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莫斯科战役的前奏 -- 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 (原创) -- zzw78

共:💬32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mars笔下的这场战役, 相当精彩

摘自<<苏联将星之罗科索夫斯基>>

。。。。。。。

(斯摩棱斯克战役中)

一些苏军优秀将领开始引人注目,比如卢金和罗科索夫斯基,他们以十分有限的兵力,取得了那些得到“重点照顾”的苏军高级将领无法获得的战绩。这表明即使以1941年苏联军队的水准,如果在一个优秀的将领指挥下,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当然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罗科索夫斯基在数十年后仍记得卢金的叹息“第16集团军并没有被击败,她只是消耗殆尽了。”

以德军的标准来说,斯摩棱斯克战役在8月4日就结束了,但按苏联的标准这个会战要一直持续到9月10日。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当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南下,霍特第三装甲集群的第39摩托化军开始北上时,斯大林拒绝听从朱可夫的意见放弃基辅,同时他认为由于德国装甲部队离开中部战场,这给了苏军一个反击的机会,他似乎无法理解以当时苏军的能力根本无法击破已经掘壕固守的德军,于是从8月中旬直到9月10日,苏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多次反击,结果除了朱可夫指挥的 Elnia 的反击获胜以外, 所有苏军的反击都失败了,这些失败的反击使得苏军遭到重大损失,在7月10日到9月10日之间,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共损失了344926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14078人,受伤130848人,损失坦克1348辆,大炮9885门,飞机903架。这给以后的战局带来重大影响,当德军发动“台风”行动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支精疲力竭的苏军,苏军的坦克等重武器遭到了重大损失,并且来不及完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这直接促成了苏军的又一次完败。

1941年8月,在希特勒的坚持下,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攻克了斯摩棱斯克后,开始转入防御,不久,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开始南下,而属于霍特第三装甲集群的第39摩托化军则参加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最后攻击。希特勒的这个决定事后遭到许多人的批评,但联系到当时的情况,我们也许可以分析一下,希特勒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

首先,在发动入侵苏联的作战以前,希特勒就已经决定他的首要目标是消灭苏联军队的主力,在这个前提下,莫斯科不是第一目标,所以我们可以说希特勒的这个决定即使在苏德战争开始以前,就已经有脉络可寻。其次,在战争爆发前,德国情报机构对苏联军事和工业潜力严重估计不足,所以当德军成功地在边境消灭苏军的一线部队以后,希特勒以为苏军在苏联内地已经没有值得一提的兵力,所以他默许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集群不等待步兵部队,向苏联国土纵深挺进,当德国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和苏军二线部队遭遇后,无论苏军兵力规模还是其抵抗的强度都使得德军从希特勒以下都深感震惊。苏军的顽强抵抗促使希特勒得出了结论,如果不经过进一步准备就继续向莫斯科挺进的话,势必形成和苏军大部队正面“顶牛”的情况,而这时由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都暴露在南部的苏军眼前,这样太危险了!从希特勒在7月19日到7月底发出的命令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抵抗的增强,希特勒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他的侧翼上,他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先解决侧翼的威胁,攻克莫斯科才有可能。如果他能先消灭基辅地区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并在北方攻克列宁格勒,那么这无疑是给苏军又一个沉重打击,也许苏联会因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而崩溃了,那样他就不用再从正面攻打莫斯科了。即使苏联竟然能够承受这个打击,那么当天解决了两翼的威胁后,大量兵力可以解放出来,用于中央战区,而自开战以来迭经苦战的中央集团军也得到了修整机会,那时他也会更有把握以两翼抱抄的方式向莫斯科进攻。

事实证明,战事确实以希特勒预想的那样进行着,到9月下旬,德军在南部基辅地区歼灭了大量苏军兵力,彻底消除了苏军对其右翼的威胁,在北方,虽然在朱可夫将军的努力下,苏军守住了列宁格勒,但德军仍几乎完成了对该城的合围。在北方的苏军也同样无法威胁德军的左翼。与此同时,由于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他们认为在德军装甲部队主力离开中部战场时,苏军有能力突破正面的德军防线,夺回斯摩棱斯克并重创德中央集团军群,即使达不到这些目的,也可以迫使德军将装甲部队调回,已减轻两翼的压力,但他们未能理解以苏军在1941年的能力根本无法突破已经掘壕坚守的德军防线,结果苏军不但没有达成以上任何一个目标,而且到9月下半月,德军装甲部队从新在中部战场集结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损失惨重,筋疲力尽的部队。

