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计活子围棋规则——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2012年 -- 燕来

共:💬7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四章、大道自然

第四章、大道自然

大道自然这一章,讲围棋的自然终局。本章不涉及“无争休止”与“协商终局”,它们是第五章大道从简的内容。

棋局自空枰开始,白先黑后,轮流下子,一直进行下去,直至双方都不再下了并表示从此永不再下了,棋局便自然而然地终止了。终局时,棋盘上的黑白棋子都是活子,棋盘上的空点都不是活子。终局后,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

终局时的局面叫做“最终局面”,最终局面分为“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最终局面”两种:

在正常情况下,棋局一直进行至盘内呈现出“两溢”局面(见后文)时,双方都无路可走无棋可下,任何一方若着子下棋都将自取不利,于是双方皆不下并表示从此永不再下,棋局便终止了。终止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

在非正常情况下,在一方或双方有路可走,但双方皆不愿再下而一致要求终局时,棋局也就此终止。终止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在最终局面上(包括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最终局面),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子多为胜——就是在最终局面上存活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第六条、空枰开局

对局开始前,棋盘上应无任何棋子存在。

第七条、白先黑后

对局开始后,由白方先下第一手,黑方继下第二手,白黑双方交替出手,直至棋局终止。

说明:

本规则白先黑后之规定基于三点理由:

1、中国古谱既有黑先白后也有白先黑后,且白先黑后为数较多;

2、与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皆是黑方后下)保持一致;

3、与现行地多为胜的各种规则划清界限。

第八条、实着、虚着与放弃

棋手拥有自由行棋的权利。对局者轮走时,拥有着子或放弃的权利。着子分为实着与虚着两种;放弃时,不着子。

1、实着

棋子应下在棋盘的空点上——这样的着手叫做实着。下在棋盘上的棋子,不得在棋盘上移动。

2、虚着

将棋子下在棋盘的边界线外面——这样的着手叫做虚着。本规则赋予棋手下虚着的权利。当轮走方要求继续对局但看到下实着对己不利而暂时不下实着时,该方有权下出一手虚着来表示其继续对局的意愿。

虚着兼有手数与棋形的变化(请参阅后文:全局的形),又表示棋手要求继续对局的意愿,所以仍是有意义的一着棋。虚着所着之子存在于棋盘之外,不是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采用狭义数路法(通过回填死子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来计算胜负时,应将各方下虚着所着之子与各方的死子一并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去。

3、放弃

棋手放弃着手专用于其休止或终局意愿的表示。轮走方提议休止或提议终局时,应以语言或手势来作出明确的表示,隨即放弃着手,既不下实着又不下虚着。对于轮走方的提议,另一方表示同意时,也应以语言或手势来作出明确的表示,隨即放弃着手,既不下实着又不下虚着,双方连续放弃时,棋局按照棋手的意愿休止或终止;另一方拒绝时,可于轮走方放弃后自由地下出棋着,待拒绝方着子后,提议方理应继续享有自由行棋的权利,于是棋局继续进行。

说明:

按本规则,棋手拥有自由行棋的权利。本规则“以人为本”,承认并尊重棋手享有的一切权利,轮到一方下子时,该轮走方有权下实着来争取其权益;若下实着于己不利但该方要求继续对局时,轮走方有权下虚着来表示其意愿;若轮走方提议(或同意)休止或终局,轮走方有权自由地无条件放弃着子权,但放弃仍是一手棋。实着、虚着与放弃,这三者都是棋手有权使用的手段,一个也不能少。每一次实着、虚着或放弃,都是一手棋,应记录其在对局过程中出现时的着手顺序数,如,第193手,黑方虚着;第312手,白方放弃……等等。

对照:

同世界流行的各种规则作比较,我们看到:按中国现有规则、日本规则,棋手不能拥有虚着的权利,当棋手要求继续对局但看到下实着对己不利而暂时不下实着时,会被迫放弃,其要求继续对局的真实意愿被歪曲为请求终局;按应氏规则、美国规则,棋手不能拥有无条件放弃的权利(按应氏规则,轮走方放弃时要下虚着;按美国规则,轮走方放弃时要交1子给对方作为俘虏)。可见,现有的各种规则在“以人为本”的精神上是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的。

