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书人中的五虎将 上 -- 萨苏

共:💬84 🌺1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评书师承关系表3

第八至九代:

(赵英颇——):佟信魁、齐信英 ;

(正——):陈荫荣 、陈荫魁、马荫良、刘荫清、李荫川、陈荫廷、张荫林、张荫年、张荫忠;丁建中 ;

(荣——):叶祥真、刘祥明、孙祥瑞;

(伯——):张青山 、李月三;

(继——):段兴云、许兴魁、王兴阁、马兴田;

(杰——):张阔兴、袁阔成 、阿阔群、宋阔民、吴阔惠、陶阔九、傅阔增 、苗阔泉、杨阔庵、曹阔江、马阔山、高阔轩、连阔如 、胡阔洲、刘阔漳 、孙阔英 、赵阔汉、张阔峰、尹阔良 ;

陶湘九 ;

蒋轸庭 、马轸华 、徐轸怀、赵轸铎、佟轸方、来轸义、兰轸琪、马轸元、孔轸清、杜轸明、蒋轸龚;

(士——):文健华、刘健英、张健新、黄健声、张健声 、刘健麟、刘健卿;

(阔、轸、健不分)

(庆——):固桐晟 、宋桐斌 、李桐孚、段桐明、金桐纯、庄桐严、郭桐声、李桐森、宋桐茂、黄桐鳌、高桐鸣、岳桐春、顾桐峻 、王桐轩;

(宝——):吕俊会、

(诚——):李豫鸣、张豫兰、高豫祝 、赵豫堂、邢豫如、边豫塘、张豫民、唐豫祥、蔡豫卿、尹豫恒、朱豫章、王豫荆、丁豫良;

(坪——):刘鹤云、毕鹤勋、李鹤谦 、李鹤仙、刘鹤兰、张鹤瑞、崔鹤桐、王鹤轩、吴鹤龄、董鹤良、郭鹤鸣、马鹤逸、吴鹤轩;

张豫华、徐豫田;

陈华启、刘华振、马华鑫、赵华轩、李华臣、张华宾、王华瑞;

(润——):马雄章;

(鹤、豫、华、雄不分)

1 齐信英:(1927—1994)北京人。自青年时就酷爱评书艺术,师承赵英颇、陈荣启。后又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启儒为师,说演单口相声兼工捧哏,但终以评书为主而声?灯稹K?盟倒?甘榧吧窆质椋?纭杜砉?浮贰ⅰ读恼?返龋?纫浴读恼?范???P轮泄?闪⒁院螅??煊Φ澈驼??八敌鲁?隆钡暮耪伲??? 嘌菪缕朗椋??诒本┤嗣窆悴サ缣úソ补?堵懒河⑿鄞?贰ⅰ缎露??⑿鄞?贰ⅰ短?烙位鞫印贰ⅰ逗斓萍恰返龋桓谋喑霭媪恕队つ?贰ⅰ缎潦?哪铩返取读恼?坊啬浚环⒈砉?朗椤侗狈接率看蚍稍簟返取?951年,齐信英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1958年他发起组建了北京青年曲艺队并任副队长。

齐信英说书台风沉稳从容,醒木一拍,在几句定场诗过后,娓娓展开故事情节;在刻画人物方面,用语准确,人物形象鲜明;对场景和环境描写细致入微。1994年12月14日,因心脏病突发,齐信英猝然离世。出版评书作品:《婴宁》、《辛十四娘》(均为中国曲艺版)等。

2 陈荫荣:(1918—1990)北京人。原名陈咏和,十三岁起即追随著名评书家品正三,学会了一系列袍带书,包括《九老兴隋》、《隋唐演义》、《隋唐后传》、《龙潭鲍骆》、《富贵寿考》、《五代残唐》、《大宋飞龙传》、《杨家将》等。二十一岁正式拜品正三为师,长期演出在北京、张家口、天津等地。他博学强记,广搜多问,不断丰富书目内容,使之入情入理。1949年以后,他重新整理了全部《隋唐演义》,取名《兴唐传》,不但继承了品正三的说书艺术,而且从评书大王双厚坪流传下来的《隋唐演义》中汲取了不少营养。(1989年全部整理完毕,共140万字。)他还编演了新讲史书《黄巢起义》八回,以及《灵泉洞》、《吕梁英雄传》等。1959年参加北京宣武说唱团。1986年参加了北京市曲协等单位举办的“曲艺前辈舞台生涯 50周年纪念”活动。 陈荫荣擅长演说长枪袍带书,以表演细腻、人物刻画逼真、善于在说书中运用典故而著名。有弟子绳宝珍等。

