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翻译毛泽东的话:归根结底是你们年轻人的 -- 给我打钱87405

共:💬35 🌺22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聊聊梦

老师:今天我们聊聊梦。

学生:梦?梦形成的机制?还是见识各式各样奇怪的梦?

老师:不。让我们从数学开始。

学生:这跳跃性也太强了,我跟不上节奏。好吧,聊数学,反正您总是从您的长项开始。

老师:我们脑中关于1和2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最根本最深层次的东西,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一些不那么深的。先有1,后有2。我们是这样来定义1的,一个独立的或者说能从背景中剥离出来的物体,一枚鸡蛋,一棵树,一支笔。通过比较产生了2。这种比较的本质是重复的次数。好比你数鸡蛋,用手指去点,当你轻声念:1、2、3,你重复了三次。你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小秘密?

学生:1和2是如何产生的,这对我来说就是个秘密……好吧,我不想继续装下去了。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那么小秘密是什么呢?

老师:抓住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拎起来。

学生:what?

老师:试一下。

学生:您确定不是在开玩笑吗?

老师:我没有开玩笑。只是你不知道我指的是什么。我刚刚说,你数鸡蛋时,用手指去点,你重复了三次,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因为鸡蛋有三枚啊!

老师:那你怎么知道鸡蛋有三枚?

学生:因为我点了三次啊!

老师:所以你不能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为什么我知道鸡蛋有三枚?因为我重复了三次。为什么我知道我重复了三次?因为鸡蛋有三枚。

学生:天呐!这个我真不知道,我是说我以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老师:那么现在呢?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学生:我猜想,我知道什么叫【重复】。

老师:继续。

学生:我知道【重复】,那么说明我知道【同】与【不同】。

老师:继续。

学生:我知道【同】与【不同】,是因为我会比较。

老师:继续。

学生:我怎么会比较呢?

老师:我也不知道。这是个谜。但 是我们现在假设,我们人类天生就会比较。

学生:这是上帝的眷顾吗?显然不是。我听说,乌鸦也会数数,鸡也会。

老师:是的。不光是人类,动物也会。植物我不清楚。这不是重点。重点是1和2。我们以我们认为的那个1,为标准,产生了2这个概念,然后是3。

学生:所以这跟梦有什么关系,我应该此刻恍然大悟,但是我没有。老师您到底要说什么呢?

老师:我是说,我们到底是生活在梦里,还是现实中,这是个问题。

学生:这是问题吗?躺床上才做梦,白天就是在现实中了。

老师:不,你误解了,我说的梦是一种指代。我说的意思是,到底哪个是标准,这是个问题。让 我这么来说吧,比方说,有两段绳子,不一样长,我们可以说其中一段比另一段长,也可以倒过来说,另一段比其中一段短,我们描述的是大小关系,只是关系。这就好比说,当我说B是A的2倍时,B是多少,你知道吗?

学生:天呐,怎么又到数学里去了。我恨数学。好吧,请您继续。

老师:有一个例子,你应该听过。有三盆水,一盆热一些,一盆凉一些,还有一盆温度居中。当你把手先放进热水盆,再放进居中的那盆,你会感受到凉。如果你换一只手,先放进凉水盆,再放进居中盆,你会感觉到热。这个例子往往用来说明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学生:是的,我已经听过多次了。

老师:后来我发现这个例子让人产生了一种误解。我举一个相似的例子。有三条线段,AB、CD、EF,这三条线段不一样长,我假设AB居中,CD最长,EF最短。这三条线段同时出现你眼前时,你会看出来谁长谁短。现在我改成这样:有四条线段,AB、A1B1、CD、EF,你先看到AB与CD,你看出来AB要短,一个月之后,你看到A1B1与EF,你看出来A1B1长。那么你能判断出来AB和A1B1哪个长吗?

学生:不能。因为我并没有办法建立AB与A1B1的关系。

老师:所以如果并没有A1B1,而只有AB呢?一个月之后,你是用AB和EF相比呢?所以前面那个热凉水的问题,掩盖了一个事实,你知道中间那盆水没有变。

学生:没错,但这意味着什么呢?

老师:这意味着,校不准。

学生:校不准?

老师:想象一下,我手里拿着十支笔,我从里面任意抽出两支来,你能判断谁长谁短。然后我放回去,又任意抽出两支来。反复如此,你需要多少次,能把这十支笔按长短次序排列好?

学生:这是不可能的!

老师:所以,当你做了一梦,你在这个梦里又做了一个梦,接着你在梦中梦里再次做了一个梦,请问,哪个才是梦?

学生:能下课吗?我受不了了。

老师:不是吧,才三个梦而已。告诉我,你怎么判断,这些梦的排列次序?

学生:一个大梦,一个中梦,一个小梦。

老师:不对。你又回到了前面热凉水的问题,那是因为你已经知道了,中间那盆水没有变。现在的问题是,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做了三个梦。这三个梦,是平行排列,还是嵌套式 的?

学生:天呐,我拒绝思考这个问题。这太可怕了,我一辈子也搞不清。

老师:哈哈。休息一下。下一节聊一个相对容易的问题。

学生:我回来了。那么这次聊什么?

老师:还是梦。你喜欢被人打吗?

学生:……

老师:你不喜欢。我现在要问的是,为什么你不喜欢?

学生:痛啊!

老师:你为什么不喜欢痛?

