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田野里的小白桦---屌丝的爱乐旅程(一) -- phobos

共:💬24 🌺8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田野里的小白桦---屌丝的爱乐旅程(一)

    古典音乐能陶冶情操,我倒没觉得有那么大作用,起码自己的臭脾气还是那么急,不过我就是觉得好听,听得进去,有时听了还能缓解压力。

    最早的记忆应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某个小品栏目吧,不记得名字了,就是5分钟左右介绍一段古典名曲,诸如蓝色多瑙河之类的,觉得怪有味道的,就偶尔有意识地听听,那时应该在高中之前了吧。那个年代普通的工厂家庭,哪儿有闲钱和时间甚至意识去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等到子弟校毕业,一不小心考进了市里头的重点中学,就一心钻进学习里了。那时经历了男孩子所谓的“开窍”过程吧,成绩一下子突飞猛进,在别人记忆里的黑暗时光,难得我体会到的是自信、阳光和舒心的感觉。教学楼一团团昏黄的灯光和老师们严肃的眼光,在我的回忆里至今都是透着温暖的。是在八中老师的教育下,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育了良好的学风,至今受益不浅;也是八中的抚育,使我顺利通过高考,给自己的人生旅程打好了基础。但在那些金色的日子里,却并没有音乐陪伴。

    启蒙是在大学,那时系学生会请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退休老教授来讲座,用砖头录音机播放着,逐段讲解韦伯的“邀舞”和鲍罗丁的“自中亚细亚草原”,讲到两种不同乐器代表的男女主人公,如何由初识的陌生,到互相的接近,再到热情地拥舞,老头讲得简直是眉飞色舞啊;再讲到军队从天边由远及近的穿过中亚的草原,又讲得是挥洒飘逸。这次讲座算是窥探了点古典音乐的堂奥,于是便播下了种子。可是那时家里给买了小录音机,也听不起正版销售的磁带,打着学英语的幌子,买的整盒TDK和SONY空白带,去找人转录的,多数不过也是流行的王杰、谭咏麟和张学友,倒也没什么耐心去听古典。

    真正听起来是工作以后了,可支配收入就意味着可以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了。那时用的还是单声道的录音机,上面带个黑杆,就是传说里穿喇叭裤、带蛤蟆镜的社会青年拎的那种。古典音乐磁带在本地新华书店很少见,偶尔来一盘两盘都是中唱引进的CBS的MasterWork系列,那20多个作曲家每人一盘的那套。那是第一次有系统地听音乐了,知道了格里格和他很是励志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后来考研为了激励自己还真没少听呢。知道了拉赫马尼诺夫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听懂了些苦闷,也或许是自己的共鸣。那时还是小平南巡前后,年青人多少还是觉得没有出路,我那会儿在江浙一个三四线城市类似“三闾大学”的地方教书,正迷茫踯躅于自己的前程,其他老师很多开始在倒卖教辅资料、联系厂家搞课题、停薪留职做生意。我和其他几个人成天优哉游哉晃在图书馆里,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追陈忠实的白鹿原,套瓷着北京的导师,准备考研。

    江南冰凉的冬夜,吃了饭早早捂进了被窝看书听音乐,顺手放了盘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乐,有个乐章的旋律无比打动人心,仿佛悲苦的生活里,也能偶尔钩出内心深处的喜悦。多年后在纽约中央公园的爱乐乐团的夏夜露天音乐会上,看解说才知道那是俄罗斯民歌“田野里的小白桦”。

    通宝推:蜜饯,上古神兵,铁手,
    • 家园 【转帖】《你的古典音乐入门之路》转自百度古吧,诙谐的深刻

      你本来是一个死亡金属的狂热爱好者或是Eminem的狂热粉丝 有一天你有幸看了一部电影 这个电影的名字叫《石破天惊》 看完之后 你觉得电影非常棒 然后上贴吧和人讨论 你偶然发现一篇帖子 楼主在求石破天惊电影刚开始的配乐 结果3楼大神给出了下载链接 你也手贱去下载了下来 然后听着听着 觉得这种音乐非常棒 后来你觉得这种音乐就是“纯音乐”。

      然后你跑去“纯音乐”的圈子里鬼混 后来你听了些“神秘园” “恩雅” 甚至于“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之类的东西 渐渐的 你觉得这种显得比较安静的音乐比较适合你的口味 也开始对那些吵闹的音乐开始尽量躲避起来 对视频上奇装异服做作的说唱和2&B歌手扭扭捏捏的嗓音嗤之以鼻。

      有一天 你看了一部韩国电影 叫“我们的幸福时光” 你感动得不得了 又觉得电影开头的钢琴曲异常动听感人 于是你去找这个曲子 有人回答说这是“肖邦的离别曲” 于是你在百度上输入“肖邦 离别曲” 接着你打开了一个叫“电驴”的网站(精彩的伏笔 - -#) 你下载了一个资源……(中间省略求人播放APE FLAC格式的音乐 以及删除电脑上“千千静听”的剧情) 你听着这个资源 你发现除了这首“离别曲”之外 还有几首叫 “升C小调圆舞曲” “E小调前奏曲”“即兴幻想曲”等等都非常好听。