本规则之虚着,表示了对局者真实的意愿;本规则之自主的、自由的、无条件的放弃,合乎自由行棋的精神。将本规则之虚着与放弃新概念引入到现有的各种规则中去,对其加以改良,应当是有益的举措。

4、落子无悔

当对局者将棋子下到棋盘上(包括实着与虚着)并使其手指从棋子上离开之后,所下之着便已“凝固为历史”,不得反悔——即不得取下所着之子重下或将它移动至另一空点处。

第九条、棋子的气与棋子组成的整体

1、棋子的气

与棋子紧邻的有线相连的空点叫做棋子的“气”。作为气的某个空点被其他棋子占据后,这口气就不复存在。

2、棋子组成的整体

一方的若干个彼此紧邻的有线相连的棋子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棋子的气都属于这个整体,为这些棋子共同享有。

第十条、棋子生存的条件

1、棋子生存的条件

棋子的着点是棋子生存的必要条件,棋子的气(气点)也是棋子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气的棋子能够生存在棋盘上,没有气的棋子不能生存在棋盘上。棋子的着点好比是人的居住用地,棋子的气点好比是人的生产用地。着点是建造房屋安身立足之地,气点是获取物质得以活命之地,棋子的着点与气点合起来就是棋子生存的充分必要条件。

一方的组成为一个整体的若干棋子,相互依存,生死与共——整体有气则大家同存,整体无气则大家共亡。

2、棋子永远生存在棋盘上的条件

棋子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才能永远生存在棋盘上。一方的不会被消灭的气,意为对方不能侵入该气所在之空点来消灭它,若侵入的话将会自取灭亡(在这里,我们应假定该方不会采取愚蠢的消灭自己的气而自杀的行为)。在自然终局时的理想最终局面上,各方的每一块棋子都拥有不会被消灭的气,从而永远生存在棋盘上。

一般来说,一方的若干棋子组成的一块棋要拥有两个基本眼位才能永远地生存在棋盘上(两个基本眼位包括两个单方眼位;一个单方眼位与一口公气;两口公气,公气也叫做公共眼位),叫做“两眼活棋”。两眼活棋是由“每方每次只下一子”与“没有气的棋子不能生存在棋盘上”这两条基本规则所产生的规律。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一气双活”、“四气双活”或“一眼净活”(如中国古谱“一气双活图”、中国古谱“四气双活图”与Tom网友尸颤现象给出的“一眼净活图”)。

中国古谱“一气双活图”:

├┼┼┼┼┼┼┼┼

〇〇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图中,左下三颗黑子、右下三颗黑子、中下三颗白子都是只有一口公气,这公气却不会被消灭(若一方先下手着子于公气上提走对方的棋子,则在接下来的进程中会被对方在这个局部提光己方的棋子而失败),因而这些黑白棋子也能够永远地生存在棋盘上。

(这个“一气双活图”在应氏计点制围棋规则第十三版中被称为“贝濑尊明”双活图,笔者在计活子规则此前的版本中采用了应昌期先生的说法。在网友们指出了此图出自中国古谱后,改称为中国古谱“一气双活图”。笔者谨向深入研究过此图的贝濑尊明先生、应昌期先生致以敬意。)

中国古谱“四气双活图”:

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

└┴┴┴┴┴┘

感谢网友尸颤现象向我介绍这个双活图!

一眼净活图(由尸颤现象网友提出):

├┼┼┼┼┼┼┼┤

├┼┼●〇┼┼┼┤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左下黑4子仅有一眼而净活。

说明:

日本围棋规则中有着“惟目是地,子与单官非地,提子为负地”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有害的愚蠢的。否认棋子的着点也是地,其实质就是不懂得棋子生存的条件。试问,若棋子的着点不是地,棋子又怎能存在于棋盘上呢?若棋子不能存在于棋盘上,它们又怎能围得土地呢?