学生:没有人喜欢。

老师: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我已经回答了。谁喜欢?没有人喜欢。

老师:你又回到了手指点鸡蛋的状态了。你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你不喜欢,那么说你还有一个喜欢的状态。

学生:天呐!我怎么又这样了?对,我必然会有一个与之对比的,喜欢的状态。

老师:继续。

学生:让我想想……我喜欢的是……不被人打……不对,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一个状态是被人打,一个状态是不被人打,对,简单说,我喜欢的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老师:假想一下,如果你一直被人打,你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是这样。突然有一天,没有人打你了,你是什么感受?

学生:高兴!

老师:错。再一次回到手指点鸡蛋的状态。你只知道不同。但是你到底会怎么定义呢?我不知道,因为这是个假设,没有办法去实验。

学生:没听懂。

老师:你刚刚说,如果你一生下来就被人打,突然有一天没人打你了,你会感到高兴。这个高兴的定义,是基于,你现实中不是老有人打你,所得出的。所以你不一定会高兴,我倒是觉得,你可能会不高兴,因为跟过去不一样了,你不适应。

学生:噢,我明白了,我只是能感受到差异,而定义是另一回事,好与坏,高兴还是快乐,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呢?

老师:多数、习惯,诸如此类。

学生:您的意思是说,如果我每天有18个小时在做梦,那么我会认为剩下6小时在做梦?

老师:是的,我就是这么看的。

学生:于是我就变成了猫头鹰,别人晚上做梦,我晚上生活,别人白昼生活,我却在做梦。

老师:这个比喻很巧妙,我怎么没有想到?

学生:所以您才会问,到底哪个是现实,哪个是梦,似乎很难判断。我们只是以多数来当标准的。

老师:但仍要强调,我说的梦是个比方,是一种指代。更为实际的问题是,当我们生活在已有的社会中时,我们会说,这是现实,但它真实吗?它不真实。比如说,最开始牛对人而言意味着食物。如果把这当成真实,那么永远不会有人用牛去耕田。

学生:但是我们总会无意中发现牛可以干重活的。

老师:那是因为那会的人类社会不够大。现在呢?

学生:现在商品丰富,让人眼花缭乱。

老师:于是我们认为,我们生活在真实中。

学生:然后呢?

老师:我是想说,你所抱怨的或赞美的,不是你看到的一切,而是你在这个一切里所处的位置,实际上,你会维护你看到的一切。

学生:啊!我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有一次我做梦,做了个恶梦,我很不舒服,于是我重新做了一个梦。但是我始终在做梦。

老师:是的,这样的经历我也有过。好玩吗?

学生: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当我做了一个恶梦之后,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醒过来,另一种是换一个美梦。我不知道我会如何选择。

老师:其实你还有可能,因为第一次做了个美梦,你很享受,于是你继续做梦,保持每个梦都是美梦。你可以永远这么下去。

学生:但这是不可能的。我总有一天会醒过来 的。

老师:那是因为什么让你醒过来 了呢?

学生:肚子饿了,想撒尿什么的。

老师:我只是在打比方。明白吗?想想我们的所谓的现实生活。如果它是梦呢?这个梦特别大,你还没有感受到肚子饿,或者想撒尿就已经离开人世了呢?

学生:那么我并没有什么不满的。但是……

老师:什么?

学生:老师您的意思是说,终会有一天,“肚子饿”这种感受,人类是会产生的?

老师: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

学生:我突然想到植物人是不是就是这样?做梦醒不过来了?感受不到肚子饿,想撒尿?

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清楚。不过我发现有些人类驯化的动物会如此。曾经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狗,这狗产下了七只幼崽,但他实在无力继续养下去,所以在三个月后,他把小狗赶出了家门。后来他惊奇的发现,六只小狗并没有如他想象那样自己去觅食,而是饿死了。

学生:还有一只呢?

老师:不知道。也许活下来了。这是个孤案,还不能当成普遍规律。不过似乎也在说明 一些问题。

学生:您在暗示什么?

老师:我没有暗示什么。我只是认为,人类社会现今已经无比大,我们个人不大会去思考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真实。因为我们的寿命有限。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体会到现实与真实的不同,我们就离开了人世。下一代,将同上一代一样,从零开始。

学生:这就是【人在梦里,你永远也叫不醒他】?

老师:大概是可以这样来理解的。

学生:老师,我想到您刚刚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别人打我,我就不高兴。我想到,是不是我们人类会以什么都不费劲为标准?

老师:是这样,但我们一般会说成,和平、宁静、幸福,等这样的字眼。

学生:难怪我这么懒……原来是这样。

老师:你知道吗?婴儿很难摆脱一种状态,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而不适应另一种生活,自己觅食。

学生:哈哈。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老师:请说。

学生:我有个同学,她父母有意要考验他,离家一周,给她留了2000元。回来时发现她差点饿死了。

老师:具体是怎么回事?

学生:是这样。她等她的父母一走,就买了部相机,用掉了1600元。剩下400元去买零食吃,这样头几天还有东西吃。后来就没有钱了。幸好另一个同学,住她楼下,上来找她……

老师:然后呢?

学生:然后发现她快要饿死了。

老师:噢!虽说我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但是当真的发生时,我还是有些不能接受。

学生:我们都笑坏了。我这个同学的父母对楼下那位同学谢了又谢,送给她好多礼物。

老师:于是准备培养出另一个会把自己饿死的孩子?

学生:您为什么会这么说?

老师: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问题,你会把现实当成真实,你会一直活在现实中。

学生:是的,我们个人太渺小,并不会真的去思考全人类的所面临的问题。

老师:怎么样,这个问题,是不是比前面那三个梦的问题简单些?

学生:简单是简单,却更可怕。

老师:好吧,让我们结束这场恶梦吧。下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