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李世民看雍正是不是夺位自立 -- 飞鸣镝

共:💬31 🌺2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宁愿相信康熙生前一直控制着局势,死后遗愿也得以实现

就是雍正即位。

康熙二次废太子后, 总结教训, 为避免再次出现两个核心,想出的办法就是再也不立太子。 哪个再提出立太子之请,重惩不饶。

不但不立太子, 连自己平时的言谈举止也决不流露一点偏向。 坚决把谜底留到自己死后揭开。

他这一儒家经典里没有的招术还真起了作用:让任何一个儿子都没有希望,也不彻底绝望。 让希图 “拥立之功”的大臣无处发力, 让头疼怕站错队的大臣们放心踏实, 让每个大臣都不知道将来的主子到底是谁, 也无法巴结。所以只好埋头为康熙办差。

康熙能这么做的根基在于自身实力超强。所以只要他不主动另立核心, 他的任何一个儿子都无法自起炉灶:

康熙平三藩, 收台湾, 灭葛尔丹, 前半生都在打仗。 武功盖世 ( 相当于李世民的战功都发生在李渊身上)。 在军队内享有崇高威望。他的儿子们没有亲自带兵的, 所以在军队内没有根基。 晚年才任命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外出带兵, 但是外放就一直没有回京。所以康熙对军队有绝对的控制权。

康熙的文治也相当出色。 保持清朝皇帝勤政的传统。 用人行政没有大错。 加上在位时间长, 当时的大臣都是他的儿子辈,孙子辈, 看着长大的, 亲手栽培的, 所以对老皇帝衷心爱戴。 他的儿子中间看不出那个综合素质明显超过他, 能拉起自己的班底。(毛泽东的遗愿显然没有贯彻,差距就在这里: 毛最后十年的行政出了大问题, 事实上有大量的高层干部已经离心离德, 人心思变。 而那几个老帅, 加上 286 还和毛同属 “第一代领导人”)

康熙靠这种手段保证了最后几年朝局的平稳。 儿子们大体上相安无事, 大臣们也都死心塌地为康熙办差, 耐心等待谜底揭晓。

然而康熙不立太子, 不透露接班人, 是出于大权不可旁落的考虑。 并不是迷信, 逃避这个问题。 他一定有观察, 有选择, 然后为自己选择的人做安排和铺垫。

直到他突然发病, 进入弥留状态之前, 他始终是这场政治博弈中实力最强者, 局面的绝对控制者。周围是大量死忠的军头和大臣。此前数年就精心准备这个时刻。 所以最顺理成章的推论就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是他的部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