第十一条、从棋盘上提走无气的棋子

1、提走对方无气的棋子

一方下子后,使对方的若干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对方这些无气的棋子。

过程中,这一方所下的这一枚棋子或包括它在内的这一方的若干棋子也可能暂时成无气状态。但提走对方无气的棋子后,这一方的棋子就有了气,因此它们可以存活在棋盘上。

说明:

若无条件地采用“气尽提走”的规则,在双方棋子同时无气时提走双方无气的棋子(即一方下子后,使对方与己方的若干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双方这些无气的棋子),则围棋的下法会有很大的改变,连打劫都没有了。笔者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研究讨论。

2、提走己方无气的棋子

(1)块子自亡

连成一体的两个或更多个棋子叫做块子。一方下子后,不是使对方棋子成无气状态,而是使己方的一块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己方这些无气的棋子。这样的着法叫做“块子自亡”。改变全局棋形的块子自尽为可着。在某些场合下,块子自亡是一种争取主动的战术(如,打劫时找劫材)。

(“块子自亡”引自应昌期先生撰订的《计点制围棋规则》。)

(2)颗子自亡

当一方下子后,不是使对方的棋子成无气状态,而是仅使己方所下的这一枚棋子成无气状态时,从棋盘上提走己方这枚无气的棋子。这样的着法叫做“颗子自亡”。(见后文)

第十二条、盘内棋形、全局棋形与广义的全局棋形

(1)盘内棋形

棋盘内的黑白棋子与空点组成盘内棋形。

(2)全局棋形

盘内棋形加虚着之子(下虚着时着于棋盘边界线外面的棋子)组成全局棋形。

(3)广义的全局棋形

全局棋形加轮走方叫做“广义的全局棋形”。轮走方可用手数的奇偶性来表示,本规则白先黑后,故轮白走时手数为偶数,轮黑走时手数为奇数。

说明:

(1)关于全局棋形

棋盒里的子表示活生生的准备投入战斗的人,所以它们都是活子(否则子被下在棋盘上以后它怎么会是活的呢?),因此,不论是实着还是虚着,所下出来的棋子都是活的。实着时,棋子被下到棋盘里,在有气的条件下是活的,气被消灭就死了,死子要从盘内被提出。虚着时,着于盘外的棋子不曾被敌方杀死,故虚着之子是活子。虚着之子与被提走的死子,它们之间存在着死与活的本质差异,要区别对待。因此,虚着之子参与全局棋形的组成,而被提之子不参与全局棋形的组成。就是说,全局棋形是由盘内有气之活子及虚着下出来的活子与盘上的空点组合而成。

在笔者心中,是不愿在围棋规则中使用“死亡”与“杀死”这些词语的,文中使用了它们是向强大的习惯势力作出让步,实属无奈。在这里,用“逃离”或“被俘”来代替“死亡”,用“迫使对方逃亡”或“将对方俘获”来代替“杀死”才是笔者的本意。(请阅《论围棋的精神》一文)

又,第五条的附文《围棋科幻片的脚本(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斗争)》中写道:

全局棋形,是黑星球与白星球的人通过天文望远镜观看绿星球而获知的全部信息,包括棋盘上的黑白子与空点的数量与分布,还有绕绿星球飞行的虚着之子(毫无疑问,在关注战事的黑白两个星球的人们所看到的全局战况中,那些绕着绿星飞行的飞碟是不会被无视的)——这便是虚着之子参与组成全局棋形的理由。虚着之子也是组成全局棋形的元素,这是本规则独有的见解,系笔者的原创。

(2)关于广义的全局棋形

“轮走方是组成全局棋形的元素”由陈祖源先生提出。在同一全局棋形下,若轮走方不同,则广义的全局棋形就是不同的。全局棋形是活的棋子与棋盘上的点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广义的全局棋形进一步考虑了轮走方的因素,而轮走方的改变不是空间的改变而是时间的改变,故“广义的全局棋形”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第十三条、禁着——广义的禁止棋局同形再现