出版评书作品:《兴唐传》(四册,中国曲艺,1984;十册,包括《闹花灯》、《南阳关》、《贾家楼》、《瓦岗寨》、《群雄会》、《四平山》、《虹霓关》、《扬州会》、《抢三关》、《锁五龙》等,1981—1982;其中《闹花灯》、《贾家楼》、《瓦岗寨》曾于1957年由通俗文艺出版社出版。)《兴唐后传》(中国曲艺)《鲍福闯龙潭》(中国曲艺)等。

3丁建中:(1922—1998)一说1924年出生。丁正洪之子。自幼出于受家庭熏陶,在家乡河北冀县丁家庄读书时,就喜欢读历史书籍,热爱评书艺术。青年时代从事革命工作,曾在公安部门任职。建国后,协助其父研究评书艺术,共同探讨《西汉》,逐字逐句进行加工润色,深得其父艺术精髓。1957年正式登台献艺。1959年加入沈阳市大东区曲艺团,演说评书。1980年在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播讲了全部《西汉》,受到同行和听众们的好评。1998年10月25日病故。其表演特点是:吐字清楚、尖团分明,不论背诵原文还是人物对话,都句都分明,刻画人物栩栩如生。生前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出版评书作品有《张良扶汉》(春风文艺)、《韩信挂帅》(春风文艺)等。

4张青山:(?—1962)东北评书艺人。原在天津献艺,三十年代到沈阳说书,自成一派,是当年评书界说“武扣”的名将。三、四十年代曾编演并在长春“新京”印书馆出版了《洪武剑侠图》、《水浒拾遗》(共八集)两部大书。1939年曾用稿费在沈阳市皇姑区开过青山书局,一年后辍业。1940年去长春,曾与固桐晟合写过研究评书的论文,发表在当时的《麒麟》杂志上。解放后参加了吉林省曲艺团,五十年代两次来沈阳,1969年病故。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过《武松打虎》一书,《洪武剑侠图》有刘浩鹏口述本正续集四册(花山文艺版)问世,《水浒拾遗》有其本人口述改编本《梁山轶事》(吉林人民版)问世,后来还曾被艺人改名《梁山复仇记》讲述。

5袁阔成:(1929— )北京人。出生于天津。出身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以擅说《五女七贞》而著名。自幼随父习艺,后拜金杰立为师,并得到陈士和的指点。十四岁(一说十六岁)登台,长期在唐山、天津、哈尔滨、营口、北京等地献艺,以短打书《十二金钱镖》、《施公案》享名。1949年后带头说新书。1952年在唐山说《吕梁英雄传》和《二五长征》等新书,政府曾奖励其一面锦旗。1958年参加营口市曲艺团。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时,表演的《舌战小炉匠》深受欢迎。1963年表演的《许云峰赴宴》等新书,轰动一时,被誉为“说新书的带头人”。期间,先后在电台播讲演出了《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岩》、《赤胆忠心》、《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现代题材的新评书。1979年在北京“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大会”上,表演的《桃花庄》受到文化部的奖励。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久居辽宁营口市。

1981年,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录制长达二百六十余讲的《三国演义》,1985年播出后受到好评,先后被陈云、王震、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鼓励他说好评书,弘扬民族文化。评书《三国演义》荣获辽宁省人民政府1983年优秀文艺创作奖。1985年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工作。1988年以来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长坂雄风》、《西楚霸王》和为北京电视台录制《红岩》,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像出版社录制了《十二金钱镖》等。其作品《水浒外传》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新的表演方法和艺术技巧,汲取了话剧、电影、相声、戏曲、秧歌等姊妹艺术的精华,借鉴其创作方法和表演手段,融会贯通,不断丰富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他的表演说表并重,静动互存,神形兼备,绘声状形,以形传神;表演细腻感人,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

袁阔成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曲协理事、曲协辽宁分会副主席,营口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副主席、市曲艺团副团长、团长。出版评书作品:《三国演义》(上集,云南人民)、《赵子龙》(百花文艺)、《大闹大名府》(黑龙江人民)、《大闹神州擂》(黑龙江人民)、《巧破乾坤楼》(中原农民)、《燕青打擂》(春风文艺)、《水浒外传》(春风文艺)等。

