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与月之回忆河友探讨一下虚无主义 -- 给我打钱87405

共:💬1308 🌺2431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习惯性高估多啰嗦几句

最近几篇文章在我的“朋友圈”里引起了一点震动,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上两句——如果你不知道“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上两句话”这是一个梗的话,我可以告诉你,这是电影《夜店》中的一句台词。

我以前经常说,商场里一条裙子标价1000元,你直接还到10元,不要怕。

我以前也经常说,某某事你认为匪夷所思,是你想错了。

我以前还经常说,股票的交易是交易价格,而不是所有筹码的平均价格,换言之,只有一小部分筹码以某个价格成交了。

这些,都是高估的具体案例。

我以前也不懂这些事,我是读了《庄子》之后才把相关的问题仔细的想了一遍。

庄子在他的文章里说,何为多?何为少?有比多还要多的,那么多还叫多吗?有比少还要少的,那么少还叫少吗?

所以,多与少,是针对恰如其分而言的。张三吃三碗饭,仍然没吃饱,李四吃两碗饭觉得有点撑。三碗饭相对张三就叫少,两碗饭相对于李四就叫多。

3与2,这原本只是数目,是不存在多与少这个概念的。

但是一些人,他自己把感情注入到数目到中去,于是多与少就有了褒贬义。并且,进一步演变成,50步笑100步,已然不再跟恰如其分相比较了。这样,就形成 了等级观念。等级观念害死人,想来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必再多说了。

我们的数学教学,从一开始就毁人不倦,师长们都很耐心的告诉孩子,3比2大。正如前面所述,就数目自身而言,3比2大,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我们要来论2跟3到底谁大,这是要放在具体环境当中的。实际上,田忌赛马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可是很多人读这篇故事时,想的是田忌在玩小花招。

如果你还有印象,记得自己曾经受过的训练——当然,如果你忘了,你也可以去看一下如今的娃娃们会做多少【比大小】的练习——当初的你恐怕没有料到,这样野蛮的训练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对你一生造成了多少危害。

今天一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就想月薪过万。你如果告诉他一般来说拿不到这么多薪水,他会怎么说呢?他会说,我有这个开销,我有那个开销,我们如今年轻人的生活比你们老年人丰富多了,没有足够的薪水,我怎么活呢?他还挺委屈,觉得是你老年人不讲道理。

这就是多欲者仁义难施。

这是第一个原因,在讲为什么在很多人心目中,多与少是有褒贬义的。

第二个原因是想当然。

一条裙子标价1000元,很多人他会想当然的认为,“我咬咬牙,还到400应该差不多了。”有依据吗?没有任何依据,完完全全就是想当然。

我们 这个社会上,有的人,他从未进过工厂,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生产成本。比如我女儿,她以前就是想当然的认为值或者不值。后来她参与进去了,参与到了生产环节,结果被“吓”死了:成本10块的东西,可以卖到500。

还有的人,他从未进过机关,他完全不知道政府是如何运转的,他也想当然的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一定是如何如何。

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当过领导,小头目都没有当过,可是呢,他对领导相当有“见解”。如果你说他是不食肉糜,他是相当不服气的。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但归纳起来也就三个字,想当然。

什么样的人习惯想当然呢?他不调查,不研究,他是坐在屋里“妙算千里”。那么他是不是完全一点都不调查呢不研究呢?恰好相反,他做过【一些】调查研究。可是,这个【一些】远远不够。因此,想当然,等价于高估。

为什么这世上多数人都是习惯性的高估自己呢?就这两个原因。

我现在告诉大家一个“秘方”:如果你自认为自己是个比较谦虚谨慎的人,请给自己【打1折】。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就好比商场里一条裙子,你自评值1000元,现在改一个价,改到100,或许就卖出去了。

如果改到100还是无人问津,那就改成10块。你不亏的,卖10块你还是有赚头的。

那要是10块也没有人买呢?那就卖1块,你仍然有赚头。

要知道,有的人,就是白送,倒贴,别人也嫌弃的,他是负值。

所以,不要老盯着别人,说别人是黑心商人,说别人是黩货者,你自己就是。

为什么我们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不管你中国还是美国,泡沫化程度高到吓人呢?

要不是一想到将来有一天泡沫被刺穿那是非常可怕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愁眉不展呢?

二战之后,日本创造了所谓的经济神话,今天还有人在鼓吹,说什么日本人做事精细,做人认真。怎么样呢?拿根针就给戳破了。

为啥焦虑?为啥郁闷?

真的不知道?生活在肥皂泡中。

我就不说所谓的经济了,人际关系呢?所谓的人情呢?

平时哥俩好,一到关键时刻,对方不背后捅你一刀你就万幸了,自己个心里真的没有数吗?

什么夫妻恩爱,什么父子亲情,说的时候嘴上都抹了蜜似的,真值到底有多大,自己真的没有谱吗?

啥叫看破不说破?哈。

所以我老唠叨,我就求一个,将来死得体面。我可不想像福王那样,被人放到锅里去煮,做成福禄宴。不用别人动手,我自己就赏我自己一颗花生米,我到时候跟人乞求的是这个。

我今天给大家再讲一个笑话,相当新鲜。

还是跟1/2+1/4+1/8+……=1有关。

有个人——我估计他能当数学教授——说这个问题特别简单。

令S=1/2+1/4+1/8+……

所以2S=1+S

所以S=1

我当场就给笑瘫了。这就是我们今天一些人呐!

是别人告诉你“1/2+1/4+1/8+……=1”,于是你的脑子里才有了“1/2+1/4+1/8+……”。别人已经告诉你“1/2+1/4+1/8+……=1”,你居然从别人告诉你的一种存在当中,取一部分出来,然后【证明】别人告诉你的这种存在是【对】的。

我就想问一下大家,这种【证明术】牛逼不牛逼?

这就好比一个瞎子,听别 人告诉他,每天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他听了之后,沉思良久,说道:这是个周期运动!

我为什么嘲笑

用9*(1/9)=0.999……

于是0.999……=1

这种【证明】笑不活人呢?

这是因为用常规除法,是不能得出0.999……这样一个数的。

0.999……这个数,不管是天才还是疯子弄出来的,在它出现之前,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就相当于不存在。

换言之,在所有人的意识中,是不存在这个0.999……的,你怎么可能去证明0.999……=1?

而人类的第一人,他一开始就说了:0.999……=1。

我们假设,人类的这个第一人,他只说了,0.999……=1,然后他就死了。我们就这么假设。后人去证明它,这个可以有。一旦证明了,难道还不知道0.999……是怎么来的呢?难道还不知道这是把1不断的分拆后的所得?

那么,为什么后世还有人在【证明】它呢?

人家已经告诉你了,1/2+1/4+1/8+……是怎么来的,每次锯一半,不断的锯下去,你居然去证明【1/2+1/4+1/8+……=1】?

就是这样的人,他自认为有才啊。他跟人说,你看,我会证明,我的证明很简洁。

这样的人,如果他是故意的,那么他就是奸,如果不是故意的,那么他就是愚。非愚即奸。

非愚即奸这个说法不好听,我换一种,泡沫程度吓人,能不能接受?

听别人一说,自己恍然大悟,我也会。

这就叫泡沫。

人家不说,你永远想不到。

那个梗,也就是电影《夜店》里,说了“我觉得我有必要说上两句话”之后,收尾的一句是“我感觉我的话已经触及了你的灵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