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汽车斗飞机 -- 青铜锁

共:💬19 🌺3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朝鲜战场) 炮火中的后勤兵

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0/20001017/275002.html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0周年,作为一名前志愿军战士,决定拿起笔,记录一下自己在后勤工作时亲身经历的几个片断。

运输冬装

五次战役结束后,朝鲜北部遭受40年来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敌人乘水害对我军后方实施定点轰炸,妄图断绝我军后勤供应。洪水灾害过后,天气转凉,彭德怀司令员很早就考虑部队的冬装问题。为了使民兵及时穿上棉衣,于9月10日就下命令,让后勤人员和机关干部全部出去接运冬装。

我所在的志愿军运输一团配属六十四军后勤执行任务。一天上午,团政治处周文锦主任通知我到军后勤部报到,军后勤部借调我担任汽车队政治指导员,傍晚跟汽车队出发,去平壤运输冬装。

我坐在第一汽车驾驶室里,汽车沿着山路走下去,忽然听到一声枪响,汽车司机立即关闭了车灯,摸着黑前进。这是我入朝后第一次坐汽车,并不知响枪的原因。司机告诉我:“这是我们防空部队响的枪,有敌机飞过就鸣枪报警,我们便关闭车灯,敌机发现汽车目标。”司机接着说:“有了防空部队,就像给我们汽车兵安上了眼睛,防止敌机发现目标投掷凝固汽油弹。”司机这么一说,使我想起了刚入朝时,公路边有许多汽车残骸,据说就是被敌机投掷凝固汽油弹烧坏的。因为那时还没有防空部队。

汽车摸黑前进着,忽然天空出现了一排排照明弹,照得大地一片通明。这时,司机告诉我,已经到了沙里院,这里是敌人的封锁线。汽车沿山坡下来,已经接近市区,汽车戛然一声停止了前进,后面的汽车也跟这了上来。我问司机为什么不走了,司机沉默了一下喃喃地说:“他好妈的,一个瞎子,一个聋子,看谁斗过谁!”司机边说着,边脚踩油门,手把方向盘,借着照明弹的光亮,冲出了市区;后面的汽车也跟了上来。正在这时,敌机好像发现了目标,尖叫着俯冲下来,向汽车扫射,机枪子弹打到汽车前面的横档上,溅出了一股蓝色的火花。汽车冒着敌机的轰炸冲出了敌人的封锁线。到达平壤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

我们从平壤运回了冬装,全军都穿上了棉衣。反门店谈判的美国代表看到我军干部战士都穿着崭新的棉衣,很惊讶地说:“没想到我们空军把你们后方炸得那么厉害,你们还比我们联合国军提早穿上了棉衣,真是个奇迹!”

抢卸火车

1952年1月,美军由定点轰炸改为机动地重点轰炸我集结作战物资的地区。

一天上午,我在沙时院42分站接到大站指挥部命令说:当晚有列满载军运物资的火车要到沙里院车站,让分站领导组织好装卸,并及时疏散出去。

沙里院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敌机不分白天黑夜,不停地在空中巡逻,发现目标就投弹扫射,企图阻止我军将物资运到这里来。

为了保证铁路运输畅通,我志愿军铁道兵日夜奋战在铁路线上,一遇敌机破坏铁路,就随炸随修。

晚上10时许,忽然听到火车的鸣备声,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到达了车站。列车停下来后,我们马上摘掉挂钩,火车头披着伪装退入远处山洞隐秘的地方。这时,等待装卸火车的战士们像小老虎一样跳上火车,把军用物资卸下来又装上汽车,向周围山沟疏散开去。

当战士们正在抢装抢卸的时候,防空哨的枪声又响了,嗡嗡的敌机声远殡而近。这时,部署在市区周围的高射机枪拉起了火网,高射炮瞄准敌机,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就在这密集的火网下,一架敌机俯冲了下来,在车站附近连续投下了两颗炸弹,爆炸的烟火柱升起一丈多高,弹光、火光照亮了车厢,正在紧张装卸的战士们毫无畏惧,赶在天亮前把列车上的物资卸完又装上汽车疏散开去。

俘虏敌飞行员

一天傍晚,我从三分部驻地——物开里返回大站的路上,忽然听到一阵高射炮声,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架B26敌机被我高炮部队的炮火击中,机尾拉着长长的火舌,机翼像风车似地旋转着掉落在对面山坡上。机上的两名驾驶员摔死了,另一名拖着降落伞钻进山沟的树林里,第二天早晨警卫营战士将其俘获后送到大站政治处。敌机驾驶员战战兢兢地拿出一条白色方巾,上面印有美国、联合国和南朝鲜的国旗,下面用中、朝、美三种文字写着:“我是联合国军的驾驶员,一旦我的飞机被击落,请送我到就近的联合国军司令部,你们将受到重赏。”看来敌人的想法太天真了,我当即指出:“你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俘虏,我们是优待俘虏的,你应当坦白你们侵略朝鲜的罪行。”于是 ,他交代出他是在美国接受飞行训练来到日本的,他驾驶这架B26飞机是从广岛起飞,往朝鲜后方空降特务的。我给他一张《人民日报》并通过翻译对他说:“你们进行的是侵略战争,要受到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声讨!”

后来,在板门店谈判交换战俘时,美方代表提出:美国第八军军长范弗里特有个儿子是美空军中校,驾驶一架B26飞机在轰炸物开里时被击落,要我们查找一下。我们说,我们俘虏的B26驾驶员不是空军中校军衔,他现年只有19岁。范弗里特没有找到儿子感到非常悲伤和失望。

(《辽宁老年报》2000年6月9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