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唐诗乱弹]遥望那个风流的渊薮(连载) -- 夏翁

共:💬108 🌺2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9、李白:原来吹牛也能做成大事业 (一)

  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天甘肃天水),他出生的那天,母亲梦见长庚星(即民间传说中的太白金星)入怀,所以取“太白”为字。根据唐人范传正的说法,李太白乃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如果属实,那就跟唐高宗同辈,唐明皇见了得叫叔爷爷。唐人都喜欢称“郡望”,也就是本姓中哪个地方出的大官多就把这儿当成本姓的籍贯,比如说,“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本来是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是韩氏的“郡望”,所以他就叫“韩昌黎”了。陇西李氏本来就是北朝的五大姓之一,唐代皇帝也出自这儿,所以天下李姓都把陇西当作自己的郡望就不奇怪了。太白虽然是诗仙,但也不能免俗,他说自己是陇西人,那就当他是陇西人吧。

  一

  (代表作)峨嵋山月歌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的家世是个谜。《旧唐书》说他是山东人,还说他父亲曾要在任城县做过公安局长。这种说法颇为可疑。一般认为,李白的祖先在隋末时因罪徙西域,他本人就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一带)。碎叶城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可能李白的父亲因做生意而成为巨贾。在李白幼年时期,其父携家带口从西域逃回内地,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所以李白给自己取的号便叫做“青莲居士”。李白之父在绵州一带做生意,因为是外地人,对外就干脆以“李客”自称。李家是巨富,所以李白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而且他老爸李客很开明,什么都让他学(应该说整个唐代都是这样)。按李白自己的说法,他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也就是诸子百家、道藏、纵横术乃至奇门遁甲什么东西都学,不像现在的小孩除了读几本教科书之外啥都没时间学,读来读去,最后读成了傻蛋。

  李白小时候念书很不上心,跟蛀书一样,宁可上树掏鸟蛋也不愿意跟着老师学a、o、e。据说有一天,他又翘课了,到处晃荡,遇到一位鸡皮鹤发的老太太,她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磨刀石上磨啊磨的,忙得满头大汗。李白很好奇,问老太太干什么,老太太说:“没针用了,老身想把它磨成一根针,用来绣花。”李白一听,捂着嘴偷乐道:“这么粗一根铁棒,哪里就能磨得成针呢?”老太太教训道:“小子,听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必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后若有所思:老太太有耐心把铁棒磨成绣花针,自己怎么会没有耐心学习呢?于是从此发愤读书,终成一代诗仙。这个故事蛀书小时候常听老师讲,听得耳朵起茧,那时候还真信了。后来俺才整明白,原来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专门用来哄小孩。

  传说李白少年时曾在彰明县政府做过小吏,有一次“嗨唷嗨唷”地赶着头牛从屋前经过,扰了县令夫人的清梦。夫人很生气,打算请李白吃竹笋炒肉,李白赶紧写了一首诗表示歉意:“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老实说,这虚构故事中的诗写得烂极了,可是县长大人见了诗,很是惊讶,不但不问李白的罪,还让他来做自己的书僮。县长大人在作诗方面相当草包,有一天他想写首《山火》诗,写了“野火烧山去,人归火不归”两句,卡壳了。李白替他续曰:“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果然比县长大人的前两句高明得多,弄得县长很羞愧。过了几天江水大涨,县令带着众人观水,水中有一位溺死的女子随波漂来,县长诗兴大发,吟道:“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傍珠。”这鸟官见子民溺死,不但没有丝毫恻隐之心还有心情写歪诗,李白心里不爽,马上接了几句:“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后两句用典很有意思,“逢伍相”是说伍子胥被楚兵追赶,幸得一位浣纱女救助,却又怕浣纱女向楚兵告密,害得她只好投水自杀以表清白;“想秋胡”是说秋胡同志刚刚结婚就被抓去当兵,很多年后做了大官返回家乡,在路边见到一漂亮女子,色心顿起,死缠着调戏了一通,结果回家才发现非礼了自己的老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暗指水中淹死的可怜女子是被县令非礼逼死的,县令能不恼火?再联想到前次“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还有点调侃他老婆的意思(俺是牵牛郎,你又不是织女,管俺作甚?),越想越生气。李白害怕了,赶紧逃离彰明县,跑到大匡山,拜一位叫赵蕤的隐士学习纵横术。所谓纵横术,就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来游说人主接受自己合纵或者连横的主张,说白了就是吹牛的本事。日后李白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做事业而到处游说大官,最后成长为天字第一号的牛皮大王,都是被赵老师和他传授的纵横术给害的。

  在后人看来,李白既是酒鬼,又是道士、说客,似乎还是个身手不错的剑客。他家附近有座紫云山,这是个道教胜地。年轻的时候,李白曾漫游过蜀中著名的道教洞天青城山、峨嵋山,成年后又到处跟着道士们混,还正儿八经地当过道士,所以说他是道士一点都没有问题。至如剑客嘛,魏颢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己也吹牛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有学者考证说,唐代蜀中法纪松弛,“手刃数人”而没有被官府逮起来法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20岁那年李白又客串起说客来,当时著名文人苏颋到成都做益州长史,李白就曾经拜望过这位老前辈。一番晤谈之后,苏颋夸奖李白说:“这位小兄弟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说目前还没有完全成才,但假以时日,肯定可以跟他的四川老乡司马相如相颉颃。”

  25岁这一年,李白已经把巴蜀一带所有可玩的景点都玩遍了。四川盆地太小,容不下他这条真龙,于是,开元十三年春天,他在腰间挂上一柄宝剑,潇洒地东出夔门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