6傅阔增:(1900 —1976)北京人。受业于著名评书艺术家王杰魁,得王亲传。擅说《包公案》、《小五义》,说书时艺术颇似其师,以表现社会生活风貌、描摹人物、声态、心理细致见著,特别是对三街六市、五行八作以及民间习俗讲得通俗透辟,颇受听众欢迎。王杰魁去世后,傅的《包公案》在北京享有盛誉,书馆争相邀请。他于 1959年加入北京宣武说唱团。1961年开始记录《包公案》,长达数百万字,书稿在“文革”中遗失。

7连阔如:(1903—1971)一说1902年出生。北京人。满族。原名毕连寿,笔名云游客。幼年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私塾即辍学。1927年进入评书界,先拜李杰恩为师学习《西汉演义》,又向张诚斌学说《东汉演义》,并得到热心听众孙昆波的悉心指点。连阔如虚心好学、记忆力强、勤记笔记、刻苦钻研,将陈荣启的《明英烈》、刘继云的《精忠传》学到手,后创立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人们称赞“见识实在,胜人一筹”。三十年代末,他在北京伯立威广播电台连续播讲《东汉演义》,有“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之美誉。接着又在其他电台直播《水浒》、《东汉》、《隋唐》、《明英烈》等书。1934—1937年间,连阔如还应邀在报刊上发表评书。计有:《西汉演义》(《小公报》)、《明英烈传》(《时言报》)、《岳飞》(《立言报》)、《东汉演义》(《民声报》)、《卅六英雄》(《新北平报》)等。1949年初,他努力开展曲艺革新运动,在戏曲界艺人学习班上被选为主任委员,带头学习《社会发展史》,并组织成立了大众游艺社任社长,在前门箭楼上开设书场,普及新曲艺。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期间,成立了“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会”,连阔如被选为副主任。他先后播讲了《二五长征》、《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李有才板话》等长篇新评书。1951年初,他自愿赴朝鲜,担任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大队长,在前线表演评书《武松打虎》,古事今说,阐明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真理。归国后又赴西南各地汇报演出,编写了《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等现代评书作品。1953年10月中国曲艺研究会成立,连阔如任副主席。同时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播讲《三国演义》。1956年3月,为了贯彻总理“南北曲艺要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指示,赴上海演出,以《头请姚期》、《诵赋激瑜》、《辕门射戟》三个长书受到好评。同时又学习南方评话,向扬州评话名家王少堂虚心学习《武松》,仔细记下心得体会。1959年1月,北京宣武说唱团成立。连阔如参加至1963年退休。几年间,他在董记、和记、张五、刘鸿宝、通州、赵一轩茶馆和东安市场凤凰厅等处演出。同时悉心研究《三国演义》前后达四十年之久。他还与长子连振翔、女儿连丽如、女婿贾建国整理了袍带书中的赞赋,并汇集成册,可惜在“文革”中连同群福庆托付给他的《五女七贞》书稿,均付之一炬。

连阔如曾在电台连播《三国》、《西汉》、《东汉》、《隋唐》、《明英烈》。其每一部书书情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说书时台风潇洒,神满气足,语重声宏,口齿清晰,娓娓动听。尤其是连派三大书目(《东汉》的打功、《三国》的评讲、《水浒》的民俗),经过他认真揣摩,反复加工,每部书都刻画出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连阔如曾任北京市戏曲界讲习班主任,全国文联理事,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第一、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中国戏改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38年出版了名著《江湖丛谈》,后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再版。1971年8月18日病逝。

8刘阔漳:(1916—1987)祖籍河北省武清县大孟庄乡寺各庄。原名刘春贵。早年拜金杰立为师(在金杰立所收“七阔”弟子中行六),从艺于辽西,定居在锦州,曾开设茶馆并说书(锦州解放初在市内开私人茶馆)。后合营改制为锦州曲艺社一社。先后任锦州和平曲艺社、锦州曲艺社经理,并参与评书队演出。擅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后小五义》及《三侠剑》,尤以《五义》系列,颇得乃师真传。平素敏而好学,融会百家,有“无书不晓”之美称。他还为他人写过不少“书梁子”,自己还编演过一部长书《风尘三侠》。后因年高病重,不幸于1987年3月18日逝世,仅留下《棍扫萧金台》、《杨香武三盗九龙杯》、《升仙传》等录音资料及一些“书梁子”手稿。出版评书作品:《三侠剑?棍扫萧金台》(春风文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