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588章 新训队进山二

第二天,在队列前,柳教导员喊出:“挺进冰封雪裹的雪域昆仑,在生命禁区设战场,‘永冻层’上练硬功,为‘打赢’锻造战胜高原的‘铁军’。”号召新训队员们:“面对高原上的危险和困苦,继承和发扬‘喀喇昆仑精神’,以‘海拔高斗志更高,缺氧不缺精神’的革命意志,在寸草不生、藏羚羊都呆不住的地方扎下根、站稳脚。”

说得群情激昂!不错,正方向的群体性情绪还是蛮有积极的作用,那一天1、2班的队员就比前一天多走了8公里;而我则带了3班进到更远的山地,走的距离不短。

回来时季雨亭对我说:“陈参谋,下回你跟我们走吧,当我们走累的时候,你一展歌喉,听得我们劲头就起来了。”

“我还是个加油器?”我不解地问。

原来宁干事,宣传干事,想问题那肯定从自己业务角度出发,在行军路上当队员走不动时,他带头唱起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战友们打气。可呼吸不畅,气憋在喉咙里,唱得断断续续,干干瘪瘪,“老难听了!”2班的常远发给个差评。

他们还记得我在神仙湾唱《小白杨》时的昂扬动听,所以要我在最困难的时候唱歌给他们提气。“部属竟要领导做这事,有没有体统?”我郁闷地念叨。

第二天,我跟着1、2班参训,科目一是10公里全副武装高原山地行军,科目二是行军之后攀登训练,15米左右60°陡坡牵绳上下。

在行军后期,两个班有部分队员在体力下降很大的时候,我亮了下嗓子,唱起了《一二三四歌》,那豪迈阳刚的曲调在山中响起,那乐观积极的歌词响亮地唱出口,队员们为之一振,心思被我的歌声吸引,精神头便升起,脚下自然有了气力,迈不动的步子又迈开了。

这一开口有人喝彩了,文化人欣赏水平高嘛。只听“陈大歌手,你厉害!”“陈参谋的歌唱得好啊!我们愿意听。”“我家伙,军营歌手范哦。”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绿色军营,绿色军营教会我……”徐达隆跟着唱起,也蛮响亮的,一时跟唱的还有潘庆波和几个2班的战士。自己唱给自己提气!

那一天新训队1、2班的训练完成挺顺利,就是薛总教讲评时说了一句:“唱歌提振气力可以,可是别把暴风雪招来,倒霉的是你们自己!”

这句话说出,没人再喊“让暴风雨来得再猛烈”的豪语喽,已经深知高原高山的厉害。

不过,说实话训练中宣传工作很有效,也是部队的传统,那就让大家继承和发扬吧!万邦宁、徐达隆、潘庆波经我鉴定,就当上战士歌手和拉歌员了。万中尉有才唱得好,徐中尉声音有磁力吸引人,潘中尉歌声高亢嘹亮,提振情绪啊!

徐达隆是连队出来的,又是38军334团那样的主力团队,拉歌是基层干部的必会,尤其他这样的副连长还当副指导员用呢,于是他和万邦宁承担起了拉歌员的角色,把大部队里的那种朝气蓬勃引入新训队。

两个班长满厉害的,充分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不管是在行军队列中,还是吃饭前不顾饥饿劳累,带着本班队员喊起:“一班大学生兵来首高水平的歌嘛,来一首!来一首!”“二班的技术兵唱歌也是有技术的嘛!唱一个!唱一个!”搞得1、2班的队员较起劲,都发起飙来,真是一番景象啊!

要不两个班长带着喊:“三班特种兵,唱歌别孬种!来首士兵高喊歌,一班二班都想听!”这是拉歌啊,是挤兑啊?3班队员没啥声势,瘪了!谁叫班长陈国昊“窝囊”啊,打拳他行,“叫阵”他不行!

那个出主意的专业人员宁渝中尉,心大艺薄,这个时候显不出了,哈哈,到了拼才艺时就够不上劲了。谁也不是万能嘛!能出个好主意就是负起政工干部的职责。倒是他写下的现代诗有些味道:“仆仆风尘路,踏歌徐且行,沐浴青春的气息,敢攀高原之绝顶。”说出了队员的心声,抒发他们的豪情。毕竟新训队里有文化的占了大多数,不仅能诌出来,而且也是有欣赏力的,应和的诗句也涌现出……

看得薛总教、石队长、柳教导员直瞪眼,队长说:“没想到这高原特训,倒训出个诗词歌会!”“就是个打油诗罢了。”薛总教自己对自己要降低心理冲击,旁边的柳教导员听了接口道:“那也是诗,代表了新训队的士气与优势。”

所以,群策群力,官兵同参与,也是我们的传统,没有什么“体统不体统”的,红军时代军长还上台表演活报剧呢不是?

