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田野里的小白桦---屌丝的爱乐旅程(一) -- phobos

共:💬24 🌺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田野里的小白桦---屌丝的爱乐旅程(一)

古典音乐能陶冶情操,我倒没觉得有那么大作用,起码自己的臭脾气还是那么急,不过我就是觉得好听,听得进去,有时听了还能缓解压力。

最早的记忆应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某个小品栏目吧,不记得名字了,就是5分钟左右介绍一段古典名曲,诸如蓝色多瑙河之类的,觉得怪有味道的,就偶尔有意识地听听,那时应该在高中之前了吧。那个年代普通的工厂家庭,哪儿有闲钱和时间甚至意识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等到子弟校毕业,一不小心考进了市里头的重点中学,就一心钻进学习里了。那时经历了男孩子所谓的“开窍”过程吧,成绩一下子突飞猛进,在别人记忆里的黑暗时光,难得我体会到的是自信、阳光和舒心的感觉。教学楼一团团昏黄的灯光和老师们严肃的眼光,在我的回忆里至今都是透着温暖的。是在八中老师的教育下,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育了良好的学风,至今受益不浅;也是八中的抚育,使我顺利通过高考,给自己的人生旅程打好了基础。但在那些金色的日子里,却并没有音乐陪伴。

启蒙是在大学,那时系学生会请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退休老教授来讲座,用砖头录音机播放着,逐段讲解韦伯的“邀舞”和鲍罗丁的“自中亚细亚草原”,讲到两种不同乐器代表的男女主人公,如何由初识的陌生,到互相的接近,再到热情地拥舞,老头讲得简直是眉飞色舞啊;再讲到军队从天边由远及近的穿过中亚的草原,又讲得是挥洒飘逸。这次讲座算是窥探了点古典音乐的堂奥,于是便播下了种子。可是那时家里给买了小录音机,也听不起正版销售的磁带,打着学英语的幌子,买的整盒TDK和SONY空白带,去找人转录的,多数不过也是流行的王杰、谭咏麟和张学友,倒也没什么耐心去听古典。

真正听起来是工作以后了,可支配收入就意味着可以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了。那时用的还是单声道的录音机,上面带个黑杆,就是传说里穿喇叭裤、带蛤蟆镜的社会青年拎的那种。古典音乐磁带在本地新华书店很少见,偶尔来一盘两盘都是中唱引进的CBS的MasterWork系列,那20多个作曲家每人一盘的那套。那是第一次有系统地听音乐了,知道了格里格和他很是励志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后来考研为了激励自己还真没少听呢。知道了拉赫马尼诺夫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听懂了些苦闷,也或许是自己的共鸣。那时还是小平南巡前后,年青人多少还是觉得没有出路,我那会儿在江浙一个三四线城市类似“三闾大学”的地方教书,正迷茫踯躅于自己的前程,其他老师很多开始在倒卖教辅资料、联系厂家搞课题、停薪留职做生意。我和其他几个人成天优哉游哉晃在图书馆里,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追陈忠实的白鹿原,套瓷着北京的导师,准备考研。

江南冰凉的冬夜,吃了饭早早捂进了被窝看书听音乐,顺手放了盘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乐,有个乐章的旋律无比打动人心,仿佛悲苦的生活里,也能偶尔钩出内心深处的喜悦。多年后在纽约中央公园的爱乐乐团的夏夜露天音乐会上,看解说才知道那是俄罗斯民歌“田野里的小白桦”。

通宝推:蜜饯,上古神兵,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