为防止棋局出现倒退或停滞,本规则对实着与虚着作出如下禁令:

(1)实着后,不得使对方面临一个他曾经面临的全局棋形

(盘内棋形加虚着之子组成全局棋形。)

(2)虚着后,不得使对方面临一个他曾经面临的盘内棋形

(棋盘内的黑白棋子与空点组成盘内棋形。)

说明:

上面是关于实着与虚着的禁令,其措词与句型系陈祖源先生所创。陈先生的原文是:“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面临一个他曾经面临的局面”(着子,指实着;局面,指盘内棋形。)

关于打劫、自禁、虚着的说明

(1)关于打劫

围棋规则中关于打劫的规定,其实质正是禁止倒退。

本规则对实着与虚着的禁令抓住了劫争的本质,既简单又合理,不仅对打劫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还兼容了日本规则的“弃后可提”与应氏规则的“隔虚可提”,“一网打尽”地解决了长生、假生、双提二子、多劫循环等千古难题,消除了因棋形反复循环不能终局而判为无胜负的各种情形。

图二:劫

6├┼┼┼┼┼┼

5├┼┼○●┼┼

4├┼○●┼●┼

3├┼┼○●┼┼

2├┼┼┼┼┼┼

1└┴┴┴┴┴┴

_abcdefg

白1下在e4,提走一枚黑子,致使棋盘上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形,棋局向前发展。接下来,黑2立即下在d4,反提白1之子,就会致使棋局退回到白1下子前之局面,使白方面临一个他曾经面临的全局棋形。黑2就是使棋局倒退的实着。本规则以禁止倒退为理由,禁止黑2之着。

(2)关于自禁

自禁之着(包括颗子自尽与块子自尽),着一子于盘内并提走无气之子,是一手实着。

按本规则,轮走方在另一方的前一手非放弃或非颗子自尽时,其颗子自尽为可着;但轮走方在另一方的前一手为放弃或颗子自尽时,其颗子自尽会致使对方面临一个他曾经面临的全局棋形,是为禁着。

(按中国现行规则之“禁还原”,颗子自尽有时也是可着的,但该规则又有“禁止自尽”之条款,使颗子自尽与块子自尽成为了禁着。)

按本规则,无条件地允许块子自尽。连成一体的两个或更多个棋子叫做块子。块子自尽改变全局棋形,为可着。块子自尽,有时是打劫时找劫材的着法。

(块子自尽为可着,是劫材,系应昌期先生所创所倡。)

(3)关于虚着

按本规则,轮走方下实着不利但要求继续对局而不愿放弃时,可下虚着,打劫时虚着是一个劫材;但轮走方在另一方的前一手为放弃或颗子自尽或虚着时,下虚着会致使对方面临一个他曾经面临的盘内棋形,此时所下之虚着为禁着。

关于打劫、自禁、虚着,有着相似的说法如下:一方提劫后,另一方不得立即回提;—方颗子自尽后,另一方不得立即颗子自尽;—方虚着后,另一方不得立即虚着。笔者看到,这些相似的说法表明了“广义的禁止棋局同形再现”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关于循环棋的简便操作法

陈祖源先生提出了简便的操作法来处理循环棋,如下:

禁止全局同形再现其最常见的形态为打劫。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可以立即回提,否则将导致全局同形再现。双方轮流在盘上其他地方变着一手或虚着的方式,反复争取提回,称为打劫,变着或虚着称为找劫材。三个以上的劫关联在一起循环,为循环劫,类似的还有如长生等其他形式的循环棋。其性质同打劫,如要争取提回,理论上也应在循环以外变着一手或虚着(找劫材)。

(陈祖源先生的原文中没有虚着,虚着是笔者按广义禁全同写入其中的。)

关于本条规则的简化

为使规则简明易懂、便于操作,可将本禁着规则简化为“在对局者双方连续的两着棋内,禁止使棋局停滞或倒退的着手”,即“在对局者双方连续的两着棋内,实着后,不得使对方面临一个他曾经面临的全局棋形;虚着后,不得使对方面临一个他曾经面临的盘内棋形”。只解决常见的打劫和简单的颗子自尽与虚着问题。对于极少出现的长生劫、循环多劫、双提二子、送二还一等,可判为和棋。

(将本条规则简化的意见是灯笼居论坛的网友二十四郎提出的,在此向灯笼居的朋友们致谢!)