在8、9两个月的时间中,在中部战场上,德军日日夜夜在做着进攻准备,大量军用物资被运上前线,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德军陆军总部已经在考虑冬季服装的问题,但由于苏联内地道路情况极差,加上苏军后退时的破坏,使得德军的运输工作的阻力很大,由于以军事物资和食品为优先的政策下,大量冬服开始积压在德军后方各个运输中心,德国人将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到9月下旬,德军基本做好了在中部战场发动“台风”作战,即对莫斯科的攻势的准备,为了确保这次攻势的成功,希特勒在这里投入了几乎是他所能抽调的一切兵力,3个本来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装甲师(第二、第五和第九装甲师)从西部调往斯摩棱斯克地区,在北部战场,德军只留下了2个装甲师(第12和第八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第18和20摩托化师、党卫军“骷髅”师),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主力全部南下,德南方集团军群虽然担负着向罗斯托夫进攻的重任,仍然将第11装甲师转给中央集团军群。这样在维亚兹玛战役中,德军共投入了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四装甲集群、第四集团军、第三装甲集群和第九集团军,共14个装甲师(第20、7、19、10、17、18、3、4、2、5、1、6、9、11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第14、29、10、36、3、党卫军“帝国”、25摩托化师和“大德意志”团),5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平均每个师接近一万六千人)。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德国装甲部队通过整补,新到的坦克加上修复的坦克,使其实力得到相当的恢复,同战争爆发时相比,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恢复到原有实力的70%~80%,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恢复到接近100%,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恢复到50%。战役前,加上大量炮兵和后勤部队,德军的兵力达到了约180万人,14000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

面对着德军的苏军部队包括科涅夫将军的西方方面军(第22、29、30、19、16和20集团军),布琼尼元帅的预备方面军(第24、43、31、49、32和33集团军),以及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第50、第3和13集团军,Ermakov 集群),大约120万人,7600门大炮,990辆坦克和667架飞机。

这样在双方兵力对比上,德军在人数上占大约1.5:1的优势,在大炮,飞机和坦克上占2:1的优势。

除了在兵力上的劣势以外,在这里苏军直到9月12日才最终停止对德军无效的攻击,而直到9月下旬才开始构筑防御工事,苏军传统上崇尚进攻,蔑视防御的思想使得他们大吃苦头。现在虽然认识到转入防御的必要,但他们确无法及时获得建立完整防御体系所需要的物资。同时在8、9两个月的进攻中,苏军损失了大量兵力和装备,为了弥补这些损失,苏联最高统帅部紧急征召了大量新兵,仅仅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就补充到前线。在武器装备上,苏军就无法以这种“凑合”的办法解决问题,由于开战以来的重大损失以及西部工厂正在迁移途中,苏军的武器装备奇缺,新式武器更少,比如科涅夫的西方方面军理论上有479辆坦克,其中只有45辆是新式的T-34/76和KV!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开始了“台风”作战。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率先于9月30日发起攻击,而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于10月2日发动。在最初三天里,在苏联西方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防线上,整个形势给科涅夫和布琼尼的印象是并不严重,虽然苏军在某些地段被迫后退,但总的来说,苏军仍能保持一条完整的防线,而且在一些小规模的反击中,还能夺回被德军占领的阵地,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德国第三和第四装甲集群已经在苏军的两翼达成了突破,正在向苏军后方急进中,在正面阵地中的苏军主力正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个陷阱。