      时间一晃一年多就过去了 你听了类似的很多东西 后来还听了肖邦的第一、二钢协协奏曲 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三钢协协奏曲 你觉得肖邦第一比第二更好听些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 比第三要好听些 你也习惯了在下载资源的时候 也顺便把“电驴”推荐的一些东西一并下了下来于是 在你的硬盘里多了许多一个名叫卡拉扬指挥的碟子(又是一个精彩的伏笔)你也逐渐听了 贝多芬 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 但你听到一半就关了 因为觉得它们太长 而且只有那么一会儿的旋律好听 你还是更喜欢肖邦的“离别曲”。

      当然 这段时间你经常搜索“古典音乐下载”偶入进一个叫百度古典音乐吧的地方 你发现这里有好多跟你“志同道合”的人 于是你很兴奋发了个帖子叫“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天底下是最好听的音乐” 你说你每次深夜听都哭得把枕头都弄湿了......你觉得你自己本来你是一片好心像大家推荐好东西的 但是发现很多人对此不屑 并极尽所能冷嘲热讽你 你恼羞成怒地跟一个叫狂飙瓦格纳的吧友吵了一通后 你发誓再也不会来这儿了……(小高潮)

      不来就不来,可音乐还得继续听。你气得不行,但你也早已习惯用音乐安慰自己。为此,你听了一遍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卡拉扬版本的 当结尾处仿佛象征着凯旋的旋律响起时 你有种 特别的无法言语的快感。顿时,你觉得你喜欢上了这部作品 于是你就上别的论坛去问哪个指挥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最好了 别人都说是 穆拉文斯基。

      结果你在电驴里找穆拉文斯基的柴五,你发现4、5、6在一块,你索性全整下来了。很长时间过去了,你慢慢学会了自己去思考不同的演绎,到底哪种最好,为什么他这里强一点,为什么他那里弱一点。当然,你还只是尝试去思考,还未想出个所以然来,对于作品的演绎,你还未有任何自己的看法。

      这段时间是你难熬的一段时间,也许你刚开始上高中,你正在度过你的青春期,你时常心情烦躁,你喜欢物理老师,因为他年纪虽大但待人和蔼,讨厌数学老师,一个八婆。有时候中午广播里传来的陶喆的歌声让你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你不禁心里要暗骂几句。每次你不小心看到某某某的MV作曲一栏赫然写着某某某三个字,你都恶心得想吐,你觉得就那种垃圾也叫作曲?你也开始关注和向往异性,体育课上你会像所有的吊丝小时候那样,窝在角落里偷看女生的腿。有次你实在忍受不了自习课沉闷的气氛,你逃课了,由于怕保安不敢出校门,就随便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戴上耳机,耳中响起的是贝多芬的g小调第二大提琴奏鸣曲OP.5。那几十分钟,你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自由,你觉得大提琴和钢琴就好像两个若即若离的恋人,大提琴在叹着气,钢琴在极尽言语去安慰,最终两人和好了。

      你有时会跑去艺术班教室外面,偷听他们的歌声,他们那台破雅马哈立式钢琴,你觉得它发出的声音实在妙不可言,比巴伦波依姆肖邦夜曲全集里的钢琴都好听。你偶然看到个很漂亮的唱民族的女高音,你觉得她实在太美了,你婚牵梦绕地想着她,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每每下课几分钟,你都要禁不住从窗口望向他们班,能看见,你便觉得这一天都圆满了。

      后来你不经意间,看到论坛上有人在晒自己买的唱片,你十分好奇,于是凑了些钱自己也买了一张,为了买你人生第一张碟,你到处查看了好久,看别人推荐的什么金卡贝三、三星带花伯姆三十五交,一张下来七八十块钱,你没钱,后来经过深思熟虑,你托人在淘宝上买了一张一个叫古尔德的钢琴家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多么幸运的孩子),(此处省略为了要听这张唱片砸锅卖铁买CD机和耳机的血泪剧情)。然后,你疯狂地爱上了这个曲子的前三段,特别是叫Aria的曲子。你觉得这曲子异常安静,超脱了一切,此时你早已听腻了“离别曲”,而这首Aria你觉得简直百听不厌。当你在好奇的驱使下搜索了古尔德这个人的资料后,得知这位钢琴家的身世后,你更觉得这实在是一种天赐的缘分。

      有天,你在大街上听着哥德堡的Aria,伴随这音乐,你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你看到路人对你投来的莫名其妙的眼神。后来,你也终于明白了理解了为什么沉溺于艺术的音乐家为什么有那么多都神经质,而在那之间,你只是和许多人一样认为他们的神经质是一种“艺术家自以为是的做作”。你也觉得你自己仿佛和那些路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一个他们未发现的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的世界。