鸣谢

在计活子围棋规则2010年冬季版中,相应的条款是“在同一盘内棋形下双方累计下出四虚着时强制终局”。2011年初,Tom棋友论坛的网友尸颤现象给出了“送三还二”围棋诘图,指出我那四虚强制终局同两虚终局一样,也会致使对局夭折(指劫争未解消而终局);此前,序列号网友的“无法解消的单劫”诘图更为奇妙,该劫各方均可提但提后均不敢粘,按四虚终局同样会致使对局夭折。我爽快地承认了这个事实,接受了这个严厉的批评。

“对局夭折”正是我本人对“两弃(或两虚)终局”的批评,而序列号与尸颤现象对我那“四虚终局”作出了同样的批评,这个批评好!它激发了我的创造热情与使命感。基于长期的积累,在这样的激励下,我很快就提出了新的设计——广义的禁全同,去掉了“四虚终局”,引入了“禁止致使盘内棋形同形四现的虚着”,使本规则升级为无强制终局的规则,终于完美地解决了“对局夭折”的难题,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计活子围棋规则2011年岁末版,其“广义禁全同”采用了“禁止致使盘内棋形同形四现的虚着”。

广义禁全同2011年岁末版,棋手放弃时被要求下虚着。对此,十二木叶、序列号、daiyiguo、尸颤现象等棋友们强烈地表示反对。棋友们的意见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进一步领悟到按以人为本的精神,围棋规则应赋予棋手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十二木叶等棋友们坚持“棋手拥有自由放弃的权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广义禁全同的旧有版本引入了虚着,给了棋手下虚着的权利,但同时又剥夺了其放弃的权利,确实是个重大的缺陷。网友们的真知灼见,再一次促使我修改规则,修改后的广义禁全同2012年2月版,赋予了棋手实着、虚着与放弃这样三项自由与权利,消除了这个缺陷。

从2012年2月至9月,笔者对广义禁全同又作了多次修改,终于有了这个2012年秋季的版本。在这个最新的版本中,其“广义全局棋形”由盘内棋形加虚着之子加轮走方组成,吸纳了陈祖源先生的智慧成果(轮走方也是组成全局棋形的元素,系由陈祖源先生所创),进一步走向完善。

可以有把握地认为,广义禁全同是围棋规则走向完善的重要里程碑。在此,本人谨向Tom棋友论坛的尸颤现象、序列号、陈祖源、十二木叶、daiyiguo及参与讨论的网友们致真诚的感谢! “网友是良师,教我改文章”,是我的心里话。感谢网友们的赐教!

致敬

“反覆同形限”,见于赵秉义(字子良)先生的《围棋资料》,时在1960-70年代;“禁止全局棋形同形再现”(全局棋形指盘内棋形),见于池田敏雄的“围棋规则提案”与中国围棋规则(1988),时在1970-1980年代;“除穷任择,变穷打劫”、“劫分争搅,越环禁搅”,见于应昌期先生所著《计点制围棋规则》,时在1980年代;“禁止全局棋形同形还原”(全局棋形指盘内棋形加轮走方),见于陈祖源先生的《围棋规则新论》(2000)与中国现行规则(2002)。以上各种方案,都解决了循环棋无法终局的难题。在这里,笔者诚挚地向赵秉义先生、池田敏雄先生、陈祖源先生,向中国棋院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致敬!

