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书人中的五虎将 上 -- 萨苏

共:💬84 🌺1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南北有分别

以前人们的生活单调,听电台的说书已经是重要的娱乐手段之一了,自然也记忆深刻。我们老广一直听的都是本地的粤语说书,广州话叫“讲古”。任何一个20岁以上的广州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到午饭和晚饭时间,拿起饭碗就蹲在收音机前面,竖起耳朵听讲古。听得津津有味,连菜都可以省不少。我和我奶奶都是古痴,中午就必定霸着收音机在听,有时候信号不好,我和我奶奶几乎是爬在收音机旁边吃完午饭的,听得吃饭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讲古”是广东一项具有相当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以前整个广东只有几个广播电台,其中一个就是省广播电台(今天的“珠江经济台”),一到中午12点和晚上6点,就必定是“讲古”时段,家家户户都会打开收音机听“讲古”。那个时候真是万人空巷,不在家的人也会赖在有收音机的铺子里听完再走。一句“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简直能把人的魂都勾去了,一直听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才会慢慢回过神来,细细品之,仍然回味无穷呢。

当时的“讲古佬”最出名的就是“楷叔”——张悦楷和明哥——林少明。楷叔的杨家将、说唐、金庸系列和林少明的东周、西游记、古龙系列都是最为人所称道的经典。可惜早几年楷叔去世了,我那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着实伤心了一把。至今他们的“讲古”录音还不断在各个地方性的广播电台的“讲古”时段反复地重播,依然是那么地好听。

引一段狗到的资料

张悦楷和林兆明是广东两大讲古大师,楷叔有《杨家将》和《三国演义》,明哥有《东周列国志》和《西游记》,两位大师是广东古坛双璧,可谓一时瑜亮。张悦楷与刘兰芳并称“北刘南张”,而林兆明则有“讲古大王”的美誉。80年代末,广东省政府和有关部门举办了一次“可乐杯”讲古大赛,向公众征集意见,选出了“十佳”讲古艺人,选票超过20万张,张悦楷和林兆明双双获得该项评奖的第一名。

  我和许多七十年代的朋友一样,自小喜欢听广播故事,每当傍晚六点广播故事开始,都会搬张小板凳到门口收听广播。为什么到门口?嘿嘿,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知道。那时可谓是万人空巷,全城收听。

  从讲古的风格而论,楷叔和明哥是各有特点。楷叔擅长模仿各种人声,他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老人的声音是低沉的,孩童的声音是稚嫩的,莽汉的声音是粗沙的,女子的声音是柔顺的,文臣的声音是冷峻的,武将的声音是激昂的……各种人物形象都惟妙惟肖;明哥则来来去去都是一把声,但却能通过语气语调来表现人的社会身份特征,皇帝的语气是高傲的,臣下的语气是顺从的,英雄的语气是雄阔的,士兵的语气是单薄的,雅士的语气是文雅的,走卒的语气是媚俗的……各种人物形象都极其神似。打个比喻,楷叔讲古就像水彩画,一眼望去就缤纷绚丽;明哥讲古就像国画,粗看单调,实质传神。但这只是大体如此,并不是说明哥就不会模仿声音,楷叔就不擅长表现身份。例如明哥在《西游记》中模仿的孙悟空的猴子调、猪八戒那句经典的“哥哥啊”都是独家绝活;楷叔在《三国演义》里面“群英会”中模仿蒋干的那种滑稽丑角的语气语调也是无人能及。

  冯梦龙所著的《东周列国志》,原书是非常散乱的,至少我就没心思从头到尾看下去。但明哥自己编写的《东周列国志》的广播稿,大体上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为线索,把东周里面主要的历史事件串了起来,可谓是“红线串珍珠”,我们听起来就觉得舒服多了。明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讲古艺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手稿,每讲一段大约30分钟的古,需要六七千字的手稿。真是每一集都贯注了深厚功力,怪不得这么好听。

  楷叔非常忠于原作,他尽量通过讲古来还原原作;明哥则通过自己重写手稿,在讲古中融合了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可以说是对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例如《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只是平淡地叙述历史,明哥却注意突出塑造英雄。他的讲古褒善贬恶,爱憎分明,歌颂爱国重义的英雄,痛骂陷害忠良的奸臣,有明辨是非、催人奋发的力量。明哥讲古有一种饱经沧桑、通达人情之后的诙谐,常常能令听众发出会心的微笑;我认为这是他最显著的风格特点。关于这点,例子很多,就不列举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