然,如果上铺是可以折起靠墙的,那就更好了,全部小包都是A型,上客后再替客人把上铺放下来,这在国庆黄金周尤其管用。

(四)

至于说“大包”,就是把一节车厢划为两半,中间隔开,前后各自有一个登车门。每大间的尺寸是12米 X 3.26米,就是一个自备洗手间的大隔间,内装修风格各自不同,以取代原来的商务车厢。原商务车定员24人,满员票价4.2万,现在每个隔间单趟租金开价2.4万,限乘14人。如果全部去坐二等座,这14人的票价,已经是8千了(坐飞机的话,14人至少1万)。大隔间里有折叠屏风,可以临时隔出一个小室,供老板休息,其他人就坐在外间。这两个大隔间,除了列车乘务人员随时可进,其他乘客非请勿入,你们尽可以在里面开会,或者每人穿个大裤衩,摇着扇子看《英超联赛》。

(五)

而“大包”之外,还要摆谱的,可以有“私家车厢”,就是一整个“不带受电弓的拖车”,由某企业出资订购,南车四方负责建造,内装修由客户自行设计,南车施工。造好后,管理借鉴香港游艇会(Royal Hong Kong Yacht Club)的模式,车厢停在北京南站里的某停车场,由专业公司负责日常维护。要用时,向路局预先申请,把某车次原定的“大包车厢”撤下,届时把“公司车厢”挂进编组,所有乘客走贵宾通道登车,开到上海后解编,改挂另一大包车厢回京。而私家车厢按预定日程,再挂几天后的一班车返回北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游艇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用圆盘调节,圆盘周边辐射状可以停多家公司的私家车厢。

这个,才是正牌“高豪”。当然,某公司谱大,一次就订购三个车厢,一个办酒会,一个隔成几个小套间供领导休息,一个是厨房兼餐厅,挂在一起,那也是可以的,无非每跑一趟路局要收你百把万就是了,还是好过当凯子去养一架行政机------要知道这私人飞机只有外国能造,不是白白送银子给人家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宝,上面条!

通宝推:饽饽饽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