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589章 新训队进山三

老石把他喊出队列,当着大家的面问他:“啥叫跳级?”

他很是了不起地说:“去和特种兵一起训练,就是跳级。”

“呸,那也是升级,不叫跳级,新训队没有四年级,你要跳级岂不是要直接下到作战分队?小子,你现在还不行!”

这句话把那小子憋回去了,他是黄增臻,很有前途的一级士官。

队列中他没法自己任意发挥说些“狠话”,下来后他对班长说:“行不行,训练结果看!我就不信他特种兵有多牛,我这‘捣蛋兵’、‘折腾兵’一定要比‘特别兵’强!”

同班队员问:“啥叫‘特别兵’啊?”

黄士官蔑视地说:“特别装13的兵啊!”

“哈哈,原来你要跟人家比装13哟。”陈正励,陈中尉打趣他说。

2班那些导弹兵虽然挑选的是技术好、身体强的战士,可身体素质远没达到特种兵那种程度,许是潜力还行。而他们是机械化步兵部队出来的,乘车机动是正常的事,长途徒步行军在老部队已经不是那么必须了。可到了高原沙漠训练,就全靠双脚步行了,首先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练成“铁脚板”。

从机械化步兵到真正的“步兵”,让他们7人转变起来说难也不难,所谓难就是吃苦,吃很多的苦,有累、有干渴、有高原负重让人心脏要暴了,有沙漠行军抬不起脚;说不苦,当兵的嘛,本分就是吃苦,习惯就是受累,理想是经过吃苦受累取得好的成绩,有了好成绩才有在军队立足的基础,这样的思想准备他们已经树立得牢固了。

上等兵贺玉成甚至累得尿血,真是一个要强坚韧的士兵。为了他不废掉,我亲自为他进行了治疗。可身体刚刚恢复,他又玩命苦练了。那些导弹兵都是如此,都要争先,都要成为一个特种兵。

但我对他们说:“对待高原训练宜积极、谨慎地进行,对消除疲劳的恢复手段要更重视,并为之创造条件。尤其训练后要做肌肉恢复性按摩,要合理、充分补充水分,多喝有营养的汤。要加强科学测试,提高训练中的科学方法。”

2班一闹腾,3班也不平静了,很快两个班的队员互相飙着,谁也不服谁,训练热情陡然高涨起来。

但是,高原特训也不是那么高歌猛进的,破格编入3班的赵富军身体出现了些状况,刚上高原,进行系统训练没几天,便气虚呕吐,导致浑身无力,有要起不来床的危险。

新训队建立的时候他就在3班,一直跟着特种兵在南线训练,没有出现问题,且身体状态很稳定。所以他出现了过于严重的高原反应,让我有些讶异。赵富军体能状态的不到位,估计是大学四年学习,心都放在了课业上,毕业后那种训练感一时上不来。

我总觉他该没事,看他无力的状况,我打趣说:“平原的人真的上不了高原么?”小赵是豫东开封县人,家乡就在大平原上。

“我不信!”他一点也没迟疑,表明了自己一定能在高原高山坚持下去。

赵富军没有退缩,仅休息一天进行调整,便一如既往地表现出自己的那份坚定、坚强,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了这种身体不适的状况,让我看到了强大意志力的作用。

这给了我错觉!

按照教员的训练计划,并在他们的带领下,队员们一步一步地坚持高原高山的训练、捶打,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增长着体能体力,让自己的身体转变到具有在该类地形地貌的作战地区自由的机动能力。嗯,可喜的效果。

我曾问过:“薛教,你打算对一二班在何种程度上进行‘魔鬼周’训练?”

“我不打算搞一次‘魔鬼周’训练,而是从上来到下山都是‘魔鬼周’的训练,即一点点地推进,并且根据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指定训练计划和方式。让他们到下山时成为体力体能初步适合你们完成任务的强度。”“你们挑的人虽然算身体素质和体能出众的一类,可是一半以上是没有经过特种兵所谓“魔鬼周”特训的,对于他们的极限体能开发得在这次高原训练中稳步进行。

“不错,我完全赞同。”

可他那“一点点”、“稳步”,绝对就是他自己在语气上的修饰,其实可真不是什么“一点点”和所谓的“稳步”,全是压力、压力、再压力!