创新

禁全同与禁还原,是科学的提法,它解决了循环棋无法终局的难题。但在另一方面,有时会在单劫未解消且一方要求继续对局时强制终局而致使对局夭折,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缺陷。

假生图:黑方下在(a,3)提劫后,轮白走

7 ●●●●●●┐

6 ●┼●●●●●

5 ●●○●●○●

4 ○○○●●○○

3 ●○○○○○○

2 ├●●○┼○○

1 ●┴●○○┴○

--abcdefg

此时,轮走的白方下实着不利但要求继续对局,按中国围棋规则之“禁还原”,棋局却无法继续了,在白黑双方连续两虚手后就结束了,棋局便夭折了。结束后,左下被称为“假生”的黑棋就成为“真活”了。按日本围棋规则之打单劫“弃后可提”,或按应氏围棋规则之打单劫“隔虚可提”,左下“假生”的黑棋是死棋。在这里,我们看到“禁全同”、“禁还原”与“弃后可提”、“隔虚可提”不能相容,这无疑是统一围棋规则的一道阻碍。

为了消除“禁全同”与“禁还原”有时会致使对局夭折的缺陷,为了在围棋规则中以人为本,去掉违背棋手意愿的强制终局,笔者提出了“广义全局棋形”与“广义禁全同”,这是重要的创新,它使禁全同进一步科学化,它实现了禁全同与隔虚可提的和谐相容,有利于围棋规则走向统一。

如图,轮白走,按“广义禁全同”,白方下出一手虚着(着子于盘外),这一手虚着改变了“广义全局棋形”,又表明了白方要求继续对局的意愿;接下来,不论黑方实着、虚着或放弃,白方的下一手就下在(a,2)提回那个劫,再下一步就提净左下黑子,棋局便可协商终局或同意终局了。通过本例我们看到,“广义禁全同”消除了“禁全同”与“禁还原”会致使对局夭折的重大缺陷,实现了禁全同与隔虚可提的和谐相容。

第十四条、自然终局

“子多为胜”是计活子围棋规则计算胜负之准则。子多为胜——就是最终在棋盘内存活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子多为胜”之准则产生于围棋的目的——使己方棋子尽量多地生存在棋盘上。

在“子多为胜”的计活子围棋规则下,棋局自空枰开始,白先黑后,轮流下子,实着不利可下虚着或放弃,一直进行下去,直至任何一方都不再下了,双方以语言、手势或其它方式进行交流后,都表示从此永不再下了,在双方连续放弃后,棋局便自然而然地终止了。这样的终局叫做自然终局。

通常(这里只考虑正常的情况),当一方看到下实着将会自取灭亡而不能再下实着了,下虚着来改变全局棋形也毫无意义,再也无棋可下了,这时,该方应放弃

着手并以语言、手势或其它方式向对方作出提议终局的表示,若对方对局面作出了与轮走方同样的判断,同意就此终局,则棋局自然终止。若一方放弃着手提议终局,另一方反对时,则由另一方着子,棋局继续进行,直至自然终止。

自然终局时,棋盘上的黑白棋子都是活子,棋盘上的空点都不是活子。

说明:

在职业棋手间的对局中,棋手们都是采用协商的方式来实现终局的,尚未见过自然终局的任何例子。自然终局虽说在实战中几乎不会出现,但在理论上具有基石般的意义。

第十五条、最终局面

自然终局时的局面叫做最终局面。最终局面包括“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的最终局面”两种情形。笔者个人认为,中国唐代以前的“两溢之棋”(即两溢局面)就是理想的最终局面。

1、唐代以前的两溢局面

中国唐代以前的围棋,以“子多为胜”为判定胜负的准则,棋手为争取胜利而对局,双方轮流下子,实着不利可放弃,一直进行下去,直至棋盘上已不能再多下一子,否则便会有子从盘内溢出(被提出)而对下子方不利,像这样进行到底时便会使棋盘上呈现出“黑白两棋皆下满而欲溢,又因保有眼位而不溢”之局面——这样的局面,叫做“两溢局面”。

(我们应假定对局者双方皆具有一定的围棋知识且智力与情感皆为正常,不会下出自取不利的棋着,即不会自杀也不会自灭一气被对方杀死。)

