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社会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是中国货? -- 林风清逸

共:💬17 🌺6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越多注意到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关系会发现二者互动远远大于想象

越多注意到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关系,就会发现,二者的互动是远远大于早先人们对此的想象的。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西方国家单方面强大,但是人们通常低看了在此之前的东西方交流程度。

无论是从地理上来说还是从交通通讯水平上来说,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对外交流范围都达到了古代时期极其辽阔的程度。人类沿着纬线移动是最容易的,沿着经线移动是困难的。中国面临着一个南北走向的海岸,这个海岸从北极附近沿着经线方向延续到了赤道,与此同时,这个海岸在东西方向上所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以及世界上风浪最大的近海。这些先天的地理因素,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的航海始终遭遇着极大的阻力。但是古代中国人的主要航海活动依然实现了从中温带到热带地区的覆盖。注意,中国人最主要的航海活动就已经覆盖了这些地区。在一些不是太引人注意的角落,中国人的航海活动也到达了北印度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艰难的海洋条件下,我们阅读古代文献的时候可以注意到,古代来华的海外商人经常提到中国海船的坚固程度。世界各国的古人都是充满智慧的智人,他们制造海船显然是要适应他们所面临的海洋条件。中国古人之所以制造相比其他国家更加坚固的海船,显然与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紧密相关。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的海洋事业依然达到了极高水平:我们必须注意到,中国的航海运动即使是在中国国内开展,也是在一个相当于其他地区一个大洲这种规模的区域开展的。

中国古代航海运动一个标志性的顶峰事件,是郑和航海运动。郑和航海活动有记载可查的到达了非洲东部地区,穿越了北印度洋地区的古代主要贸易航线。

讲述中国的航海运动,是为了表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达到了什么程度。要知道,人们通常认为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一个大陆国家,其海洋交流活动已经达到如此地步了。

在大陆上,中国对外最大的一次交流,不是和平年代,而是在蒙古征服时期。当时中国整个国家体制被完全打破,全中国的财富都处于任人掠夺的状态。在这一时期,仅仅是为了实现对中国的军事征服,蒙古帝国就动员了包括阿拉伯在内的当时几乎整个文明世界的力量。这些力量不是单纯的兵员、物资,而是包括了科技知识。著名的襄樊之战,蒙古军最后是依靠军事战略及利用来自阿拉伯人的、集中了自埃及、巴比伦、古希腊、罗马时代以来的科学知识的全部力量,制作了各种新式装备,比如规模空前的巨型抛石机,才实现了对襄樊的攻取。作为中国的本土王朝,南宋王朝在襄樊之战以后迅速找到了限制类似于巨型抛石机之类新式军事装备威力的办法。但是由于战略要地的丧失,以及南宋腹地阿拉伯人的背叛而陷于失败。

而在13世纪蒙古征服之后,被彻底解除了武装的中国失去了保卫自己的能力,大量来自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向西传播。以印刷术为例,在15世纪,欧洲国家就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印刷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印刷术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才最终出现,在宋代开始成熟,并开始发展活字印刷。而考察其他国家的印刷术,几乎全部都是从空白期瞬间发展到成熟阶段。印刷术是典型的中国技术外传例证。这一技术在中国强大时期几乎没有外传的可能——东方以外的国家在这方面的消费能力十分有限:阿拉伯地区文化发达而人口稀少,欧洲地区人口较多而文化落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在科技上开始出现被外国追赶乃至超越状态,恰恰是在蒙古征服以后。

按照熵增的概念,人类社会不断建立起一个个的文明中心,然后其文明成果又不断崩解散落四方。中国古代社会在世界上都是数得着的繁荣强大,其文明成果不可能像现在我们看到的一样对国际社会影响如此之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