      搜索古尔德的历程,让你发现了伯恩斯坦这个指挥家。你看了他指挥的莫扎特安魂曲,觉得心灵上震撼不已,这是你已经经历了惨痛的高考,并不理想,在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城市上了所二流大学。伯恩斯坦的莫扎特安魂曲给你的弱小心灵带来极大的安慰。每每深夜,趁寝室同学都入睡之后,你都要打开CD机随便听些什么,你的书桌摆的不是教科书,而是一大堆唱片,卡拉扬的贝多芬交响乐,勃拉姆斯交响曲,伯姆的莫扎特交响曲,还有些什么夏伊,马泽尔,布列兹的乱七八糟录音。当然,还有你觉得被论坛里的人坑了,失误买来的几张什么文格勒的所谓历史录音。还有几张你从未听说过的索尔蒂指挥的歌剧…你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你不抽烟,不谈朋友,不乱花钱,每个月省下来的生活费买两张碟。

      大学里,你有空上网,你看了很多视频。有次偶然看了伯恩斯坦排练西区故事的视频,当你看到卡雷拉斯被气得摔谱子,用意大利语讲粗话的片段时,你明白了原来生产音乐的过程是这么的煎熬。你还看了伯恩斯坦排练肖斯塔科维奇第一交响乐的视频,里面那个吹单簧管的女生,没有底气的吹奏让你都觉得替她着急。渐渐地你明白了,不同版本的真正含义,而以前你都是在随大流跟风妄评,你也开始用心去理解为什么一个指挥家在此可以一挥而过,而另一个指挥家在此却纠结半个钟头。

      这段时间,你也重新来过“古典音乐”贴吧,当然,你之前发誓过再不会来的,所以为了好面子,你重新申请了ID。你试着潜水了很久,然后才开始发贴,但发现这里的人并不像你误会的那样“自以为是”、“不讲礼貌”、“装逼做作”,二楼向你热情推荐卡拉扬的瓦格纳序曲的人,就是你两年前和你对掐过的“狂飙瓦格纳”,还有个人总是在发表情,有人总是在每个帖子里回复“十字真言”,还有个据说是文科出身学数学的吧友老说音乐都是算出来的,让你迷惑不已。这些人中,有个叫人,你倒觉得他说话很公正,对待音乐的立场也很端正,你打心眼里觉得他是这个地方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心理上表现正常的吧友。有个吧友天天乐此不疲地忽悠别人听先锋派作品。还有一个被很多人调戏称之为“BPO下届指挥”、“大嘴家鹦鹉”、“D-爱瑞得先生”整天大言不惭,奇谈怪论的人,他每每发言总能引起争执,别人发帖子,只要他在二楼,那世界准保就不太平了,整天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嘴脸,煞极了风景,不过也还算是吧里还算有趣的一股不正之风。还有些吧友热情好客,谦卑恭敬,你提出的问题他们总是热心回答,和人探讨问题和和气气,是吧里真正的光辉形象的代表。

      在贴吧神侃的这段日子,也让你渐渐明白了很早之前的一个道理:真正热爱音乐的人都是善良人。并且你也从那些狗血的争吵帖中,间接学到了不少关于音乐处理的知识。你有天偶然听了一遍几年前听腻的那首肖邦离别曲,你突然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有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情绪。你不知道这种情绪从何而来,但你觉得自己可以很自信地向人说起,你确实听懂了这个曲子。以前你觉得每个古典音乐演奏家和指挥都是一等一的大师,受了吧里渐渐火起来的大嘴派的影响,现在也突然明白一些道理,索尔蒂的莫安魂简直是败笔,卡拉扬的贝九也无非就是声音大点,而穆拉文斯基的柴可夫斯基还不错但也并非传说中的那么神,穆特的柴小协简直是糟糕,炒作得不得了的哈斯基尔的莫扎特钢协也不算什么完美的版本、索洛科夫的平均律不值一提......

      你惊讶的发现,这么多年来,你第一次对音乐产生了非常主观的认识,而以前的那些年不过是被动地接受它,被音乐感动,而不是真正自己打心底的感动。你开始对乐句某个段落的强弱变化有了自己的见解,你觉得节奏不是简单机械的“一二三四”,你觉得巴赫的赋格的艺术第一首D小调赋格的4个声部,就像是4个等同价值的生命向着4个方面远去或互相纠缠着同行。在音乐中,你惊讶地发现了自己,音乐不是从耳中进来,而是由你的心底而生,如果没有这种感动,音乐便一无是处,是你自己创造了音乐。本来你觉得你听了这么多早已“入门”了,但今天才发现,你刚刚才听到音乐发出的第一声响而已。