两溢局面中的眼位与公气,叫做“基本眼位”。基本眼位是棋子存活在盘内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两溢局面上,各方存在于棋盘上的棋子数量已确定下来,并取得了最大值;同时,各方的眼位数量也已确定下来,并取得了最小值;因双方都不能再下实着了,故棋盘上双方的棋子数量和眼位数量都不会再有增减。

说明:

笔者个人认为,“两溢局面”就是《敦煌棋经》所记载的我国先唐时期的“两溢之棋”。《敦煌棋经棋制篇第六》的原文是:“棋有停道及两溢者;子多为胜”。 详情请阅笔者的文章《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之解译》。

2、理想的最终局面

在正常情况下,棋局一直进行至盘内再无可着子的空点(任何一方若下则自取不利),双方都无棋可下而不下并表示从此永不再下时,棋局便终止了,是为正常的自然终局。正常的自然终局产生理想的最终局面。理想的最终局面就是两溢局面。

对理想的最终局面,再作如下具体的描述:

(1)盘内的黑白棋子都是活子

盘内的黑白棋子都拥有眼位或公气而存活(一方棋子围住的一个空点是该方的一个眼位,与双方棋子相邻的空点叫做公气即双方共同享有的气);黑白棋子所拥有的眼位或公气是充分够用的,而每一个眼位或公气又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眼位叫做“基本眼位”(公气可看作是双方共有的基本眼位)。

(2)盘内的空点都不是活子,它们都是棋子的永远不会被消灭的气(“恒气”)

盘内所有的空点都是棋子的基本眼位(包括单方眼位或公气),任何一方的单方眼位都是永远不会被对方消灭的气,对方若着子于其上只会落得“颗子自尽”的下场而自取不利,特殊情况如“一眼净活图”,对方虽可着子于这个眼位上提走这些净活的棋子,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会被杀大块棋子而失败;任何一方单独拥有的每一个眼位也不会被己方填入棋子而消灭,任何一方若自填眼位将会致使己方的若方棋子接下来被对方提走而自取不利;双活棋中每一口公气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公共气点都不会被任何一方着子于其上而消灭,双活棋中一方的棋子通常有两口公气或一口公气一个眼位,若一方着子于公共气点上,则会致使双活棋中的己方棋子接下来被对方提走而自取不利;特殊情况如一气双活图,双方只有一口公气,但先动手提走对方棋子的一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被杀而失败,因此任何一方都不会着子于那一口公气上;“四气双活图”也是先下手着子于气点上的一方会被杀而失败。总之,任何一方都不会着子于任何一个公共气点上,否则会自取不利。

(我们应假定对局者双方皆具有一定的围棋知识且智力与情感皆为正常,不会下出自取不利的棋着。)

综合(1)、(2),就是说,在理想的最终局面上,每个空点都是作为“恒气”而存在,盘内所有的黑白棋子都是拥有恒气而永远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惟子是子,气点非子,不能将基本眼位与子等同看待。

关于理想的最终局面的描述,简单说就是:各方不能再下,棋形凝固不变;盘内棋子皆为活子,盘内空点皆为恒气。

笔者个人认为,本规则所定义的理想的最终局面,就是先唐时期双方皆无路可走的“两溢之棋”,即黑白两棋皆为“溢满”之局面——黑白两棋皆填满而欲溢,又因保有基本眼位而不溢。

图三:理想的最终局面(两溢局面)

7┌●┬●●○┐

6●●●●○┼○

5●●●○○○○

4●●●●○●○

3○○○●●●●

2○○┼○○●●

1└○○○○○●

﹢abcdefg

在理想的最终局面上所有的棋子都是最终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所有的空点都是棋子的气,气是地但不是子也不能被认为等同于活子。

3、非理想的最终局面

在非正常情况下,盘内尚存可着子的空点,一方或双方有棋可下但双方皆不下并表示从此永不再下时(对局者误以为已无棋可下或不愿再下),棋局便终止了,是为非正常的自然终局。非正常的自然终局产生非理想的最终局面,非正常终止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出非理想的最终局面,非理想的最终局面就是非两溢局面。

图四:非理想的最终局面(特例)

