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东方新天地看李家的城(一) -- 过堂风

共:💬38 🌺1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回复就陷字眼里了。

你的回复是

我没有说宋朝没有农民起义。

而其实我的问题是

其次,宋朝没大规模起义是谁说的?

这种小技巧很无聊。

对于农民起义,我的意见是:

宋朝只是没有全国范围的起义而已

你的回应是:

所谓的大规模,指的就是黄巢、李自成、太平天国这种波及大半个国家的农民起义。

双方指代的都是同样的事实,理解方式和定义不同而已。但这种定义不同,会带来对宋朝整体社会稳定的判断不同,那么宋朝跟其他朝代不同的比较就容易偏离。这个才是重要的。

黄巢、李自成、太平天国只能存在于巨大版图下的巨型帝国,对于宋朝这样一个长期偏安的国家,中华实际上是分隔成几个国家,宋朝仅仅是汉文化的传承,从规模上本身并不能与唐元明清相提并论。我们现在的首都在宋朝都不曾在汉人的手里。尤其是南宋,反而与南北朝这种形态更相近,而在小国家里怎么可能出现大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因此,宋朝的农民起义规模相对较小,并不能有什么指导性作用。除非你能在南北朝时期找到你认为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所以,宋朝的农民起义特点不足以为土地流转提供依据。

再说土地流转。为什么一直都在说土地问题,而不提矿山问题、机械问题、产业结构问题?因为土地具有其严肃双重性。

一是资源性,古代是土地衍生出的农业利益,近代在西方羊吃人出现的畜牧业利益,到全球大规模工业生产,到现代中国的土地财政及区域发展,土地是人类生活乃至经济发展的必需品。全世界的人类,都需要生活在土地上,依靠土地才能生存。这个不仅仅是吃穿的问题,而且也是整个社会财政的物质根源。

二是唯一性。土地不可再生,这是客观现状。不用跟我说神马填海造田之类的,因为所有跟土地相关的大学教科书上都列举了这一条,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在宏观上来说,土地不可再生的特点就注定了它必然称为稀缺资源。在社会上对于稀缺资源的处理手法无非两种,垄断还是分化。任何时期的土地流转都最终走向垄断,进而走向死亡。

所以,如果你能证明人类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等都能大规模大比例地脱离地球上的土地(我不跟你咬文嚼字神马叫大比例,在生产总量能达到十个百分点就行,一半都不用),或者能在外太空找到新的一个能低成本入住的星球,我再跟你谈土地流转的问题。

在中国谈土地流转,尤其是一个土地财政的中国,简直就是在要中国的命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