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致命的王位——聊聊秦汉之际的王 -- 江南水

共:💬36 🌺5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非刘不王,非功不侯——聊聊白马之盟的来龙去脉(续三)

争权天下

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史记 高祖本纪》

刘邦集团,一开始只是在以丰沛为中心的区域内活动,除了反秦,很难说他们还有其它的政治目标。在当时,像刘邦集团这种没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武装集团,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就有彭越集团、王陵集团。就是项氏集团,一开始也是孤魂野鬼般的在会稽郡盘踞了三四个月,而不知该如何迈出下一步。如果不是召平假传陈胜的命令,真不知道项梁会以啥名义率八千子弟渡江而西。(广陵人召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直到项羽在巨鹿击败王离军团后,刘邦集团才找到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个明确政治目标:践行所谓的“怀王之约”,争做关中王。

这个“怀王之约”啊,刚出台的时候,根本没人会相信他真的能变成现实。证据就是,王陵集团当时就在武关附近的南阳郡活动,他们就没有去打关中的主意嘛。关中地区是秦人的老根据地,为了经营这一地区,数代秦人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就是到了秦末,关中依旧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后来,刘邦集团虽在荥阳——成皋一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关中始终没有遭受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就是一个明证。

就当时的局势来说,秦帝国的灭亡,确实已经不可避免,但是,如果胡亥、赵高应对得当,守住秦王国的故土,还是有很大可能的(后世的东晋、南宋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虽然他们活得比较憋屈)。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没法子,作为先行者的秦帝国,无论是治理天下还是偏安自保,都没有现成的经验、教训供他借鉴(汲取),关键时刻,举止失当、进退失据也就在所难免了。正因为有了秦帝国留下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后世才有章可循、有鉴可借。

————————————————————————————————————————

实事求是的说,刘邦集团能够顺利入驻关中,赵高这个外部因素所起的作用,远大于刘邦集团的自身努力。也可以说,偶然性远大于必然性,用太史公的话说就是:岂非天哉,岂非天哉!

中彩票虽然不完全是劳动所得,但也是合法收入不是。进入关中后,刘邦集团立刻把“怀王之约”奉为圭臬(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并且很认真的开始着手进行王国建设。

汉元年(前206年)11月,刘邦向所有秦人发布了入关以来的第一个公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约法三章”。

如李斐所言,从执行角度来说,这个“约法三章”几乎一点儿可执行性都没有(李斐曰:“伤人有曲直,盗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不过,从政治角度来说,“约法三章”就很是高明了,他向秦人表明:刘邦集团的未来施政措施,会比嬴氏的要柔和、宽厚得多。

刘邦这个人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那就是,从来不干口惠而实不至的事儿。他同时向关中的各级地方官吏宣布:各位的职位、待遇保持不变,一律跟从前一样(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前面说过,这些人大都来自中产以上的家庭,刘邦的这个决定,一下子就安抚住了当地的社会中坚势力。

老革命萧何同志,还把秦帝国保存的所有官方档案全部搬走(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为将来治理关中,收集了最原始、最可靠的各种资料。(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就在刘邦集团上下满腔热情的为建设刘邦特色的新关中做准备的时候,项羽闯进了函谷关。率军在河北战场全歼秦军主力后,项羽的声威已经凌驾于天下所有人之上。在项羽的强势主导下,天下被分成了19份,刘邦由候补关中王变成了汉王。刘邦集团的成员,也被驱赶到离关东老家更加遥远的汉中。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邦集团所有成员的满腔热情,立刻化作了满腔的悲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打回老家去!打回老家去!……

刘邦集团的上层人士都清醒的意识到,只有彻底干掉项羽,做新一任的老大,才能圆了大伙儿“打回老家去”的梦(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项羽先做了初一,用暴力取得了天下的主动权,那就不能怪刘邦做十五,再用暴力把他干掉。

汉元年(前206年)四月,刘邦集团进驻关中后,就开始为还定三秦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军队的制度化、正规化建设。主持这项工作的,就是刚刚就职的大将军韩信(韩信申军法)。

自沛县起兵以来,刘邦集团的总兵力,大多时候都在一万人上下晃荡。管理这个规模的队伍,靠领头人的个人魅力就行了。这些人参与作战的时候,每一个兵都能看见将,将也能看见每一个兵,没必要建立指挥体系,用手势和嗓子就够了。

跟项羽争权天下,那将是数万人、十万人数量级的军事斗争。管理这么大规模的队伍,显然不能再单单依靠领导的个人魅力,必须借助于制度的力量。如此规模的队伍投入战斗,光靠手势和嗓子来指挥也是万万不行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各个部队之间的进退配合,也必须做到有章有法,不能你早了我晚了。

刘邦在彭城吃了大亏,一个原因就是,队伍的制度化、正规化还不够完善。垓下之战的时候,汉军的表现就好多了,完全做到了进退有序。在冷兵器时代,受技术手段的限制,能如臂使指的指挥数十万人的队伍,是相当不容易的。韩信自诩“臣多多而益善耳。”,似乎不是吹牛。