7┌┬┬┬┬┬┐

6├┼┼┼┼┼┤

5├○●┼┼┼┤

4├┼●○┼┼┤

3├┼┼┼┼┼┤

2├┼┼┼┼┼┤

1└┴┴┴┴┴┘

﹢abcdefg

至如图局面,黑白双方皆表示从此永不再下了,棋局也就此终止。以人为本,尊重棋手的意愿,是围棋规则的基石。

在非理想的最终局面上所有的棋子都是最终生存在棋盘上的活子,所有的空点都不能被认为等同于活子。

第十六条、活子多胜

棋局理应按照最终局面来计算胜负。在最终局面上(包括理想的最终局面与非理想最终局面),按“子多为胜”之准则来计算胜负。子多为胜——就是在最终局面上存活棋子较多的一方获胜。

在图三所示理想的最终局面上,黑方有22子,白方有21子,判黑方(盘面)胜1子。

请注意,黑方的2个留作恒气的眼位与白方的4个留作恒气的眼位在数子时未计入。这些留作恒气的基本眼位是棋子的气而不是子,故于数子时理应不计。

在图四所示非理想最终局面上,黑白两方子数相等(各有2枚活子),为和棋。

对照

图三:

7┌●┬●●○┐

6●●●●○┼○

5●●●○○○○

4●●●●○●○

3○○○●●●●

2○○┼○○●●

1└○○○○○●

﹢abcdefg

按活子多胜的计活子规则,眼位是留作恒气的地,不是子,数子时不计入,黑有22颗活子,白有21颗活子,盘面黑多1子,黑胜;按地多为胜的中国现行规则,眼位是地,数子时要计入,黑有24子,白有25子,盘面白多1子 (子,表示点),白胜。

本例,胜负互相颠倒了。

第十七条、判定终局

1、当一方违反规则时,根据情况,可判该方“违反规则负”。判一方负时,棋局随之终止。

2、一方中途认输时,判对方获胜,棋局随之终止。

这一条,不仅适用于大道自然这一章,而是适用于整部计活子围棋规则。在大道从简与大道至简等章节,不再重复提及。

说明:

大道自然这一章,适用于初学者(初学者应先学会自然终局,待到入门后再去学习协商终局与“子路皆子”的概念)。

建议初学者使用7路或9路小棋盘,一人一手地将棋局一直下到底,实着不利可虚着或放弃,直至棋盘上呈现出理想的最终局面为止。

歌诀(第四章、大道自然)

空枰开局,轮番出手。

手分着弃,着分虚实。

气尽棋亡,全同两禁。

自然终局,子多为胜。

附 古老的原始的简单的计活子围棋规则

世界最古老的围棋文献《敦煌棋经》上有“子多为胜”的记载,据此可知,自尧造围棋至如今,围棋有史以来终局后数子计算胜负的第一局,毫无疑问一定是存在的。可以有理由猜想,那开天辟地的一局棋必定下在通国之善弈者弈秋之前,或早,会在尧舜禹时期;或晚,就在夏商周时期。那时的围棋规则,不可能明确详细逻辑严谨,更不可能有“禁全同”,只能是原始的简单的一些约定。笔者在梦中穿越时空隧道,在尧舜禹夏商周时空寻觅求索,见到了那两位下子多为胜第一局围棋的先贤。按照先贤口述,写下了古老的原始的简单的计活子围棋规则如下:

1、使用6路或7路棋盘,两色棋子;

2、一方先下,一方随后,轮流将一子着于盘内空着的交叉点上;

3、一方着子后将对方若干棋子完全围住后,提走对方被围死的棋子(即今人所谓尽敌气提);

4、甲方提乙方一子后,乙方不得立即着子于被提子的空点上提走甲方刚才所着之子(即后人所谓打劫时不得立即回提,其实质是禁全同);

5、下到一方不能再下时,另一方可连续着子;待到双方都不能再下时,这一局棋便下完了(即今人所谓自然终局);

6、棋下完了,便数子计胜负,盘内子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即敦煌棋经所谓“子多为胜”,此为计活子围棋规则之根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