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纽约卖身记 1 -- 柴禾儿妞

共:💬21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纽约卖身记 17

一个秘书模样的女孩给筱青开了门,布兰过在屋里的巨大橡木办公桌前含笑向她伸出手来:“筱青,很高兴又和你见面了。”

筱青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不过她还是让布兰达把自己的手握住,口里说:“很高兴又和你见面了,布兰达。”

“筱青,请你来,是想在你开始工作之前,有一些事情要嘱咐你,希望你能记住,这对你有好处。”

筱青点点头。

“做我们这一行的,最忌讳的就是动情,不要和任何客人在感情上纠葛到一起。当然,如果你遇到了你爱并对你倾心的人,那是另外一回事。不过,一定要小心,因为你若动真,吃亏的是你。”

筱青轻声说:“我明白。”其实,和平常对待男人的态度有啥大的区别呢?谁动真情谁吃亏,总是这样。

“因为我们是卖自己,”看到筱青的脸上一红,布兰达连忙补充道,“做什么事都是卖自己,只是卖的内容和方式不一样而已,对吗?”看筱青不语,她便接下去说:“所以,就得卖个好价钱,你去商店里买东西,愿意花钱多点买质量好的,是不是?对于我们来说,质量好的,不仅是相貌漂亮,更重要的是风度优雅。我看你在相貌和风度方面都很优秀,所以,这点我并不为你担心。”

筱青心里翻腾得厉害――也是质量好坏,和商品没差别,难道女人就是商品?也许真的就是吧,记得上《婚姻社会学》时,老师用的不就是“婚姻市场”这个词吗?婚姻是男女双方价值的交换,也是某种形式的买卖?

“筱青,你在听我说吗?”看筱青怔怔忡忡的样子,布兰达盯着她问。

筱青不好意思地笑笑,点点头。

“另外一点很重要的是,要经常看书看报,了解些文化艺术历史文学等知识,了解时局和当前的政治,这我倒不为你担心。

你毕竟是念文科的。这样,既可以通过聊天把时间延长――时间越长你挣钱越多,是吗?也可以让客人觉得,你不是职业妓……”她看了筱青一眼,忙说:“你不是职业‘应召女郎’,而是个有文化有见识的高尚职业妇女,只不过是为了好奇或因为一时的经济拮据而偶而为之而已。这样,客人才会对你有一定程度的尊重和敬佩,而不会向你提出过分的要求。”

筱青只是听着,默默地,就像听教授讲课一样。

布兰达继续道:“当然,你也要找些能使客人感兴趣,真正和他自己相关的话题,比如说,他的职业、家庭、孩子、房子、业余爱好等等。这样,客人就会觉得你很关心他,最好是能让他‘受宠若惊’。即使你的抚慰只有一两个小时,你也要抓住他的‘心’,从而让他心甘情愿地为你付出更多的钱。千万记住,你是为了赚钱才去陪一个也许你根本不喜欢甚至很讨厌的男人,你要让他为你付出你应该得到的代价。”

布兰达端起面前的杯子,喝了一口咖啡:“我说的话,你都明白吗?记住了吧?”

筱青点点头。“那我――什么时候开始?”她迟疑着问。

“今天是礼拜三。周六怎样?人们一般周末闲散,容易觉得孤单,需要人陪伴,再说,给你几天时间准备一下,特别是服装和首饰之类。”

“我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我没有夜礼服之类的衣服。”

“就穿你身上穿的这种。你不需要夜礼服,至少现在不需要。

你的身份,是个知识女性,打扮得淡雅大方就可以。像你今天这样,就会使很多男人为你着迷。这个年头,女人都缺少一种内在的淡雅大方的气质,特别是我们美国女人。”布兰达笑笑,“你要发挥你的优势,为我,也为你自己赚更多的钱。”

“那我可以走了吗?”筱青还是觉得她无法完全消化布兰达说的,尽管字义上她都很明白。

“等等!”布兰达站起来,看着筱青,“你的鞋子必须换掉。这么好的衣服,怎么配这么廉价的鞋子?颜色虽然可以,但质量一看就很糟。”