      你已经上班了,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听一张唱片。你也学会了尽量省些钱去买正版唱片去支持你喜欢的音乐演奏家和音乐工业。总之,你热爱这样的生活,但你从不谈论自己是否懂音乐,是否已经入门。有次,你看到一个访谈,是对一个歌唱家的,一个学生问“如何才能拥有完美的发声技巧?”歌唱家说:“我不知道,我唱了几十年的歌剧,仍然会破音,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发声技巧,我想我到死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你不再纠结入门的问题,也不再试图用文字去解释音乐到底是什么,你只知道音乐的大门在远处始终敞开着,而你只能一辈子都在这条通向音乐的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路上走着,留下一串夏然而止的比音乐本身更美好的脚印而已。

      • 家园 【转帖】冷艳实在的吧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入门,风险自担。

        本人观点肤浅,恳求各位大神轻喷。

        感谢各位大神从前发表的文章,恕本小白不注明原发者。

        前言

        这是这篇文章在古吧的第四篇了,作为古吧第一小白,只希望给新人小白一些听乐时的经验和提示。我本身相比其他大神来说,对古典音乐的理解是相当的微不足道的。如果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错误的想法及观点,欢迎各位大神指点矫正,谢谢。

        正文

        1. 首先,要清楚古典音乐的概念,不要把轻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中国古曲与民乐、日本ACG音乐、电影配乐等当作古典音乐而到此地发帖提问等等的。

        2.如果你确定了自己听的是古典音乐后,那么我认为作为一名听古典音乐的人,首先应该明白自己听古典音乐的初衷。是因为真心热爱古典音乐?还是因为想要在别人面前装的很厉害?还是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需要?如果是真心喜欢,那么请继续看贴,如果是想要在他人面前装,那我劝你还是不要听了,如果为了在别人面前“显得很有知识和品位”而刻意要了解如此浩大的古典音乐体系实在是不太可能。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在别人面前装,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况且“拿古典音乐、拿“高端”的东西用来装给别人看,或以此自我感觉良好--前者大可不必,后者自欺欺人”,因此此贴对你没有什么价值,可以关掉了。如果是因为所学的专业需要,很遗憾,这吧里大部分人都是其他专业出身,只是靠自己的兴趣和业余时间来钻研欣赏古典音乐,满足不了您的需求。

        3.如果是自己的兴趣所至,那么在继续之前,还应该弄清楚一些问题,你的欣赏标准是什么?是听一些那种人人皆知的烂大街的通俗作品就够了,还是想要达到能够欣赏,能够分析大规模比如布鲁克纳马勒交响曲以及瓦格纳《指环》等等的程度?如果是前者,那么你可以去那些路上的JS摆的摊,几张盗版的CD,上面有一些短小的通俗作品或大作品的选段,抱回家听着玩就行了,入门学习什么的真的对你不太重要。还有,你听古典音乐是为了在轻松闲适或者写作业时当背景音乐随便听听,还是想要达到为了一部作品聚精会神的认真欣赏甚至花钱到音乐厅著名乐团著名指挥家比如Abbado的音乐会?如果是前者,那么此贴对你没什么价值。

        4.如果你通过了以上的“考验”,那么就可以开始入门了。对于完全刚刚入门的你,先不要问“哪个作曲家/指挥/版本好”一类的问题,因为不同人的喜好是不同的。要相信自己的耳朵和感觉,不要对版本过于计较和比较。新人最好不要从印象派、现代派、先锋派及各种歌剧入门,它们会使你对古典音乐产生错觉。

        古典音乐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中世纪(约476年-1453年)--文艺复兴时期(约至17世纪左右)巴洛克时期(约至1750年)--古典主义时期(约至1820年)--浪漫主义时期(约至1900)-- 现代,新人可以着重听古典和浪漫,最有名的古典音乐基本上都是这两个时期的。关于古典音乐,了解一些基本的东西即可,比如各种室内乐的构成、乐章的安排、等等,不要钻牛角尖,也不要急于求成。该知道的,随着积累慢慢都会知道的。没有这种耐心和兴趣,就没有必要去听古典音乐。古吧有时大家内涵一下无聊一下乐呵一下,小白不要听信“4分33秒”“广挽”“墓碑”等等,那些都是逗你玩的,至于这些是什么,可以私信问我。我建议从新手入门贴开始来了解古典音乐。

        5. 新人应该先对从巴洛克后期开始到20世纪初的音乐发展阶段有个大体上的概念(即吧主eternalgrrr所说的大俗时期),可以先了解一些各个时期不同的作曲家,进行风格的对比,你会觉的每个作曲家甚至同一个作曲家在每个时期创作的风格都是如此不同。然后可以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作曲家,应该能知道他大概生活在哪个时期,创作上属于什么时期,这个时期的一些音乐大体上听起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从而拥有对几位自己喜欢的作曲家有了一些基本的理解。

