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刻鹄与画虎(一) -- 履虎尾

共:💬42 🌺3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刻鹄与画虎(二)

坑刨出来,一直未填,原因是一时之间,竟然找不到切入点。伏波将军马援是互连网上的热门人物,履虎尾试着搜了一下,上有《后汉书》的《马援列传》,下有今人的各种评传,各种材料,琳琅满目,数量之多,数不胜数。思来想去,无从落笔。怎么办呢?有了,就从有关马援的成语典故说起吧。

与马援有关的第一句成语是“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一句名对:“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好句呀好句,别忙,此句得原创权不属于王勃。《滕王阁序》一句一典,句句字字有出处。这一句中的“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就是引用了马援的话,王勃不过是稍加修改而已。

马援少年时便胸怀大志,为人豪迈谦礼,仗义疏财。马援的家产日益丰厚,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粟以万斛计。马援曾经感叹道:“积聚资产,贵在能施舍救赈,否则,与守财奴何异!”于是,马援将财务尽数分给故旧亲戚,自己身穿羊裘皮裤,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马援志存高远,常常如此表明自己的心志说:

“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马援在少年时是这样说的,到了老年,马援又确实是这样做的。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这时,湖南武陵蛮据险作乱,大寇郡县。朝廷派去镇压的几员大将,先后都被其打败。马援得知消息,上朝请缨。光武帝刘秀沈思半晌,方才说道:“我岂不知只有您才胜任此事?可惜的是,您实在是不年轻了呀!”马援不等刘秀说完,便回答道:“谁说俺老了?不中用了?臣尚能披甲御马,怎么算老呢。”马援说罢,提枪上马,往来驰骋,左右盼顾,以示可用。刘秀目睹此情此景,不由得笑着赞叹道:

“矍铄哉,是翁也!”

于是,“精神矍铄”这一形容马援年老时精神抖擞,神态极佳的成语就产生了。

再一个与马援有关的典故是“标铜柱”。

马援将军是一个很特殊的军人,他一生奋战,主要的对手都是外族。在陇西,马援曾大破诸羌;在北疆,马援曾抗击过匈奴,乌桓;向南,马援更十一直打到交趾极天之南,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南下最远的将军吧。

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攻占岭外六十余城,征侧自立为王。建武十七年,正在庐江平叛的马援收到了光武帝刘秀发来的玺书。刘秀遥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命其率军远征交趾。建武十八年春,马援到达岭南。经一年的战斗,建武十九年正月,斩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得胜后,马援继续南下,进击二征余党,所过皆平。在极天之南,马援立下两根铜柱,作为我中华在南土的疆界。

唐李贤《后汉书*马援列传》注引《广州记》记载此事曰:

“援到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杜佑《通典*卷第一百八十八*边防四*林邑》亦曰:

“南蛮下林邑国,秦象郡林邑县地。汉为象林县,属日南郡,古越裳之界也,在交趾南,海行三千里。其地纵广可六百里,去日南界四百余里。其南,水步道二百余里,有西屠夷,亦称王焉,马援所植两铜柱,表汉界处也。”

曾经激励了无数后人的成语“马革裹尸”也是马援的明言。

马援征交趾回军时,亲朋好友都来迎接,纷纷称颂他的功劳。其中,有一个至交好友,也在人群之中,随声附和,以为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马援指责他道:

“我以为先生会有良言相告,怎么,也和众人一样了呢?从前,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南征,开置九郡,功劳卓著,食邑也不过才几百户。如今,我马援的这一点点的微劳,却受赏大县,功薄赏厚,这如何是长久之计?……而今,匈奴、乌桓仍在侵扰北方,我回朝禀命之后,立即要请命出击。男儿当死于边关,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怎能老死在床上呢!”

古时候,战士在边关疆场上牺牲了,尸体无有棺木装殓,只能用生马皮草草包裹起来,这就叫“马革裹尸”。马援在此处所说的“马革裹尸还葬”,充分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视死如归的气概。马援这种以身许国,为国捐躯,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马革裹尸”这一成语,从此也就有了新的意义。而马援最后,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死在征讨武陵蛮的战斗中,最终,以“马革裹尸”而还。

遥想二千年前,南宫云台之上,左右排开,供奉着二十八员开国大将,三十二位佐命元勋的画像。伏波将军以椒房之重,不得跻身其间。两千年过去了,当年得以画像的热门人物,三十二位之中,有几人留下事迹,有几人留下姓名?而马伏波将军,当年虽不得与三十二位元勋功臣于云台并列,却名标青史,于二千年后,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者,什么原因呢?

《春秋左氏传》中写道:“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履虎尾以为,立德,立功,立言,此三者,马伏波将军皆有以当之,所以,马援将军可以称得起“不朽”二字了。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精忠报国,马革裹尸,是为立德;东征西讨,标铜柱于极天之南,是为立功;一言一行,皆可入画入诗,生平事迹言语,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成语典故,这些,难道不是古人所说的立言吗!

关键词(Tags): #老当益壮#“矍铄哉#是翁也!”标铜柱#马革裹尸#死而不朽通宝推:黄河清,桥上,奥森,敲门,foureyes,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