筱青低下头看看自己的乳白色中跟皮鞋,不解地看着布兰达。这双鞋,还是出国时特意在上海的“宝展”皮鞋店买的呢,来了美国,一直没有机会穿,今天是第一次上脚。

“这双鞋看起来皮子很硬,做工也不够精致,而且,前脸太长,显老气。像你穿这种质料和设计的衣服,最好穿鞋跟稍细,只有几根细带的皮凉鞋,这样,你的典雅飘逸的气质才能显现得出。再好的衣服,没有好鞋来配,都会显得整个的人‘便宜’。你现在大概也没多少钱,到‘梅西’去买就行了。”

筱青咋舌――对她来说,“梅西”已经很贵了。那里大部分的东西,她都不敢问津。

“如果你经济上有困难,可以先从我这里借一些。”布兰达的眼光很锐利,好看透了筱青的心思。

“谢谢,不用。”筱青想,打了半年工,买双鞋子的钱总还有吧?

“一个‘应召女郎’的皮包里,应该放至少如下几种东西:化妆品,避孕套,不管你是否打算和客人上床,以及防身喷雾器。不要放任何信用卡,也别放任何能说明你身份的证件,像驾驶执照什么的,也不要随便把自己的住址或电话给客人。不管去哪里,搭出租。”

看筱青出了门,布兰达忙拨通了米勒的电话:“米勒,心肝,你该怎么谢我?”听到米勒开心的笑声,她又道:“不过,放长线,钓大鱼,我可是把人家‘骗’来的,你不要急不可耐埃对,对。一开始别――是,你是个聪明的老玩家,当然知道我的意思,看你的了!”

筱青星期五去坐落于“唐人街”内“包法利”街的《华人日报》社去面试。

“唐人街”位于“曼哈顿”的南端,被称为“下城区”的地方,从“百老汇”和“坎农街”的交界处开始,到“东百老汇”和“路特格斯街”的交界处结束,几个街区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整个“唐人街”,三四个小时就可以走个遍。不过,地方虽小,却像一个中国社会的缩影,特别是食品,全中国各地的风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唐人街”是西半球最大的华人社区。这些情况,都是筱青以前来纽约玩时听人说,和这次来陈阳告诉她的。陈阳带她来吃过几次饭,她特别喜欢吃广东的午茶,弯弯曲曲的街道,破破烂烂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吵吵闹闹的气氛,在臭鱼烂虾和蔬菜水果的气味中,把筱青已经离开了几年的那块土地上熟悉的一切,又真真切切地摆到了她的面前。

“包法利街”三百八十九号,是一座被风雨侵蚀得已经剥落不堪的红砖房。在一楼一个挂着《华人日报》木牌的门前,筱青敲了敲门。

推门进去,是一个拥挤不堪的大屋子,七八个人分别在各自的桌上忙碌着。屋里挂着分辨不出颜色的窗帘,灯光很暗,没有空调,几台风扇,从不同的方向吹着并不凉的风。

“请问你找推?”坐在门口一张桌前的一个大约有四十岁的女人问东张西望的筱青。

“我是来面试的。”

“是他管,”中年女人手指着背向门口面向窗子的一个男人说,然后喊着:“陈先生,有人找。”

男人走过来,向筱青伸出手:“你是李筱青吧?我已经看过你的履历表了。我叫陈祖年,是报社的管事。”

“他是老板。”中年女人插嘴说。

“我们到会客室去谈吧。”

所谓的“会客室”,不过是隔壁的一间屋子,摆着两张单人的沙发和一个茶几,墙壁上挂着一幅徐悲鸿《骏马图》复制品。

陈祖年告诉筱青,工商记者的主要责任,是为报纸拉广告,也顺便报导些华人社区的商业活动或新闻,报社付的工资有限,记者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广告费的分成,拉的广告越多,工资也越局。

“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坦率地说,我们这里的工商记者大多做不长就辞职了。”陈祖年很坦白地对筱青说,“拉广告一定要脸皮厚,会‘磨’,不怕人家不耐烦或给你脸色。因为你总是在求人。”

“你们的招工广告说讲粤语者优先,我不会粤语。”

“会讲粤语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唐人街’好多商家的老板是广东人。不过,不会也没关系,这些年来,从别的地方来的人越来越多,你不需要完全靠广东客户。”

“那我是否合乎你们的条件?”