        6.个人建议,新人应该从维也纳乐派比如海顿贝多芬莫扎特等等入门(不包括施特劳斯家族),最好不要以意大利歌剧及斯拉夫音乐还有先锋派简约派音乐等等去入门,那样会使你对古典音乐理解会有很大的偏差。对以上三位作曲家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就可以进入比如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之类的巴洛克晚期的音乐了。我建议新人在刚开始了解古典音乐的时候,最好先听巴洛克晚期-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然后再了解譬如舒伯特肖邦舒曼李斯特柴可夫斯基韦伯等等等等……这样你会对古典音乐有一种比较正确的理解。了解了这些之后,可以再涉猎一些先锋派以及古乐等等,要循序渐进。听古典音乐最重要的就是有耐心。入门时,对于巴洛克之前以及巴洛克早期的音乐,除非特别有兴趣,否则不需要过多关注,吧里有“古乐党”,可以专门和他们学习。”

        7.要听音乐就要找资源。那么从哪里找比较好呢?在熟悉外文名的基础上,可以在Emule下载(推荐)。目前在VeryCD只有等级达到铜光盘2的人才可以下载,有人觉得比较麻烦。我在这里推荐天使骡(ScarAngel),至于使用介绍下载等等,可以看这里http://hi.baidu.com/dianlvzhijia/item/d08815c788585bce994aa06d,强烈不建议用verycd的电驴客户端(easymule)来下载ed2k。并且,本吧的精品区也是资源宝地。但是,并不适合新人小白下载。 因为古吧的资源楼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的常见作曲家著名作品的罕见演奏录音,一类是常见作曲家非著名作品的录音,一类是冷门作曲家的作品录音。实际上,这三类资源楼都并不适合新人,因为他们针对的是古典音乐吧内的多数群体的需求,因此新人别指望用古吧的资源楼里的资源入门。至于买CD,本人也不太推荐,先做一个无耻的下载党和伸手党好了。如果你想买那些国内引进版的CD,那么用不了一年,你就会发现这是在浪费自己的钱,即使它们都很廉价;买引进版的CD真的还不如到网上下载那些进口的原版CD抓出来无损文件有意义;如果你想买进口的原版CD,还是跟上一条一样,你现在还达不到版本比较的程度,花大价钱买原版CD,你觉得有把握找到有价值收下来的版本吗?

        8.进入本吧,首先就是要看吧规、了解吧规,知道在本吧应该发什么样的帖子,什么关于音响耳机或者求电影里的曲子名字或者争论贴炫耀贴的都会被删除甚至进关进小黑屋。“本吧是供大家交流分享的,大多数吧友都是友好的,吧主人很好,很认真公正负责的。即使你已从小白进化成大神,也请注意态度、注意措辞。不要乱喷,不要自以为是,大家只会觉得你很无知,拿你当笑话,而且必遭黑屋。”以新人的水准是不可能发一些有意义的帖子的,而且还会浪费版面使得古吧充满低水平的发言。要强调一点是,在古吧,非常不推荐的行为之一是新人发作曲家和作品的介绍贴,因为新人能够掌握的作曲家和作品已经是古吧人人皆知的了,不需要你再继续用介绍的态度来说。更何况新人写的或转的介绍文字也未必靠谱,甚至会对其他新人产生非常不良好的误导。那么,我就建议,新人在吧里尽量少发贴,多看贴,增长知识。而且,在吧里,如果有大神的资源楼,千万不要去鸡蛋里面挑骨头。你想想,电驴上那么多大俗你还没有接触到还没听完,现在有大神发珍稀资源供着你,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所以千万不要去对那些资源指手画脚,大家不会觉得你很优越,只会BS你。

        9.音乐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音乐就是音乐,它不是其它艺术形式的附属品。更不是像电影、动画、游戏中背景音乐的那种是用来烘托气氛的存在。确实某些音乐是从文学、传说、绘画的题材中获得灵感而创作出来的,但不必拘泥于这些非音乐的东西。我们会看到一些音乐有标题,是标题音乐,但是要注意,某些音乐的标题是作曲家自己起的,它们可以归入标题音乐,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音乐的所谓标题实际上并不是作曲家本人叫的,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冠上了的一种“俗称”。比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之类的。即使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音乐,很多作曲家本人也着重强调过,这只是一种提示作用,不是用音乐来描绘这些东西,这可是作曲家留下的本意。千万不要被街头的商业炒作迷惑了。从总体说来,古典音乐中,器乐作品,非标题音乐还是要远多于标题音乐的,因此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应该有这种欣赏音乐本身的角度和态度,并不一定需要进行联想。

        10.吧里有各种各样的吧友,有专业学习者、唱片版本收集发烧友、广泛涉猎各种奇葩作品的发烧友、普通爱好者等等,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学到东西,任何人都可以提问,只是请一定要看清吧规!