经过考查论证,我有些理解薛总教在高原高山训练上的指导思想。这套方法之前“影子”来的队员也用过,可是这次来的新训队成员在各方面差别更大了,他做的更有针对性,细化到大学生兵的每个人。

我和新训队的三个干部和李、于二位参谋商量了,提出:“一二班接受一个长时间的特训会是痛苦的过程,他们的保障一定得做好,教导员你多在这个方面用力。副队长、李参谋,我有个想法,你们一定要把老薛的训练方法掌握好,以后我们还得自己干呢。队长,你看怎么把各方面衔接好,你是专家多拿主意吧。”

大学生班的训练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今后“影子”的战斗力。事关至重,我对石队长、柳教导员和薛总教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二位新训队领导虽然是从军校毕业的,毕竟行伍多年了,对训练大学生兵多少有些思想负担,尤其面对的是我这样的地方大学生到部队成长为领导的,有些担心自己的某些做法会引起我的误会,对我说:“这些大学生兵还是你多操些心吧。”

我笑了,瞧,我又是笑。我绝对不是嘲笑。“大队来了如此多的大学生,部队的成分高了,对大队管理层相应的要求也高了。可以说现在大队已经固定下来,‘影子’今后会有更多的各类大学生加入,难道都得我亲自带?”

我这句话说出,他们二人面面相觑,沉默了片刻,柳海东先有了反应:“你说的是,现在我们带训几个大学生兵,是摸经验,是培养带懂高技术兵的能力。我想上级让我来‘影子’做政治工作,大概就有这样的目的。”老柳的反应很快,不愧一来“影子”就担任了政治处副主任。

“在‘影子’中增加高学历的战斗人员,是一次改革,是战斗力成长的新途径,你们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而且今后你们也势必成为高学历战斗队的骨干军官。大势如此,所以掌握适合他们从军奋斗的带兵方法,是衡量你们能否胜任在‘影子’任职的一个条件。所以,你们该多操心,而不单是我。”

我以一个年轻军官的身份用领导的口吻说出这些话,或许说重了,或许未免托大,但这番话还是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他们知道自己进“影子”不久,在大队工作的时间还长,虽然眼前之人暂时离开大队,还是个一年多的上尉,可一旦当他回来之际就该是部队的老大,所以他的话听也得听,不听还不行,会影响自己的切身际遇。

见我这个态度,石队长和柳教导员克服了畏难观念,跟着教练组组织施训,大力在从面上进行管理,紧抓训练期间的各种畏难苗头不放,都有一套适合大学生队员的训练方法,只是侧重不同。

当然薛总教积极正确地理解了我的意图,并付诸实践,在训练中尽力调动新训队的力量,让他们有发挥的机会,借以提高大学生兵们参训的积极性。他把队医和章光辉组织起来,做出一份生理、心理和训练相互促进影响的报告,并在晚上讲评会上让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鼓励性语言向所有新训队员宣讲,使他们明了从高原适应性训练所针对的生理影响心理的相关性上,树立主动克服高原反应的观念,唤起主观意志力与科学训练相结合挑战高原反应极限的内心动力。让队员依托对高原病常识、高原气象知识、高原地理特点的了解,在内心生出掌握高原防疫、克服严寒缺氧的心理目标,明了相应的措施是什么,提高新老队员的心理应力。

这种科学的方法,仍然是我常呼唤的“科技还是科技”的一脉相承。

效果呢?对于大学生队员来说显然是易于接受的。嗯,不仅是大学生兵,其他队员一样能够理解和认识到。

在要求新训队主官重视1班的同时,我一有时间也到该班,和他们10人一起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感情。这是“影子”培养骨干的一次尝试,不得不上心,看到他们在进步我心里才踏实,如果有情绪的波动,就得注意了。

1班的队员大都是我亲自挑选的,在他们心目中我不该是上级,而是个引路的人,所以有什么不愿和队长、教导员说的话,我从关心的角度是能发掘出的。

他们在训练中确实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和意志,然而在条件之极端艰苦之下,这些新队员还是有个过程和反复的。谁也不是天生的军人不是?

每天高强度训练,当更长久的日子到来,疲惫就像铁锈一样,开始蔓延到身体里。大学生队员即使看到队干部也和他们一样摸爬滚打,承受似乎看不到尽头的磨砺,也难确定自己是否能坚持到那个最终考核的时候。

在一次全装负重20公里奔袭考核结束后,1班队员有三个晕倒,其中两个大学生兵,最后大潘踉踉跄跄地走到我面前,哭着说:“我撑不下去了!”

“你已经来了,不在军队拼命,摔倒了,你就完了。”我有些吼着地说,然后又用严肃的口吻对他说道:“潘庆波同志,上山前我记得你表示过,自己绝不会哭!难道你忘了?男子汉一口唾沫砸地犹如一颗钉子,站起来你在一班是最高的那个!一班的天如果塌下来也该你顶住,明白吗?”

此刻,我的声音犹如棒喝!

我的话让他一楞,脸一阵泛红,大潘有些急地说:“你,你别打脸啊!” 然后他费尽大力来了个立正,想要敬礼,胳膊没抬起来,憋着气,转过身离开我。大概他是想通了!

我看到他面带羞愧,又像发狠,把齐鲁汉子那种既要脸面又能认账的性格淋漓表现出。当晚,他在梦话中还发狠地说:“奶奶地,累死……朝天……”徐达隆学着他的鲁东口音对我说。

于是,我对大潘放下了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