当然,1班还是我最重视的。

野外训练后,1班扩大了,除原来的徐达隆、周树成、潘庆波、季雨亭、苏鹏、章光辉、云翔、牧凡8人外,宁渝、冉建绪、崔新成、童尚际也都加入进来,有12人之多,是新训队最大的一个班了。

1班队员当中有徐达隆是在副连长职务上到“影子”的,所以指定他担任班长,负责班中的勤务组织。其实他不想留在1班,想去2班或3班。他如在2班中绝对是顶呱呱的,当然到3班差些火候。然而,新训队领导考虑了半天,1班只有他是成熟的骨干,经过权衡拒绝了他的要求,把带1班的重担交给他。

徐达隆性格沉稳,严格公正,做事坚定,有始有终,把大学生班的各项工作搞得不错。在他的带动鼓动下,班里也很团结、活跃,在艰苦的环境里、高强度的训练中能让这些都是高中毕业上大学的学生兵保持了较高的士气。

大学生班每个人的体能和军事技能很不一致,实际很难合训的,所以我对薛总教和石队长、柳教导员说:“对这些大学生来说,现在提铸就铁军尚早,先把他们训练成合格战士,能上战场的军人吧。”

大学生班,论军事技能水平数徐达隆、周树成出色,具有指挥与单兵技术突出优势,虽然小周只是在理论上;而季雨亭、苏鹏、潘庆波、云翔四人情况差不多,都是学理工科的,加上军校的基础军事训练水平一般,所以在初期表现一般,难以分出特色;章光辉年龄与潘、云同岁,但所受的军事技能训练更为薄弱,关键是一开始他对训练有所抵触;牧凡则是最薄弱,各方面基本上是空白,他和季雨亭、苏鹏在高原训练中最苦。后加入的宁渝、童尚际与他们相差不多,一开始都痛苦得要命。

出乎意外的是,冉建绪和崔新成参训没几天就主动向队里提出跳级去2班,理由嘛,“那边指标要高些,科目也多些。”

他们二人在“影子”时间长些,参加的各种训练较多,体能训练对他们来说不是那么痛苦,只是适应高原高寒地区的问题。毕竟“老同志”了嘛,自我要求高些,他们俩参加1班训练不久都齐齐要求去随2班,那份决心不可不理。

薛总教问:“你们不怕去了会‘留级’,蹲回一班?那岂不丢人!”

冉建绪说:“丢人的事咱不做,想当年跟我师弟搞项目,那是白天黑夜一起扑腾,胡子长了都顾不上刮。现在还讲个军容风纪,刮胡子的时间留给你。咱抓住刮胡子的时间打个盹,不就休息过来了。”

“冉大工程师,你够能拽啊!”冉建绪的话把薛总教逗乐了,“用刮胡子的时间休息”,带兵四五年头一次听说。“硕士是高明,可总不该高明在扯上吧?”他反问冉建绪。

“咱这是态度积极嘛,用心可佳呗。”大冉自我表扬起来。

“你行!”同样是上尉,人家才当兵一年,薛总教平常训练对这个上尉都“冉工,冉工”叫着的家伙并没特别施压,现在人家到先要求加压训练的分量,内心挺赞的。

“对了,冉工,刚才你说你师弟,谁啊?”

“不能说,说了我面子放哪?”大冉仍是一如对付记者那般。

薛总教把冉建绪、崔新成调2班的请求说了,石队长、柳教导员他们根据二人表现,痛快地将二人调去2班,说是“升年级”了。特别是教导员还在队列前表扬了冉建绪,他说:“冉工是不用加鞭自奋蹄,潇洒地‘用刮胡子的时间休息’,从而抓紧时间训练,给自己的训练加分量,值得大家学习!”

不成想,“用刮胡子的时间休息”成了队中的经典语录。

大冉和小崔到了2班,像是掺了沙子,让2班队员有了直接的比较。

冉建绪、崔新成虽说来补课,但他俩在“影子”呆久了,特种兵的军事技能一点也不弱于该班的军官和士兵,至少步枪、手枪的射击技能便让2班的7个导弹兵刮目相看。

那是!大冉的手枪射击技术可是我亲传的,特点就是出枪快,20米的距离上准确命中律在85%以上。这是根据他的位置确定的标准,对他而言,就是要做好近身防护,来“影子”又不是让他冲锋陷阵,他可是个出色的软件工程师啊!

而崔新成则跟大冉沾的光,他俩一起是搭档,我让他使短突,连发打面,枪能压住子弹不飞掉;点射打单个目标,标准仍是85%的准确命中率。

准确命中律,是我的一个技术指标,含义是子弹要打在目标的要害部位,命中就足以使敌失去战斗力。在“影子”,85%的成绩可是个低标准,即使那些参谋干事经过入队以来的作战和训练,也能在90%以上了。

所以,大冉、小崔露了一手,让那些导弹兵对“影子”技术员的战斗力立刻明了,他们的压力大了!不说军衔是上尉,体能、技能全碾压吖!班长万邦宁知耻而后勇,对自己带的战士吼叫:“豁出去了!”一帮子导弹兵拼命补充特种兵的作战技能。

薛总教打趣地对他们说:“人家这是利用刮胡子的片刻练出来的,你们不服不行啊!”

万班长却说:“我们可是要上战场的,怎么能连技术员的战斗技能不如?”

大冉则得意地说:“咱也是听到过战场上枪声的军人,现在是训练,能比么?”

冉建绪是参加过几次战斗,但是他仍然是在后方,应该去过战地,但绝没在战斗中放过枪,所以他用听到过战场枪声显摆,够聪明!

可2班队员不知道哇,嗷嗷叫地比着大冉和小崔……

其实从野外驻训开始,这些从野战部队出来的队员确实很自觉很得力,训练上的进度进展神速,2班7名队员都没落下。

特别,一些导弹兵意识到转到自己班上的两个毕业不太久的研究生、大学生与他们比,并没有所不如,更是脸红了,喊出:“人家要‘升级’,我们也得‘升级’。”

有个导弹兵,真是“捣蛋兵”,跑到石队长面前要求“跳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