在科涅夫于9月接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后,卢金将军接任了第19集团军司令,而罗科索夫斯基则担任第16集团军司令,在维亚兹玛战役开始后,第16集团军的右翼是第19集团军,左翼是第20集团军,经过几天战斗,罗科索夫斯基基本上守住了他的防线,我们无法预料如果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能否幸免与后来的毁灭?但科涅夫10月5日的一道命令改变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命运,由于感觉到形势尚在掌握之中,同时第16集团军在前一段时期损失太大,科涅夫觉得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战斗,他有必要减少指挥层次,于是他下令罗科索夫斯基将他所属部队全部交给其左翼的第20集团军,他本人立刻带领集团军司令部前往维亚兹玛,准备在那里接收最高统帅部派来的新部队,以组建一个新的第16集团军。在接到命令完成交接工作后,罗科索夫斯基及其司令部于10月6日抵达维亚兹玛,在这里他惊讶地发现根本没有任何“新到”的部队,而当地的警备司令告诉他维亚兹玛市区里只有少量民兵,他对于有关最高统帅部新派遣部队的事一无所知。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试图和方面军司令部联系,但他发现和上级的联系断掉了。由于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罗科索夫斯基还没有感到危险,仅仅几个小时以后,斯摩棱斯克市市长 Vakhterov 冲进了他的房间, 大叫着“德国人进城了”,罗科索夫斯基感到难以置信,问“谁报告的?可靠吗?”“还用谁报告吗?我亲眼看到德国坦克就在大街上!”于是罗科索夫斯基立刻下令立刻离开市区,在撤离途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汽车在大街上迎面遇上了一队德国坦克,还好他的司机反应很快,迅速把汽车拐进了旁边一条小路,否则他也没有以后的辉煌了。

在到达市郊并集结了他的司令部后,罗科索夫斯基迅速判断了形势,他认为现在抵达维亚兹玛的应该只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前锋,而德军应该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一条完整包围圈,所以现在他的唯一可走的路是在德军完成合围前突围。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德军直到10月8日才最终完成对苏军的合围,在10月6日~8日,德军的包围圈中还有许多缝隙来不及填满。在下了决心后,罗科索夫斯基立刻将他手中的兵力组织起来,他手头有2~3辆BT-7和10多辆装甲汽车,于是他以其为主组建了一个战斗群,开始向东前进,他把一些精选的侦察兵派往前方,一边侦察可以前进的道路,同时收容被打散的部队,这样他先后将一个NKVD的骑兵连和第18步兵师(由莫斯科民兵和工人组成,未经战斗考验,装备很差)纳入指挥,最终罗科索夫斯基于10月9日成功地回到了苏军防线。在维亚兹玛战役中,有一些苏军部队能够突破德军包围,但这些部队大多数已经被打乱了一切指挥机构,可以说已经溃不成军了,但罗科索夫斯基确不但突围成功,而且把一个完整的步兵师带出了包围圈,这个师甚至根本不归他指挥!对此 David Glantz 的评论是“The character of this man mattered here.”

当苏联最高统帅部终于意识到危险,于10月6日下令全线后撤,为时已经太晚了。德第三和第四装甲集群的装甲矛头已经在苏西方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主力后方合拢了!

和后方失去了联系,被切断了一切供应,又离开了阵地的苏军陷入了绝境,为了统一指挥,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卢金指挥所有被围的苏军部队,斯大林希望卢金能再次创造一个奇迹,率部队突出重围。但卢金知道他毫无希望,10月10日,他报告“弹药所剩无几,粮食则已经耗尽,部队靠当地居民提供的粮食和屠宰战马为食,医疗用品已经全部用完,剩下的帐篷留给了伤员,部队只能露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卢金仍然决定坚持下去,因为他十分清楚,维亚兹玛地区的苏军是莫斯科前方最后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在这支部队无可避免的遭到毁灭后,最高统帅部要重建对莫斯科的防御需要时间,为了给莫斯科争取到这个时间,他所拖住的每一个师的德军,他所坚持的每一天都是无价的。他很清楚这是他的最后一战了,他决心尽力做出最后的贡献。就这样,卢金在包围圈中,令人难以置信的坚持了近3个星期之久,直到10月底,包围圈中的苏军才最终停止了抵抗。在这段时间里,卢金拖住了德军25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我们将会看到在10月10日到10月底这关键的3个星期里,卢金及其被围的将士们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重伤被俘的卢金将军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能回到祖国,在那里他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

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是德军在苏德战争中获得的最为辉煌的胜利,在不到一个月里,大约20万苏军阵亡,67万被俘,9万人因伤病入院,总共近100万苏军被扫荡一空。德军的损失不超过15万人。刚从列宁格勒返回莫斯科的朱可夫只收容了不到十万人的兵力,即使加上莫斯科附近少量兵力和被紧急征召入伍的新兵,当德军于10月10日开始了向莫斯科的进军时,朱可夫手头的兵力不会超过20万人,他面对着接近100万的德军,对于德国人来说,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敞开了。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