“我也要看你的英文水平。”陈祖年改用英文和筱青聊起来。

最后,陈祖年说:“我希望你能马上上班。”

“布兰达,我刚被一家中文报纸录用了,做工商记者,下星期就上班,这是份我觉得我会喜欢的工作,你看……”筱青坐在床上,身子靠着墙壁对着电话说。安迪还没回来,星期五晚上餐馆一般会稍忙些。

“好啊,那你资本更高了。大多数的客人都是周末或晚上需要服务,所以你两不耽误。

做记者是个很好的职业,是另一种令人兴奋的工作。这下,你真的名副其实是职业妇女了。”

“万一有人认出我来……你知道,工商记者专门和那些商人打交道,万一哪个人刚好……”还没等筱青说完,布兰达就打断她:“放心,来找我的姑娘们的客人,一般不会是中国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美国女人个个都有得‘爱滋病’的嫌疑,当然,有时从台湾或香港来的富商可能会来换换口味。不过,听说现在台湾和香港的‘金丝猫’多得是呢。在那两个地方,赚钱比在这里还要容易呢。”

“唉,我相信你说的都是真的。”筱青叹口气说,想想万一发生那样的事,她真的是不寒而栗。

“别担心,亲爱的,你还没开始工作呢,怎么就前怕狼后怕虎的呢?”

放下电话,安迪还是没有回来。筱青有时也真的很羡慕安迪的“本分”和吃苦耐劳,更佩服她的积极乐观。安迪这样的女孩,实际上,总是强者――精神上永远的胜利者拥有者。

她拧开那个十三英寸的二手货电视,却看着画面出神,什么也听不进去。毫无来由地,她想起自己几年前无聊时写的诗中的一段,那首诗的题目是《我的城堡》:我为自己建立新的城堡假装从来没有过历史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耸立起坚固的门把往事全关在我看不见的那边纵然冰冷的石头无情地提示这一切都是谎言你能从我脸上清楚地读到海以及我的表情吗?

其实我对自己所有的印象

不过是一枚小小的贝壳

有几丝单调的花纹

却无足轻重

这难道就是自己以后日子的写照?生活在为自己编织的谎言中,在身边筑起无形的城堡,然后假装什么都未曾存在?不,好像没有理由要欺骗自己,隔离自己吧?城堡应该是心灵的,自己的心灵,不会尘封吧?

算了,算了,想这么多干什么?该梳洗了,安迪随时可以回来。她一回来,自己就该睡觉了。不敢早睡,怕安迪回来吵醒她,只要从熟睡中醒来,她就再难入睡了。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开始“工作”了呢。无论怎样,总得精神些才能漂亮些,是不是?

米勒约筱青在“世界贸易大楼”第一百零七层的“世界之窗”餐厅见面。“七点半怎么样?”米勒在电话里用带纽约口音的英文问她,“有特快电梯,五十七秒钟就可以把你送上来。”

“回见。”筱青轻轻地放下电话,手心都出汗了。不管怎样地有心理准备,她还是有些紧张――就这么开始了吗?会不会意味着人生的改变?

她穿上那件淡紫的连衣裙,乳白色带袢的皮凉鞋,同色皮包,化了淡妆,又在耳朵上戴了人工养殖珍珠耳环。桌上,留了一张纸条给安迪:“安迪,我出去了。若你回来比我早,不要等我。”

她心想自己多半是不会早回来的。

兴建于一九六六年完工于一九七七年的“世界贸易大楼”,矗立在“曼哈顿”的南端,和“自由女神像”隔“哈德逊河”相望。筱青从以前读到的材料上知道,“世界贸易大楼”里有四百五十家生意和五万多工作人员。周励在她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里,不是发誓要在这里面有自己的一扇窗户吗?筱青佩服她的勇气和愿望,但是,却也深深知道,虽然愿望总是美好,实现愿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筱青在电梯里总是眩晕,于是她闭上眼睛。可就在她刚刚闭上眼睛的时候,已经到了一百零七楼了――五十几秒钟,毕竟很短,眨眼的时间而已。

“李小姐?这边请。”门口的侍者引导筱青走到靠窗口的一个位置上,看来,米勒早就打好招呼了。

座位上面对面坐着一美一中两个男人。筱青疑惑地把眼光投在米勒身上。

“我是米勒,”米勒站起来,伸出手,“你好,筱青,我可以不叫你李小姐,是吗?”

