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国随感 -- gb2312

共:💬94 🌺1077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社会环境是很复杂的,而不是单一的

很多时候,矛盾的两面的共存的。

人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双向的。太强调主观意识对环境的改变,就掉进唯心主义的陷阱里了。

您也应该知道,您这种认识不是五千年来人民大众的认识,您这样的人是少数。

你这句是典型的春秋笔法,经不起推敲的。首先,这个说法你是无法substantiate的。因为没有统计嘛。就是凭一个感觉。其次。少数,怎么个少数法?51vs49,49也是少数。

我现在看到这样的文字就特别烦。多数,少数,都是拍脑瓜子想出来的东西嘛。可是中国传统中存在的对造反精神物证及人证那是都有明文记载的。而且即便是少数,你也不能把这些社会影响就直接忽略掉了。

你治学的方法论中,缺乏真正的辩证思维。只会抛名词,有什么用?

你好像认为,旧中国的社会环境就只能是一种,就是鲁迅形容的“搬一张桌子都要死人”的高压环境,底下阶层都是愚昧及麻木不仁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大屠杀中毫无反抗精神的南京市民。瞧,哪里有反抗精神呢?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但也是片面的。

也应该同时看到,恰恰正是在这种高压的环境底下,才会有反抗文化的发展及延续。

怎么发展呢?

中国的科举制度,制造了许多处于草根的知识分子,同时也制造了一些向下的流动性。而这些知识分子的存在,产生了说书,京剧等等娱乐形式。如此通过这样的娱乐方式,许多著名的故事就是这样在民间流传下来了。要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四大名著“全本”,基本上是民间流传版本的集合删节版(除了红楼),怎么到了你这里反倒变成了“听都未必听过全本”呢?

你莫非是把四大名著理解成一本本印好的书本吧?

台湾地区为我们保留了一个活化石,您不妨看看他们的历史教科书,我不认为台湾人中有很多富有造反精神的人。

你用今天的台湾来做例子,实在是有失水准。你有何证据说明他们今天的社会状态,是从传统中带来的,而不是这60年愚化教育的结果呢?即便是,这个“活化石”又有什么代表性呢?这个例子实在不好,有煽情之嫌。

---

话说回来,如果中国不是已经存在一大批充满反抗精神的人,毛泽东的兵从哪里来?将从哪里来?政委从哪里来?

老毛为什么终其一生,不断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的动力,是因为他是亲身体会过人民的力量的。为什么要知识分子下乡,“接地气”,就是要让知识分子去体会这种力量。

知不知道这种力量的,从文字上一眼就看出来了。

老毛的贡献不容诋毁。

但是象你这样的,把人民说成处于黑暗愚昧当中,老毛的出现带来了光明什么的。这样的故事我太熟悉了,看了心里发毛。把他打造成先知,搞神学那一套,免了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