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更社会主义 -- 本嘉明

共:💬123 🌺921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城投债的根源:谁投资,谁受益的问题

re: 单单武汉一座城市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就与英国全国更新和改善基础结构的支出相同。

...

武汉市中心的旧建筑被推翻,以便创造一个高科技商业区。

-----------------------

城投债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投资者和受益者不匹配的问题。

以北京为例,ZF投资学校、道路、医院、绿化设施、地铁等等公共设施,都会使得房价大幅的上涨。

房价的上涨,得益的是公共设施周边的居民,资产大幅升值。比如2006年50万买的房子,今天,变成了300万。ZF公共投资的最大收益者,变成了公共设施周边居民暴涨的资产。

那么,谁来支付公共设施的投资呢?

ZF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公共设施推动ZF手中土地的价值,让后来的买房者为公共设施的投资买单。

但是随着房价的飞涨(北京从2006年开始,普遍性的上涨幅度,7年涨了5倍,2013年一年的涨幅更在30%-60%不等),后来者的购买力越来越弱,这个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

以北京2013年为例,而ZF卖地收入是1821亿。卖地收入对应的是至少3650亿的新房销售额(按地价款占房屋总价的50%计算)。

而北京2013年是房价最疯狂的一年,房价在一年内暴涨30%以上。在恐慌性心理下,含二手房在内的实际购房额大约在2200亿,其中新房和二手房的比例大致1:1.5。要维持住北京房价的泡沫,2-3年后,不算二手房,光新房的销售额,就需要3650亿。

难道真的有这么多资金来接盘吗?

城市建设,投资收益不匹配的问题,靠房地产这条路,已经是走到了尽头。

其实,地方ZF的新城或鬼城,从长远看,只有坚持住不烂尾,反而是优质的资产。而所谓的老城改造,反而是最大的垃圾资产。

就如同西方国家的郊区化运动,停止在没有收益的老城投资,让老城随着基础设施的老化而没落。在郊区圈一大片的地进行投资,使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

中国其实也应该走同样的道路,在郊区几乎一片平地上建设新城,以降低开发的成本。新城在配套设施上下功夫,以吸引有购买力的居民,到新城买房定居,为新城的建设投资买单。

中国的问题,在于在老城花费了太多的资金,大拆大建后,高昂的建设成本,却找不到买单的。房地产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最后花(土地、房子)都砸在银行的手里。

靠房产税,很可能收不上来。北京海淀55平米的老房子,价格普遍在250-350万之间。而房主如果是退休工人的话,退休金只有不到3000元一个月。

大规模高标准的城市建设,比大量购买奢侈品,恐怕更加奢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