韩信在汉军制度化、正规化建设方面费的心血,虽然在史书上只留下了“申军法”三个字,但是,我认为他的这个贡献,其重要性不亚于那篇洋洋洒洒的《汉中对》。

————————————————————————————————————————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一)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 ————《史记 高祖本纪》

秦汉之际,各股势力的利益诉求之复杂多样,堪称历史之最:嬴氏,想圆始皇帝的“传之万世”梦;陈胜,想做另一个秦始皇;六国遗族,想恢复祖业;平民英豪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鼓舞下,想裂土称王。

嬴氏是其它所有人的敌人,就不多说了;陈胜想做另一个秦始皇,六国遗族固然不买他的账,就是同样是平民出身的老朋友,也不停的拆他的台;依“怀王之约”,六国遗族摘走灭秦的桃子,提着脑袋干了三年革命的平民英豪,也不答应。

就这么着,这些不同的利益诉求,既互相合作又互相冲突,形成了一个剧烈激荡的历史漩涡。如太史公所言: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事实上,在以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种“五年之间,号令三嬗”的激变,也不多见。

此次激变的后果是,平民阶层从上到下接管了天下,诞生于西周初年的古典贵族阶层,则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说起来,秦汉之际的六国遗族,真是一个尴尬的存在。首举义旗的陈胜,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也。)。陈胜遇害后,基于反秦斗争的现实需要,平民英豪才把他们当做牌位供着(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灭秦后,项羽主持分割天下的时候,把他们赶到了老少边穷地区,尽量的边缘化他们(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垓下一战后,以刘邦为代表的纯平民英豪,则把他们扔进了历史垃圾堆。也就是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始于陈胜,成于刘邦,中间略有波折。

——————————————————————————————————————

汉五年(前202年)正月,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人,联名劝刘邦接受“皇帝”尊号(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这些人中,只有韩王韩信是六国遗族,其它人的出身,都不怎么高贵,英布(刑徒)、彭越(水盗)的出身,还相当上不了台面。

除了楚王韩信,其它人在反秦灭项的斗争过程中,都组建了自己的队伍,打出了自己的地盘,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他们是刘邦的盟友,而不是下属。这些同盟者劝刘邦称帝的理由很实在:既然刘邦准许他们裂土称王(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那么刘邦的名分就应该高于“王”(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当时,现成的高于“王”的名分只有两个:一个是“皇帝”,一个是“霸王”。刚刚为西楚霸王举办了葬礼的刘邦,显然不会喜欢“霸王”这个称号,那么就只好选择“皇帝”这个称号喽。走了一遍“劝进——辞让——再劝进——同意”的过场后,二月甲午,刘邦正式登基称帝。

这些异姓王只是奉刘邦为共主,在他们眼里,刘邦这个“皇帝”和项羽那个“霸王”,除了称号不同,其它方面没有实质的区别。在封国内,异姓王们拥有无限的权利(权力),他们独自处置封国内的一切事务(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在封国内设置的官职就是楚制,而不是汉制),无需向刘邦请示汇报,他们甚至还拥有独立的军权(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这么说吧,要不是忌惮刘邦的威慑力(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这些异姓王就是战国时各个诸侯王的翻版。

浴血奋战了七八年后,这些平民英豪,终于实现了裂土称王的梦想,并且还能惠及子孙后代,他们很是满意(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眼瞅着关东半壁的异姓王们各行其是,刘邦却很不满意。据《二年律令》的有关内容,汉朝廷防范这些诸侯王的措施,力度不比防范匈奴小多少。无论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是刘邦本人的主观意愿,都要求他重新沿着当年秦始皇的道路,东出函谷关,剪除异姓王,完成真正的天下一统。

——————————————————————————————————————

汉五年七月,燕王臧荼起兵攻占代地(今张家口一带)(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刘邦亲自率军出征,俘虏了臧荼(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九月,虏荼。)。在楚汉相争时期,臧荼曾经派温疥率军加入刘邦集团,以表明自己是站在刘邦一边(以燕将军汉王四年从破曹咎军),除此之外,他就没有过深的介入到刘、项之间的争斗。同期的英布、彭越,可是亲自率军跟项羽死磕的。天下刚定,臧荼却突然跳出来挑战刘邦的权威,真不知道他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在当时,这种正式起兵造反的勾当,一旦失败,领头人面临的结局就是“夷三族”。奇怪的是,刘邦并没有为难臧荼的家人,只是让他们在长安附近做庶人。刘邦这个鬼使神差的决定,深深的影响了中国历史。汉武帝刘彻就是臧荼的孙女臧兒的外孙,身上有1/16的臧荼的血统。

收拾了臧荼后,刘邦并没有在臧荼的地盘上设置郡县,而是封卢绾为新的燕王。灭一个异姓王,又立一个异姓王,刘邦的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让人猜不透。

——————————————————————————————————————

刚刚搞定一次显性反叛,汉六年(前201年)十月,内线就传来消息:楚王韩信正在谋划反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