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取经(三九)取经人心态考 -- 太乙仙工

共:💬9 🌺3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取经(四一)将错就错

《拿取经当回事儿 四十一 将错就错》

唐僧说求取真经,仙工竟然信以为真,还煞有介事地花了好些年研读,真是既愚蠢又无聊。事到如今,仙工思考取经上了瘾,停不下来,准备揭发故事里的几个小毛病,以证明取经故事原本的路线很对头,只是不小心又绕回到修行上去了。

讲取经不能不提灵霄殿,大仙们都在那儿开会,商量怎么对付孙悟空。有时没注意,屏幕上打出“凌霄殿”,看着好像也挺合适,上网一查,竟然不是生僻词汇,有这么几条:

神话传说中天君玉皇大帝的宫殿;

《说岳全传》第80回,“一日,驾坐凌霄宝殿,两傍列着四大天师,文武圣众。”

《乘龙佳话·屠龙》,“吾当亲走凌霄,奏闻上帝。”

《一九五八年曲艺选·西河大鼓〈五千一〉》,“虽然说通不到凌霄殿,活神仙看见也眼馋。”

电影《天仙配》,七仙女有这么句唱词:“休怪董郎心烦恼,他怎知我是七仙女私下凌霄。”

看起来凌霄宝殿才是正式名称,“灵霄殿”里有错别字!

《西游记》第1回,孙悟空出世,“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

皇帝开大会的地方叫金銮殿,要是有人写成“斤銮殿”,小心官家知道了教他脑袋搬家。《西游记》一上来玉帝就出场,从头衔看排场不小,偏偏宝殿的名字写错了,这是要讽刺玉帝和众仙吗?

给大人物擅挪办公地点,《西游记》干了好几回,如来佛祖也是个受害者。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地方叫耆阇崛山(念“齐督决山”),山顶有块上翘的大石,很像鹰嘴,称作鹫峰。但是单叫鹫峰好像平淡了点,改叫“灵鹫峰”马上文雅得多。那山名念起来也够拗口的,改作“灵鹫山”,好念又好记,得,就是它了。要是佛祖回来参观,发现山名改成中文石刻,肯定闹不明白啥意思。

进入取经故事,对不起,佛祖又得挪位子。鹫不是好鸟,撵走,山名改成“灵山”,简单明了,似乎是涵养心性和灵魂的好地方,很灵(北京也有座“灵山”,不知什么个来头,感觉在瞎起哄)。就这么着,佛祖的办公地点从天竺的某座山挪进人心里,成了精神领域的圣地。

另一位改换办公地点的当然是唐僧啦,取经原本走尘世间的路,进入故事,河西走廊、西域和天竺等地点统统跳过,改走心灵的路,仍然和“灵”有关。

再有一位重要人物,不辞万里去求学,却没找当时的知名学府岳麓或白鹿洞书院,而是直奔心灵,投入灵台方寸山,这位就是取经(参修)故事并列主角孙悟空。

从凌霄殿到灵霄殿,从耆阇崛山到灵山,从尘世的路到心灵的路,《西游记》都擅加篡改,但是经过这么一番改造,原本就不平凡的故事跟心灵搭上界,再加上象征方法的巧妙运用,故事外观和内涵都得到极大拓展。虽然故事的实质是修行而非取经,以取经为主题对其解读仍大有可为,要点就在取经人声称要索取的真经上。真经到底是什么经,至今仍然没有着落,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需要把无底洞难题记在心上,迎难而上,绝不拿看着有点道理的东西来搪塞。

一系列将错就错、以讹传讹为从现实走上灵路做了标记,可见大方向是正确的,取经这条路仍然值得走下去。《圣经》开篇写到“神的灵行走在水面上”,神本身就是灵,现在通过取经,灵霄殿、灵山、灵台和心灵之路都指向灵,似乎可以遥遥望见上帝的身影。不是说取经人也要信上帝,而是通过取经,也能就西方广泛传播的上帝观念给出自个儿的说法。在取经人这儿,上帝另有名称,就是“真经”……

想着想着,仙工激动起来,再不为唐僧等人中途退场而难受。他们在的时候,仙工说话常得反复思量,书里没提到的事情不能瞎猜。如今他们不带俺玩儿了,仙工反而如释重负,可以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取经。想到这儿,不禁手舞足蹈,开心地唱出声来: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口口口口口口口(含糊其词,以哼代唱)

我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我浇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