        11. 至于从哪里得知作品的曲名,我建议看《西方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或者人民音乐出版社,千万不要购买杂牌出版社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引进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每本传记单单以作曲家名字命名)+电驴上的音乐书籍以及本吧@米沙的眼泪 等等大神分享的书籍,都是非常可靠的入门书籍!

        12. 尊重古典音乐。大部分新人都不是学专业的,而古典音乐又博大精深,所以新人一定要懂得尊重作曲家、作品、演奏者和吧友。 千万不要因为肖邦写了很多好听的曲子,而勃拉姆斯的曲子不悦耳很沉闷,就在心里念叨:肖邦强过勃拉姆斯!更不要说出来试图说服他人。

        或者因为听说卡拉扬是个商人,就说他的贝多芬交响曲一点也不好听。大家一问“怎么不好”,立马就没话说了……试问一个乐谱不会看、乐器不会演的人怎么可以鉴定出好坏来?只是自我的主观意识罢了,何况评判对象是钻研了一辈子音乐的音乐家?

        13. 听作品有个忌讳:只听“代表作”。有些人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就只有《月光》,钢琴三重奏就只有《大公》,这是不对的。也许,钢琴奏鸣曲里有相对不好的作品,但是大作家的小品文绝不会有语法错误,大作曲家的相对较差作品也不会违背音乐的语言逻辑,只要语言逻辑正确,对新人就有帮助。前面一再强调过要广泛涉猎,也是要新人熟悉音乐的语言逻辑,所以,特别伟大的作曲家的重要体裁,能多听就多听,越听越有趣。

        小结:古典音乐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东西,为兴趣而听,为兴趣而学习它,为了享受而继续聆听它,为讨论而钻研,慢慢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卓越的古典音乐音乐爱好者!

        感谢@狂飚瓦格纳 、 @帕斯卡维尼 、提供的原稿,以及我在写3.0时候为我提供建议的@炮灰莱茵哈德 ,还有@米沙的眼泪 谢谢各位!

        2013.4.10

    • 家园 圣尕博睿山谷的斜阳---屌丝的爱乐旅程(六)

      我家里有个很大的书房,前任的前任的房主用橡木自己打造了一排整齐的书柜和写字台。在靠近房梁中部隆起的天地里,修建了一个小二层的开敞式阁楼,有个直梯可以爬上去,那里还是一个书房。那是我和儿子最喜欢的地方,吃过晚饭,我们就会爬上去,坐在摇椅上,随便翻开一本书,放上一盘唱片,开始我们的腐败。

      离开中国时我们没有多带的行李中间,我只带了Decca的那套钢琴集,音乐完全靠移动硬盘里的那100多个G。这里无论书还是CD,新版的都贵得厉害,我只好转向Yard Sale,但是偶然地就打开了黑胶的天地。

      黑胶是国内很多顶级发烧友玩的东西,我偶尔听过一两耳朵,也不理解炒豆声中的旋律是如何赢得人心的。这里的黑胶资源却多得惊人,老人过世或者搬去养老院,家人都会把他们积攒一生的东西当作破烂卖了,所以周末通常会有一些Estate Sale。有人会去买华丽的家具,别致的挂画饰品,黑胶和书则是多数人眼里不值钱的东西,于是就留我一个人在垃圾堆里淘快乐。

      有批唱片是从一户学者家里买来的,尽管在圣尕博睿的深山谷里,房子显然是精心设计过的西班牙式样,一层的起居区域里竟然有三处书房,让我这样的爱翻书的人们情何以堪啊。西侧的书房有三面接顶的书柜,小书桌上一盏油绿的贝壳面台灯,窗外是铺着红砖小径的花草园子,斜阳里摇曳着几枝无花果,这样的氛围里看看书,夫复何求呢。我沾沾学家仙气,于是买了他书架里的几本书,《神圣罗马帝国史》、《欧洲的形成》,还有《发现美洲》上下册。他的办公室还有两面书柜,甚至卫生间里还有个小小的白色书柜,这真是爱书人的天堂了。

      他家的唱片多数是器乐曲,这点也和他的藏书偏好一样深合我心,有张卡萨尔斯在佩皮尼昂音乐节上的演奏,光封面那幅铅笔素描的修道院就令人神往,还搜罗了几张李希特和奥伊斯特拉赫。老博士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我还拿了张Nat King Cole。

      我住的城市里华人很多,但是老人很多还是白人,有次淘了很多唱片的那户人家是波兰来的老太太,在这里教了一辈子法语,我拿了些古乐和民歌唱片,可她收藏了不少波尔卡,可惜我这个门外汉了。还有次是个在医学院做教工的希腊老头,我只拿了些弦乐,挑了一两张希腊音乐和拜占庭颂歌,余下的都被一个俄罗斯小伙子拿走了。

