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刻鹄与画虎(一) -- 履虎尾

共:💬42 🌺3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窦宪打仗还是有一套的,另外窦固和窦宪不是一伙的

说窦宪是纨绔子弟恐怕有些过分。

窦宪的老爹和祖父倒的确可以说是纨绔子弟。但等到窦宪出生的时候,他的老爹和祖父都已经失势,不久就给关在牢里死掉了。《后汉书》强调窦宪“父勋被诛,宪少孤。”可见窦宪小时候很吃了一些苦头的。窦宪从小是孤儿,心态不免有些变异的。后来的睚眦必报,恐怕和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另外,窦宪的成长历程是先进入禁军当兵(为郎),然后成为机要秘书兼宫廷侍卫长(侍中、虎贲中郎将)。应当说还是正常的升迁渠道。比之本朝的林立果还是要好不少的。

窦宪仗着皇后妹妹飞扬跋扈也不稀奇。不过史书上提到的大多数所谓“劣迹”都是其手下狐假虎威干出来的。虽说有他本人的纵容因素,但是如果不是他后来完蛋了,也就和其他亲贵的情况差不多。

窦宪真正亲手干的“劣迹”,比较出名的一是侵夺公主田产,二是杀了谒者韩纡的儿子,三就是杀了刘畅了。

侵夺公主田产虽然不是什么正当行为。不过总好过侵夺小民的田产吧。虽然皇帝骂他说:“你连公主的田产都敢抢,何况老百姓的?”但是这也是推论而已.史书上对这一时期窦宪行为的正规记载说的是“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这些人都是权贵 (阴家是光武帝的后族,马家是明帝的后族),并没有窦宪侵扰百姓的记载。

窦宪掌权后杀了谒者韩纡的儿子是为父报仇。窦宪的老爹窦勋在牢里被韩纡拷问,后来死在狱中。窦宪掌权时韩纡已死,窦宪就杀了他的儿子出气。虽说“父债子还”不符合现代观点。但在当时动不动连坐诛三族的情况下,“父债子还”也是被普遍接受的。

至于杀刘畅,固然有权力斗争的考虑在内。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刘畅这个小白脸“通长乐宫,得幸太后”这个事实。虽说汉朝的太后通奸的不少。不过以窦宪的性格恐怕不能容忍别人泡自己的妹妹。而太后事后的激烈反应(差点杀了窦宪),也说明太后相当沉迷于刘畅。

窦宪后来就要求出关平定匈奴赎罪。虽说窦宪时匈奴分裂,攻打北匈奴比汉武帝时代容易不少。但是窦宪率领的也不是大汉的主力,而是包括南匈奴在内的北方各族联军。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消灭北匈奴,应当说窦宪的本领还是不小的。

后来北匈奴被彻底消灭,朝廷屡次要封窦宪为侯,都被他推辞掉了。可见其人也并不是真正的野心家。倒是他的几个弟弟狐假虎威,飞扬跋扈,把不该得罪的人全都得罪完了。

窦宪最后的败亡,还是出在妹妹的小白脸身上。窦宪的女婿郭举和太后通奸。不知道是否还怕小皇帝今后学秦始皇把他杀掉,居然密谋把皇帝杀了。这种情况下,皇帝当然不能坐以待毙。而窦宪当时领兵在外,根本不知道这个情况。然而皇帝自然害怕窦宪发难。就算窦宪忠心。还担心那个丧失了小白脸的太后会命令窦宪报复呢。所以索性连窦宪一并干掉了事。

窦宪有大功于国,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叹息。

另外,现在很多文章中都把窦固和窦宪混为一个人。其实这两人只不过有亲戚关系罢了。窦固的老爹窦友是窦融的弟弟。窦融则是窦宪的曾祖父(窦融生长子窦穆,窦穆生窦勋,窦勋生窦宪。)。所以窦固的辈分比窦宪要高两辈。

窦固的确也是和北方蛮族长期作战。不过他死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而同一年,窦宪奉命出征北匈奴。两人恐怕连并肩作战的机会都不多,更不可能后来一起被诛杀了。

附:《后汉书 窦固传》《后汉书 窦宪传》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hhansu/hhsu_025.ht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