他用流利的中文说道,“这是我的好朋友阿孟。”他笑着说。

阿孟伸出手来,说:“你好。”

筱青看着他,心里猛地一紧:这个男人,这个男人!阿孟有四十四五岁的样子,他的脸上,清楚地刻画着时光和沧桑的痕迹。

可是,他的神态,他的目光,都告诉筱青他的坚毅和精明,善感和疲倦。他的鬓角有些花白,眼角和唇边都有深深的皱纹。他的手,有力而温暖,是筱青心里盼望的那种能肥她拥抱在怀的手。这样一个男人,让筱青觉得他就是深秋路边一棵饱经风霜的白杨,使她像一只怕冷的小动物,想把自己藏在他的怀里。

“怎么站着发愣?请坐埃”米勒礼貌地示意筱青坐到阿孟身边的椅子上。

“谢谢。”筱青不好意思地笑笑,坐下了。她又对阿孟微微一笑,发现阿孟的眼光中,有种让她觉得很受伤的东西――她不明白是自己太敏感还是阿孟真的对她有种什么感觉或偏见。那目光,好像有些鄙夷。

“你的衣服真漂亮。”米勒虽然说着中文,却用着美国式的客套。

“谢谢,你的中文比我的还好呢。”筱青说的也是实话,她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上海口音,米勒却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

“哪里哪里,”米勒摆摆手,“凑合吧。”

筱青不禁笑了:“你在哪里学的中文?”

“我在北京语言学院读了两年中文,回到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系拿了个博士学位,后又到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做了两年的文化参赞。”

“怪不得你的中文这么好呢。”筱青由衷地说。

“过奖,过奖,请问你想喝点什么?这里有几十种苏格兰威士忌和杜松子酒可以选择。

实在对不起,我们没有等你就已经先喝上了。”

“对不起。我不会喝酒。从来不喝。”筱青不好意思地说。她看了一眼阿孟,发现阿孟正在盯着手中把玩的酒杯。

“真的?那我就不劝酒了,我知道中国人喜欢劝酒,这不好,不好。喜欢喝的人不劝也会喝的,你说呢?那你就随便点点什么吧。当然,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也该点菜了。”

那装帧华美的菜单,密密麻麻的菜名让筱青眼花缭乱。何况,她虽然吃过西餐,却都是在那种所谓“价廉物美”的连锁店。

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点什么,也不知那些菜名怎么读。她不想闹笑话,便点了“今天的特餐”。一般说来,“今天的特餐”都是餐厅不错的菜,为了吸引顾客,价格会比平时稍便宜些。这样,侍者问的时候,就说:“我要‘今天的特餐’。”――不用怕不会读菜名。

夏日太阳落山晚。虽然几乎八点了,夕阳的余晖还是明晃晃地挂满整个天幕。从窗子里看出去,哈德逊河上波光粼粼,灿烂辉煌。“自由女神像”沐浴在霞光之中,飞金流彩,使得她手中已经燃起的火炬,黯然失色。“把别人踩在了脚下”,不知为什么,筱青想起这句话。其实,她只是在一个极高的地方吃饭而已。在这只有风和飞鸟达到的高度吃喝,会有什么和平日不同的滋味吗?

她通过眼角的目光扫了一下阿孟。他还是专心致志地看着他的酒杯,不时地呷一口。粉红带金的霞光透过玻璃照进来,给他侧面的轮廓,镶了层几乎是毛绒绒的边缘,筱青真想伸出手,轻拂过那层毛边,拂过他的轮廓。一个成熟的看起来很丰富的男人,在这样的情景中,是相当生动和感人的。有一种情绪,在筱青胸口旋转着。她希望今晚她是为阿孟来的,这里只有她和阿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