      这些老唱片多数是5、60年代的,美国RCA的最多,算是洛杉矶本地音乐家的鲁宾斯坦、海菲茨、皮亚季哥夫斯基的很多,DG等欧洲大牌的我倒还没怎么遇到过。那是唱片业爆发的时代,资源无数,而国内正在反右和文革,对于我们那又是个失去的年代。有时我想,在放着这些黑胶的时候,也算是替我们的父辈们在聆听,那些本该属于他们的青春年华。

    • 家园 自新大陆---屌丝的爱乐旅程(五)

      美国我十多年前就来学习过,不算陌生,那时还是她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年代。道指翻上万点,60多年金融管制宣告解除,在离开洛杉矶的飞机上,听新闻说青天法正式废止,我那时想又是一页教科书翻了过去。

      这次重归故地却是萧条得多了,原先住过的二层小楼门面依旧,几家超市似乎都没粉刷过,除了后街多出的一两幢小高层,其他地方几乎闭眼都能走过去。闷热难当的纽约盛夏几乎与北京没有二致,连知了的叫声都没有语言的差异。上班下班我都会路过巷子口的老桑树,从落果一地的黑泥,走出秋叶瑟瑟的声响。

      无事可做的周六,我会照例用公司的卡,蒲到大都会去避暑。每次去一个主题馆,每次看上一整天。饿了,就去地下一层的大食堂排队买饭吃,渴了,就着饮水喉喝上一嗓子。从拜占庭,看到印象派,从亚洲艺术,看到古罗马。除了看还拍照,除了拍实物,还拍解说。我最喜欢的还是中世纪,从那些艺术技巧还不大高明的圣像绘画和神像雕塑里,从那些世俗用具脱胎成的艺术品里,看那时的苦难,看那时的信仰,看绝望里的人们,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解脱自己,拯救自己。

      仲夏时节很适合去到Cloisters,那是几个从法国南部山区里原样搬来的修道院子。褐红色大理石的柱子,雕满神迹的门楣,庭院里的草药园子,周围是曼哈顿北高地的萧瑟和哈得孙河谷的静谧,你可以轻松地回到15世纪,仿佛听得见修士们的祷告和吟诵,把你悬着的心缓缓放下,把你涨着的大脑冷却下来,借着北美的夕阳,远眺着华盛顿桥发呆。

      好了,这时可以上路回到中央公园了,因为夏日里纽约爱乐通常会有几次的露天音乐会。对于还不至于掷出2-3百美元看一场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的人来讲,露天音乐会是个超值的享受。

      夏夜音乐会一般在8点上演,但是纽约客会下了班早早地来占位子,铺一方毯子,带些沙拉水果和三明治,或者还可以带一瓶红酒,邀三五好友一块聚聚,在这块钢铁森林的绿肺里,聊着天,趁着在新泽西那边沉下去的落日余光看会儿书,等待着盛宴的开场。

      七八人入座,三两声试琴,主持人上场会照例感谢一堆一堆的赞助人,也趁机介绍这个那个的新人。这时纽约上空的天已经完全黑沉了下来,黢黑的中央草坪北侧,灯火通明的舞台蓦然放射出嘹亮的管弦来,如焰火升空的绚烂炸响,如瀑布泻地的轰然雷鸣。聊天的也好、吃东西的也好,众魂灵一下子都被这巨大的声场迅速地带离了草地,在同一个旋律的引导下开始了美妙的旅程。来到俄罗斯广袤的田野,远远地一棵白桦玉树临风,来到忧郁的巴伐利亚城堡,听王子的冤魂在水边泣诉。

      2首交响乐的功夫差不多要到了10点,音乐会结束的时候,中央公园上空还会燃放焰火,仿佛要彻底把人的视、听、嗅、尝的几大知觉都过上一遍,才放过了瘾的人们回家睡觉。寻找东出口的地铁站路上,会路过大都会的北墙根,埃及馆彻夜的灯火里,丹堵尔神庙孤独地思念着尼罗河畔的故乡。

      • 家园 握手

        读大学时也猛追过古典音乐。

        也是穷,几个同好到处找原版磁带,然后回来轮流翻录。当时还没有CD这么一说。

        sony的音响和美能达的照相机都是来日本的动力之一。

        可惜,等什么都有了的时候,热情却没有了。

    • 家园 青衣的春天奏鸣曲---屌丝的爱乐旅程(四)

      在香港的那几年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记忆里满是雨蒙蒙车窗外的青山一黛,或者夜茫茫渡轮上的颠簸疲惫。于是我晓得音乐还是苦难的好伴侣。

      每个晚饭后我会在蛰居的小岛上,沿着公路一圈圈地走着。辉煌的青马大桥,隔海通明的港岛繁华,丝毫激不起我的喜悦和激情。我知道我跌入了一个低谷,那样无助的焦虑让我懂得那句话:“活着比死还难受。”

