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所奢望的爱情-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 流浪天使

共:💬21 🌺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读《围城》

大概高中的时候就看过了,时间太久,且对生活没什么经历,所以没留下什么印象,只记得书里的语言特色明显,一种机智的幽默。如今再读,方觉其妙无尽,回味无穷。

昨天日记中写自己像方鸿渐,今天读完,越发感觉如此,好像钱钟书先生认识我。方鸿渐有点不成的小才,也有点小志气,所谓志大才疏,书中的原话是“兴趣广泛,但毫无心得”,心地善良,心机不深,“不讨厌,但全无用处”,心眼也小,看不过的事情嘴下刻薄。所以在三闾大学颇受排挤,与同事关系紧张。最后一点自我感觉比他强点,也是因为周围同事好相处的缘故。

昨天还说到喜欢孙柔嘉的有主见。这个人平时比较闷,甚至害羞,然而在路上的时候该出手的时候不含糊。看完全书之后,不得不赞同方鸿渐的看法,“有主见到固执”,也如杨绛的后记中所说,“毫无兴趣,但有主见”。虽说孙柔嘉是多数人的典型,但感觉作者似乎并不讨厌这个角色,没有多少刻薄的语言在她身上。

赵辛楣是个厉害的角色,有我羡慕的男人特色。处事豪爽,有关系但不结党,待朋友也真诚,这点和方鸿渐相投,也是二人关系要好的原因之一。赵辛楣心思也细,看出了孙柔嘉在方鸿渐上的用心。作者没有让苏文纨嫁给他,不知是怎么考虑,不过我想即便真的只有安排,恐怕也是入了围城又想出来——苏文纨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以前看张爱玲的《电车》,里面一句话,“这世上,好人比真人多”。我觉得方鸿渐和赵辛楣都是好人,也是真人,虽然方胆小懦弱。

《围城》的前半部分,写方鸿渐、苏文纨、唐晓芙几个人间的感情——或许不能算感情,只是“事儿”。最终三角恋散伙,留下方与唐的惋惜。这部分似乎不及后面部分精彩。从去三闾大学的途中开始,各个人物都十分鲜活,对事物生活的思考也更进一步。及到后来学校里的政治纷争,结婚后的封建家庭的琐事,尤其是最后上海这段,颇有点《红楼梦》的味道,可见人情是非,今人比古人高明不了多少。

方鸿渐与孙柔嘉失败的婚姻是他们入围城的结果,也包含有双方家庭的干预。我在单位常听同事讲类似的话,一个人结婚后,承担两家事。不是一个快乐变成两个快乐,而是一个痛苦变成了双重痛苦——也许更甚,由此引起夫妻间的争吵,类似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不断放大。虽然如此,方、孙二人还是要因,从认识到结婚,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放在今天就是闪婚。彼此缺少了解,缺乏真爱。人到了一定年纪,或许是生理需求,彼此都成了牺牲的替代品。

方鸿渐对苏文纨是替代品,曹元朗更是。我想象唐晓芙如若嫁了方鸿渐是什么结果——苏文纨的话肯定是离婚,妇强夫弱,方又有点拧脾气加小心眼,结果容易判断——唐、方两人会离婚吗?书名也没能成就这对儿冤家,也许是个更深刻的故事。

最后作者说那慢了五个小时的钟声,“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相信爱情的,也许本就都是傻瓜。

最后说一句,喜欢钱钟书这种写作风格,思路开阔,文笔流畅,读之语流速度甚快。忙总曾说不喜欢钱、杨夫妇的清高,我感觉有点“文人相轻”的意思。二人都是学者,包括其女(我大学老师是钱瑗的学生,时常和我们提起),都有治学严谨之名。如今杨绛女士一人在世,如果没记错,今年102岁,至今还在整理钱的书稿。二人少有听说在媒体抛头露面,假如不是这部《围城》,说不定知道的人十分有限,如此深居简出,或许有点清高,也算是学者风范。

关键词(Tags): #《围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