      香港的秋天,通常要到11月份才到来。忽然干燥起来的空气,开始给了人生的希望。依然灿烂的阳光下,紫荆花毫不矜持地盛开着。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从电脑边的音箱里适时地溜达了出来,眼里的景物立即会变得不一样了。窗对岸的青山公路上,繁忙的车流仿佛也给了人生机,荃湾街市的鱼蛋粉都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于是我开始安排我的重生计划,生活好似进入了快板的乐章。周末去逛逛葵涌的集市;电影节咱也别拉下,哪怕是半当间就睡着了的柬埔寨电影;邀个把好友去湾仔的深巷里找好吃的去;要不就趁天好去爬爬山,或者干脆随便跳上一部巴士,走哪儿停哪儿。日子逐渐开始走出了黑暗。

      旺角佐敦道的几栋破楼里集中了几家旧CD店,有些是便宜而品相不错的二手货,有些是生僻的厂牌和曲子,比如Hyperion在那里卖浪漫钢琴协奏曲大全。其实这个系列我更多还是听下载VeryCD的,是从Hubay的小提琴协奏曲摸了过去的,几乎一整套都集全了的。那些19世纪音乐史上很陌生的名字,靠着祖传或自己的爱好习得的技术混口饭吃的普通人,如今不再有什么人记得他们卑微的成就,多谢这家英国的小厂家还把他们翻出来,偶尔的一两段旋律,能让你感同身受的是平凡人的灵光乍现。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以为安顿下来,却又是出发的时候了。

      通宝推:随风而去,
    • 家园 当初俺上音乐欣赏课

      讲的是马勒的交响曲,听得俺是呼呼大睡,哈喇子长流。等讲到舒伯特等的德国艺术歌曲的时候,才开始用点功。

      • 家园 北大的音乐课起点真高啊

        马勒和布鲁克纳我都是至今听不进去,而感受不到很多人谈论的精妙。舒伯特艺术歌曲我更不敢碰。

        我好像对德奥古典派还不摸门,对于那种严谨但枯燥的曲式、和声都不大耐烦,还是槛外人呢。

        • 家园 至少马勒不会都听不进吧?
          • 家园 不怕您笑话,交响乐能全部听得进去的也不多

            自新大陆、天方夜谭什么的当然多数爱乐者都耳熟能详的了。好懂的比如贝3、5、6,全部接受,能听出味道,贝9有些部分就不大懂了。柴4、5、6都能听出味道来,其他的也坐不住。别说马勒了,舒伯特的未完成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我都有些坐不住。

            要不说是“屌丝的爱乐旅程”呢,不懂乐器、不懂乐理,没钱砸器材、没钱去现场。却偏又很喜欢,是不是觉得我有些装B啊。

            • 家园 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建议你多听,因为这实在太花时间了。

              不要太在意器材,也不必强求现场。甚至也无所谓懂不懂。花时间,坐得定,一部陌生作品,先把主题旋律听熟记住,慢慢就会上手。

              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建议你多听,因为这实在太花时间了。而且几乎完全没有“收益”。可是既然有了这样一个爱好,扔了也实在可惜,毕竟,那样一个音乐世界,才是真正美好的音乐世界。

    • 家园 阿佩鸠奈奏鸣曲---屌丝的爱乐旅程(三)

      阿贝鸠奈奏鸣曲是舒伯特的作品,现在早已没有Arpeggione这种古琴了,演奏都是用大提琴代替。我久听不厌的这盘CD是罗斯特罗波维奇与布里顿的合作,Decca的录音。第一次听是在东四的音乐书店,不紧不慢的钢琴锤击得酷夏都冷静起来,引出低沉缓和的提琴声如一汪波澜不惊的泉水,照映着你的小心情起起伏伏。提琴仿佛是个小男孩委屈着述说自己的委屈,钢琴恰似中年男子在附和着心不在焉的附和,象是父子在黄昏后餐厅里面的交谈,更象是男人在回忆里与自己的青年对话。

      10多年在北京混下来,婚也结了房也买了车也有了,孩子也降生了,自己也换了工作。世态炎凉,浮浮沉沉,古典音乐的爱好还在断断续续地维持着。网络越来越发达了,VeryCD就渐渐成了我蒲得最多的地方了。在这里你只需要足够的内存和硬盘,下载来的资源尤其是介绍真是难得的学习材料,用Winamp播放的效果也是相当靠谱。网站里多数是我这样的索取者,但是每个时期也不乏一些大牛,又懂乐理,也知逸事,更有资源,每每上传一些资源总能激起无数拥趸的追捧。比如Horowitz的大全,Furtwngler的大全等等。我在这里下载了上百G的资源,用极低的成本极大开阔了视野。很多冷僻的或者年轻的演奏家、作曲家的作品都有条件来听了,比如曾经听过的Michael Rabin小提琴套装,主要的协奏曲都包括了,很叹息他曾经拥有如此高超的技巧、激情和领悟;很多古乐、室内乐也懂得一些了,有阵子还喜欢上了三重奏,尤其是柴科夫斯基那首孤篇盖全唐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